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排水专业知识分类模拟24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0515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水排水专业知识分类模拟2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给水排水专业知识分类模拟2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给水排水专业知识分类模拟2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给水排水专业知识分类模拟2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给水排水专业知识分类模拟24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给水排水专业知识分类模拟24Word文档格式.docx

《给水排水专业知识分类模拟24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水排水专业知识分类模拟24Word文档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给水排水专业知识分类模拟24Word文档格式.docx

______。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解答]根据消防的要求,配水管网上两个阀门之间消火栓数量不宜超过5个。

5.以下关于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类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A.水位变幅较大,要求施工周期短,可建移动式取水构筑物

B.河岸较陡,水流深槽近岸,宜建岸边式取水构筑物

C.推移质不多的山区浅水河流,可建低坝式取水构筑物

D.冰凌情况不严重、含泥沙量较高的河流,宜建逆流式斗槽

6.取水构筑物淹没进水孔上缘在设计最低水位下的深度,当采用侧面进水时,不得小于下列何值?

A.0.3m

B.0.5m

C.1.0m

D.1.5m

[解答]参见《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第5.3.12条。

进水孔淹没水深不足,会形成漩涡,带进大量空气和漂浮物,使取水量大大减少。

因此,要求采用顶面进水时,进水孔上缘的淹没深度不得小于0.5m;

侧面进水时不得小于0.3m;

虹吸进水时不宜小于1.0m(当水体封冻时可减至0.5m)。

应注意,在水体封冻情况下,该深度应从冰层下缘起算;

对于湖泊、水库、海边或大江河边的取水构筑物,还应考虑风浪的影响。

7.在混合阶段要求对水进行快速搅拌,时间至多不超过下列何值?

A.30s

B.1min

C.2min

D.3min

[解答]混合时间控制在10~30s以内,最大不超过2min。

8.悬浮颗粒在静水中的自由沉淀速度表达公式有斯托克斯(Stokes)公式、阿兰(Allen)公式和牛顿(Newton)公式,这几个公式的区别应为下列何项?

A.适用的颗粒沉淀阻力系数不同

B.适用的沉淀池水深不同

C.适用的沉淀池水面大小不同

D.适用的悬浮颗粒浓度不同

[解答]这三个公式适用的雷诺数范围不同,而绕流阻力系数与雷诺数有关,因此答案为A选项。

9.絮凝池与沉淀池之间一般采用下列哪种方式连接?

A.穿孔花墙

B.渠道

C.管道

D.穿孔花墙后接管道

[解答]为使絮凝所形成的絮体不致破碎,絮凝池一般与沉淀池合建,它们之间用穿孔花墙连接,絮凝池出水在整个池断面上穿过花墙,直接分配到沉淀池的过水断面上。

10.给水厂设计的普通快滤池滤层厚度为0.7m,滤层表面标高为8m,沉淀池出水水位标高为9.8m,沉淀池至每格滤池的水头损失最大为0.5m,下列哪项是该流程的主要问题?

A.沉淀池至滤池的水头损失太大

B.沉淀池至滤池的水头损失太小

C.沉淀池至滤池的高程差太小

D.石英砂滤层厚度太薄

[解答]参见《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第9.5.22条。

滤层表面以上的水深宜采用1.5~2.0m。

由于滤层表面标高为8m,沉淀池至每格滤池的水头损失最大为0.5m,因此沉淀池出水水位标高应为[8+(1.5~2.0)+0.5]m=10.0~10.5m。

而题目中所给沉淀池出水水位标高仅为9.8m,因此该流程中沉淀池至滤池的高程差不足。

11.只经过钠树脂(RNa)处理的水,下列关于其出水水质的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碱度不变,碳酸盐硬度不变

B.碱度不变,硬度降低

C.碱度降低,硬度降低

D.碱度降低,碳酸盐硬度降低

B

[解答]Na离子交换软化系统处理后的水质是碱度不变,去除了硬度。

12.下列关于循环冷却水的水质特点哪项是正确的?

A.循环冷却水中CO2散失会引起循环水腐蚀加快,O2的增加会引起循环水结垢加快

B.循环冷却水中CO2散失会引起循环水结垢加快,O2的增加会引起循环水结垢加快

C.循环冷却水中CO2散失会引起循环水结垢加快,O2的增加会引起循环水腐蚀加快

D.循环冷却水中CO2散失会引起循环水腐蚀加快,O2的增加会引起循环水腐蚀加快

[解答]循环冷却水中的CO2逸出,碳酸盐溶解性变小,产生钙、镁离子析出结垢倾向;

循环冷却水对金属设备的腐蚀主要是电化学腐蚀,而水中溶解的氧气会助长水的腐蚀性。

13.下列关于给水系统布置形式的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A.统一给水系统造价低,应用最广泛

B.分质给水系统水处理费用低,管网造价低

C.分压给水系统的水泵型号单一,长期运行电费较高

D.分区给水系统应用最广

[解答]分质给水系统可节省水处理费,但每一种水质要有独立的管网,使管网的造价较高。

分压给水系统泵站的水泵型号多,但长期运行电费较低。

分区给水系统一般用于给水区域大或地形高差大的城市,将供水区划分为几个区,各区有独立的泵站和管网,各区之间有适当的联系,可减小泵站的总功率,降低供水能量费用。

当输水距离长、管内水压过高时,输水管道也可考虑分区(分段)。

目前给水系统应用最广泛的布置形式是统一给水系统,即对各类用户采用相同的水质、通过同一套管网供水,这样可使给水系统简单,造价低。

14.管网中设有水塔时,以下关于二泵站设计流量的叙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A.大于管网的设计流量

B.小于管网的设计流量

C.等于管网的设计流量

D.大于或小于管网的设计流量

[解答]管网设计流量为最高日最高时设计用水量,而管网中设有水塔时,二级泵站为分级供水,则二级泵站的设计流量为分级供水的最大一级流量,故二级泵站的设计流量小于管网的设计流量。

15.关于节点流量平衡条件,即公式qi+∑qi-j=0,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qi为管网总供水量,qi-j为各管段流量

B.qi为各节点流量,qi-j为各管段流量

C.表示流向节点i的流量等于从节点i流出的流量

D.表示所有节点流量之和与所有管段流量之和相等

[解答]节点流量平衡条件表示流向任一节点的流量等于从该节点流出的流量。

公式qi+∑qi-j=0为节点i的流量平衡方程,其中qi为节点i的节点流量,qi-j为节点i到节点j的管段流量。

16.下列关于管道经济流速的定义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一定的设计年限内使管道的造价最低

B.一定的设计年限内使管道的运行管理费用最低

C.一定的设计年限内使管道的造价和运行管理费用都是最低

D.一定的设计年限内使管道的年折算费用为最低

[解答]管道的经济流速是指在一定的设计年限内对应于管道的年折算费用最低,即,使管道的造价和运行管理费用之和最低的流速。

17.在弯曲河段,取水构筑物位置宜设在河流的弯曲河段,关于取水构筑物的位置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A.河流的凸岸

B.河流的凹岸

C.两岸均可

D.两岸均不宜设置取水构筑物

[解答]在河流弯道处,因凹岸受到冲刷形成主流深槽,近岸水流较深,而凸岸则岸坡平缓、容易有泥沙淤积。

因此,取水口应尽量设在弯曲河段的凹岸,以减少泥沙和漂浮物,冬季在凹岸取水有利于冰和水分层,减少冰凌对取水口的影响。

18.下列关于地表水取水构筑物的论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A.进水虹吸管宜采用钢管或塑料管

B.设计枯水位的保证率应采用90%~97%

C.岸边式取水构筑物进水孔的过栅流速,有冰絮时宜采用0.1~0.3m/s,无冰絮时宜采用0.2~0.6m/s

D.当水源水位变幅大,水位涨落速度小于2.0m/h,建造固定式取水构筑物有困难时,可考虑采用活动式取水构筑物

[解答]参见《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第5.3.6条、第5.3.15条、第5.3.18条和第5.3.20条。

进水虹吸管宜采用钢管,以确保虹吸管的正常运行,故选项A错误。

设计枯水位的保证率关系到水厂能否取到水,其安全要求较高,应采用90%~99%,故选项B错误。

岸边式取水构筑物的格栅起吊和清渣方便,故进水孔的过栅流速可比河床式取水构筑物略高,有冰絮时宜采用0.2~0.6m/s,无冰絮时宜采用0.4~1.0m/s,故选项C错误。

19.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水质常规指标中微生物指标有几顶?

A.3项

B.4项

C.5项

D.6项

[解答]根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微生物指标有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和菌落总数4项。

20.原水中投加铝盐混凝剂形成大量氢氧化铝沉淀物,沉淀物直接吸附水中细小胶体颗粒,从而形成大的絮体,这种混凝的主要机理为下列何项?

A.压缩双电层

B.吸附电中和

C.吸附架桥

D.沉淀物网捕

[解答]当铝盐或铁盐混凝剂投量很大而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时,可以网捕、卷扫水中胶粒一并产生沉淀分离,称为卷扫或网捕作用。

21.在悬浮颗粒去除率一定的条件下,颗粒的沉降高度越浅,所需的池容应如何变化?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解答]根据“浅池理论”,在沉淀池容积一定的条件下,池深越浅,沉淀面积越大,悬浮颗粒去除率越高。

因此,在悬浮颗粒去除率一定的条件下,颗粒的沉降高度越浅,所需的池容越小。

22.下列关于滤池工作原理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滤池的工作原理是接触凝聚和机械筛滤,其中以机械筛滤为主

B.滤池的工作原理是接触凝聚和机械筛滤,其中以接触凝聚为主

C.滤池的工作原理是颗粒的迁移和颗粒的黏附,其中以颗粒的黏附为主

D.滤池的工作原理是深层过滤和接触凝聚,其中以接触凝聚为主

[解答]根据滤池滤料孔隙一般大于所去除的颗粒粒径的现象,可以看出滤池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接触凝聚(深层过滤的机理是接触凝聚),同时也不排除机械筛滤作用。

23.氯消毒时,下列关于折点的描述正确的是哪项?

A.折点前产生的余氯均为化合性余氯

B.折点前产生的余氯既有化合性余氯也有游离性余氯

C.折点前不产生余氯

D.折点后只产生游离性余氯

24.下列关于冷却塔的进风口面积与淋水面积之比的叙述,正确的是哪项?

A.逆流式风筒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宜为0.25~0.3

B.横流式风筒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宜为0.4~0.5

C.逆流式机械通风冷却塔一般不宜小于0.5

D.横流式机械通风冷却塔一般不宜小于0.6

[解答]参见《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50102—2003第2.1.26条和第2.1.27条,横流式冷却塔没有进风口面积与淋水面积之比的规定,故选项BD错误。

逆流式风筒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宜为0.35~0.4,故选项A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清水池的作用的叙述中,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调节一级泵站与二级泵站供水量的差值

B.贮存水厂自用水量

C.贮存消防水量

D.保障消毒剂与水的接触时间

ABCD

[解答]以及清水池的有效容积计算公式。

此外,从水处理的角度上看,清水池的容积还应当满足消毒接触时间的要求。

2.下列关于管网定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哪几项?

A.管网定线是在平面图上确定管线的走向和位置:

包括干管、连接管、分配管、进户管等

B.管网布置要求为:

按照城市规划平面图布置管网;

保证供水安全可靠;

管线遍布整个给水区,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以最短距离敷设管线

C.干管延伸方向应与二级泵站到水池、水塔、大用户的水流方向一致,平行敷设一条或几条干管,干管间根据街区情况,一般可取400~500m

D.干管和干管之间的连接管使管网形成环状,连接管的间距可在800~1000m左右

BD

[解答]城市管网定线是指在地形平面图上确定管线的走向和位置;

定线时一般只限于管网的干管以及干管之间的连接管,不包括从干管到用户的分配管及进户管,故选项A错误。

干管延伸方向应与二级泵站到水池、水塔、大用户的水流方向一致,平行敷设一条或几条干管,干管间距根据街区情况,一般可取500~800m,故选项C错误。

3.给水管道的总水头损失为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之和,在工程设计中必须考虑局部水头损失的是哪几项?

A.配水管网水力平差计算

B.重力流输水管道

C.压力流输水管道

D.沿程管径不变的输水管道

BCD

[解答]配水管网水力平差计算中,一般不考虑局部水头损失,主要考虑沿程水头损失。

4.下述关于河床演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哪几项?

A.河床演变是水流与河床相互作用的结果

B.水流输沙的不平衡是河床演变的根本原因

C.河床变形可分为单向变形和横向变形

D.横向变形是河床在与流向平行的两侧方向上的变化

ABC

[解答]河床纵向变形是河床沿纵深方向的变化,表现为河床纵断面和横断面上的冲、淤变化;

横向变形是河床在与流向垂直的两侧方向上的变化,表现为河岸的冲刷或淤积,使河床平面位置发生摆动,故选项D错误。

5.下列有关山区浅水河流取水构筑物的形式和设计要求中,错误的是哪几项?

A.取水构筑物的形式可以有低坝式、底栏栅式、大口井和渗渠

B.底栏栅的位置应选择在河床稳定、纵坡大、水流集中和山洪影响较小的河段

C.低坝式取水构筑物的坝高应根据河道比降、洪水流量、河床地质等因素确定

D.低坝式取水构筑物的位置应选择在稳定河段上,取水口宜布置在坝前河床凸岸处

CD

[解答]选项B参见《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第5.3.28条。

选项C参见《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第5.3.27条,低坝的坝高应满足取水深度的要求;

坝的泄水宽度,应根据河道比降、洪水流量、河床地质以及河道平面形态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故选项C错误。

选项D参见《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第5.3.26条,低坝位置应选择在稳定河段上;

坝的设置不应影响原河床的稳定性;

取水口宜布置在坝前河床凹岸处,故选项D错误。

6.下列关于拥挤沉淀的特性的叙述中,哪几项是正确的?

A.大小颗粒的沉速不同

B.有明显的浑液面

C.开始下沉时分为4个区

D.当最大粒径与最小粒径之比约为6:

1以下时,大小颗粒以相同速度下沉

[解答]整个等浓度区中的浓度都是均匀的,这一区内的颗粒大小虽然不同,但由于互相干扰的结果,大的颗粒沉降变慢了而小的颗粒沉降却变快了,因而形成等速下沉的现象,整个区似乎都是由大小完全相等的颗粒组成的,故选项A错误。

7.使用氯胺消毒时,需满足以下哪几项要求?

A.与水接触至少2h

B.出厂水总氯不大于3mg/L,不小于0.5mg/L

C.出厂水游离氯不大于3mg/L,不小于0.3mg/L

D.管网末梢水游离氯不小于0.05mg/L

AB

[解答]《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使用氯胺消毒时的接触时间、出厂水中和管网末梢水的总氯含量提出了要求。

具体要求如下:

水接触至少120min;

出厂水总氯不大于3mg/L,不小于0.5mg/L;

管网末梢水总氯不小于0.05mg/L。

8.在饮用水的预处理加常规处理工艺中,预处理可以采用下列哪几种方法?

A.粉末活性炭

B.生物处理

C.颗粒活性炭

D.膜分离

[解答]粉末活性炭、生物处理、臭氧预氧化、氯预氧化、高锰酸钾预氧化等是微污染水源水的预处理方法,而颗粒活性炭和膜分离是深度处理方法。

9.以下关于机械通风冷却塔及其部件、填料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哪几项?

A.循环水质差,悬浮物含量高时,宜采用管式配水系统

B.池(盘)式配水系统适用于横流式冷却塔

C.当冷却水中悬浮物含量大于50mg/L时,宜采用薄膜式淋水填料

D.冷却塔的风机一般采用风量大、静压小的轴流风机

AC

10.管网设置网后水塔(水池)的目的是为了以下哪些项?

A.减小管网末端管径

B.减小水厂二级泵房最高时供水量

C.减小水厂出厂管管径

D.降低水厂晚间供水压力

BC

[解答]水塔的作用是调节二泵站供水与用水之间的流量差,因此二级泵站每小时的供水量可以不等于用水量。

管网内不设水塔时,二级泵站应满足最高日最高时的水量要求,水厂的输水管和管网应按二级泵站最大供水量,也就是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计算。

管网内设有水塔时,二级泵站最大供水量小于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泵站到水塔的输水管直径应按泵站分级工作线的最大一级供水量计算。

11.某城镇的生活给水管网供水量有时不能满足城镇用水量的要求,以下措施中哪几项是可行的?

A.从邻近有足够富裕供水量的城镇生活饮用水管网接管引水

B.新建或扩建水厂

C.从该城镇某工厂的内部供水管网接管引水

D.要求该城镇的用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节约用水,减少用水量

[解答]参见《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第7.1.9条。

为防止饮用水污染,城镇生活用水管网,严禁与自备水源供水系统直接连接,故选项C错误。

选项A、B、D均为扩大城镇供水管网能力、挖掘供水潜力的可行方案。

12.下列关于原水输水管道设计的要求中,正确的是哪几项?

A.应按最高日最高时供水量确定

B.穿越河道时可采用管桥或河底穿越等方式

C.长距离输水应进行必要的水锤分析计算

D.与城市建设规划相结合,尽量缩短线路长度

13.当管网中无集中用水量时,以下关于节点流量与沿线流量的关系,正确的是哪几项?

A.某管段起点和终点节点流量之和等于该管段的沿线流量

B.某点的节点流量的数值等于与该点相连所有管段沿线流量的总和

C.管网内所有节点流量的总和与所有沿线流量的总和相等

D.某点的节点流量的数值等于与该点相连所有管段沿线流量总和的一半

[解答]管网中任一点的节点流量的数值等于与该点相连所有管段沿线流量总和的一半,故选项D正确。

对整个管网而言,所有节点流量的总和与所有沿线流量的总和相等,均等于管网总用水量,故选项C正确。

14.下述一般情况下,地下水与地表水相比所具有的特点中,哪几项是正确的?

A.矿化度比地表水高

B.水温比地表水低

C.水量季节性变化比地表水小

D.净水工艺较地表水简单

ACD

[解答]地表水温度变幅大。

地表水温度某时间高于地下水,又有某段时间低于地下水,故选项B正确。

15.下列关于给水供水泵站水泵选择及相关要求中,哪几项是错误的?

A.流量变化小的泵房,选用水泵台数适当增加

B.当供水量变化大且水泵台数较少时,应考虑大、小泵搭配,但型号不宜过多

C.要求启动快的大型水泵,宜采用非自灌充水

D.供水量和水压变化较大时,可改变水泵特性使水泵在高效区运行

[解答]流量变化幅度大的泵房,选用水泵台数适当增加;

流量变化幅度小的泵房,选用水泵台数适当减少,故选项A错误。

选项B参见《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第6.1.1条。

选项C参见《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第6.1.5条,要求启动快的大型水泵,宜采用自灌充水,故选项C错误。

选项D参见《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第6.1.2条。

16.下列关于沉淀池的设计要求,哪几项是正确的?

A.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不宜小于1.5m,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0m

B.平流沉淀池宜采用穿孔墙配水和溢流堰集水

C.平流沉淀池的有效水深,一般可采用3.0~3.5m

D.侧向流斜板沉淀池斜板板距宜采用80~100mm

[解答]选项A参见《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第9.4.21条,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不宜小于1.0m,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m,故选项A错误。

选项B参见《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第9.4.18条。

选项C参见《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第9.4.17条。

选项D参见《室外给水设计规范》第9.4.22条。

17.下列关于过滤的描述中,哪几项是正确的?

A.过滤开始时杂质颗粒首先黏附在表层滤料上

B.当水流剪力大于颗粒附着力时,颗粒脱落被水流带入更深的滤层

C.过滤时间越长,表层滤料的孔隙率越小,水流剪力越小

D.过滤时间越长,表层滤料的孔隙率越小,水流剪力越大

ABD

[解答]过滤开始时杂质颗粒首先黏附在表层滤料上,随着过滤时间延长,表层滤料被堵,孔隙率变小,孔隙中水流速度变大,水流剪力变大。

当水流剪力大于颗粒附着力时,颗粒脱落被水流带入更深的滤层。

由于滤层深处孔隙率大,水流剪力小,因而颗粒可以黏附在滤料上被去除。

18.下列关于冷却构筑物类型的叙述中,哪几项是错误的?

A.冷却水构筑物可以分为敞开式、密闭式和混合式

B.水面冷却池可分为水面面积有限的水体和水面面积很大的水体两类

C.混合通风横流式冷却塔可分为点滴式、薄膜式和点滴薄膜式三类

D.喷水冷却池与喷流式冷却塔都属于自然通风的冷却构筑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