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枝的学问》 之三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32172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剪枝的学问》 之三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剪枝的学问》 之三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剪枝的学问》 之三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剪枝的学问》 之三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剪枝的学问》 之三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剪枝的学问》 之三文档格式.docx

《《剪枝的学问》 之三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剪枝的学问》 之三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剪枝的学问》 之三文档格式.docx

友情提示:

找到季节变化的关键词,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一

(1)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二(2、3)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三(4)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

  四(5)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3、朗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生字

  1、分析字型,说识记方法。

  2、指导书写:

“剪、夺、蛋、禁、靠”注意上紧下松,“挥、仿、佛、娃”左窄右宽,“疯”注意两笔竖撇要写好,不能过于倾斜。

  3、学生描红,仿影,临写。

完成习字册。

  4、教师矫正学生握笔姿势、写字姿势。

  四、作业设计

  1、组词:

仿—访 佛—扶 枝—技 挥—辉。

  2、读熟课文。

                第2课时

  精读课文,感受“我”的心理变化。

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果子,明白“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字组词。

  2、听写词语:

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尝试用上这些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王大伯是种桃能手,从哪里可以看出?

(远近闻名、总是、大、甜)

  换词理解能手(能人)、远近闻名(人尽皆知、家喻户晓)。

  

(2)读好这一段,在评议中明白该读出敬佩的语气。

  过渡:

如果此时王大伯出现在你眼前,你有什么问题问他吗?

  2、学习第二段

  

(1)“我”跟你一样好奇,板书:

满怀好奇,带表情读好这个词语,略皱眉。

  

(2)怎么他的桃子就能结得那么大,那么甜呢?

跟着“我”一起去看一看,问个究竟。

  (3)自由读一读第二段。

  (4)我看到了什么?

(读出相应句子)“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用个词语概括这番情景。

(我看到王大伯他们在剪枝。

  (5)再读,说说还从这写内容中读懂了什么?

  (剪枝动作熟练、潇洒;

慧眼识“枝”能一眼分辨出有用枝和无用枝,经验丰富;

剪掉了许多的枝条)

  (6)好好的枝条被剪掉,我看到后的心情或者说表情是什么样的呢?

读他问王大伯的话,你可以理解当时的他。

  出示:

“王大伯,您怎么啦?

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指导朗读,注意读好“怎么、干吗、啦、呢”等语气词,读出两个问号表达的当时的心情、神情:

着急、不理解、一脸疑惑等。

板书:

一脸疑惑

  (7)看到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把剪枝的原因告诉了我。

同桌一问一答,说清原因。

  (8)指名直接对话表演。

  (9)从王大伯的说明中可以看出:

他剪掉的是什么枝条?

为什么剪掉它?

他留下的是什么枝条?

对留下的枝条是怎样做的?

怎样想的?

  (10)王大伯对不能结桃子的枝条”咔嚓咔嚓”地剪去,对能结桃子的枝条“抚摸”,“充满信心的说”,真不愧是个种桃能手啊!

分角色朗读对话。

  (11)我听了王大伯的话,不再一脸疑惑,出现了什么变化?

将信将疑

  结合课文理解“将信将疑”:

半信半疑,一半相信,一半怀疑。

  为什么我会“将信将疑”呢?

(种桃能手不会做不利于桃子丰收的事,但剪掉了枝条,桃子不就少了吗?

  (12)指导读好“将信将疑”时心里想的话。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一读

  

(2)春天到了桃花开得怎样?

从哪里可以看出?

播放图片欣赏美景。

(蜂在花中舞,人在树下戏)随机说上几句古诗赞赞眼前景象。

  (3)此时的我最盼望什么?

  (4)指导朗读第4自然段:

语气轻松、愉快。

  4、学习第四段

  

(1)桃树春天开花,夏天结果。

所以暑假一到,“我”就来到了王大伯的桃园。

这时的我看到了什么景象呢?

指名读相应语句。

“只见”后面都是我看到的情景。

  

(2)王大伯桃园里结的桃子有什么特点?

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3)看到这些桃子的我心情怎样?

(惊讶、高兴,即又惊又喜)

  (4)读好“啊”这个语气词中代表的感情,再读我看到的景象。

  (5)为什么我看到又多又大的桃子会又惊又喜,惊的是什么?

喜的又是什么?

  惊的是:

大伯的预料成了现实,剪枝果真实现了丰产;

喜的是:

桃园丰收了,结了那么多光鲜红润的大桃子。

  (6)此时的“我”不禁想起什么?

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7)现在的“我”还“将信将疑”吗?

“我”明白了什么?

  (小结:

看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啊。

这劳动中也藏着丰富的学问,我们可得好好向生活学习,向有经验的人学习呀。

  (8)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说说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

  学完课文后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怎样判断无用枝?

怎样剪才合适?

等等)

  2、小结:

“剪枝的学问”告诉我们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到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平时注意观察,留心周围事物,并且善于思考,就能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1、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减少”是为了“增加”的典型事例。

  2、语气词练习,填一填,读一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附板书:

              26、剪枝的学问

                满怀好奇 

                一脸疑惑

                将信将疑

                又惊又喜

《剪枝的学问》教学设计之三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一、引题:

   1、师:

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

(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

(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

生:

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

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

(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

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

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

(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      ”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

(.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

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

秋风吹过,田野里      果园里      ……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

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

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

听听,

       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

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

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三年级语文上册: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教案示例一

5、画杨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准确、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4.学习发现与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养成读书时画出重点词句的习惯。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一、导入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与杨桃有关的课文。

(板书:

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老师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

怎么理解的?

(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

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

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

(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

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板书 

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

(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

(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

(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

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

(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着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

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

(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倒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父亲:

是……就……

老师:

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要……不要…… 

我:

 

一生受用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深刻,和同学们的现实生活也很接近。

这篇教学设计示例抓住这一特点,首先以实物导入新课,让学生也自己观察杨桃的外观,看看他们能不能有什么发现。

继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读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一课时做好了“读”的铺垫后,在第二课时教师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更深的进入课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整体说来,设计比较严谨,思路清晰,不过在第一课时设计的有些简单,学生书读的不透。

探究活动

  一、导入、明确要求

  1.教师导入:

  《画杨桃》这一课,是作者上小学四年级的事情。

在他作为成年人写这件事的时候,仍然记忆犹新,说明这件事让他难忘。

我们现在读来也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

今天我们也来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类似的事,讲给同学们听。

  2.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

在你身边每天会发生很多事,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

讲给同学们听。

要把事情经过说清楚,重点地方说具体,语句要连贯。

要把从中明白的道理说出来。

  二、指导说话

  1.回忆自己想说的事,先和同桌说一说。

比一比,谁说得好。

  2.全班交流。

师生评议、补充修改。

  3.你在听了别人说的内容后,觉得自己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补充?

(学生说,师生评议。

  三、布置作业

  把刚才说的写下来,算作一次练笔。

画杨桃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之三

作者:

阚晓茵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学情分析:

    本课行文如流水,语言诗化,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值得学生诵读的好文章。

它素洁高雅,恬淡隽永,意境美妙,如同一首田园诗,值得学生背诵积累。

由于篇幅较长,学生在背诵时可能有一些难度。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课文

  时间:

                第一课时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照样子重叠词语。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由荷藕之乡、茶乡、橘乡引入)

    板书课题,提醒“槐”的写法。

读好课题。

    当“槐乡五月”这个课题映入你眼帘的时候,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新词。

     大声朗读课文,可以自由结合找同伴。

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检查生字:

洋槐坡坡岗岗瑞雪初降酿出挎走

     喜盈盈浓香傻乎乎拌上咸的浇上

    

(1)读准字音

    

(2)哪些字易读错?

哪些容易写错?

    (3)比较:

破坡槐环酿浪跨垮挎

    (4)找出文章的叠词,仿照形式说说。

   2、各自轻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相机齐读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说说每一节的意思。

   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最喜欢文章的哪个地方?

把自己喜欢的,有把握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三、课堂作业

   1、写生字。

(描红,评议)

   2、练习册的有关题目。

                第二课时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以及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一、背诵古诗,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春光明媚的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你能背诵描写春景或物的古诗吗?

(宿新市徐公店,村居等)

   2、春天是令孩子们最兴奋的季节。

读了《槐乡五月》,你已经有了哪些收获?

    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槐乡之美和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

    出示句子: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二、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读文章的哪个地方?

你最喜欢什么呢?

自由板块式学习课文(根据学生的选择,学习课文)

  ◆◆感受洋槐花开时,槐乡的景美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为什么喜欢它呢?

   2、逐步让学生.总结归纳出:

    花多色白:

瑞雪初降茫茫一片

    花形多姿:

玉雕圆球?

    花香花甜:

香气扑鼻沉浸香海

   3、指导朗读,谁的槐花最美丽最芬芳?

   4、引读指导背诵:

有的…………远看……有的……近看

    小蜜蜂飞来了……孩子们跑来了……

    这时候……整个槐乡……

   5、小结: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感受槐乡孩子的美丽可爱(2-3)

   1、指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你喜欢什么呢?

   2、讨论归纳:

    热情好客、聪明能干(拉到、送、外加)

    俊俏美丽(别、戴)

    纯朴可爱(大大咧咧、塞上一把)

   3、指导朗读,哪些词语写出孩子的这些特点?

(各种形式朗读)

   4、指导背诵。

试背重点句子

五月,是……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三、小结课文

   1、读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2、教师小结:

槐花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芬芳四溢的花,是装扮孩子,让孩子们大饱口福的花。

槐乡的孩子是勤劳能干的孩子,是热情好客的孩子,是纯朴可爱的孩子。

作者巧妙地把槐花与槐乡孩子融为一体,写花又写人,真切自然地抒发作者对槐乡五月的喜爱之情。

   3、练习背诵课文。

  四、完成练习册

           花多色白:

        槐花 花形多姿:

           花香花甜:

    槐乡五月

           热情好客、聪明能干(拉到、送、外加)

        孩子 俊俏美丽(别、戴)

           纯朴可爱(大大咧咧、塞上一把)

《槐乡五月》教学设计之三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