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监理细则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0970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监理细则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监理细则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监理细则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监理细则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监理细则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监理细则文档格式.docx

《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监理细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监理细则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方开挖及基坑支护监理细则文档格式.docx

1.4监理单位:

厦门高诚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1.5施工单位:

福建省九龙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6基础设计单位:

厦门市泛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1.7基坑支护设计单位:

泉州泉成勘察有限公司

1.8勘察单位:

厦门地质工程勘察院

1.9项目组成及规模:

1.9.1由1#-9#楼及变配电房组成,1#-9#楼主体建筑地上18层,地下室一层。

1.9.2基坑开挖底黄海标高为15.3m(16.1m),基坑开挖深度为4.80m-18.4m,本工程边坡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

1.9.3基础采用桩基及天然地基。

1.9.4地下室基坑呈多边形,周长约700m面积约18000㎡,土石方开挖量约17.6万m³

1.9.5总用地面积为25456.138㎡,总建筑面积94161.93㎡,其中计算容积率的面积为71756.15㎡,不计容积率面积22405.78㎡,地上建筑面积75173.35㎡,地下建筑面积18988.58㎡。

(二)工程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

1、场地地形、地貌

1.1场地原属低丘坡地(场地周边)和山间沟谷(场地中部),原地势总体地势由北向南和由东、西两侧低丘坡地向山间沟谷倾斜,早期曾被改造为水库(西坑水库),后由芙蓉隧道施工的洞渣及建筑垃圾回填改造成现状。

现场地除局部地段因挖、填影响形成若干陡坎或挡墙(高差2-7m)外,大多地段地面较平缓。

1.2场地西、北、东三侧环山,山体坡度约14-26度,山体植被发育,其中北侧和西侧局部发育有球状风化花岗岩孤石。

2、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本基坑岩土层自上而下地层依次为填土、粗砂、散体状强风化岩、碎块状强风化岩、中风化岩、微风化花岗岩。

2.1填土:

该层根据填料不同,分为素填土、杂填土、填石三个亚层,褐黄、灰褐色,主要由粘性土、建筑垃圾、中微风化块石等组成,大部分为新近回填,土质不均匀,层厚0.3-18.2m。

2.2粗砂:

灰色,饱和、稍密-中密状,主要由石英颗粒及5%-20%的粉、粘粒构成,该层仅在原沟谷中部分布,层厚0.4-4.4m。

2.3散体状强风化岩:

该层根据母岩成分不同,可分为砂粒状强风化花岗岩和土状强风化辉绿岩。

灰黄色、黄褐色,岩体风化强烈,裂隙极发育,岩体极破碎,为散体状结构,具有浸水易软化,使强度降低的特性。

2.4碎块状强风化岩:

该层根据母岩成分不同,可分为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和碎块状强风化辉绿岩。

灰黄色、黄褐色,该层风化较强烈,岩体破碎,呈碎块状,为碎裂状结构。

2.5中风化岩:

该层根据母岩成分不同,可分为中风化花岗岩和中风化辉绿岩。

灰黄色、灰绿色,岩石风化裂隙较发育,岩体破碎-较破碎,为镶嵌碎裂-裂隙块状结构。

2.6微风化花岗岩:

灰白色,岩体较完整,为块状结构。

3、水文地质

3.1地表水:

根据现场踏勘,拟建工程在场地西北侧有一常年流水的水塘,地表水来源主要为山泉水及大气降水的汇入,水量及水位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水塘水深0.3-1.5m。

3.2地下水主要赋存和运移于填土、粗砂的孔隙、散体状强风化岩的孔隙-网状裂隙及碎块状强风化岩和中微风化岩的裂隙中,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局部地表水的下渗和相邻含水层的侧向渗透补给,并总体顺地形倾向由北向南和由东西两侧低丘坡地向中间沟谷渗流排泄。

地下水位黄海标高为11.34-16.18m。

4、周边环境

现场内未发现架空线和地下管线,根据地看报告,拟建场地内及附近无滑坡、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采空区、地裂隙等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场地北、西、东三面环山,南侧有一道路,西侧角距建筑红线5m有一单层配电房

(三)基坑支护设计方案

本工程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为1.00。

1、支护结构型式

1.1支护结构型式:

北、西、东侧为放坡结合喷锚网支护结构,南侧为人工放坡。

1.2基坑安全设计等级为二级;

基坑底标高主要位于中风化花岗岩、局部(南侧区域)位于素填土等。

基坑支护设计采用锚杆支护和人工放坡型式,局部坑侧边坡高度达到较高的区域原坡顶石砌挡土墙也采用锚杆加固;

坑顶地面超载为10Kpa。

1.3锚杆成孔直径≥100mm,锚长4.5-15m;

锚杆体采用Φ20、Φ22、Φ25、Φ28钢筋;

坡面喷射C20混凝土厚100mm,配筋8@200.人工放坡破率约为1:

1,坡面喷射C20混凝土厚80mm,配筋6@200.

2、截水、排水及地下水控制

2.1基坑外场地排水采用在坡顶四周设置截水沟,将地面雨水、施工用水、生活用水等排入市政管道。

2.2放坡段坡面排水采用梅花状布置泄水孔,孔内设泄水管,

水平间距1500mm,垂直间距相见各支护坡面图。

泄水管做法:

采用Φ6@50,外包二层尼龙滤网。

2.3本工程基坑内布置5口Φ300的降水井,基坑外布置4

口地下水位观测井。

基坑底周边设置排水沟,沿排水沟每隔

30米设置一个集水坑(集水坑内径为600*600*600),将坡

面雨水及坡体渗水收集集水坑,用抽水设备排入城市排水

管。

集、降水井、排水沟的作法见各详图。

二、监理目标

2.1质量控制目标

使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满足国家、省、市有关规范和规定以及设计、施工合同要求,从而使单位工程质量符合质量验收统一标准,确保工程竣工验收时工程质量符合工程质量的合格标准。

2.2进度控制目标

按已批准施工总进度计划控制该分部施工进度,通过目标风险管理和施工进度的动态控制,实现实际工期不超过施工总进度预定目标,确保工程项目按期移交下道工序施工。

2.3投资控制目标

认真审核该分部工程的工程量,严格控制凡涉及工程造价变更的内容,做到工程量增减符合实际情况。

2.4安全文明控制目标

安全控制目标:

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积极主动协调、配合业主、施工单位安全文明施工,从严监理,杜绝发生死亡及重伤事故,达到无重大伤亡事故,无重大技术性事故,无火灾事故,无食物中毒事故,无重大机械事故等“五无”要求。

文明施工目标:

努力做到规范化管理,场容场貌达一流水平,施工现场达到标准化文明工地。

三、监理工作依据

3.1国家、省、市颁布的有关工程建设的政策、法律、法规、规程、规范、标准及管理程序。

3.2依法签订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承包合同和补充协议、监理、监测委托合同和材料设备供货合同;

以及与工程相关的招投标文件;

3.3材料试验报告、产品说明书及技术标准,以及新材料的技术鉴定书等;

3.4国家、省、市颁布的有关工程建设的施工定额、取费标准;

3.5地质勘察报告及工程设计施工图、设计修改及工程变更文件、施工组织设计;

3.6已有的建筑场地内地下设施、其他地下构筑物分布图;

3.7本工程执行的国家、行业和地方规范及技术标准:

 

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编号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3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4

《福建省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5

建设工程旁站监理管理规定

6

福建省建筑工程文件管理规程(施工分册)

7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

GB50319-2000

8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GB/T50326-2006

9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T50328-2001

10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09版

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13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9

14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15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50107-2010

16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1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10

18

工程岩体分级标准

GB50218-94

19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JGJ18-2003

20

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技术规程

DBJ13-42-2002

21

施工测量技术操作规程

DB11/T446-2007

22

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操作规程

DBJ13-242-1990

23

基桩钻芯法检测技术规程

DBJ13-28-1999

24

预拌混凝土生产施工技术规程

DBJ13-42-2008

25

厦门市建设委员会关于颁发《厦门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的通知

厦建科[2001]038号

26

关于禁止在基础、主体结构工程中使用不符合要求钢筋的通知

厦建质监字[2001]066号

27

《厦门地区人工挖孔混凝土灌注桩技术管理规定》(试行)

厦建监安[2000]051号。

28

厦门市建设委员会关于颁发《厦门市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厦建监安[2001]56号

29

关于建设工程质量竣工验收建设各方主体工程质量评价报告内容要点的指导意见

厦建质监字[2001]136号

30

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与监控技术规程

DBJ13-91-2007

31

建设工程现场施工重大危险源督查暂行办法

建质【2009】13号

32

危险源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闽建建【2009】24号文

33

其它现行的与建设工程有关的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四、施工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1、开挖准备

1.1先根据建筑物的定位点,确定开挖边线。

1.2测量人员及时测定待开挖场地的原始自然地坪平均标高,并协同甲方、监理进行确认。

1.3应与气象部门联系预测开挖及基坑支护施工期间的天气)情况.

2、开挖顺序及要求

2.1采用两台CAT-200B反铲挖掘机传递,坑上一台反铲挖掘装车外运的方式,土方开挖原则上采用倒退,挖掘分层传递,先从西侧、北侧、东侧三侧挖,顺着环山方向后退开挖。

2.2基坑土方开挖采用自上而下分层分段开挖,每层开挖深度为每层土钉孔位下500MM以内,每段开挖长度10-20米,严禁超深,超长开挖土方。

土方开挖后基坑暴露时间尽可能短,同时基坑支护配合施工作业。

发生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挖土,并查清原因和采取有效措施。

2.3放坡系数依据基坑支护图纸及现场开挖后土质情况具体确定。

2.4开挖西侧、北侧、东侧土方至第一排锚杆工作面,开挖深度为锚杆位置0.3米左右,开挖工作面后,立即进行喷锚支护

2.5护坡

2.5.1在已开挖至设计深度,同时满足放坡系数的坡面进行80(100)厚C20素砼喷射护坡.一般水泥:

砂:

石子=1:

2:

2(水泥:

碎石质量比)。

2.5.2基坑周围距坡顶线5M范围内,不得堆放材料。

2.5.3有地下管线的边坡,周围应留30CM用人工修坡处理。

确保地下管线的安全。

3、地下水控制

根据《厦门大学白城片区原教工住宅拆迁安置房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数据,原低丘坡地的混合稳定水位埋深为6.7-15.1M(标高11.34~16.18M)。

原沟谷位置的地下水混合稳定水位埋深为11.7-13.8M(标高12.43~15.43M),同时考虑雨季施工特点,本工程施工时采用明排的方法,具体措施如下:

3.1坡面水平间距每3000mm设置一道D=50的PVC管泄水孔,梅花状布置。

3.2在坡面外侧四周做600*600mm的截水沟,坑底设置300*300mm的排水沟。

3.3排水沟每隔30m左右设置一个600*600*600的集水坑,明沟将各处水流向集水坑,再由集水坑抽向地面。

将基坑内水排出。

经三级沉淀后流进市政管网。

3.4截水沟采用挂钢筋网喷射砼(C20)面层厚度为100mm.

3.5排水沟和集水井均用120厚MU7.5砖,M5.0砂浆砌筑,同时用1:

3水泥砂浆内抹灰。

4、开挖深度

在开挖过程中,施工人员和测量人员应对基坑开挖轴线及开挖深度进行实时监控,当机械开挖至设计标高以上300MM时。

5、土方运输

挖方采用自卸式载重汽车外运至指定地点,坑内小范围少量土方采用双轮斗车人工推运至反铲作用范围。

五、质量要求

1、遵守现行国家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季节施工的规定,按照工程监督、监理程序进行质量过程控制,作好自检、预检。

严格遵守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管理责任制。

班前对各施工班组作好技术交底。

2、放坡尺寸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图纸及方案要求,护坡用喷射砼应严格保证强度及设计厚度。

3、土方开挖完毕及时组织有关单位进行地基验槽,减少基土暴露时间。

4、机械挖土及人工开挖均应满足标高允许误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