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车工工艺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职车工工艺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车工工艺学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车外圆、车端面、切断和车槽、钻中心孔、钻孔、车孔、铰孔、车螺纹、车圆锥、车成形面和滚花等。
三、特点
1、适应性强,应用广泛。
2、所用刀具的结构相对简单,制造、刃磨等方便。
3、切削力变化小,车削过程平稳,生产率高。
4、可加工出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较高的工件。
四、对课程的要求:
1、了解常用车床的结构、性能和传动系统。
2、熟练掌握使用常用工具和量具的结构。
3、合理选择工件的定位基准和中等工件的装夹方法。
4、能对工件进行质量分析,并提出预防质量措施。
5、了解本专业的新工艺、新技术的方法。
阅读教材
掌握重点内容
预习车床的基本结构
认真听讲
认识理解
5分
15分
10分
13分
1分
板书设计
一、定义二、特点
三、内容四、要求
教学总结
学生理解掌握较好,要强调实际应用。
第2课
第一节车床与车削运动
掌握卧式车床的主要结构、传动路线及车削运动。
培养分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车床结构、车削运动
车削运动
车削运动的分类
复习提问
车削运动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车床与车削运动
一、卧式车床的主要结构
1、床身:
支撑和连接车床的各个部件。
2、主轴箱:
支撑主轴并带动工件作旋转运动。
3、交换齿轮箱:
将主轴箱的运动传给进给箱。
4、进给箱:
把交换齿轮箱的运动经变速后传递给丝杠和光杠。
5、溜板箱:
通过快移机构驱动刀架部分以实现车刀的纵向或横向进给。
6、刀架部分:
刀架部分由床鞍、中滑板、小滑板和刀架等组成,用于装夹车刀并带到车刀作纵向运动、横向运动和斜向运动及曲向运动。
沿工件轴向的运动为纵向运动,垂直于工件轴向的运动为横向运动。
7、尾座:
尾座安装在床身导轨上,不,沿此导轨纵向移动,以调整其工作位置。
尾座主要用顶尖,以支顶较长工件。
也可装夹钻头或铰刀等加工。
8、床脚:
前后两个床脚分别与床身前后端下部连为一体,用以支撑床身及安装床身上的部件。
可以通过调垫块把床身调整到水平状态,并用地脚螺栓把整台车床固定在工作场地上。
9、冷却装置:
冷却装置主要通过冷却泵将切削液加压后经冷却嘴喷射到切削区域。
二、卧式车床的传动路线
电动机驱动V带轮,把运动输入到主轴箱。
通过变速机构变速,使主轴获得不同的转速,再经卡盘带动工件做旋转运动。
练习册
思考回答
课题
一、主要结构二、传动路线
第3课
第一节车削运动
掌握车削运动的分类及其工件的三个形成表面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个形成表面
区分
定义
轴类工件
卧式车床的组成结构及其作用
一、车削运动的分类。
按其作用可分为:
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1、主运动:
工件的旋转运动。
是机床的主要运动,它消耗机床的主要动力,通常主运动的速度较高。
2、进给运动,切除工件上多余材料的运动。
进给运动又分为横向进给运动和纵向进给运动。
1)纵向进给运动:
如车外圆的运动
2)横向进给运动:
如车端面,车槽及切断的运动。
二、车削过程中工件上形成的表面。
1、已加工表面:
工件上经车刀车削后产生的新表面。
2、过渡表面:
工件上由切削刃正怕那部分表面。
3、待加工表面:
工件上有待切除的表面。
阅读教材掌握概念,通过实用工件来辨别车削运动中形成的三个表面
掌握车削运动的分类,及在车削过程中工件形成的三个表面
试指出轴类工件,套类工件在车削过程中形成的三个表面。
对此记忆
4
10
一、车削运动二、工件三个表面
第4课
第二节车刀
引导学生对车刀的认知了解。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车刀的组成及角度
角度的分辨
辅助平面的区分
实物
1、车削运动的种类
2、车削运动时工件形成的三个表面
一、常用车刀的种类和用途
1、车刀种类:
外圆车刀、端面车刀、切断刀、内孔车刀、圆头车刀、螺纹车刀。
2、车刀用途:
(1)90度车刀(偏刀):
车外圆、阶台和端面。
(2)45度车刀:
车外圆、端面和倒角。
(3)切断刀:
切断工件或车槽。
(4)内孔车刀:
车工件的内孔。
(5)圆头刀:
车圆弧面或咸形面。
(6)螺纹车刀:
车削螺纹。
二、车刀组成:
车刀是由刀头和刀体两部分组成。
刀头是车刀的切断部分,它由“三面两刃一尖”(即前刀面、主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刀、副切削刀、刀尖)组成。
三、测量车刀角度的辅助平面:
1、基面:
过切削刃选定点,垂直于主轴的瞬时速度的平面。
2、切削平面:
过切削刃选定点,与切削刃相切并垂直于基面的平面。
3、正交平面:
过切削刃选定点,同进垂直基面和切削平面的平面。
1、辨别车刀,并说明其用途,车刀组成。
2、能指出辅助平面,并说明其关系。
掌握车刀的种类及用途,并会确定车刀角度的辅助平面。
试说出车刀的种类和测量车刀角度的三个辅助平面。
想象与实
践相结合
识图分析
一、种类二、组成三、辅助平面
第5、6课
第二节车刀角度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车刀角度及其作用
区分角度
明确各角度的定义
车刀的种类、用途及车刀的组成。
一、车刀的角度
1、主偏角:
主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进给方向之间的夹角。
2、副偏角:
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与背离进给方向之间的夹角。
3、刀尖角:
主副切削刃在基面上的投影之间的夹角。
4、前角:
前刀面和基面之间的夹角。
5、后角:
后刀面和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6、楔角:
前刀面和后刀面之间的夹角。
7、副后角:
副后刀面与副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8、刃倾角:
主切削刃与基面之间的夹角。
二、常用车刀材料具备的性能
1、硬度 2、耐磨性 3、强度和韧性
4、耐热性 5、工艺性
车刀的主要角度
掌握车刀角度及其作用和选择
P15、4、5、7
一、车刀角度二、车刀材料
第7、8课
第三节刀具材料和切削用量
掌握车刀切削部分应具备的性能、常用材料及切削用量的三要素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专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切削用量的三要素
三要素的定义及公式
车刀
1、车刀的组成
2、车刀的角度
一、车刀切削部分应具备的基本性能
1、较高的硬度
2、较高的耐磨性
3、足够的强度和韧性
4、较高的耐热性
5、较好的导热性
6、良好的工艺性和经济性
二、车刀切削部分的常用材料
1、高速钢:
耐高温为600℃
2、硬质合金:
耐热性可达800—1000℃
二、切削用量三要素
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1、切削速度:
在切削加工时,切削刃选定点相对于工件主运动的瞬时速度称为切削速度,它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工件或刀具沿主运动方向相对移动的距离。
2、进给量:
是刀具在进给运动方向上相对工件的位移量,可用刀具或工件每转或第行程的位移量来表述或度量。
3、背吃刀量:
是指主刀刃工作长度沿垂直于进给运动方向上的投影值。
对于外圆车削,背吃刀量等于工件的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之间的垂直距离。
又叫切削深度。
试说出切削用量的三要素都有哪些
一、具备的性能二、切削用量三要素
第9、10课
1-4切削过程与控制
掌握切削力的分成与分解,了解切屑的形成及种类。
切削类力的分解、切屑种类
切屑种类
区别
总结
车刀性能及八个角度
一、切削力F:
1、可分解为:
主切削力FC
背向力(切深抗力)FP
进给力(进给抗力)Ff
其大小:
F=FC2+FP2+FF2
2、影响因素:
1)工件材料;
2)主偏角KR;
3)前角
4)背吃力量
二、切屑:
1、形成:
在切屑过程中,刀具推挤工件,首先使工件上的一层金属产生弹性变形,刀具继续进给时,在切削力的作用下,金属产生塑性变形。
当塑性变形超过金属的强度极限时,金属就从工件上短裂下来成为切屑。
2、种类:
带状切屑、管状切屑、盘旋状切屑、环行螺旋状切屑、弧形切屑、单元切屑、针形切屑。
阅读教材,理解课堂内容。
掌握切屑的种类及切削力的相关知识。
P22:
20
理解
一、切削力:
1、大小2、影响因素
1、形成2、种类
第11课
1-5切削液
了解切削液的分类,掌握切削液的作用。
切削液的作用
分类
切屑的种类及切削力的分解
一、切屑液的作用:
1、冷却作用2、润滑作用
3、清洗作用4、防锈作用
二、切削液的分类:
1、水溶性切削液:
水溶液
乳化液
合成切削液
2、油溶性切削液:
切削油
极压切削油
三、使用切削液时的注意事项:
1、油状乳化油必须用水稀释后才能使用。
2、切削液必须浇注在切削区域内,因为该区域是切削热源。
3、用硬质合金车刀切削时,一般不加切削液。
4、控制好切削液的流量。
5、加注切削液可采用浇注法和高压冷却法一般用于半封闭加工或车削难加工材料。
阅读教材,巩固课堂内容。
22
一、切削液的作用二、切削液的分类
三、使用切削液时注意的事项
第12课
车削的基本知识小节
总结提问法
检查学生对车削及车刀方面知识的掌握情况。
车刀角度、切削用量
角度区分
车刀实物
复习总结
一、车削运动:
1、主运动:
主轴带动工件的旋转运动。
2、进给运动:
切除多余材料的运动:
横向、纵向。
二、工件上的形成表面:
已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待加工表面。
三、常用车刀种类:
90度、45度、75度车刀,切断刀、内孔车刀、圆头车刀、螺纹车刀。
四、刀头的组成部分:
“三面两刃一尖”即:
前刀面、后刀面、副后刀面、主切削刃、副切削刃、刀尖。
五、测量车刀角度的三个基准平面
1、基面:
六、车刀切削部分的几何角度
1、6个基本角度
2、2个派生角度
七、切屑的种类
带状,管状,盘旋状,环形螺旋状,锥形螺旋状,弧形,单元,针形切屑等。
车削运动车刀形成表面
习题课
第13课
车削基本知识习题
练习法
巩固学生对车削运动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记忆能力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辅助平面、角度、切削用量三要素
复习
习题
车削基础知识总结的相关知识
一、填空:
1、切削用量是表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力小的参数,其三要素为切削深度、进给量和切削速度
2、切削液又叫冷却润滑液,其作用有冷却、润滑、清洗和防锈。
3、车刀的6个基本角度是:
2个派生角为,其关系式分别为:
4、工件在加工过程的形成的表面有已加工表面、过渡表面和待加工表面
5、确定刀具角度的三个辅助平面有基面、切削平面和正交平面。
6、车刀是由刀前沿和刀柄两部分组成。
二、简答
1、车刀角度的辅助平面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定义的其相互关系又是怎样的
2、画出表示车刀的6个基本角度和2个派生角。
3、说出切削用量的三要素,并用关系式表示。
思考
回答
10’
一、填空二、简答
第14课
第一节轴类工件用车刀
了解没同车刀的种类,并掌握轴类工件车刀的选择原则。
粗车和精车车刀的选择原则
区别粗车和精车的原理
掌握原理
1.车削过程中工件形成的三个表面
2.车刀的8个角度
3.车刀的组成及其性能
4.切削用量的三要素
轴是机器中最常用的零件之一,一般由外圆面、端面、台阶、倒角、过渡圆角、沟槽和中心孔等结构要素组成。
车削轴类工件一般可分为粗车和精车两个阶段。
粗车的作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尽快将毛坯上的余量车;
而精车的作用是使用工件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
一、粗车刀
1、特点:
吃刀深,进给快
2、选择原则:
1)主偏角不宜太小,否则车削时容易引起振动。
2)为了增加刀头强度,前角和后角应选得小一些。
3)粗车刀一般选取刃倾角为了3—0,以增加刀头强度。
4)为了增加切削刃的强度,主切削刃上应磨有倒棱。
5)为了增加刀头强度,改善散热条件,使车刀耐用,刀尖处应磨有过渡刃。
6)粗车塑性材料时,为使切屑能自行折断,应在车刀前面上磨有断屑槽。
二、精车刀
尺寸精度高,表面粗糙度小。
1)为减小粗糙度,就也较小的副偏听偏角
2)前角一般应大些,以使车刀
3)后角应大些,以减少车刀和工件间的摩擦。
4)为使切屑排向待加工表面,刃倾角应大于零。
5)精车塑性金属时,为保证排屑顺利,前面应磨出相应的断屑槽。
习题册
一、粗车刀二、精车刀
第15、16课
车轴类工件用车刀
掌握车轴类工件车刀的种类及其选择范围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车刀种类
用途
车削的基本知识
一、对车刀的要求:
1、粗车刀的选择原则
1)主偏角不宜太小,否则易引起振动
2)为增强刀头强度,前角应选小一些
3)粗车时,刃倾角小于零以增加刀头
4)主切削刃应磨有倒棱,以啬切削刃强度
5)为增加刀尖强度,刀尖处应磨有过渡刃
6)车塑必材料时应磨有断屑槽
2、精车刀的选择原则:
1)为减小粗糙度,应取较小的副偏角
2)前角应大一些,以使车刀锋利
3)后角也应大一此支减小车刀和工件的摩擦
4)为使切悄排向待加工表面,应选正的
5)车塑性材料时,前面应磨出断屑槽
二、车外圆、颊和台阶的车刀
90°
,45°
,75°
车刀及其使用
三、切断刀和车槽刀
1、切断刀;
2、车槽刀
阅读教材,理解重点内容
掌握各种车刀及其选用原则
p44:
1
联系实际
理解记忆
5’
6’
2’
15’
1’
习题
一、车刀选择原则二、车刀的选择三、切断刀和车槽刀
机数控
第17、18课
轴类工件的装夹
掌握轴类工件的几各装夹方法及使用范围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窨想象能力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
装夹方法
夹具的特点
新授
车轴类工件的选择原则
一、自定心卡盘(三爪)
夹较长工件时需找正,装夹工件方便省力时,但夹紧力没有单动(四爪)卡盘大,帮适用于装夹外观规则的中、小型工件。
二、单动卡盘(四爪)
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