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专科期末考试题库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0669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专科期末考试题库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毛概专科期末考试题库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毛概专科期末考试题库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毛概专科期末考试题库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毛概专科期末考试题库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专科期末考试题库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毛概专科期末考试题库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专科期末考试题库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概专科期末考试题库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A.理论联系实际B.学以致用

C.“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D.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13.下面不属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条件的是( D )

A.国际格局多极化  B.经济发展全球化  

C.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低潮化D.南半球贫困化

1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D)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

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15.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D)

A.党的先进性B.党的领导

C.执政兴国D.执政为民

16.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D )

全面发展B.协调发展C.可持续发展D.以人为本

17.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两者之间是(D)

A.替代关系B.继承关系

C.发展关系D.继承和发展关系

18.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是(D)

A.科教兴国”B.“以德治国”

C.“依法治国”D.“三个代表”

19.对“实事求是”首先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人是(B)

A.刘少奇B.毛泽东

C.邓小平D.王稼祥

20.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任务是(C)

A.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B.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D.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21.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是(A)

A.创新B.改革C.革命D.发展

2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是在(B)

A.1949年B.1978年C.1989年D.1992年

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是(B)

A.群众路线B.实事求是

C.改革开放D.为人民服务   

24.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是(D)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

C.开拓创新D.与时俱进   

25.中共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C)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

B.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6.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在实践基础上的(B)

A.制度创新B.理论创新C.科技创新D.文化创新

27.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D)

A.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性B.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C.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2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D)

A.形成阶段B.发展阶段C.成熟阶段D.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29.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最突出的贡献是(C)

A.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

B.强调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

C.把“解放思想”作为思想路线的新范畴

D.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30.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首要条件(B)

A.理论联系实际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坚持执行党的政策方针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1.解放思想意味着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C)

A.从根本上不能统一B.可以达到绝对的统一

C.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D.两者不相关

3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是(C)

A.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C.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

D.发挥主观能动性,大胆创新

3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A)

A.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革命    B.无产阶级革命

C.农民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34.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 C)

A.民主政治斗争B.群众运动C.武装斗争D.农民运动

35.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B)

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的前途不同D.革命的对象不同

36.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

“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其原因主要是(A)

A.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B.党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变化

C.全国大陆即将解放

D.中国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

37.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C)

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38.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A)

A.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生产力高度发达

39.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中不包括的是(B)

A.统筹兼顾,适当安排B.有理、有利、有节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40.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B)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4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D)

A.利用、团结、教育  B.利用、团结、改造

C.利用、限制、批评  D.利用、限制、改造

4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D)

A.不断发展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B.扩大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4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B)

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坚持党的基本路线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5.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能否(C)

A.消除剥削现象B.实现社会公正

C.促进生产力的发展D.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消费品

46.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B)

A.坚持治理整顿B.发展经济

C.发展科技和教育D.发展民主

47.邓小平指出: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

这个论断(D)

A.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B.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48.邓小平反复强调一定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一方面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是为了(B)

A.搞清楚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B.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C.确立改革的目标模式

D.突破计划经济为主的传统观念

49.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B)

A.改革B.发展

C.依法治国D.依德治国

50.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B)

A.革命B.改革C.政治运动D.阶级斗争

51.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C)

A.它的政治民主化程度比资本主义更高,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它的经济计划性不资本主义更强,更能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发展

C.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高,并且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D.它的社会精神文明水平更高,并能够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52.邓小平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是(A)

A.生产力发展 B.生产关系成熟  C.上层建筑完善 D.法制健全

5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D)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5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A)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经济建设和资金短缺之间的矛盾

C.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矛盾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矛盾

5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C)

A.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B.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人社会主义社会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56.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C)

A.四项基本原则B.改革开放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四个现代化

57.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C)

A.四个现代化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小康社会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5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A)

A.经济建设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D.建设精神文明

5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B)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60.“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B)

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D.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61.我国经济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是( D)

A.政治制度B.社会制度C.经济制度D.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62.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B )

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63.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是(B)

A.1995年1月1日B.2001年12月11日C.1948年1月1日D.1950年3月6日

64.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A)

A.靠自己发展B.靠国际形势的发展C.靠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靠世界银行的贷款

65.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标志是(C)

A.从兴办经济特区到广大内地的开放

B.从吸引外资到广泛的国际合作

C.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

66.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基础是(A )

A.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B.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存在旧的社会分工,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D.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

6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D)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68.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B)

A.现代企业制度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宏观经济调控制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69.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为它(B)

A.肯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B.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C.贯彻了商品交换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

D.承认社会成员之间有富裕程度的差别

70.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是( A)

A.社会保险B.社会优抚

C.社会福利D.社会救助

71.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 A)

A.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B.满足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

C.满足人们富裕生活需要D.保证实现共同富裕

72.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C)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放权让利,实行企业承包制

73.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属于(C)

A.私营经济B.合作经济C.公有制经济D.全民所有制经济

74.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要求中,“生活富裕”是(B)

A.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B.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C.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障D.新农村建设的条件

75.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是( A)

A.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和多党政治协商制度

C.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

76.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 A)

A.在最广大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B.全民民主

C.对无产阶级实行民主,对其他阶级实行行政

D.阶级斗争

77.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A)

A.人民民主专政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制

C.政治协商制度

D.统一战线

78.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 )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实现祖国统一

C.建立共产主义理想

D.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00年翻两倍,实现小康

79.我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内容十分丰富,其核心是(A )

A.理想建设B.道德建设

C.纪律建设D.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80.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B )

A.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问题

B.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C.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

D.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积累实践经验问题

8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C )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C.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D.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的文化

82.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二为”方向指的是( C )

A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      B为集体服务,为社会服务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全面小康社会服务

83.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B)

A.社会主义B.爱国主义C.集体主义D.马克思主义

84.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A)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C.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8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B)。

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主义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D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86.实现“一国两制”的前提是(C)

A.港、澳、台享有高度自治权

B.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87.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A)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

D.台湾事实上的主权地位

88.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起初是为了解决(B)

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D.香港和澳门问题

89.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A)  

A.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B.争取和平统一,不首先使用武力  

C.只要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统一日期可以延期  

D.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与香港享受同等的待遇

90.中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是(C)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91.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问题是(B)

A.维护国家统一

B.保障自治区域内各民族的平等

C.培养和选拔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干部

D.自治机关的自治权问题

9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D)

A.工作监督B.舆论监督

C.法律监督D.民主监督

93.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A)。

A密切联系群众B批评与自我批评C实事求是D艰苦奋斗

94.新世纪的“新的伟大”工程是指(B)。

A祖国统一B党的建设C现代化建设D反腐败斗争

二、多项选择题(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具体表现为(BCD)

A.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

B.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C.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D.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2.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ABCD)

A.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

B.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渊源

C.中国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阶级基础

D.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ABC)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D.毛泽东思想

4.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ABCD)

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B.中外社会主义建设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源

C.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5.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ABCD)

A.马克思主义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

6.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

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这“五个统筹”是(ABCD)

A.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B.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C.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D.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7.进入21世纪,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是(BD)

A.增加党员队伍的数量B.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C.加强党性教育D.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8.解放思想就是(CD)

A.一切从经验出发B.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

C.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D.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9.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CD)

A.体现时代性B.忠于实践性

C.把握规律性D.富于创造性

10.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提出的“两个务必”是指(CD)

A.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

B.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D.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有(BCD)

A.群众路线B.统一战线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

1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ABD)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主要通过渗透到生产力的各个要素中发挥作用(ABCD)

A.使生产工具不断得到改进

B.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技能,技术水平和劳动复杂程度

C.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和种类,使各种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D.促进管理科学化,生产要素配置最优化

14.共同富裕并不意味着(ABCD)

A..同等富裕B.同步富裕C.两极分化D.平均发展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ABCD)

A.它反映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B.它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C.它是由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D.它的历史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

16.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是(ABCD)

A.相互依存、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