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桥梁工程专业沉降变形观测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98491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3.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路桥梁工程专业沉降变形观测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铁路桥梁工程专业沉降变形观测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铁路桥梁工程专业沉降变形观测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铁路桥梁工程专业沉降变形观测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铁路桥梁工程专业沉降变形观测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路桥梁工程专业沉降变形观测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

《铁路桥梁工程专业沉降变形观测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路桥梁工程专业沉降变形观测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铁路桥梁工程专业沉降变形观测要求Word文档格式.docx

静定结构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无砟轨道):

≤5mm

对于高速铁路,控制桥涵沉降,主要是工后沉降,计算工后沉降的值,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偏差很大。

因此有必要进行实测验证,积累观测数据。

(3)框构桥、旅客地道及涵洞

框构桥、旅客地道及涵洞的地基为压缩性土地层时,应计算其沉降,铺设无砟轨道时,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相应地段路基的控制标准。

3、变形观测方案

(1)观测点布置

为了满足变形观测的需要,需要在梁部、桥墩及承台上设置观测标。

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

连续梁的一联根据联长的大小设置18~28个观测标;

特殊结构桥梁根据施工图纸规定设置观测标;

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观测标具体埋设原则如下:

1)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每3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

其余现浇梁逐孔设置观测标。

移动模架施工的梁,对前三孔进行重点观测,以验证支架预设拱度的精度。

每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分别设置在支点、跨中;

连续梁上的观测标,根据不同跨度,三孔一联设置18~28个观测标,四孔一联设置32个观测标,分别在支点、跨中及1/4跨中附近设置;

特殊结构桥梁根据施工图规定设置观测标。

2)每个桥墩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

3)承台观测标分为观测标-1、观测标-2,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

观测标-2。

埋设位置详见下图所示。

 

4)桥墩观测标的埋设

观测点原则上应设在墩身上,数量每墩不少于2处。

桥墩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高出地面或水位以上0.5m~1.0m左右;

当墩身较矮梁底距离地面净空较低不足4.0m时,桥墩观测标可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埋设。

特殊情况可按照确保观测精度、观测方便、利于测点保护的原则,确定相应的位置。

埋设位置详见上图所示。

5)桥台观测标的埋设

观测点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数量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横桥向)。

观测标埋设详见下图所示。

6)梁体变形观测标的埋设详见下图所示。

7)每座涵洞均要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在基础施工时设在涵洞两侧的边墙基础上,在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分别设置,每座涵洞测点数量为4个,涵身施工后转移至帽石顶。

观测标的埋设详见下图所示。

(2)观测标构造

1)梁体沉降变形观测标

观测标采用φ20mm的不锈钢棒,钢棒露出外面部分需要磨圆处理。

承台、涵洞观测标也参照梁体观测标埋设。

见附图5.2-5所示:

2)墩身沉降变形观测标采用φ14mm不锈钢螺栓。

见图5.2-6所示:

(3)观测方法

1)下部结构的沉降变形观测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本标段沉降观测点位按要求布设于墩(承)台两侧,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桥梁墩(承)台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

2)对于梁体的变形观测,每孔梁支点之间的梁体变形应以两支点的连线为基准线进行观测计算,由于下部结构沉降变形的影响,该基准线的位置会发生变化,梁体观测点至该基准线的垂直距离利用几何方法计算取得,垂直距离差值就是梁体变形量。

具体水准路线观测如下图所示,其中测点1,2,3,4构成第一闭合环,测点3,4,5,6构成第二个闭合环。

桥梁梁部沉降观测点位布设及水准路线观测示意图

4、观测资料要求

(1)桥梁梁体和墩台

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变形的观测精度为±

1mm,读数取位至0.1mm。

观测标埋设后按照观测时间要求,及时进行沉降观测。

观测数据按照统一格式填写,所有观测数据必须真实准确,不得造假;

记录必须清晰,不得涂改;

观测、记录人员必须签名,及时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写统一表格。

以书面及Excel电子表格两种形式同时报送有关单位。

观测数据按照统一格式(详见附表)填写,每月将采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其格式详见附表。

观测数据要求结合施工过程,详细记录各个施工节点前后的观测数据。

如架梁时间、轨道板底座施工、铺板时间、轨道板精调时间以及铺轨时间。

观测数据要进行抽检,并由监理单位对观测资料进行确认。

(2)框构桥、旅客地道及涵洞

框构桥、涵洞的观测数据要求与桥墩台要求一致。

参照桥墩台数据要求。

5、观测频次

(1)梁体徐变变形观测

自梁体预应力张拉开始至无砟轨道铺设前,应系统观测梁体的竖向变形。

预应力张拉前为变形起始点,变形观测的阶段及频次要满足下表要求。

梁体徐变观测频次

观测阶段

观测频次

备注

观测期限

观测周期

梁体施工完成

/

设置观测点

预应力张拉期间

全程

张拉前后各1次

测试梁体弹性变形

桥梁附属设施安装

安装前后各1次

预应力张拉完成~无碴轨道铺设期间

≥3个月

1次/1、3、5d,后期1次/周

 

无碴轨道铺设期间

1次/天

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

24个月

0~3个月

1次/月

残余徐变变形(长期观测)

4~12个月

1次/3个月

13~24个月

1次/6个月

(2)墩台沉降观测

每个墩台从承台施工后,就要开始进行沉降首次观测,以后根据下表中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观测。

墩台沉降观测频次

观测阶段

观测频次

备注

墩台基础施工完成

墩台混凝土施工

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

承台回填时,测点应移至墩身或墩顶

预制梁桥

架梁前

1次/周

预制梁架设

前后各1次

附属设施施工

桥位施工桥梁

制梁前

上部结构施工中

架桥机(运梁车)通过

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

桥梁主体工程完工~无碴轨道铺设前

≥6个月

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不宜少于2个月

0~3个月

工后沉降长期观测

4~12个月

13~24个月

(3)涵洞沉降观测

涵洞施工完成后,应系统观测涵洞的沉降。

各阶段观测频次要满足下表要求。

涵洞顶填土沉降观测应与路基沉降观测同步进行。

涵洞沉降观测频次

涵洞基础施工完成

涵洞主体施工完成

荷载变化前后或1次/周

观测点移至边墙两侧

洞顶填土施工

前后

涵洞完工~无碴轨道铺设前

岩石地基的涵洞,一般不宜少于2个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