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岩类描述方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13009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酸盐岩类描述方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碳酸盐岩类描述方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碳酸盐岩类描述方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碳酸盐岩类描述方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碳酸盐岩类描述方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碳酸盐岩类描述方式.docx

《碳酸盐岩类描述方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碳酸盐岩类描述方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碳酸盐岩类描述方式.docx

碳酸盐岩类描述方式

碳酸盐岩类描述方式

一、颜色描述

碳酸盐岩以灰色为主。

要注意观察、描述颜色的转变与矿物色及含量的关系:

与粒屑的大小、晶粒大小及结晶度的关系:

与铁质、有机质等混合物含量的关系。

还应注意表生风化作用的影响。

二、岩石命名

在现场工作中,用5-10%的稀盐酸和镁试剂对碳酸盐岩进行实验,作初步的成份分类命名(见表)。

岩石名称

试 剂 

石灰岩

白云质

石灰岩

灰 质

白云岩

白云岩

泥灰岩

石膏

盐 酸

5-10%

强烈起

泡并有

响声

立即起泡

反应强度

中等,反应有延续性

稍待片刻才起泡,反应强度微弱

不起泡或起泡

很慢很微弱

起泡较弱反应

完后岩样表面有粘土腊

无反应

镁试剂10%

无蓝色

沉 淀

少许蓝色

沉  淀

有蓝色

沉 淀

明显蓝色

沉  淀

无蓝色

沉 淀

无反应

在用稀盐酸区分岩石类型时,应注意岩石的新鲜程度、岩石的孔隙性及渗透性、岩石表面粘附的碳酸盐粉末等因素的影响,要通过反复实验对比,再结合其它岩性特征定出岩石名称。

按碳酸盐岩的主要成份

方解石、白云石及泥质等组分的含量进行分类命名(见表)

岩  类

方解石(%)

白云石(%)

岩石名称

石灰岩类

100-90

90-75

75-50

0-10

10-25

25-50

石灰岩

含白云质灰岩

白云质灰岩

白云岩类

50-25

25-10

10-0

50-75

75-90

90-100

灰质白云岩

含灰质白云岩

白云岩

石灰岩、白云岩与粘土岩间的过渡类型分类命名

岩  类

方解石或白云石(%)

粘土矿物(%)

岩石名称

灰  岩

白云岩类

100-90

90-75

75-50

0-10

10-25

25-50

灰岩或白云岩

含泥质灰岩或含泥质白云岩

泥灰岩或泥质白云岩

泥 岩 类

50-25

25-10

10-0

50-75

75-90

90-100

灰质泥岩或白云质泥岩

含灰质泥岩或含白云质泥岩

 

泥岩

  成份命名原则 

a.某矿物含量>50%为岩石大体名称。

如灰岩、白云岩。

b.某矿物含量为25-50%为岩石辅助名称,在大体名称前以“质”表示,如泥质灰岩。

c.某矿物含量为10-25%,为次要辅助名称,加在辅助名称前以“含”表示,符号用岩石大体名称花纹,如含白云质灰岩。

d.某矿物<10%,一般不参加定名,具特殊意义的可参与定名,加在“含”者之前。

如:

海绿石4%、泥质10%、白云石30%、方解石65%,定为含海绿石泥质白云质灰岩。

e.当碳酸盐中混入陆源碎屑时,按上述原则参加定名。

如:

砂质灰岩。

f.如岩石由方解石、白云石、泥质组成,各矿物含量皆小于50%时,则主要考虑方解石加白云石总含量与泥质含量的多而定。

碳酸盐矿物多则泥质在前,反之则泥质在后。

两个碳酸盐矿物联合时,以含量多者放在后面。

如:

泥质含量<10%时,称云灰岩或灰云岩。

白云石含量为10-25%时,称含白云质灰岩(不论泥质含量多少,灰质始终放在联合名称以后),其余类推。

岩石花纹不表示“含”,如含白云质泥灰岩,岩石花纹中只表示泥灰岩即可。

泥质、方解石、白云石含量都>25%时,称泥云灰岩或泥灰云岩。

g.如岩石由方解石、泥质、砂质组成时,各矿物含量均<50%时,则把含量25-50%的成份,以少在前,多在后的方式联合定名,含量<25%时原则同上。

如:

砂质35%,泥质20%,方解石45%。

定名:

含泥砂质灰岩。

砂质28%、泥质32%、方解石40%。

定名砂质泥质灰岩。

h.交代作用(后生转变)形成的矿物在名称中的表示方式。

(1)由于交代作用形成的某种矿物(白云岩化、石膏化、硅化等),其含量已达到定名标准时,则在紧接的该矿物名称后注上“化”。

如:

白云石45%、方解石55%、白云石系交代方解石而来的,称白云岩化灰岩。

(2)去白云化、去膏化作用达到25%以上者,可直接在岩石名称前面别离注上“去白云化”、“去膏化”。

如:

去白云化灰岩。

2.4碳酸盐岩的结组成因分类和命名

真正化学和生物化学成因的微晶或泥晶石灰岩,属低能沉积环境,具微晶或泥晶结构(一般称正常化学岩)。

经波浪及流水作用(岸流、底流、潮汐流等)或重力作用改造的石灰岩,称为颗粒灰岩或粒屑灰岩,具有典型的颗粒结构特征(一般称异地石灰岩)。

生物作用为主形成的石灰岩(一般称原地礁灰岩)。

如原地(生物)灰岩(包括骨架岩、障积岩、粘结岩),具有典型的生物骨架结构或生物障积、粘结结构。

重结晶灰岩为前三类岩石通过强烈重结晶作用形成的,具有各类晶粒结构及原生残余结构。

2.4.1结构-成因分类

主要以粒屑(颗粒)、胶结物(亮晶)、基质(微晶或泥晶)三种组份进行结构分类,按颗粒、亮晶、泥晶(组份)相对百分含量划分出岩石类型,在此基础上,再按照颗粒类型作进一步的细分。

并予以综合命名。

a.内碎屑按粒径大小分为:

砾屑>2mm   砂屑2-mm

粉屑-mm     微屑-mm

b.泥晶已全重结晶,则用晶粒结构区别

巨晶>2mm   粗晶2-mm   中晶-mm

细晶-mm  粉晶-mm  

微晶-mm   泥晶<mm

c.碳酸盐岩,按内碎屑大小及重结晶晶粒大小分类命名中的过渡岩类不单独规定岩石花纹。

d.粒屑灰岩亮晶胶结物在岩石花纹中加“。

”。

泥晶灰岩用灰岩花纹符号。

 结构命名原则 

a.粒屑>50%,某种粒屑在粒屑总量中占优势,可直接以此粒屑定名,其它少量粒屑不参加定名。

两种含量近似的粒屑在总量中占优势,能够该二者粒屑为主定名,多者在后,少者在前。

b.粒屑总量为25-50%时,粒屑作为次要结构名称,基质作为主要结构,以主要在后,次要结构在前命名,粒屑中没有哪一种含量在25-50%者,而总量达到时,采用联合命名,少者在前,多者在后。

 

c.粒屑含量为10-25%时,粒屑作为次要结构名称,以基质作为主要名称,次要结构名称之前冠以“含”字表示。

粒屑中没有哪一种含量占优势,则次要结构名称统称“粒屑”岩。

如:

砂屑<10%,鲕粒8%,生物7%,微晶75%为含粒屑微晶灰岩。

d.粒屑含量<10%时,粒屑不参加定名,以晶粒级别为主要结构名称。

其中一种晶级占优势时,便以此作为总结构名称。

如:

鲕粒5%,粉晶10%,微晶55%,为微晶灰岩。

两种含量近似的晶级联合占优势,则同时参加命名,少者在前,多者在后。

三种晶粒级别含量近似,则总结构为“不等晶”。

在描述碳酸盐岩结构时,应描述其颗粒的种类,所占百分比、矿物组分、形状、大小、分选、磨圆情形;基质的成份,数量百分比。

无颗粒结构的碳酸盐岩,只描述晶体的成份大小。

结构类型

颗粒含量%

主 要

充填物

颗粒类型

生物

骨架

粒屑

鲕粒

球粒

生物(屑)

内碎屑

团块

核形石

凝块石

>50

亮晶

>泥晶

亮晶粒屑

灰(白云)岩

亮晶鲕粒

灰(白云)岩

亮晶球粒

灰(白云)岩

亮晶生物屑

灰(白云)岩

亮晶内碎屑

灰(白云)岩

亮晶团块

灰(白云)岩

亮晶核形石

灰(白云)岩

亮晶凝块石

灰(白云)岩

礁 

泥晶

>亮晶

泥晶粒屑

灰(白云)岩

泥晶鲕粒

灰(白云)岩

泥晶球粒

灰(白云)岩

泥晶生物屑

灰(白云)岩

泥晶内碎屑

灰(白云)岩

泥晶团块

灰(白云)岩

泥晶核形石

灰(白云)岩

泥晶凝块石

灰(白云)岩

50~25

泥晶

>50%

粒屑泥晶

灰(白云)岩

鲕粒泥晶

灰(白云)岩

球粒泥晶

灰(白云)岩

生物屑泥晶

灰(白云)岩

内碎屑泥晶

灰(白云)岩

团块泥晶

灰(白云)岩

核形石泥晶

灰(白云)岩

凝块石泥晶

灰(白云)岩

25~10

泥晶

>75%

含粒屑泥晶

灰(白云)岩

含鲕粒泥晶

灰(白云)岩

含球粒泥晶

灰(白云)岩

含生物屑泥晶

灰(白云)岩

含内碎屑泥晶

灰(白云)岩

含团块泥晶

灰(白云)岩

含核形石泥晶

灰(白云)岩

含凝块石泥晶

灰(白云)岩

<10

泥晶

>90%

泥晶灰(白云)岩

残余结构命名

应尽可能辨别岩石原始结构,并在名称顶用“残余”二字表示,如粉晶残余鲕粒灰岩。

 藻类粘结结构

以形态进行命名。

 孔隙命名

凡镜下孔隙度达5%以上时,应在名称中表示出来,即在原名之前,加上主要孔隙类型名称。

如粒间溶孔、粒内溶孔等,同时有几种孔隙以“多孔”表示之。

如溶孔砂屑灰岩,多孔亮晶鲕粒灰岩等。

2.4.6按照白云化强度分类:

颗粒灰岩白云化

内碎屑生物岩

生物白云岩

白云化强度

 

原生结构类型

弱到中等

白云石<50%

有结构残余

白云石>50%

无残余结构

白云石>90%

强烈变 化 

 

砾屑白

云岩

砂屑白

云岩

粉屑白

云岩

泥屑白

云岩

 

叠层石

白云岩

层纹石

白云岩

枋形石

白云岩

凝块石

白云岩

内碎屑 

白云化内碎

屑灰岩

残余内碎屑类质

白云岩、白云岩

 

细晶白云岩

中晶白云岩

粗晶白云岩

巨晶白云岩

不等晶白云岩

 

结核状

白云岩

孔油状

白云岩

斑块状

白云岩

角砾状

白云岩

砾状

白云岩

生物(屑)

白云化生物

(屑)灰岩

残余生物(屑)灰质

白云央、白云岩 

鲕(豆)粒

白云化鲕粒

(豆)粒灰岩 

残余鲕(豆)粒灰质

白云岩、白云岩

团  粒

白云化团粒灰岩 

残余团粒灰质

白云岩、白云岩

团  块

白云化团块灰岩 

残余团块灰质

白云岩、白云岩

微  晶

白云化微晶灰岩 

微细晶灰质

白云岩、白云岩

固着生物灰

岩白云化

白云化生物

灰岩、生物层

灰岩、生物丘灰岩

残余生物礁、生物层、

生物丘灰质

白云岩、白云岩

准同生白云岩

微晶、泥晶、极细晶白云岩

注:

1.各类白云化灰岩,各类残余结构的灰质白云岩、白云岩,还可按晶粒结构组分细分,如白云化内碎屑细晶灰岩、残余鲕粒细晶灰质白云岩等。

2.固着生物灰岩白云化,可按造架生物门类细分,如白云化珊礁灰岩,残余板状层孔虫生物层细晶灰质白云岩,残余海绵丘不等晶白云岩。

3.内碎屑及晶粒结构细分与石灰岩相同。

 岩石结构

主要有粒屑、基质、胶结物、生物骨架及原地发育的藻粘结等。

 粒屑 

主要类型有内碎屑、团粒、鲕粒、生物(屑)团块及核形石等。

a.内碎屑:

可大可小,形态不一,内部结构可简可繁。

据粒径大小对粒屑级别的划分。

b.团粒(球粒):

由泥晶碳酸盐组成,不具内部结构,呈圆或椭圆状,大小较均匀。

一般在以下者,在镜下团粒与内碎屑有时难以区分,这时一般归入内碎屑。

c.鲕粒:

鲕粒为直径小于2mm,内有一核心和具有同心环状或放射状结构包壳组成的圆球状或椭圆状颗粒。

在观察时,应注意鲕粒大小,核心成份,包壳厚度,组成包壳的晶体排列方式及同心圈数等。

这些特征能反映鲕的形成环境。

按照鲕粒的成因和结构特征分为:

原生鲕:

为原生沉淀而成。

包括:

正常鲕,包壳厚度大于核心半径;薄皮鲕,包壳厚度小于核心半径;高能鲕,同心环多而密集,鲕皮厚,鲕粒大。

复鲕,一个鲕壳内包裹着二个以上的鲕粒者。

改造鲕:

原生鲕粒经成岩及后生作用改造而成。

包括:

藻鲕,鲕内含藻;变形鲕,鲕粒受力作用发生变形者;单晶鲕或多晶鲕,经重结晶作用,鲕粒由单个或多个晶粒组成,但其同心环结构依稀可辨;若同心环结构已无法识别,可笼统称为单晶粒、多晶粒。

d.生物骨骼:

包括完整的生物化石及破碎了的生物化石。

在现场观察时可归并为几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