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量定理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9241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4.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量定理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动量定理教学设计Word格式.docx

二、学习情况分析

在高一时,学生已经掌握了牛顿第二定律,又在上一节的学习中初步接触了冲量和动量,这些知识为动量定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此外,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起一定的实验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而且还掌握了通过建立物理模型探究物理现象的方法。

这也是本节所要强调的、学习和研究动量定理的方法。

由于学生具有这样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物理思维与方法,再加上他们对未知新事物有较强的探究欲望,所以要掌握动量定理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三、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运用“引导→探究”模式进行教学。

通过生活实例和演示实验,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建立物理模型归纳得出动量定理,并对其进行理解。

运用动量定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课堂上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在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充分体现探究的过程与实现对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从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表达式。

(2)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

(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生活现象和计算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

理问题,认识建立物理模型在物理学研究中的意义。

(2)能够应用动量定理处理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在

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体验到探究学习的无穷乐趣。

(2)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探究学习态度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动量定理的推导和对动量定理的理解;

(2)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生活现象和相关计算。

难点:

动量定理的矢量性及其应用。

六、教学准备

鸡蛋2个,软垫一个,木板一块,塑料袋2个。

七、教学流程

符号说明:

课堂教学过程开始和结束的符号

媒体

教学内容和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八、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与依据

(一)

(3-5分钟)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

两个鸡蛋,从同样的高度释放,一个下落在桌面上,一个下落到软垫上。

观察:

两个鸡蛋下落的情况。

问题:

为什么下落到桌面上的鸡蛋就破了,而落到软垫上的却完好无损呢

导入新课:

要解释刚才这个问题,我们就需要进入对动量定理的学习

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猜想实验结果,积极思考导致结果的原因。

老师通过小实验,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而导入新课。

(二)

(15-20分钟)

【创设情景,建立模型】

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其初速度为V。

,在水平恒力F与滑动摩擦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t,速度变为了Vt。

提示1:

物体的加速度a=(Vt-V。

)/t

提示2:

牛顿第二定律F-f=ma

教师引导提问:

等式的左边表示什么呢等式的右边又表示什么呢

教师归纳总结:

等式左边表示物体受到合外力的冲量,mV。

和mVt是物体初、末状态的动量,而mVt-mV。

是物体动量的变化量。

等式的物理意义是: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这就是动量定理。

学生观察、分析,交流讨论,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及运动学知识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

(F-f)t=mVt-mV。

即:

F合t=mVt-mV。

学生思考问题并回答:

等式的左边表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式的右边表示物体动量的变化。

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建立物理模型,引导学生合理推导,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问题探究内化新知】

问题1:

如果物体初、末动量的方向沿同一直线但相反时,我们怎样用动量定理求合外力的冲量呢

问题2:

对于变力的情况,定理中的F应理解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那么我们如何求出变力的平均值呢

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讨论交流,内化知识。

1、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是一个矢量式,它的计算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当物体的初、末动量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我们可以通过规定正方向,将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

2、动量定理比牛顿第二定律的适用范围更广。

对于变力情况,我们只要知道物体的初、末动量及变力的作用时间,就可以计算出变力在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值。

提出问题,活化学生思维,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分析答案,加深学生对动量定理的矢量性以及适用于变力情况的理解。

(三)

(10-15分钟)

【问题再现,释疑解惑】

再现鸡蛋掉落的问题情景,多媒体模拟突出主要矛盾,帮助学生思考。

现在你能解释为什么鸡蛋掉在桌面上就碎了吗

【运用新知,解释现象】

展示生活图片,分别列举两类应用定理的生活现象,让学生运用动量定理逐一解释。

【精选典例,学以致用】

一个质量为的垒球,以25m/s的水平速度飞向球棒,被球棒打击后,反向水平飞回,速度的大小为45m/s,球棒与垒球的作用时间为,球棒对垒球的平均作用力有多大

学生合作交流,运用动量定理解释现象,巩固内化,加深理解。

学生运用动量定理,通过合作交流,解释现象,并归纳总结: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需要通过延长作用时间来减小作用力,而有时又需要通过缩短作用时间来增大作用力。

学生积极分析问题、合作交流、求解问题。

通过动画模拟,再现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解释课前提出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解释大量生活现象,并从中发现动量定理知识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精选例题,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让学生学会应用定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学生将动量定理应用于具体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增强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四)

(3-5分钟)

【创设情景,回归生活】

高处作业是指人在一定位置为基准的高处进行的作业。

国家标准GB3608—93《高处作业分级》规定:

“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作业,都称为高处作业。

”根据这一规定,进行高处作业的工人都要使用安全绳,以保障人身安全。

高处作业的工人使用的安全绳,是钢绳还是弹性绳你能用本节所学的动量定理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回顾本节知识、交流讨论、合作互助、利用动量定理进行研究。

思考问题:

高处作业的工人使用的安全绳,是钢绳还是弹性绳

并分析其中的物理原理

课后收集资料、并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必将回到生活为生活服务。

体现从生活到物理再从物理回到生活的教学理念。

九、板书设计

动量定理

一、动量定理二、运用

(F-f)t=mvt-mv。

F合t=mvt-mv。

1、

内容:

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F-G)t=0-(-mv。

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F=G+mv。

/t

2、理解:

(1)、

(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