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集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9272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集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集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集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集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集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集Word格式.docx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集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集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全集Word格式.docx

《劝学》

23、虽有槁暴有,通“又”,又,再。

暴,通“曝”,晒。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

25、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秋水》26。

泾流之大泾,通“径”,直。

27、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

《过秦论》

28、合从缔交从,通“纵”。

合从,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2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困顿,失败。

30、陈利兵而谁何何,通“呵”,呵问。

31、始皇既没没,通“殁”,死。

32、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兴起。

33、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鸿门宴》

34、距关距,通“拒”,把守。

35、毋内诸侯内,通“纳”,接纳,使进来。

36、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37、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违背,背叛。

3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39、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嫌怨,隔阂。

40、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

4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如果不这样。

《兰亭集序》

42、虽趣舍万殊趣,通“趋”,往,取。

43、亦由今之视昔由,通“犹”,犹如,如同。

《归去来兮辞》

44、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

45、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为什么。

古今异义《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

10、太后明谓左右古:

近臣、属下、侍奉在身边的人员等;

左和右两方面,或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概数。

11、年几何矣古:

多少;

指数学的一门学科。

12,至于赵之为赵古:

是动词“至”与介词“于”的连用,译为“到,上推到”;

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外提起一事。

13、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古:

把……当做,让……做;

认为。

14、是社稷之臣也古:

此,这,代词;

今 

1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古:

诸侯的封地称 今:

“国”指国家, 《寡人之于国也》 

16、河内凶 古:

谷物收成不好, 

17、弃甲曳兵而走 古:

跑,逃跑;

行 

1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古:

供养活着的人;

 《劝学》 

19、金就砺则利 古:

指金属制的刀剑

2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古:

验,检查;

探;

 

2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

古:

安置,安身;

 某人某事物上。

《过秦论》 

2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古:

崤山以东,即东:

《鸿门宴》 

23、约为婚姻古:

结成亲家;

指 

24、所以遣将守关者 古……的原因;

25、备他盗之出入与非;

 古:

意外的变故;

26、将军战河北 古:

黄河以北;

河北省 

27、臣战河南 古:

黄河以南;

河南省

28、如今人方为刀俎,我 古:

鱼和肉,指被欺凌 

29、再拜献大王足下 古:

两次;

又一次 《兰亭集序》 

30、列坐其次 古:

旁边,水边;

次序,等第 

31、向之所欣 古:

过去,从前;

有方向、对着、偏袒等意思《归去来兮辞》

32、问征夫以前路 古:

行人;

指出征的人常见实词归类《烛之武退秦师》

①及郡下, (守,i舶口此(陈述)说 ②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

③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喜欢,高兴)

①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辞{②停数日,辞去(告别) ③不辞劳苦(推托)

①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

鄙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边邑)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①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

③见其发矢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勾践灭吴》①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

②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懂得)

③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主持,管理)

④孰为汝多知乎(通“智”)

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繁复)

复 ②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请复战(再)

③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

①果行,国人皆劝(劝勉)

②劝君更尽一杯酒(劝说)

①自杀未遂(成功),遂{②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于是,就)

③遂使之行成于吴(终于)

①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

②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面对)

小I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介词,表示在某个时候)

④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制作)

①追亡逐匕,伏尸百万(逃跑的士兵)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丢失)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

④河曲智叟亡以应(无,没有)

①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好处)

38、利②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有利的形势)

③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锋利)

①秦孝公据崤函之固(险固的地势)固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执)

④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既,已)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失、丢失)40②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遗失之物)

③④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给予)

①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规章制度)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絮大(读duo,计算)

41、度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越过)

④平心而度之,吾果无一失乎(读du6,揣度)

《鸿门宴》①万事如意(顺、随)

42、如②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好像)

③沛公默然,曰:

“固不如也。

”(比得上)④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到,往)

①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举起)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

43、举③孙叔敖举于海(推举)

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攻下,占领)

⑤杀人如不能举(全,杀尽)

①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

44、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

③乃令张良留谢。

(辞别)④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

”(告诉)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意图)

45、意②然不自意能先人关破秦(意料,料想)

③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神情,神态)

《兰亭集序》①此地有祟山峻岭,茂林修竹(修长,高而直)

46、②修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修短,文中指寿命的长短)

③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④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整治、治办)

①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必,必定到达)

47、期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周。

期年,一周年)

③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①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

48、致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土(招致)

①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这里引申为阅读)

49、临 ②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

临风,迎着风)

③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处所、地方,这里指曲水之旁)

50、次

②太不上辱先,其次不辱身。

(下一等)

③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次序、按次序,这里引申为轮到)

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行军途中的驻地)

《归去来兮辞》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②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③李白乘舟将欲行(离去)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

①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拉开弓)

②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端起)

③引以为流觞曲水(引来,引导)

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称引,引用)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车,坐上战车)

②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顺应)

53、乘③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古代四匹马拉的兵车)

④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趁,就着)①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

54、叫缀嚣缥*,岩笔肭竹削④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计策,策略)

堂田虏谰田律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若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③余悲之,且曰:

若毒之乎(你)

①子犯请击之(他们,指秦军)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它,指知识和道理)

③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它,即弃掷的珍宝)

④君将哀而生之乎(我)l⑤是寡人之过也(的,结构助词)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⑦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⑧顷之,烟炎张天(补足音节,不译)

⑨辍耕之垄上(往,到,动词)

①既而儿醒,大啼(不久)

3、既②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

③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

①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夕M总也”(V岫i,介词,向,对)

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vvei,介词,替)

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vvei,介词,为了)

④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V岫i,,Pr~l,因为)

4、为⑤吾属今为之虏矣(vvei,介词,被)

⑥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动词,作为)

⑦窃为大王不取也(动词,认为)

酗口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动词,是)

⑨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句末语气词,呢)

①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继承,沿袭)

圃I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凭借)

5、㈤{③寿毕,请以剑舞,、围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L④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于是,就)

词邀活田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晋军函陵(驻军)

赵王之子孙侯者(封侯)

质于齐(做人质)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吃)

树之以桑(种植)

五者可以衣帛矣(穿)

然而不王者(称王)

填然鼓之(击鼓,敲起鼓)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

东面而视(面对)

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以瓮作;

以绳系)

序八州而朝同列(安排次序)

籍吏民(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以目示意)

道芷阳间行(取道)

刑人如恐不胜(处罚)

(2)名词用作状语夜缒而出(在晚上,当晚)

朝济而夕设版焉(在早上;

在晚上)

必庙礼之(在庙堂上)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

向下)

秋水时至(按季节,随着时令)

顺流而东行(向东)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像席子一样;

像包裹一样;

像口袋一样)

内立法度(对内)

天下云集响应(像浮云一样;

像回声一样)

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吾得兄事之(用对待兄长的礼节)

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头发上指(向上)、道芷阳间行。

(从小路)

时矫首而遐观(时时,时常)1

2、动词的活用动词用作名词其继有在者乎(继承人)

足以极视听之娱(耳闻)

此亡秦之续耳(后继者)1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越国以鄙远(远方的国家)

供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虽五四方之忧(忧愁的事,指外患)

秦孝公据骰函之固(险固的地势)

少长咸集(年纪轻的与年纪大的)

(2)形容词用作动词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尊贤而重士(敬重,看重)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处于困境之中)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缩小削弱)

素善留侯张良(吏好)

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近,接触)

杀人如不能举(杀尽)

刑人如恐不胜(用尽酷刑)

足以极视听之娱(尽情享受)

齐彭殇为妄作(看做相等)1

4、使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烛之武退秦师(使……退却)

若不阙秦(使……亏缺,减损)

古之伐国者,服之而已(使……归服)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让……听到)

修文德以来之(使……来归顺)

外连衡而斗诸侯(使……相斗)

流血漂橹(使……漂浮)

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击退)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灭亡)

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

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救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从,带着: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使……止,阻止)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洁其居,美其服(使……洁;

使……美)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使……受辱)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尊贵)

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

会盟而谋弱秦(使……弱,削弱)

约从离衡(使……离散)

以愚黔首(使……愚昧无知)

以弱天下之民(使、…弱,削弱)

眄庭柯以怡颜(使……愉快)(3)名词的使动用法既东封郑(使……成为边界)

阙秦以利晋(使……得利)

5、意动用法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少仲尼之闻(以……为少,小看)

轻伯夷之义(以……为轻,轻视)

悦亲戚之情话(以……为悦)

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

(2)名词的意动用法越国以鄙远(把……当做边邑)』韭韭g:

L

1、判断句①邻之厚,君之薄也。

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⑤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⑥此天子气也。

⑦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⑧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⑨此亡秦之续耳。

⑩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

⑨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⑩非我也,兵也。

⑩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⑩君子生非异也。

⑩陈涉之位,非尊于……之君也。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2、疑问句①沛公曰:

“君安与项伯有故?

”②壮士!

能复饮乎?

3、被动句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吾属今为之虏矣!

⑤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⑥王之蔽甚矣。

⑦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4、省略句

(1)省略主语①(勾践)无不铺也。

②旦日,客从外来,(忌)与坐谈。

③(老臣)愿令得补黑衣之数……④(太后)不及今令有功于国……⑤(秦)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⑥(百越之君)受命下吏。

(2)省略谓语动词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行)三四里……(3)省略宾语、①夫差将欲听(之)与之成。

②不得见(太后)久矣。

③具告(之)以事。

④则与(之)斗卮酒。

⑤竖子不足与(之)谋。

⑥鞣以(之)为轮。

⑦以(之)为桂林、象郡。

⑧铸以(之)为金人二。

(4)省略介词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②委命(于)下吏……③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④置之(于)坐上。

⑤寓形(于)宇内复几时?

5、变式句

(1)宾语前置①忌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④今已服矣,又何求焉?

⑤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⑥何以伐为?

⑦不然,籍何以至此?

⑧沛公安在?

⑨大王来何操?

⑩夫晋,何厌之有?

⑧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⑩……我之谓也。

⑩求!

无乃尔是过与?

⑩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2)定语后置1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2国之孺子之游者……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3)介词结构后置勾践说于国人曰……又败之于没能谤讥于市朝赵氏求救于齐而封之以膏腴之地。

虎兕出于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良曰:

“长于臣。

”晤言(于)一室之内。

课本文言文知识梳理(第二册)高中语文第二册文言文知识梳理通假字《谏太宗思疏》

1、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滕王阁序》

2、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3,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

4、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师说》

5、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六国论》7,暴霜露,斩荆棘暴,通“曝”,冒着。

8,暴秦之欲无厌厌,通“餍”,满足。

9,当与秦相较当,通“倘”,如果。

《游褒禅山记》10,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名字下加的美称。

《石钟山记》

11、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函胡,通“含糊”,声音重浊而模糊。

12、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上。

13,汝识之乎识,通“志”,记住。

14、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考,通“拷”,敲打。

《项脊轩志》

15、某所,而母立于兹而,通“尔”,你,你的。

《五人墓碑记》

16、敛赀财以送其行赀,通“资”,资财,钱财。

17,亦曷故哉曷,通“何”,什么。

18,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缙,通“搢”,插。

《登泰山记》

19、须臾成五采采,通“彩”,彩色。

20、石……多平方,少圜圜,通“圆”,圆形的。

古今异义《谏太宗思疏》

1、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古:

路人;

走路。

2,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古:

树木的根部;

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3、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古:

放纵自己的情思;

尽情。

4、千里逢迎古:

迎接;

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5、俨骖騑于上路古:

高高的道路;

走上路程,上轨道。

6、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古:

困厄,处境艰难;

没有钱,穷困。

7、古之学者必有师古:

求学的人;

有专门学问的人。

8、吾从而师之古:

跟随(他)并且……;

表因果的连词。

9、无贵无*古:

无论;

没有。

10。

今之众人古:

一般人,普通人;

许多人。

1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古:

风尚;

道路,道德。

12、小学而大遗古:

在小的方面学习;

指与中学、大学相对的“小学”。

13、弟子不必不如师古:

不一定;

用不着,不需要。

《阿房宫赋》

14、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

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

比喻用尽心机,明争暗斗。

15、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古:

明亮的星光;

指行业中做出成绩,出了名的人。

16、韩魏之经营古:

指金玉珠宝等物;

指筹划管理或组织(企业、活动)。

17、齐楚之精英古:

指优秀人才。

18、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

可惜;

怜悯,同情。

《六国论》

19、思厥先祖父古:

祖辈、父辈;

指父亲的父亲。

20、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

终究,到……结局;

连词,表示另提一事。

21、可谓智力孤危古:

智谋和力量;

指理解事物的能力。

22、后秦击赵者再古:

表示又一次。

23、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古:

先例,旧事;

指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游褒禅山记》

24、比好游者尚不能一古:

分之一;

数词。

25、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古:

不平常,不一般;

很,分。

26、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

到;

27、于是余有叹焉古:

“于”,介词,译为“由”;

“是”,代词,代这种情况。

合用为连词。

《伶官传序》

28、岂非人事哉古:

人力所及之事;

指有关人员录用管理等事宜。

29、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古:

属官,下属;

做某种事。

30、空中而多窍古:

中间是空的;

天空上。

31、自以为得其实古:

那事情的真相;

实际上。

32、与向之噌咳者相应、古:

先前;

方向,相对。

33、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古:

一丈见方;

寺院主持。

34、墙往往而是古:

处处;

时常,经常。

35、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古:

行,品行;

为,成为。

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

36、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古:

党羽;

个人,非公家的。

37、吴之民方痛心焉古:

痛恨;

极端伤心。

38、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古:

头颅,脑袋;

指领导者。

39、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古:

脸色;

颜料或染料等。

40、石苍黑色,多平方古:

平滑方正;

称一个数自乘。

常见实词归类《谏太宗思疏》l、信 ①信者效其忠(诚实)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④忌不自信(相信)

2、求 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④不求闻达于诸侯(追求,要求)

3、治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③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4、尽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全,都)②潦水尽而寒潭清(没,干)③则智者尽其谋(全部用出)④聊乘化以归尽(完,尽头)

5、属 ①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属于,是)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③在骨髓,司命之所属(在)

6、即①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依附)②胡天八月即飞雪(就)③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则)

7、传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流传)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8、师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从师)③吾师道也(学习)④师必退(军队)

9、从 ①从惑而不从师(跟随)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自)《阿房宫赋》

10、一 ①六王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