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第16辑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3427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点经典第16辑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读点经典第16辑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读点经典第16辑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读点经典第16辑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读点经典第16辑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读点经典第16辑文档格式.docx

《读点经典第16辑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点经典第16辑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点经典第16辑文档格式.docx

韩愈写此诗时任吏部侍郎,公务繁忙,故云“官忙”;

韩愈时年56岁,故云“身老大”。

  [4]凭:

这里作“请”讲。

江:

曲江,位于唐代京城东南角,为游览胜地,遗址在今陕西西安东南部。

……………… 

散·

文·

选·

萃 

………………… 

  散文选萃 

  诗词撷英 

  读点经典 

  ■《后汉书》二则■ 

  嗜欲之原灭,廉正之心生。

[1](《班彪传》) 

  智者不危众以举事,仁者不违义以要功。

[2](《窦融传》) 

  [1]这段是说,消除了萌生贪欲的根源,就能树立清廉正直的思想。

原:

本原,根本。

  [2]这段是说,智者不会因为想做大事而危害他人,仁者不会因为想谋取功业而违背道义。

要:

谋取。

  经典语录 

  楹联集锦 

  慈惠戒优容,总在诚心行实政;

  利名都摆脱,本来廉吏即真儒。

  (清·

姚步瀛题湖南慈利县衙联) 

  读律即读书,愿凡事从天理讲求, 

勿以聪明矜独见;

  在官如在客, 

念平生所私心向往, 

肯将温饱负初衷?

俞樾题江苏臬署联) 

  霸业久销沉,楚子何曾留寸土;

  荒坟犹耸峙,将军依旧镇三巴。

赵朗云题巴蔓子墓联) 

  做人务效英贤,定要惟勤惟德惟廉惟国事;

  从政应师召杜[1], 

当须合法合天合地合民情。

  (张德武题南阳府衙联) 

  [1]召杜:

西汉召信臣和东汉杜诗,均曾任南阳太守。

召信臣任南阳太守时,修渠筑坝数十处,灌田三万顷,使粮食丰收。

几年内,当地户口增加一倍,人们尊称召信臣为“召父”。

东汉时,杜诗任南阳太守,也修治陂池,广拓土田,使得境内家家富足。

南阳人说:

“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见《后汉书·

杜诗传》) 

  业精于勤,漫贪嬉戏思鸿鹄[1];

  学以致用,莫把聪明付蠹虫[2]。

  (岳麓书院教学斋联) 

  [1]鸿鹄(hú

):

鹄,俗称天鹅。

因鸿鹄善高飞,常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2]蠹(dù

)虫:

蛀虫,书虫。

借指爱书或爱读书的人。

此指死读书不知学以致用之人。

  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武汉黄鹤楼联)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流千古,江楼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影万年,月井万年。

  (成都望江楼联) 

经·

典·

释·

名 

  ■《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中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

曾为漆园吏。

庄子与老子同为先秦道家的代表,并称“老庄”。

唐玄宗时,封庄子为“南华真人”,称《庄子》一书为《南华真经》。

《汉书·

艺文志》著录《庄子》52篇,今传33篇,包括内篇7、外篇15、杂篇11。

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自著,外篇与杂篇成于后学及门人之手,但大体也反映了庄子的思想。

  庄子的思想与老子一脉相承,又有发展变化。

在哲学观方面,庄子崇尚自然,主张天道无为,否定人对自然界的作用,强调顺应天命。

在认识论方面,有突出的虚无主义倾向。

在政治观方面,虽然宣扬“无所用天下为”之出世学说,其实心系天下,并未忘怀政治,只是因厌恨现实政治而选择了消极逃避的道路。

在理想人生的追求方面,强调绝对的精神自由和对现实社会的彻底超脱,其中也潜藏着耻于同流合污的心态。

  庄子又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庄子》一书把超尘绝俗的思想与恢诡谲怪的形象、汪洋恣肆的文风相结合,开创了散文艺术的新境界,其成就位居先秦诸子之冠,所谓“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甚至“秦汉以来的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郭沫若《庄子与鲁迅》)。

  历代注《庄子》的书极多,晋人郭象注最精,今人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有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版)较为简明。

  1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为提高我市干部的文化修养,在市委宣传部的组织下,我们编选了这套《读点经典》,内容主要是中国古代和近现代经典文献中的名家名篇或格言警句,兼及外国作品。

  在选录中,我们突出了励志、和谐、民生、为政、修养、勤学、艺术、智慧等方面的主题。

为了便于编排,又将其分为经典语录、散文选萃、诗词撷英、楹联集锦(或箴言集锦)、经典释名等几大板块。

  本书以丛书的方式出版发行,每月1辑。

  本书采用小开本,以便于携带。

  为了方便阅读,对所选散文和诗歌部分的作者和题旨,我们作了简要的介绍;

对较为生僻的语词,也作了简单的注释;

通俗的字词,不再注释。

  ■热爱生命■ 

  〔法〕蒙田 

  我对某些词语赋予特殊的含义。

拿“度日”来说吧,天色不佳,令人不快的时候,我将“度日”看做是“消磨光阴”,而风和日丽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去“度”,这时我是在慢慢赏玩、领略美好的时光。

坏日子,要飞快去“度”;

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度日”“消磨时光”的常用语令人想起那些“哲人”的习气。

他们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并且尽量回避它,无视它的存在,仿佛这是一件苦事、一件贱物似的。

至于我,我却认为生命不是这个样的,我觉得它值得称颂,富有乐趣,即便我自己到了垂暮之年也还是如此。

我们的生命受到自然的恩赐,它是优越无比的,如果我们觉得不堪生之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们自己。

  “糊涂人的一生枯燥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

”[1] 

  不过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

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享受生活要讲究方法。

我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尤其在此刻,我眼看生命的时光无多,我就愈想增加生命的分量,我想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

我想凭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

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蒙田(1533—1592),法国著名思想家,欧洲文艺复兴后期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西方散文的先驱。

蒙田的《随笔集》是法国近代散文的开端,与培根的《人生论》、帕斯卡尔的《思想录》被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的三大经典,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语出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

  后 记 

  ■裴注《三国志》二则■ 

  非成业难,得贤难;

非得贤难,用之难;

非用之难,任之难。

[1](《吴书·

钟离牧传》引《会稽典录》) 

  夫邪僻之人,岂其举体无善?

但一为不善,众美皆亡耳。

[2](《吴书·

孙和传》引殷基《通语》) 

  [1]这段是说,成就功业不难,难在得贤才;

得贤才不难,难在使用贤才;

使用贤才不难,难在信任贤才。

  [2]这段意为,难道那些邪恶乖僻的人就没有一点优点吗?

只是一旦做了坏事,所有的长处都被隐没了。

诗·

词·

撷·

英 

  ■六国论■ 

  〔北宋〕苏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1]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或曰:

“六国互丧,率赂秦耶?

[2]”曰:

“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3]故曰,弊在赂秦也。

”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4]较秦之所得[5],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诸侯之所亡[6],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7]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8]。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9]。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10]。

古人云: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11]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12],何哉?

与嬴[13]而不助五国也。

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14]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5]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1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7]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18],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19] 

  呜呼!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并力西向[20],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悲夫!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21],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2] 

  《六国论》既是苏洵的代表作,也是宋文中的名篇。

苏洵在文中认为,六国破灭,其原因在于赂秦。

同时借古讽今,对宋王朝向辽、西夏输银绢以换取和平的政策进行了讽谏。

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北宋文学家,深通《孟子》《战国策》,为文纵横雄辩,尤擅政论。

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同居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有《嘉祐集》。

  [1]兵:

武器。

弊在赂秦:

六国败亡,弊端在于割地以事秦。

  [2]互丧:

彼此都丧亡。

率:

都。

  [3]以:

因为。

强援:

强有力的援助。

独完:

独自保全(自己)。

  [4]以攻取:

用战争夺取。

邑:

小城,市镇。

  [5]所得:

秦国因六国赂秦所得到的国土。

  [6]所亡:

六国因赂秦而丧失的国土。

下文“战败而亡”之“亡”,也指失地。

  [7]厥:

其。

先祖父:

此处概言先辈。

暴(pù

冒着,顶着。

尺寸:

形容少。

  [8]草芥:

比喻不足珍惜的东西。

芥:

草。

  [9]厌:

通“餍”,满足。

繁:

多。

判:

清清楚楚。

  [10]这两句是说,得到被推翻的命运,是理应如此。

颠覆:

被推翻,指灭亡。

宜然:

应该如此。

  [11]“古人云”以下几句,是战国时苏代对魏安厘(xī)王所说的话。

语出《史记·

魏世家》。

  [12]迁灭:

灭亡。

“迁灭”犹下文的“革灭”,都指灭亡之意。

  [13]与:

相与,结交。

嬴:

秦姓,这里指秦国。

  [14]始:

开始,起初。

义不:

按原则不……,持大义不……。

  [15]丹:

燕太子丹。

以荆卿为计:

以派遣荆卿(即荆轲)刺秦作为对付秦国的策略。

始:

这才。

速:

招致。

  [16]这两句意为,后来秦国两次攻打赵国,接连被赵将李牧击退了。

  [17]这段意为,到李牧受谗被诛,赵国遂亡,邯郸变成了秦国的一个郡,可惜赵国没有把武力对抗秦国的策略贯彻始终。

洎(jì

及。

邯郸:

赵国都城,约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西南,赵亡后,秦于此置邯郸郡。

  [18]革灭殆尽之际:

秦国把其他国家灭得差不多了的时候。

殆:

将。

  [19]向使:

假使。

三国:

韩、魏、楚三国,其亡在燕、赵之前。

或未易量:

可能还不容易判断。

量:

分,判断。

  [20]并力西向:

合六国之力而西向抗秦。

秦在六国之西,故称“西向”。

  [21]积威:

久积的威势。

劫:

胁迫。

  [22]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从:

跟随。

故事:

前例,旧例。

是:

这。

  ■贺新郎·

别友■ 

  毛泽东 

  挥手从兹去[1]。

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

知误会前番书语[2]。

过眼滔滔云共雾[3],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4],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5]重比翼,和云翥。

[6] 

  这首词作于1923年,最初发表在1978年9月9日的《人民日报》。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作者出席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大会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9月至12月,作者在湖南从事党的工作,年底奉中央通知由长沙到上海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据此,本词可能作于1923年12月底离开长沙之时。

题中“别友”,赠别的是作者夫人杨开慧。

杨开慧(1901—1930),湖南长沙人。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湘区委员会负责机要兼交通联络工作。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隐蔽在长沙板仓坚持地下工作;

1930年红军退出长沙后,被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杀害。

  [1]从兹:

从此。

此句本于李白诗《送友人》: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书语:

信中的话语。

  [3]本句形容误会像过眼云烟那样消散了。

  [4]东门:

此处指长沙城东的小吴门,古诗词中亦常用东门泛指送别之地。

横塘:

小屋门外的清水塘,因塘东西长,南北窄,作者称为横塘。

古诗词中亦以横塘泛指水塘,常为送别之所。

  [5]这两句借昆仑崩绝壁、台风扫寰宇比喻参加革命的强大决心,同时也烘托了未来大革命的声威。

  [6]重比翼,和云翥(zhù

将来在革命斗争中再比翼双飞,直上云霄。

翥:

鸟飞。

  ■《后汉书》■ 

  南朝宋范晔撰,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全书120卷,分10纪、80列传和8志(为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上起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共196年的史事。

  在范晔撰写《后汉书》以前,已有多家后汉史作。

范晔博采众长,斟酌去取,成一家之言。

范晔原拟效法《汉书》撰写10志,但因被杀而未及完成。

梁代刘昭将晋朝司马彪为《续汉书》所作的八志(律历、礼仪、祭祀、天文、五行、郡国、百官、舆服)30卷与范著合刊成今见之《后汉书》。

范作记事简明扼要,疏而不漏,继承了《史记》《汉书》的体例并有所创新。

在传记部分,他在《汉书》原有体例之外,创立了类传一体,共有《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方术传》《逸民传》和《列女传》7篇。

司马彪还创立了《舆服志》。

另外,《汉书》有《百官公卿表》,记述西汉职官制度。

司马彪改表为志,创立《百官志》,叙述东汉分官设职情况。

后来正史大多依照《后汉书》的做法,撰修二志。

  《后汉书》评注,最早有南朝梁刘昭注,唐时有高宗之子李贤等注,清代有惠栋《后汉书补注》、王先谦《后汉书集解》。

其中《后汉书集解》是集大成之作,1965年中华书局出版标点校勘本,是较为通行的本子。

楹·

联·

集·

锦 

  ■谈生命(节选)■ 

  冰 心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

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

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

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

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

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

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呵!

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

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

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相信来生!

  …… 

  要记住: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世界、国家和个人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冰心(1900 

—1999),福建福州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

现代作家。

五四运动时参加学生运动。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3年赴美留学,回国后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抗战期间辗转昆明、重庆等地。

1946年赴日,任教于东京大学。

1951年回国,致力于文学创作。

历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妇联常委,中国少年儿童福利基金会副会长等职。

  这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

作者把抽象的“生命”化为生动具体的物象与图画,引导、启发我们去领悟、认识生命的真谛,可谓“喻巧而理至”。

  为了看看阳光, 

  我来到世上 

  〔俄〕巴尔蒙特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太阳, 

  和蔚蓝的田野。

  和连绵的群山。

  我来到这个世界为的是看大海, 

  和百花盛开的峡谷。

  我与世界签订了和约。

  我是世界的真主。

  我战胜了冷漠无言的冰川, 

  我创造了自己的理想。

  我每时每刻都充满了启示, 

  我时时刻刻都在歌唱。

  我的理想来自苦难, 

  但我因此而受人喜爱。

  试问天下谁能与我的歌声媲美?

  无人、无人媲美。

  而一旦天光熄灭, 

  我 也仍将歌唱……歌颂太阳 

  直到人生的最后时光!

  诗人轻灵的诗句,道出的正是我们每个人心底的一份渴望。

这是对生命的敬畏与赞美,这是对自然的热爱和讴歌。

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述出了我们心底深处难以言传和表达的一种情愫。

  康斯坦丁·

德米特里耶维奇·

巴尔蒙特(1867—1942),俄罗斯象征派诗人,翻译家。

1886年入莫斯科大学法律系,1887年因参加学生骚乱被开除。

1885年起,在各种杂志上发表诗作、译著和文章。

1905年底因发表革命诗作而被迫出国,旅居巴黎,1913年获得赦免后回到俄国。

1920年离开俄国,定居法国直到去世。

巴尔蒙特是俄国老一代象征派中成就最卓著者,他的诗形式美,音韵和谐,善于通过诗歌的韵律传达细腻的情感,有一种特殊的音乐性和“善于吟唱的力量”。

  60 

  ■ 

  ■《论衡》二则■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

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故多闻博识,无顽鄙之訾;

深知道术,无浅暗之毁也。

[1](《别通篇》) 

  论贵是而不务华,事尚然而不高合。

论说辩然否,安得不谲常心,逆俗耳!

[2](《自纪篇》) 

  [1]这段是说,道德不高尚,就不能使远方的人归顺;

才能不出众,就不会有广博的见闻。

所以,见多识广,就不会被指责为愚蠢无知;

深通道术,就不会被批评为浅薄愚昧。

訾(zǐ):

诋毁。

  [2]这段是说,议论以正确为贵而不追求华丽,行事讲究合理而不推崇迎合。

辩论是非问题,怎么可能没有有违常人的想法,违逆俗人的听闻!

谲(jué

差异。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黏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此诗写于1942年。

1941年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诗人被捕,本诗写于狱中。

在潮湿污秽的土牢角落,作者经历着生与死的考验,也经历着情操的砥砺。

面对死神,他关怀的是苦难的祖国的命运,尤其瞩望于祖国辽远一角的“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作者运用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先是“我用残损的手掌”把祖国大地依次抚摸,继之着重对“那辽远的一角”的热烈抒情,最后表达了对“永恒的中国”的憧憬,爱国情感真挚而热烈。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

1923年考入上海大学中文系。

1926年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