复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
《复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题答案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社会舆论、行政行为习惯和行政人员的内心信念三者的关系从根本上看是逐步实现由(“他律”)到(“自律”)转化过程。
5.现实生活中行政道德失范的现象可以分为(经济类失范)、(政治类的失范)和(违反社会公德的失范)三种类型。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行政伦理监督的主要形式包括(行使工作计划审查权)、(行使罢免权)、(行使质询权)、(行使视察、检查权)四种。
7.中国共产党进行日常监督的主要途径有有两种,即(通过各级党委或党组织经常性地、全面性地了解和研究党和国家行政机关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正确的主张和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督促全体党员自觉遵守党纪国法的意识,通过坚持以批评自我批评为内容的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加强各级党政干部的自律意识)。
8.行政伦理监督的基本原则是行政伦理监督所应当遵循的准则和指导思想,它对行政伦理监督的实施工作起着(指导)和(规范)作用。
9.?
西方行政伦理监督除了注重制定廉洁从政的法律制度,强调监督机制建设,不断加强行政人员职业伦理教育之外,值得注意的还有两点:
一是(在野党)的监督作用日益明显;
二是由利益集团和(大众传媒)共同构筑的社会舆论监督比较有效。
10.大体来说,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监察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新中国监察制度的确立阶段;
第二,(监察体系与制度的调整和废弛)阶段;
第三,(监察制度的恢复和发展)阶段。
三、单项选择
下列对道德评价概念认识不正确的是(C)。
A.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评价范围广,作用力度大
C.适用于经济、法律、伦理等多方面社会关系
D.作用方式一般是社会舆论、传统习俗或内心信念
2.?
行政道德评价的标准的基本特性是(B)。
A.主观灵活性
B.客观性
C.社会通用性
D.强制执行性
从行政道德评价标准的类型来看,“三个有利于”的评价标准属于以下哪种类型标准的具体体现(C)。
A.生产力标准
B.行政组织标准
C.阶级性和历史特征标准
D.政治制度标准
4.上下级之间以工作报告、工作指导与工作督促方式所进行的行政伦理监督通常属于(A)。
A.自我监督
B.行政监察
C.审计监察
D.舆论监督
5.分析我国目前行政道德失范现象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B)。
A.行政人员既是“行政人”也是“经济人”
B.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制度监管存在真空地带
C.公共管理涉及的领域过多,摊子过大
D.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6.?
行政道德评价标准确定性的集中体现是(D.)。
A.行政道德标准的成文性和不可随意修改性
B.直接来源于最高法律的授权,根源于行政权力自身的强制性
C.行政道德标准的确定必须经过最高行政首长的认可
D.不能在标准问题上搞相对主义、折衷主义
7.?
行政道德评价标准理想性与现实性统一表现为(B.)。
A.道德标准理论完备,而实际执行不必苛求严格
B.兼顾道德标准要求“应然”向“实然”的转化趋势
C.标准问题的具体性和灵活性
D.道德标准要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实际
8.?
行政伦理监督的最终目的就是(C.)。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打击违规,预防犯罪
C.保证行政管理目标准确、及时地实现
D.监督与惩罚并重
9.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权力监督的主要形式是(A.)。
A.行使工作计划审查权
B.通过报纸、刊物等媒体揭露问题
C.行使职能监督权
D.审计监督
10.我国行政伦理监察的一部重要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于哪年通过(D.)。
A.1980年
B.1957年
C.1987年
D.1990年
四、多项选择题
行政道德评价的主体包括(A.B.C.D.)。
A.上级行政机关
B.人民群众
C.新闻舆论媒体
D.行政组织内部的非行政职位人员
行政道德的评价方式包括哪些(A.B.C.D.)。
A.行政程序方式
B.社会舆论方式
C.行政行为习惯
D.行政人员内心信念
行政道德评价标准按类别可以分为以下哪些类型(A.C.D.)。
A.阶级性标准
B.组织制度标准
C.历史传统文化标准
D.生产力标准
4.?
行政道德评价的生产力标准与具体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之间辩证统一关系的集中体现是(A.D.)。
A.生产力标准从总体上制约着具体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制定
B.生产力标准与具体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标准基于不同的道德平台
C.具体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标准决定生产力标准
D.具体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标准体现了生产力标准的根本要求,并反作用于生产力标准
5.?
行政道德评价标准的特性表现为(A.B.C.)。
A.行政道德评价标准应该确定性评价和不确定性评价的统一
B.行政道德评价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
C.行政道德评价的标准应当是理想性与现实性的统一
D.行政道德评价标准应当是普遍性与具体性的统一
从评价手段和途径来分,行政道德评价方式可以分为哪几类(A.B.D.)。
A.社会舆论
B.行政人员内心信念
C.制内评价
D.行政行为习惯
7.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进行的政治监督的主要方式有()。
A.专门监督
B.?
信访监督
C.?
舆论监督
D.?
日常监督
8.中国共产党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监督的主要途径是()
A.通过专门的司法、监察机关受理各类申诉案件
通过各级党委或党组织了解问题,并及时提出正确整改措施
C.督促全体党员自觉遵守党纪国法
坚持以批评自我批评为内容的党内民主生活制度,加强自律
在我国,加强行政伦理监督的意义在于(ABCD)。
A.有利于加强社会民主政治建设
B.有利于增强行政人员的公仆意识
C.有利于保障行政机关、行政人员正当地行使权力
D.有利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10.?
通常而言,外部行政伦理监督体系包括哪些种类(ABC)。
A.权力监督
B.政党监督
C.社会团体和群众舆论监督
D.主管组织监督
五、简答题
1.简述行政伦理监督的基本原则。
(答案要点)行政伦理监督应当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日常性原则。
行政伦理监督应坚持日常性原则-的,每时每刻地与行政人员相伴随。
(2)广泛性原则。
行政伦理监督应与社会管理活动的复杂性、多样性、广泛性相适应,监督的范围也涉及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一切公务行为。
不仅包括职务行为,而且对于他开展职务活动相关的、一切可能影响到他的行政行为的因素,都要进行监督。
(3)规范性原则。
行政伦理监督的过程应遵行特定的规范性,最终要达到预防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保证行政目标准确、及时地实现。
(4)有效性原则。
对发现可能发生的行政道德失范行为所采取的回应措施应该是及时、有效的;
对已经产生后果的行政道德失范行为通过执行必要的惩戒措施,缩小可能导致的结果扩大化影响也应该是及时有效的。
2.简述社会舆论、行政行为习惯和行政人员的内心信念三种评价方式的关系。
行政道德评价的方式,从评价的手段和途径上来区别,又可以分为社会舆论、行政行为习惯和行政人员的内心信念三种。
三者的关系上来看,社会舆论的作用离不开行政人员的内心道德信念及其坚定程度;
而行政人员的内心信念又往往是在一定的舆论氛围和道德习俗中逐渐形成的。
舆论和习俗的持续发展有助于使某种规范转化为信念,即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化。
总之,社会舆论作用的发挥以内心信念和习俗为基础,内心信念和行政行为习惯的强化也势必会有助于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
行政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或深或浅的内心信念,并且总会以一定形式的社会舆论方式出现。
由这三者构成的整个评价系统内部的良性互动又必然促进着行政道德的进步。
简述我国外部行政伦理监督的几种主要形式。
外部行政伦理监督体系是指由来自行政机关之外的监督主体所构成的监督力量的集合体。
为保证行政人员行政行为符合一定的伦理原则及道德规范而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的监督,主要包括权力监督、政党监督、社会团体及人民群众舆论监督等。
(1)权力监督是由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监督。
我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行使监督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同级行政机关行使监督权。
具体到行政伦理监督的主要形式包括:
行使工作计划审查权、行使罢免权、行使质询权、行使视察、检查权。
(2)政党监督,在我国中国共产党主要是通过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行政人员中的党员的行为实施组织方面的监督和制约。
其监督方式主要有:
日常监督、专门监督和信访监督。
(3)社会团体及人民群众舆论监督。
社会及舆论监督主要有以下几种:
直接向各级行政机关提出询问、要求、批评和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伦理道德失范行为,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揭露问题,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力量。
4.简述国内外政党监督的主要途径或形式。
在西方资本主义两党或多党轮流执政制国家中,对政府行政行为的监督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
一是政党可以通过自己所掌握的舆论工具以及党内成员揭露、支持或反对政府的某些伦理道德失范行为以达到监督的目的;
二是政党可以通过议会等机构对政府进行监督和批评。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行政伦理的政党监督主要是中国共产党的监督,同时也包含了其他各个政党的监督。
作为执政党,在行政伦理方面的监督主要是通过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政治方面的监督。
主要是通过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行政人员中的党员的行为实施组织方面的监督和制约。
日常监督、专门监督和信访监督三种。
5.简述社会舆论监督的几个主要形式。
社会及舆论监督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直接向各级行政机关提出询问、要求、批评和建议。
第二,申诉、控告和检举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伦理道德失范行为。
第三,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揭露问题,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监督力量。
揭露腐败、渎职等行政道德失范行为,从而较好地协助国家行政机关对照自身检查问题。
六、论述题
联系实际,试分析我国行政伦理道德的现状及加强行政伦理监督的必要性。
(答案要点)行政伦理监督的必要性是由现实生活中行政道德失范现象的大量出现和行政伦理问题的突出性所决定的。
从本质上来讲,行政道德失范是行政权力的一种异化现象。
行政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它所涉及的对象是公共事务,它所追求的目标是一种公共利益。
然而在行政权力的运行过程中,行政人员往往会有置行政伦理原则和行政道德规范于不顾,导致损害公共利益的情况,公共权力经常被用来满足私利——这种现象被称为行政道德失范。
现实生活中行政道德失范的现象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经济类的失范、政治类的失范、违反社会公德的失范等。
造成上述几类行政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行政体制方面来看,由于经济体制转型期,新体制从开始搭建到步入良性运行轨道需要有一个不断“磨合”的过程,各种配套法规、制度不可能同时跟进落实,势必存在一个监督管理上的“真空”地带。
由于缺乏强有利的监督制约机制,直接导致了在这些“真空”地带上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必然导致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
旧的伦理道德规范被冲破,新的伦理道德规范尚未确立,西方资产阶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趁虚而入,传统的封建宗法道德思想、升官发财、光宗耀祖观念沉渣泛起,使得伦理道德大的社会环境变得无序起来,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扭曲,加之现阶段对于行政人员正当利益补偿上的不足,直接造成了行政人员行为伦理选择上的差误。
所有这些,都提出了加强行政伦理监督的要求。
加强行政伦理监督具有一下几方面的社会作用:
加强行政伦理监督有利于加强社会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增强行政人员的公仆意识,有利于保障行政机关、行政人员正当地行使权力,有利于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减少现实社会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伦理道德失范现象。
如何理解社会舆论在行政道德评价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正确引导社会舆论的基本方向。
(答案要点)舆论监督是行政伦理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社会及舆论监督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社会各界、各人民团体、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就行政管理活动中有关问题向有关行政机关提出询问,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建议和批评。
有关行政机关要认真听取,给予答复,不得借故推诿、回避。
这是提高政府行政透明度的一项具体措施,也是调动社会各界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申诉、控告和检举是人民群众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有效方式,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
通过这种强有力的监督,对于督促国家行政机关提高行政效率、克服官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新闻媒介传播的信息量大、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可以推动社会各界、各人民团体、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实施有效的伦理监督,有利于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社会冲击力。
通过社会舆论的宣传、“曝光”等形式,可以充分弘扬正气,揭露腐败、渎职等行政道德失范行为,从而较好地协助国家行政机关对照自身检查问题,可以对行政人员当中有可能做出错误行政行为选择的人形成一种强大的威慑力量,有效地制约行政权力滥用。
在重视社会舆论的行政道德评价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区分各种不同舆论在性质和力度上的差别。
在大力推进我国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去旧从新的过程中,总是会触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
面对可能带来甚至是已经形成的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行政人员应通过倡导积极的、正确的舆论去抵制和压倒错误的舆论,努力消除和减少错误舆论在社会中的不良影响。
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提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正是为了解决改革进程中在社会文化领域、社会舆论评价中由于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矛盾冲突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我们当前引导社会舆论的主线,同时,只有高度重视社会舆论的评价作用,协调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健康、全面发展。
4.联系我国现行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监督方面的问题,说明伦理监督与评价机制的建设方向。
答题要点:
(1)我国现行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监督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行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监督存在缺位、滞后以及力度欠缺等问题,主要反映在:
第一,行政道德评价、监督机制的多元和无序;
第二,评价、监督主体与客体关系错综复杂;
第三,行政道德评价和行政伦理监督的法治化程度较低,存在着“因人而异”、“对人不对事”等问题。
(2)行政伦理监督机制建设的方向。
应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加以改革和完善,主要是:
第一,应加强总体协调,充分发挥整体监督效能;
第二,有效的监督、评价必须以监督、评价客体切实处于被监督、评价之下为前提,并且监督、评价主体的活动不应受到客体的直接制约和干扰,以保证监督主体能充分行使监督评价的权利,保证监督评价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第三,加强行政伦理监督与道德评价的法治化,尽快制定相关法律和规范性文件,使各类行政监督评价具有明确具体的主体权限、法律依据、程序和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