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TP技术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101813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STP技术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MSTP技术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MSTP技术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MSTP技术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MSTP技术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MSTP技术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MSTP技术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MSTP技术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MSTP技术原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要紧完成接入层到骨干层的SDH、IP、ATM多业务汇聚;

关于接入层:

MSTP那么完成用户需求业务的接入。

由于MSTP是基于SDH技术的,因此MSTP关于传统的TDM业务能够专门好的支持;

技术的难点是如何利用SDH来支持IP业务,也确实是如何将IP数据映射到SDH帧中去。

初期的MSTP利用PPP(RFC166一、RFC166二、RFC2615)来完成对IP数据的映射;

它通过“IP包->

PPP分组->

HDLC封装->

SDH相应VC”进程来实现IPoverSDH(或PacketoverSONET-POS),这种方式技术成熟,适于多协议环境,但由于它不是专为SDH设计的,在帧定位时开销较大,且传输效率与传输的内容有关,因此效率较低。

MSTP的特点

(1)继承了SDH的诸多优势

如良好的网络爱惜倒换性能、对TDM业务较好的支持能力等;

(2)支持多种物理接口

由于MSTP设备负责业务的接入、汇聚和传输,因此MSTP必需支持多种物理接口,从而支持多种业务的接入和处置。

常见的接口类型有:

TDM接口(T1/E一、T3/E3)、SDH接口(OC-N/STM-M)、以太网接口(10/100BaseT、GE)、POS接口。

(3)支持多种协议

MSTP对多业务的支持要求其必需具有对多种协议的支持能力,通过对多种协议的支持来增强网络边缘的智能性;

通过对不同业务的聚合、互换或路由来提供对不同类型传输流的分离。

(4)支持多种光纤传输

MSTP依照在网络中位置的不同有着多种不同的信号类型,当MSTP位于核心骨干网时,信号类型最低为OC-48并能够扩展到OC-192和密集波分复用(DWDM);

当MSTP位于边缘接入和汇聚层时,信号类型从OC-3/OC-12开始并能够在以后扩展至支持DWDM的OC-48。

(5)提供集成的数字交叉连接互换

MSTP能够在网络边缘完成大部份交叉连接功能,从而节省传输带宽和省去核心层中昂贵的数字交叉连接系统端口。

(6)支持动态带宽分派

由于MSTP支持中概念的级联和虚级联功能,能够对带宽进行灵活地分派,带宽可分派粒度为2MB,一些厂家通过自己的协议能够把带宽分派粒度调整为576kbit/s,即能够实现对SDH帧中列级别上的带宽分派;

通过对中概念的LCAS的支持能够实现对链路带宽的动态配置和调整。

(7)链路的高效成立能力

面对城域网用户不断提高的即时带宽要求和IP业务流量的增加,要求MSTP能够提供高效的链路配置、保护和治理能力。

(8)协议和接口的分离

一些MSTP产品把协议处置与物理接口分离开,能够提供“到任务端口的任何协议”的功能,这增加了在利用给定端口集合时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9)提供综合网络治理功能

MSTP提供对不同协议层的综合治理,便于网络的保护和治理。

3关键技术

MSTP技术源于SDH,是在传统的SDH设备上增加了以太网和ATM业务的接入、处置、传送能力,并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

它既继承了SDH稳固、靠得住的特性,又融合了数据网灵活、多样的业务处置能力。

MSTP的关键技术要紧有以下几项:

3.1虚级联

VC的级联概念是在ITU-T中概念的,分为相邻级联和虚级联两种。

SDH顶用来承载以太网业务的各个VC在SDH的帧结构中是持续的,共用相同的通道开销(POH),此种情形称为相邻级联,有时也直接简称为级联。

SDH顶用来承载以太网业务的各个VC在SDH的帧结构中是独立的,其位置能够灵活处置,此种情形称为虚级联。

从原理上讲,能够将级联和虚级联看成是把多个小的容器组合为一个比较大的容器来传输数据业务的技术。

通过级联和虚级联技术,能够实现对以太网带宽和SDH虚通道之间的速度适配。

尤其是虚级联技术,能够将从VC-4到VC-12等不同速度的小容器进行组合利用,能够做到超级小颗粒的带宽调剂,相应的级联后的最大带宽也能在很小的范围内调剂。

虚级联技术的特点确实是实现了利用SDH经济有效地提供适合大小的信道给数据业务,幸免了带宽的浪费,这也是虚级联技术最大的优势。

3.2通用成帧规程GFP

GFP是在ITU-T中概念的一种链路层标准它既能够在字节同步的链路中传送长度可变的数据包,又能够传送固定长度的数据块,是一种简单而又灵活的数据适配方式。

GFP采纳了与ATM技术相似的帧定界方式,能够透明地封装各类数据信号,利于多厂商设备互联互通;

GFP引进了多效劳品级的概念,实现了用户数据的统计复用和QoS功能。

GFP采纳不同的业务数据封装方式对不同的业务数据进行封装,包括GFP-F和GFP-T两种方式。

GFP-F封装方式适用于分组数据,把整个分组数据(PPP、IP、RPR、以太网等)封装到GFP负荷信息区中,对封装数据不做任何改动,并依照需要来决定是不是添加负荷区检测域。

GFP-T封装方式那么适用于采纳8B/10B编码的块数据,从接收的数据块中提掏出单个的字符,然后把它映射到固定长度的GFP帧中。

3.3链路容量调整机制LCAS

LCAS是在ITU-T中概念的一种能够在不中断数据流的情形下动态调整虚级联个数的功能,它所提供的是滑腻地改变传送网中虚级联信号带宽以自动适应业务带宽需求的方式。

LCAS是一个双向的协议,它通过实时地在收发节点之间互换表示状态的操纵包来动态调整业务带宽。

操纵包所能表示的状态有固定、增加、正常、EOS(表示那个VC是虚级联信道的最后一个VC)、空闲和不利用六种。

LCAS能够将有效净负荷自动映射到可用的VC上,从而实现带宽的持续调整,不仅提高了带宽指配速度、对业务无损伤,而且当系统显现故障时,能够动态调整系统带宽,不必人工介入,在保证效劳质量的前提下显著提高网络利用率。

一样情形下,系统能够实此刻通过网管增加或删除虚级联组中成员时,保证“不丢包”;

即便是由于“断纤”或“告警”等缘故产生虚级联组成员删除时,也能够保证只有少量丢包。

3.4智能适配层

尽管在第二代MSTP中也支持以太网业务,但却不能提供良好的QoS支持,其中一个要紧缘故确实是因为现有的以太网技术是无连接的。

为了能够在以太网业务中引入QoS,第三代MSTP在以太网和SDH/SONET之间引入了一个智能适配层,并通过该智能适配层来处置以太网业务的QoS要求。

智能适配层的实现技术要紧有多协议标签互换(MPLS)和弹性分组环(RPR)两种。

(1)多协议标签互换

MPLS是1997年由思科公司提出,并由IETF制定的一种多协议标签互换标准协议,它利用层互换技术将第三层技术(如IP路由等)与第二层技术(如ATM、帧中继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得在同一个网络上既能提供点到点传送,也能够提供多点传送;

既能提供原先以太网尽力而为的效劳,又能提供具有很高QoS要求的实时互换效劳。

MPLS技术利用标签对上层数据进行统一封装,从而实现了用SDH承载不同类型的数据包。

这一进程的实质确实是通过中间智能适配层的引入,将路由器边缘化,同时又将互换机置于网络中心,通过一次路由、多次互换将以太网的业务要求适配到SDH信道上,并通过采纳GFP高速封装协议、虚级联和LCAS,将网络的整体性能大幅提高。

基于MPLS的第三代MSTP设备不但能够实现端到端的流量操纵,而且还具有公平的接入机制与合理的带宽动态分派机制,能够提供独特的端到端业务QoS功能。

另外,通过嵌入二层MPLS技术,许诺不同的用户利用一样的VLANID,从全然上解决了VLAN地址空间的限制。

再有,由于MPLS中采纳标签机制,路由的计算能够基于以太网拓扑,大大减少了路由设备的数量和复杂度,从整体上优化了以太网数据在MSTP中的传输效率,达到了网络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最优化利用。

(2)弹性分组环

RPR是IEEE概念的如安在环形拓扑结构上优化数据互换的MAC层协议,RPR能够承载以太网业务、IP/MPLS业务、视频和专线业务,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处置环形拓扑上数据流的问题。

RPR环由两根光纤组成,在进行环路上的分组处置时,关于每一个节点,若是数据流的目的地不是本节点的话,就简单地将该数据流前传,这就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处置性能。

通过执行公平算法,使得环上的每一个节点都能够公平地享用每一段带宽,大大提高了环路带宽利用率,而且一条光纤上的业务爱惜倒换对另一条光纤上的业务没有任何阻碍。

RPR是一种专门为环形拓扑结构构造的新型MAC协议,具有灵活、靠得住等特点。

它能够适应任何标准(如SDH、以太网、DWDM等)的物理层帧结构,可有效地传送话音、数据、图像等多种类型的业务,支持SLA和二层和三层功能,提供多品级、靠得住的QoS效劳支持动态的网络拓扑更新。

其节点间可采纳类似OSPF的算法互换拓扑识别信令并具有避免分组死循环的机制,增加了环路的自愈能力。

另外,RPR还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良好的扩展性,具有TDM、SDH、以太网、POS等多种类多速度端口,能够承载IP、SDH、TDM、ATM、以太网等多种协议的业务还能够方便地增加传输线路、传输带宽或插入新的网络节点,对以后可能显现的新业务、协议或物理层标准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再有,由于RPR环路每一个节点都把握环路拓扑结构和资源情形,并依如实际情形调整环路带宽分派情形,因此网管人员并非需要对节点间资源分派进行太多干与,减少了人工配置所带来的人为错误。

RPR使得运营商能够在城域网内以较低本钱提供电信级效劳,是一种超级适合在城域网骨干层、汇聚层利用的技术。

(3)MPLS技术与RPR技术比较

MPLS技术与RPR技术各有优缺点。

MPLS技术通过LSP标签栈冲破了VLAN在核心节点的4096地址空间限制,并能够为以太网业务QoS、SLA增强和网络资源优化利用提供专门好的支持;

而RPR技术为全散布式接入,提供快速分组环爱惜,支持动态带宽分派、空间重用和额外业务。

从对整个城域网网络资源的优化功能来看,MPLS技术能够从整个城域网网络结构上进行资源的优化,完成最正确的统计复用,而RPR技术只能从局部(在一个环的内部)而不是从整个网络结构对网络资源进行优化。

从整个城域网的设备组成复杂性上来看,利用MPLS技术能够在整个城域网上幸免第三层路由设备的引入,而RPR设备在环与环之间相连接时,却不可幸免地要引入第三层路由设备。

从爱惜恢复来看,尽管MPLS技术也能提供网络恢复功能,可是RPR却能提供更高的网络恢复速度。

4网络生存性

MSTP组网技术特点

MPLS技术结合了第二层互换和第三层路由的特点,将第二层的基础设施和第三层的路由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三层路由在网络的边缘实施,而第二层互换那么由MPLS网络的核心完成。

这使得基于MPLS的第三代MSTP网络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网络中的分组转发基于定长标签,简化了转发机制,使得转发容量很容易扩展到大比特级;

(2)充分利用原有IP路由,并加以改良,保证了MPLS网络路由具有灵活性;

(3)利用ATM的高效传输互换方式,同时抛弃了复杂的ATM信令,无缝地将IP技术优势融合到ATM的高效硬件转发中;

(4)数据传输和路由计算分开,是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技术,能够提供有效的QoS保证;

(5)不但支持多种网络层技术,而且是一种与链路层无关的技术,它同时支持、帧中继、ATM、PPP、SDH、DWDM……,保证了多种网络的互连互通,使得各类不同的网络传输技术统一在同一个MPLS平台上;

(6)支持大规模层次化的网络拓扑结构,具有良好的网络扩展性;

(7)标签归并机制支持不同数据流的归并传输;

(8)支持流量工程、CoS、QoS和大规模的虚拟专用网;

MPLS是一种互换和路由的综合体,它将链路层互换和网络层路由融合在一路。

此刻,业界的几乎所有要紧厂商和技术专家都参与了MPLS的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以便将IP互换技术和ATM技术的优势充分体此刻MPLS当中。

MSTP组网性能优势

基于MPLS的第三代MSTP技术在以太网和SDH间引入了中间智能适配层,将以太网的业务要求适配、映射到SDH通道上,并采纳GFP高速封装协议,支持虚级联和LCAS。

如此,使得基于MPLS的第三代MSTP设备具有了以往MSTP设备所没有的许多独特优势。

(1)完美的“端到端”流控机制

第三代MSTP设备通过利用新一代MSTP技术——MPLS,不但支持常规的Pause机制,而且使设备具有了对整个环路进行流量操纵的独特功能。

在产生阻塞时,能够依照权重因子调整每一个BestEffort连接的带宽,实现端到端的流量操纵。

(2)独特的QoS保障机制

第三代MSTP设备通过引入先进的MPLS技术,使得其不仅支持环网爱惜方式、支持拓扑自动发觉,更可提供独特的端到端业务QoS保障机制。

当采纳PacketRing(PR)组网时,以太网共享环的容量可为4-8个VC4。

PR单元板可利用所分派的时隙,通过采纳MPLS的机制提供灵活并具有良好QoS性能的以太网业务功能,提供核心层的环网爱惜。

基于Packet层面的爱惜倒换可保证小于50ms,真正的电信级质量。

各连接承载的业务都许诺具有保障(Guaranteed)/规整(Regulated)/尽力而为(BestEffort)等不同的业务SLA/QoS,能够同时承载多个QoS以太网业务流。

目前,各业务流的带宽粒度达到500kbps,不久各业务流的带宽粒度将可小达100kbps;

除QoS业务流外,各BestEffort业务在网络发生阻塞的情形下能够依照不同的权重因子(通过网管配置)公平竞争余下的可用带宽。

(3)公平的接入机制与合理的带宽动态分派机制

基于MPLS的第三代MSTP设备支持带宽公平接入机制和拥塞操纵机制,采纳加权公平算法来操纵带宽的利用,保证每一个节点都取得自己应得的环路带宽份额;

由此,既保证了接入的公平性,又具有带宽动态分派的合理性。

这种机制能充分知足电信运营商进一步细分业务的特殊需要。

MSTP组网特点

(1)MSTP承载了多种业务,它不但需要承载单纯的TDM业务,还需承载宽带ATM、以太网等各类数据业务,业务速度从2Mbit/s、155Mbit/s向10Gbit/s、GE乃至子波长演进。

采纳MSTP组网必需关注多种业务类型。

(2)由MSTP组建的光网络同时涉及两个层面:

传送层(SDH)和数据业务层(ATM,以太等业务),这与传统的SDH组网只作为业务的承载网络大不相同。

两个层面在物理上再也不完全分离,它们之间的正确对应关系超级重要。

(3)由于MSTP设备一样应用于城域网,因此业务流量有必然的不确信性,受用户和应用驱动较大,灵活性和迅速性十分重要。

电路调度多,变更次数多,需要有比较强的调度和电路配置能力。

(4)MSTP组网与业务加倍切近,基于单点设备的网元治理已经不能知足需要,增强各类业务的保护治理能力是必需的。

5技术进展现状及进展趋势

从概念提出至今,MSTP经历了一个快速的进展进程:

第一代MSTP出此刻2000年前,主若是采纳ML-PPP来进行数据封装,提供的物理接口主若是FE和POS;

第二代MSTP显现于2001年和2002年之间,标准趋于统一,显现了PPP/LAPS/GFP等多种以太网帧/ATM信元overSDH映射方式和持续级联和虚级联方式,增加了二层互换的功能,支持了丰硕的接口,包括POS、FE、GE、ATM155/622M等;

第三代MSTP称为DynamicMSTP时期,出此刻2002~2003年,主若是在骨干环路上融入RPR技术以支持数据业务,用户接口方面大体没有太大的转变;

第四代MSTP成为IntelligentMSTP时期,将在2004年后显现,那时能够达到真正的ASON,实现VC-4/3/12-NC/V电路的自动路由配置、网络拓扑发觉、自动邻居发觉、电路租赁、带宽分派等智能化的城域传输业务。

  目前MSTP主要处于第二代,部分厂家提供支持RPR功能支持数据业务的第三代产品。

  中国通信标准协会于2002年发布了关于MSTP的行业标准,《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的技术要求》,编号:

YD/T1238-2002。

同时,中国通信标准协会还制订了《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平台的测试方法》,以便在对厂家设备的入网验证,为多厂家互通性测试方面提供一个行业标准。

  MSTP在支持TDM业务方面和传统SDH是一样的,目前可以支持点到点透传、多点汇聚、环路带宽共享。

  对于点到点透传,MSTP支持VC12、VC3、VC4级别带宽配置,GE采用VC3/VC4映射,FE采用VC3/VC12映射,同时还对GE/FE提供流量控制。

这种方式主要面向企业专线互联。

  对于多点汇聚,中心节点内置二层交换功能,支持1P、、、MAC地址学习功能等,支持VC12、VC3、VC4级别带宽配置,主要应用在Internet接入或企业专线接入。

  对于环路带宽共享,链路容量调整机制(LCAS:

LinkCapacityAdjustmentScheme)支持VC12、VC3、VC4级别带宽动态配置,并在二层交换中支持FSTP、1P。

可以提供给普通用户进行Internet访问,具有充分利用带宽资源和数据业务保护功能。

MSTP将在目前第二代的基础上向第三代、第四代进展,引入RPR功能,将RPR技术与SDH技术相结合,向第三代MSTP进展。

其实这只是一个准第三代的概念,因为并非采纳RPR来承载所有的TDM流量和数据流量,在原先SDH承载TDM流量的基础上,将承载数据流量的SDH机制改成RPR机制。

关于一个SDH环网,一些VC通道承载TDM业务,另外一些通道那么承载RPR数据业务。

当光纤切断时,承载TDM业务的VC通道进行复用段环倒换,而承载数据业务的通道那么进行2层的RPR爱惜。

  第四代的MSTP则是引入ASON功能、MEFUNI增加自动交换传送ASTN的控制平面,实现自动路由配置、网络拓扑发现、自动邻居发现、全网带宽动态分配等智能化城域传输。

同时MSTP在支持基本的以太网技术上,还将支持数据网络的新技术标准,比如STACKVLAN、IETFGMPLS信令以及扩展等。

  在提高数据传输效率方面也将不断改善,对于当前的数据通信来看,数据包长度呈现下降趋势,短包比率越来越高,而数据包是通过PPP/LAPS/GFP第一层次封装,然后再通过SDH第二层次封装。

数据包越短,封装效率越低,系统处理负荷越重,因此在提高MSTP设备处理数据短包方面也将不断得到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