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意识培训考试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
《质量意识培训考试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意识培训考试试题库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强员工的产品质量意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C
)。
教会员工要改变工作环境
B:
车间主管必须每天强调质量
大家要理解检验员的工作
D:
车间主管每天只强调生产
12.要想避免不会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CD
不去做事
按标准作业书做
由别人代替做
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13.“PDCA”循环其步骤是(
D
)
“实施—计划—检查—处理”
“计划—检查—实施—处理”
“计划—检查—处理—实施”
“计划—实施—检查—处理”
14.产品质量好坏主要决定于(
B
)的工作质量和控制能力。
质量部门
生产部门
采购部门
人事部门
15.下列表述有错误的项是(
C
过程检验的作用不是单纯的把关,而是要同工序控制密切地结合起来,判定生产过程是否正常。
成品最终检验是对完工后的产品进行抽检或全面的检查与试验。
当操作员出现质量问题时,检验人员应主动替他把问题解决好,操作员不用管。
16.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的三不原则(ABC
A.不接受不合格品
B.不制造不合格品
C.不合格品不向下工序流转
D.不制造合格品
17、不合格品的三不政策包括(ABC)
A、不接收不良品——用合格品
B、不制造不良品——做合格品
C、不流出不良品——给合格品
18、品质(BCD),习惯出来的,是以客户的满意度为依据的。
A、检查出来的B、设计出来的
C、是生产出来的D、管理出来的
19、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有(E)。
A.返工B.返修C.降级D.拒收或报废E.A+B+C+D
20、纠正措施是防止(A)的不合格,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A.已出现B.潜在的C.A+B
21、顾客满意是指(D)。
A.顾客对组织的满意或抱怨的意见B.顾客对产品质量已满足要求的意见C.顾客对某一事项已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D.顾客对所购产品及体系已满足合同要求的程度的意见
22、产品质量取决于(A)
A、全体员工B、生产第一线的工人C、最高管理人员D、后勤人员
23、产品最终的内在质量是由(ACD)因素决定的。
A.产品外包装的质量B.产品的说明书质量
C.产品使用的原材料质量D.构成产品的各组成部分质量
24、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八项原则)分别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过程方法、以事实为基础进行决策、与供方互利的关系和(ABD)。
A.全员参与B.持续改进C.检验检测D.管理的系统方法
25、产品质量的改善需要以下(D)的参与。
A.技术人员B.质量人员C.生产人员D.所有人员
二、判断题
1、99%意味着一个公司的质量水平已经很高了,100%是不可能完全达到的。
(×
)
2、在公司内,凡是按照一定的工作流程,预期得到相应目标的人员,都应具备质量意识。
(√)
3、产品质量就是加工的产品与标准的符合程度。
(×
4、生产过程要实行自控、自检、互检。
(√
5、车间主管只说完成多少任务,而不注重质量要求。
(
×
)
6、产品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
√)
7、出现质量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分析,没有预防和整改措施。
√
8、如果在生产中品质出现点小问题,我们可以不用特别关注它。
9、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顾客”,上道工序要为下道工序服好务。
(√
10、影响产品质量的五大要素人、机、料、法、环,人不是主要因素。
12、操作者将自己生产的产品通过检测判断合格与不合格后,必须使之分别堆放。
13、操作工只能做产品,而不能保证产品质量。
14、质量是由管理人员来控制的,与一线作业员无关。
15、产品加工总是会出问题的,100%合格是不可能的。
(×
16、首检就是检验员的事,和工人无关。
17、质量是检验出来的。
18、产品有一点小缺陷没关系,只要不影响质量就行,不需要返工。
19、产品外观有灰尘没关系,只要性能好就行,到客户那客户会擦干净的。
20、检验员只要按标准要求进行检验就可以了,不需要做记录。
21、首件检验就是产品全部生产出来之后,对第一个产品的检验工作。
22、制造部门只要负责完成生产任务就行,不需要注重质量要求。
23、首件未经检验合格,不得继续加工或作业。
(√
24、质量仅仅指的是产品质量。
25、标准定好之后,以后的时间里就一直按照这个标准做就行了。
26、产品不能满足A客户,但可以满足B客户,那产品质量还是好的。
(×
27、产品质量只要做的越高越好,不用考虑成本。
28、所有的人员都必须树立良好的质量意识。
29、产品质量的好坏和我们的切身利益是有很大的关系的。
30、只要拥有先进的设备和技术,那产品质量肯定能做好。
31、这个质量问题的解决,找质量部门就行了。
32、第一次就做对,产品质量才能做好,成本才能下降。
33、QCC品管圈活动是用于持续改进的一种比较有用的手段。
(√)
34、QCC品管圈活动只适用于产品质量的改进。
三、填空题
1、ISO9000对质量的定义: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人)、(机)、(料)、(法)、(环)五个因素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
3、从观念方面看,质量经历了质量是(检验)出来,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质量是(管理)出来的、质量是(习惯)出来的这五种阶段。
4、质量意识就是对质量的认知及(态度)。
5、5S包括:
(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
6、质量是环环相扣的过程,(过程)是关键。
7、不合格品控制的三不政策为:
(不接收)不良品,(不制造)不良品,(不流出)不良品。
8、对质量问题的五不放过原则:
(原因找不到)不放过,(责任分不清)不放过,(纠正措施不落实)不放过,(纠正措施不验证)不放过,(有效措施不纳入)不放过。
9、海利得公司的质量理念:
以(目标客户满意)为宗旨),以(内部持续改善)求发展。
10、PDCA循环的四个过程为:
(计划、实施、检查、行动)
11、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12、常用的QC七大手法包括:
(层别法、查检表、柏拉图(排列图)、鱼骨图、散布图、直方图、控制图)。
13、海利得公司的质量方针为:
精制(产品),争创一流
精诚(服务),(顾客)满意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14、海利得的质量月为每年的(9)月。
15、质量具有(广义性、时效性、相对性、经济性)等特征。
16、8D问题解决方法的八个步骤为:
1、成立小组;
2、问题描述、3、(制定临时措施);
4、(进行原因分析);
5、(执行纠正措施);
6、(验证措施效果);
7、(对措施标准化);
8、小组团队庆祝。
四、问答题
1、请写出您观看海尔集团砸冰箱视频后的观后感。
2、结合您的实际工作情况,请谈谈您将如何提升您部门的全员质量意识。
3、读了以下的小故事,从质量的角度谈谈您的看法。
3.1、降落伞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生产的降落伞的安全性能不够,虽然在厂商的努力下,合格率已经提升到99.9%,但还差一点点。
军方要求产品的合格率必须达到100%。
可是厂商不以为然,他们强调,任何产品都不可能达到绝对100%的合格,除非出现奇迹。
但是,降落伞99.9%的合格率,就意味着每一千个跳伞的人中有一个人会送命。
后来,军方改变了检查质量的方法,决定从厂商前一周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背着这个伞,亲自从飞机上跳下。
这个方法实施后,奇迹出现了,不合格率立刻变成了0!
启示: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追求质量是永无止境的,正所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持续改进是每个组织永恒的追求、永恒的目标、永恒的活动,组织应不断改进其产品或服务质量,以满足顾客日益增长和不断变化的需求与期望,只有坚持持续改进,组织才能不断进步。
3.2、日本钟表的故事
日本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产品质量问题严重,“东洋货”在国际市场上名声非常不好。
为了摘掉这顶帽子,日本政府当年提出了“质量救国”的口号,狠抓质量,各企业也纷纷响应。
若干年之后,日本产品质量有了根本性改观,一些企业为了占领国际市场,采取许多奇招展示自己产品不同一般的质量。
一次,日本西铁城钟表商为了在澳大利亚打开市场,提高手表的知名度,广告某月某日将在某广场空投手表,谁捡到归谁。
到了那天,日本钟表商雇用了一架直升飞机,将千余只手表空投下来。
当幸运者发现自己拣到的手表居然完好无损时,都高兴地奔走相告。
于是,西铁城钟表销路打开。
日本的许多产品就是这样,依靠过硬的质量跨出国门,在国际竞争中连连取胜。
”
质量无国界,质量竞争不仅不会受到世贸规则的限制,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21世纪,还可以打破贸易保护壁垒。
3.3、一个希腊神话故事
古希腊有一位伟大的英雄阿吉里斯,他有着超乎普通人的神力和刀枪不入的身体,在激烈的特洛伊之战中无往不胜,取得了赫赫战功。
但就在阿吉里斯攻占特洛伊城奋勇作战之际,站在对手一边的太阳神阿波罗却悄悄一箭射中了伟大的阿吉里斯,在一声悲凉的哀叹中,强大的阿吉里斯竟然倒下去了。
原来这支箭射中了阿吉里斯的脚后跟,这是他全身唯一的弱点,只有他的父母和天上的神才知道这个秘密。
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他的母亲、海洋女神特提斯,就曾捏着他的右脚后跟,把他浸在神奇的斯堤克斯河中,被河水浸过的身体变得刀枪不入,近乎于神。
可那个被母亲捏着的脚后跟由于浸不到水,成了阿吉里斯全身惟一的弱点。
母亲造成的这惟一弱点要了儿子的命!
市场如战场,任何一个局部的、细微的质量问题,都可能成为竞争对手攻击的突破口,都可能导致全局的崩溃。
因此,在市场上进行质量竞争时,必须追求产品质量零缺陷,用全力做好产品的每一个局部的、细微的环节。
3.4、割草的男孩(哲理故事)
一个替人割草打工的男孩打电话给一位陈太太说:
“您需不需要割草?
”
陈太太回答说:
“不需要了,我已有了割草工。
男孩又说:
“我会帮您拔掉花丛中的杂草。
陈太太回答:
“我的割草工也做了。
“我会帮您把草与走道的四周割齐。
陈太太说:
“我请的那人也已做了,谢谢你,我不需要新的割草工人。
男孩便挂了电话,此时男孩的室友问他说:
“你不是就在陈太太那割草打工吗?
为什么还要打这电话?
男孩说:
“我只是想知道我做得有多好!
我认为这个故事反映的ISO的第一个思想,即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不断地探询顾客的评价,我们才有可能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然后扬长避短,改进自己的工作质量,牢牢的抓住顾客。
3.5、制度就是让人来遵守的!
!
请大家牢记这一点!
最近读到一篇短文,是嘲笑循规蹈矩的德国人的:
“中国的留德大学生见德国人做事刻板,不知变通,就存心捉弄他们一番。
大学生们在相邻的两个电话亭上分别标上了“男”“女”的字样,然后躲到暗处,看“死心眼”的德国人到底会怎么样做。
结果他们发现,所有到电话亭打电话的人,都像是看到厕所标志那样,毫无怨言地进入自己该进的那个亭子。
有一段时间,“女亭”闲置,“男亭“那边宁可排队也不往“女亭”这边运动。
我们的大学生惊讶极了,不晓得何以“呆”到这份上。
面对大学生的疑问,德国人平静地耸耸肩说:
“规则嘛,还不就是让人来遵守的吗?
”德国人的刻板可以让我们开心地一连笑上3天,而他们看似有理的解释,也足以让某些一贯无视规则的“国产大能人”笑掉大牙。
但是在开心之余,嘲笑之余,我们漠视规则已经多久了?
我们总是聪明地认为,那些甘愿被规则约束的人不仅是“死心眼”,简直是“缺心眼”。
规则是死的可人是活的,活人为什么要被死规则套住呢?
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会落后人家好多年。
SAP是德国人做的,在学习SAP的过程中,也感觉到他们的严谨,但是如果我们在以后的执行过程中,漠视制度,那么SAP在实际应用时会不会有障碍呢?
制度就是让人来遵守的!
3.6、自己建造的房子(把产品当做为自己生产的)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
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
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
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
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
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
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把你自己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课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
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墙上的铭牌写着:
“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3.7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小故事一:
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
“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
扁鹊答:
“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
“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
“长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
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
中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时。
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本乡里。
而我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
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小故事二: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
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
“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
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
”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这两则故事都说明了一个道理:
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
事前控制就是要做好预防,俗话说:
“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
品质的成功之道就在于预防。
3.8找到根本原因才能事半功倍
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
所以它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
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
”长颈鹿问。
“很难说。
”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只知道有问题,却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和根基。
这是很多质量问题重复出现的主要原因,要善于从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中找出主要的决定性的因素,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
3.9透过现象找本质
丰田汽车公司前副社长大野耐一曾举了一个例子来找出停机的真正原因。
有一次,大野耐一在生产线上的机器总是停转,虽然修过多次但仍不见好转。
于是,大野耐一工人进行了以下的问答:
问“为什么机器停了?
”答“因为超过了负荷,保险丝就断了。
问“为什么超负荷呢?
”答“因为轴承的润滑不够。
问“为什么润滑不够?
答“因为润滑泵吸不上油来。
问“为什么吸不上油来?
”答“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
问“为什么磨损了呢?
”再答“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等杂质。
经过连续五次不停地问“为什么”,找到问题的真正原因和解决的方法,在油泵轴上安装过滤器。
同样的问题接而连三的发生,我们整天疲于奔命,四处救火。
由于我们缺乏改善意识,或未能刨根问底,错失了许多改善的机会,以至问题越解决越多,所以我们需避免表面现象,而深入系统根本原因,也可避免其它问题。
3.10细节决定成败
海尔张瑞敏曾举过一个经典例子:
如果让一个日本人每天擦6遍桌子,他们会一丝不苟每天擦6遍,而我们中国的员工第一天擦6遍,第二天也会擦6遍,第三天擦5遍,第四天4遍……张瑞敏曾说过:
“工艺上的小差距往往显示民族素质上的大差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引进的一流设备,而质量却达不到原有水平;
我们的产品产量能达世界第一,而我们的价格只是人家的十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
。
中国人不缺乏勤劳智慧,缺乏的是做细节的精神,缺乏的是敬业精神,缺乏的是责任心!
细节决定成败。
从小事做起,每一件事,每一个产品,每一天,都认认真真,脚踏实地,做好做对,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就是对品质最大的贡献。
3.11没有质量意识就没有质量
海尔1985年曾经以砸冰箱事件闻名全国。
1985年海尔生产的第一批冰箱不合格,张瑞敏就坚决把有毛病的76台冰箱拿出来,砸掉了。
通过这件事,使得海尔全员的质量意识大大地提高。
1988年12月就得全国同行业的第一块金牌。
拿到金牌之后,张瑞敏又给他的员工说,我们拿到的是一块全运会的金牌,下一步我们就要拿奥运会金牌。
海尔的员工树立起严格地质量观,所有的员工都知道,我们要拿奥运会金牌,我们要以质量使得我们的产品走向全球,
质量创建名牌、品质成就品牌。
心态决定状态、思路决定出路。
对比有点小问题的产品想到降价、做为二等品出货,如果有这样的质量意识,质量怎么能提高呢?
3.12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
2003年2月1日
美国“哥仑比亚”航天飞机著陆前发生爆炸,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全世界为之震惊。
事后的调查结果也比较令人惊讶,造成此灾难凶手竟是一块脱落的隔热瓦,“哥仑比亚”航天飞机有2万多块隔热瓦,能抵御3000度高温,避免航天飞机返回大气层时外壳被融化。
航天飞机是高科技产品,许多标准是一流的非常严格的,但就一块脱落的隔热瓦,0.5%差错葬送了价值连城的航天飞机,还有无法用价值衡量的宝贵的7条生命。
质量问题,甚至很多重大的质量事故,都是一些小的东西酿成了大错。
1%的错误导致100%的失败。
我们1%的不良送到客户那就是100%不良。
我们生产工序上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使我们全部的努力白费。
对于品质而言,不是100分就是0分。
3.13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1987年左右,田文华正式任总经理。
她上任的“第一板斧”就是砍掉三鹿自己的郊区牧场,提出“奶牛下乡,牛奶进城”模式。
同时,三鹿与各县、乡、村政府合作,由政府供地、三鹿提供技术规范、农民个人提供资金建设收奶站。
各散户奶农的奶都通过奶站最终被集中至三鹿各家工厂。
这种模式在此后的20余年中,让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乳品国(仅次于印度和美国),但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这种模式只能对应于中国乳企都各自偏于一隅的时代。
因为乳企在一地独大时,是买方市场,各个私人奶站都有求于乳企。
三鹿集团过去在河北掌握着鲜奶的终极验收权,奶站送来的奶如果不合格,甚至可以当场倒掉,这种较强的控制权一直持续到2005年前后。
但2005年后,中国乳品业竞争加剧,各大乳企纷纷在全国抢夺市场,河北省内也陆续新开了众多工厂,各家的总产能严重超过了河北省的奶源总量,开始出现各家抢奶源的现象,此时,奶源由买方市场进入卖方市场,奶站与乳企话事权易位。
在实际运作中,乳企无法监管奶站,政府管理又不到位,巨祸最终酿成。
三鹿的倒下证明: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如果只重视企业、产业做大做强,忽视产品质量安全;
只重视物质利益,忘记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谈什么企业发展,谈什么品牌,都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