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导论复习材料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9579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9.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导论复习材料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教育学导论复习材料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教育学导论复习材料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教育学导论复习材料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教育学导论复习材料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导论复习材料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育学导论复习材料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导论复习材料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导论复习材料docx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个体心理的发展反映出来的对教育的需求,主要表现为个性化与社会化两方面,所以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可分为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和个体个性化功能.

1•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二层次三因素说):

第二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

可能性因素)[现实性因素:

活动

个体自身条件

环境

先天因素

遗传因素

成熟机制

—后天因素

2•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个体的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

3•教育史上有以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和以美国

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学生中心论的两种不同截然不同的的学生观.

4•按照师生心理上的距离,可以将师生关系分为友好型.对立型和一般型(或者将师生关系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的师生关系)・5•新型的师生关系:

全鱼.益.数直;

因此新型的师生具备全面性、民主性和教育性的属性.

第三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1.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等人提出了著名的人力资本理论;

相对物力资本来说,人力资本具有高效性、迟效性、多效性、间接性和易流失性等特点.

2•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

3•教育平等的主要特点:

就业权利平等、教育条件平等.教育过程平等和教育结果平等.

第四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1•按照《教育法》的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教育目的的分类:

按照价值取向,可以分为个体本位的教育目的和社会本本位的教育目的;

按照教育性质,可以分为传统的教育目的和现代的教育目的,其中现代的教育目的体现了“终身教育”理念;

按照文字表述方式,可以分为纲要式的教育目的和详列式的教育目的;

按照约束力,可以分为强制性的教育目的(我国)和建议性的教育目

的.

3•美育一词是德国剧作家席勒首先在《美育书笺》中提出的,首先将

美育纳入教育目的中的是蔡元培于1912年纳入.

4•教育方针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

教育的性质或任务、教育目的以及

实现目的的途径;

其中教育目的是核心.

5.1995年颁行的《中华人共和国教育法》第5条规定,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6•从世界范围学制的发生发展来看,大致可分为双轨制、单轨制和中间型学制三种类型,其中双轨制出现最早,主要代表是二战前的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

单轨制以美国为代表;

中间型学制又称型学制,以二战前的日本.苏联以及中国为代表.

7•中国现代学制的演进:

1902年的《钦定学生章程》和1903年的《奏定学生章程》;

1904年1月,清政府颁布“壬寅・癸卯”学制,是中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

1912年.1913年,民国政府教育部颁行“壬子•癸丑”学制,对清末学制略有损益,但此学制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止了读经,将学堂改为学校;

1922年施行“壬戌”学制,或称“六三三”学制、“新学制”,一改学习日本为学习美国,代表人物主要有胡适、陶行知,此后变化不大,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成立.

第五章:

课程

1•从历史上看课程”一词在我国早有使用•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曾有“宽著期限,紧著课程”,“小立课程,大作功夫”之说.其义比较接近我们今天教育学意义上的课程;

在西方,“课程”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哲学家斯宾塞在1859年出版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书中提出的.

2•在体系上,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3.1968年,美国学者杰克逊在其《课堂中的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隐性课程”一词;

隐性课程又称“潜课程仁“隐蔽课程”、“潜在课程”,其主要特点是潜在性和非预期性.

4•当代主要的课程类型有学科课程(分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

5•在我国古代最早提出分科教学的是况子,在古代欧洲当推亚里士多徳,目前,学科课程论在世界上仍是一种广为流行.颇占优势的课程论;

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学科课程的理论主要有: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德国教育学家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课程论.苏联教育家赞科夫的发展主义课程论.

6.1912年,英国教育学家怀特海率先提出了综合课程的主张,对于学校课程编制思想真正具有革新意义的正是址遅程.

7•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

8•活动课程的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挨,美国的杜威和克伯屈发扬了这一思想,并形成世界性的影响,我国称杜威的课程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

・9•学校课程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谨程極准和教材三种物化形式;

程计划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有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其中,开设哪些学科是课程计划的中心问题.

10•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包括:

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术语解释.

12•教材的组织方法:

逻辑式组织和心理式组织;

教材的编排方式:

11•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直线式排列和螺旋式排列・13•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学生毎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在选修1中至少获得空学分,在选修2中至少获得®

学分,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第六章:

教学

1•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2•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3.(了解)教学目标系统:

教学总目标

4•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布卢姆等人把教学目标

分为三大领域: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每个领域又按层次分出若干亚领域.

第七章:

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

1•一般来讲,教学过程的矛盾主要地表现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

(即教与学的矛盾)、教师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三方面;

其中,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

2•形式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裴斯泰洛奇,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斯宾塞.

3•近代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明确地提出并阐释了教学的教育性这一规律.

4•根据我国目前教学论的研究成果,对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问题比较一致的观点是: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5•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其中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6•“道而弗牵”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学不還等、不陵节而施”反映有序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

7.直观手段分为三类:

实物直观(如实物标本、实验.实习、教学性参观等人模像直观(如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教学电影等)和语言直观.

第八章:

教学方法与教学组织形式

1•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分为四类:

第一类主要是以教师的教授活动为主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等;

第二类主要是在教师教的基础上,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等;

第三类主要是以师生双方交互作用为主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法等;

第四类是当代教学改革中所出现的各种新的综合教学方法,其突出特点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主旨.

2•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

个别教学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教学组织形式;

17世纪初,班级授课制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而诞生,并成为延续至今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了以改革班级授课.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为特点的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如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等.

3•道尔顿制的创始人是柏克•赫斯特;

文纳特卡制的创始人是华虚朋;

特朗普制的创始人是劳伊德•特朗普;

导生制又称为贝尔兰卡斯特制.4.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1632年出版)中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19世纪中期,班级揑谨制成为西方学校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

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在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京师同文馆是学习西方的第一所同文馆,1898年百日维新的胜利果实,并改名为京师大学堂,其在1904年的癸卯学制中以法令的形式得到确定,随后在全国范围得到推广.

5•班级授课制的当代变革:

班级小型化.选科制、开展小队教学.

6•依照教学任务将课型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7•课的结构的组成部分主要有:

引发学习动机、激活旧知识、呈现新

知识、巩固新知识、知识的转化与迁移.

8•备课是上课的先决条件.

9上课是学校中分量最重的教学活动,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九章:

教学评价

1•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不同,可以把教学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类.

2•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

绝对评价法、相对评价法、个体内差异评价法.

3•试题编制的原则:

高值度(保证测出的成绩与学生的真实水平相一

致;

一般来说,

考试信度与试题多寡有关)、高效度.全面性.适应

性、经济性.

第十章:

德育

1•从范畴上看,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2•德育的基本功能是人格养成.

3•德育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4

5•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

“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

•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数直占发展的关系

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6•课程设置:

小学低年级(1〜2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课程,小学中高年级(3〜6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课程,初中开设《思想品德》课程,高中开设《思想政治》课程.

7•常用的德育模式:

(1)•认识模式:

代表人物:

皮亚杰和柯尔伯格;

(2)•体谅模式:

迈克・费尔;

(3)•社会模仿模式:

代表人物:

班图拉.

第十一章:

班级与班主任工作

1・班级组织既是开展教学的基本组织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

2•班级中的基本成员是班主任、教师和学生•班级组织是由个体组成的群体,它要反映正式组织层面与个人属性层面的需求,因此在结构上存在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3•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又是由个体组成的群体•这就决定了班级组织既有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又具有满足个体发展需要的功能.

4•班级管理主要包括班级制度建议、班级活动组织和班级生活指导等

结语:

专业化的教师与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2•教育学形成发展的历史大致分为教育学的古代准备时期.教育学的近代独立时期和教育学的现代发展时期三个时期.

3•教育学的古代准备时期:

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是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4•六经:

《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艺:

礼、虽.

射.從.至.数.

儒家关于教育的作用和任务,

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

5・《学记》是中国最早的体系较为严整的专门教育论著,系统阐述了

地位和作用以及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方面的思想.

6.“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体现了教育的社会政治功能;

“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体现了教育的原理;

“道而弗牵J“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体现了启发性原则.(节录自

《学记》)7・《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论著最重要的篇章之一,是儒家教育论的纲领性论著,被后人尊为《四书》之首.《大学》的核心思想在于其所谓“三纲领”(明德.亲民、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益、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8•《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周易九《尚书》.《诗经》.《礼记》、《春秋》.

9.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和古代罗马的昆体良等人的教育思想、教育论著是西方教育学的源头.

10•苏格拉底的教育教学方法是“产婆术”,他倡导问答法;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昆体良所著的《论演说家的教育》(又称《雄辩术原理》)被公认为西方最早的专门教育论

著.

11•教育学的近代独立时期:

独立形态的教育学始于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著《大教学论》一书的问世,标志着教育学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成于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2.《大教学论》的主导思想:

通过教育给“一切人”以“一切事物”的知识,使其“知道自己并知万物”・13•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漫话》,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爱弥尔》、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的《林哈德与葛笃德》等著作发展了资产阶级教育学说;

1776年,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开始教授教育学,使得教育学首次在大学里取得了作为一门课程的地位.

14•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起教育学体系的是德国教育家遞d圭•赫尔巴特所著的《普通教育学》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教育的一般目的”;

第二部分为“多方面的兴趣”,提出了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

明工、系统、住;

后来被其学生发展为“五段教学法”,即预备、提示、联系.统合、应用;

第三部分为“性格的道德

力量”・

15•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与赫尔巴特同时或者稍晚的还有徳国教育家福禄培尔的《人的教育》,第斯多惠的《德国教师培养指南》等.

16•教育学的现代发展时期: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学说主要体现在其《民主主义与教育》等一系列论著中・17.1936年,抛贤匹就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撰写了《新教育大纲》一书,这是我国最早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编写的教育学著作.

对中国教育学尤其是教育学教科书影响最大的是长期担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院长的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一书.

总共93个选择题、填空题要点.

第二篇:

名词解释归纳

1・教师:

从广义讲,教师是对教育机构中所有工作人员的总称•丛送义讲,教师则专指教育机构尤其是学校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

2•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包含双重意思:

既指教师个体通过职前培养,从一名新手逐渐成长为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态度的成熟教师及其可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也指教师职业整体通过从非专业性职业.准专业性职业向专业性职业进步的过程.

3・(了解)所谓专业性职业,简言之,就是需要经过专门教育或培训,掌握专门知识和技能,按照一定专业标准从事工作,从而获得相应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的职业.

4•教师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对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是作为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准则,既非对教师的全部道德行为和教学工作的要求,也非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所需努力的目标,更不能取代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5•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从事专门职业的教师所必须经常修习涵养的内容,是当代教师质量和教师风貌的集中体现.

1・教育:

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受教育者发生预期变化的活动.

2•全民教育:

所谓全民教育,主要是指教育对象全民化,即教育必须

向所有人开放,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而且是一种必需.

3•教育的功能:

所谓教育的功能,即教育活动的功效和职能•通俗地讲,就是“教育干什么”的问题,实际上包含三个层面的意义:

“教育应该干什么”、“教育能够干什么”和“教育实际干了什么”・

1•遗传素质(遗传):

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也叫遗传•遗传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2•学生观:

所谓学生观,是对学生的本质属性及其在教育过程中所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

3•师生关系:

所谓师生关系通常是指教师和学生再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1•人力资本: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表现出来的能力.

1•教育目的:

简单地讲,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所要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即解决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2•人的全面发展:

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既指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

自由.和谐的发展.

3•全面发展的人:

所谓全面发展的人,就是在体力和智力方面获得充分.自由、和谐发展的个人.

4•德育:

德育是培养人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5•智育:

智育是扌旨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才能的教育活动.

6•体育:

体育是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保健知识,增强他们的体质,发展他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

7•美育:

美育即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理解美.

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8•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关于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总指针,是对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9•学制: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相互衔接关系,以网络化的形式将学校组织起来,是教育制度的核心.

10•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根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1•课程:

从狭义上讲,课程即课业及其进程,是指学校开设的教学科目以及它们之间的开设顺序和时间比例关系•从广义上讲,即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设置的教育教学因素的总和.

2•隐性课程:

隐性课程不在课程计划中反映,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却可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教学目标的实现,其主要特点是潜在性和非预期性.

3•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

学科课程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知识,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分科编排课程,进行教学.

4•综合课程:

综合课程主张整合若干相关联的学科,使其成为一门关于更广泛的共同领域的课程.

5•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与类别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办学的重要依据.

6•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国家关于某一教学科目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它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基础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7•教材: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等•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1•教学:

广义的教学就是一切时间.地点.场合下的传授经验的活动.

狭义的教学是在学校中传授经验的活动,即是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等和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等为基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统一活动•进一步说,就是教与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1•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即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借助一定的教学条件,指导学生主要通过认识教学内容而认识客观世界,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自身的过程.

2•教学的教育性:

所谓教学的教育性,是指教学活动必然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意义.

3•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和教学实践经验而制定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4•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在融会贯通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5•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直观手段,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感知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发展

学生的观察力和形象思维,并为形成正确而深刻的理性认识奠定基

础.

6•有序性原则:

有序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按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发展的心理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思维.能力等方面不断发展,不断提高.

1•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

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方式.

2•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