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综合交通发展战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087316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阳综合交通发展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安阳综合交通发展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安阳综合交通发展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安阳综合交通发展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安阳综合交通发展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阳综合交通发展战略.docx

《安阳综合交通发展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阳综合交通发展战略.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阳综合交通发展战略.docx

安阳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第三部分综合交通发展战略

1.城市交通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1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1)国民经济发展

安阳市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人均18100元;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176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697元。

表81安阳市经济发展目标

指标项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2005年价格)

545

1000

1765

经济增长率(%)

12.8

12.5

10

人均生产总值(元,2005年价格)

10200

18100

2969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005年价格)

8900

13120

20997

产业结构

安阳市到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3:

58:

29,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9:

44:

47。

表82安阳市域经济发展目标

指标项

2005年

2010年

2020年

第一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

15.4

13

9.2

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

26.1

29

46.5

(3)城市区域发展

以中部崛起为契机,把握区域发展态势,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协作。

一方面利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机会,提高安阳知名度,大力发展旅游业。

另一方面要利用东部地区的经济优势和本地良好的产业基础,积极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加快经济发展。

充分利用地处国家两大干线交汇的地理优势,主动积极加强与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联系,利用郑州的政治、金融、信息、旅游及技术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加快产业发展,增强城市实力。

加强安阳与邯郸、长治、焦作、新乡等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区联系,建设安阳西向长治、东向聊城的道路,积极发展产业协作,实现商品、劳动力、资金、信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共同发展。

打破行政区划分割,积极构筑以安阳为中心、濮阳鹤壁为次中心的豫北城镇群。

强化三个城市间的社会经济联系,协调综合交通及公交建设,促进市政公用设施共享共建,优化旅游资源与线路,加强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共同发展,从而带动区域发展。

1.2城市空间与土地利用

1.2.1安阳城市总体规划(1994~2010)

(1)城市性质

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以钢铁、电子、轻纺为主,商贸旅游业繁荣的区域中心城市。

(2)城市规模

远期(2010)人口规模100万人,用地规模100平方公里,用地发展方向为向西发展为主。

(3)城市结构

城市以向西发展为主,建设铁西、铁东、开发区、洹河北区四个组团,形成东西两城、南北两片的组团式结构。

1.2.2安阳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06~2020),后边有的地方如P64写的是2005~2020

(1)城市性质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新型工业基地,豫北区域性中心城市。

(2)人口规模

安阳中心城区城市人口2010年将达到105万人,其中暂住人口约13万人;2020年达到155万人,其中暂住人口约23万人。

(3)用地规模

根据近、远期的发展速度、用地布局和建设特点,规划各阶段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

2010年,安阳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105平方公里,人均100平方米;2020年,安阳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150平方公里,人均100平方米。

(4)城镇体系规划

根据市域城镇布局形态,城镇发展的特点和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以中心城市为节点,以高速公路和市域主干公路为依托,规划构建“一心两轴网络状”的城镇空间发展结构。

“一心”是指安阳主城区,包括中心城区、安阳新县城、柏庄镇、水冶镇、曲沟镇组成的城市中心,是市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市域交通枢纽所在,是未来发展需要重点培育的增长极核,是吸引人口集聚的重点地区。

主要承担区域性服务职能,辐射范围扩散到市域以外。

“两轴”:

南北向京广城镇发展轴,依托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形成人口、经济、城镇的聚合轴;东西向林州至南乐城镇发展轴,以安林高速公路、安南高速公路、省道301、省道302、省道303、安李铁路、汤濮铁路等构成的复合交通走廊为依托,西连长治,东经濮阳、聊城通往青岛,是豫北区域级城镇发展轴。

表83安阳市城镇规模等级结构规划

城镇等级

城镇规模(万人)

数量(个)

城镇名称

特大城市

>100万

1

安阳中心城区(150万)

中等城市

20-50万

3

林州市区(35万)、水冶镇(22万)、安阳新县城(20万)

小城市

10-20万

3

汤阴县城(12万)、滑县新县城(15万)、内黄县城(10万)

小城镇

2-5万

12

姚村镇、合涧镇、临淇镇、陵阳镇、东姚镇、铜冶镇、柏庄镇、宜沟镇、龙泉镇、留固镇、白道口镇、后河镇

1-2万

10

河顺镇、横水镇、桂林镇、善应镇、曲沟镇、菜园镇、万古镇、牛屯镇、井店镇、楚旺镇

0.6-1万

14

原康镇、五龙镇、采桑镇、东岗镇、任村镇、石板岩镇、吕村镇、任固镇、五陵镇、高平镇、上官镇、王庄镇、东庄镇、梁庄镇

合计

315万

43

(5)城乡协调区空间结构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建设空间迅速扩展,安阳中心城区扩散效应初现,周边城镇如水冶、柏庄、宝莲寺等已经承担中心城区部分工业、物流、市场等职能。

本次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基于殷墟大遗址保护、中心城区城市结构优化、城乡建设协调及生态环境改善等方面的需要提出了城乡协调区这一概念,包括规划期内与中心城区功能协调的地区以及城市建设空间未来连绵拓展到的区域,具体而言包含水冶镇区、曲沟镇区、柏庄镇区、白壁镇区和汤阴县城,定义为安阳城镇集聚区,作为城乡协调区城市建设的主体。

⏹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已进入空间跨越阶段,结合行政中心东迁发展东南新区,建设商务中心、商业中心、体育中心,提升服务职能。

依托古城区、文峰路、红旗路、铁西路等发展大型超市、百货商场、专业市场,强化商贸职能。

结合地形水体等建设公共绿地,创造宜居城市。

⏹多组团

白壁组团:

结合安阳新县城和京广铁路高速安阳客运站,发展成为既相对独立又与中心城区密切联系的组团,承担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中心城区的科研教育职能。

汤阴组团:

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周易起源地和汤阴县城,汤阴组团旅游资源丰富、发展基础较好。

保持团块状矩形方正的城市形态和方格网道路格局。

随着交通网络升级,汤阴组团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将更为紧密,规划承担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中心城区的部分工业职能。

柏庄组团:

现有镇区在用地挖潜整理的基础上,依托107国道以向南、向东发展为主,尽量减少过境交通对镇区功能的影响和干扰。

规划形成“一轴两心”集中式的布局结构,其中“一轴”是指以御路沟作为镇区发展的生态景观轴线,“两心”是指将御路沟的东部和西部作为两个中心来发展。

水冶-曲沟组团:

水冶组团向东发展为主,曲沟组团向北发展为主,结合起来形成西部工业组团。

(6)中心城区空间布局结构

⏹发展方向

以向南、向西发展为主,跨越安阳河适当向北发展,京珠高速公路以东地区结合铁路客运线安阳站和白壁安阳新县城的建设作为城市的东部组团。

⏹用地结构

中心城区总体用地空间结构为“一区三片”,由五部分组成。

一区指城市中心区,西起京广铁路,东至京珠高速公路,南起安林高速公路,北至安阳河。

作为城市市级中心区所在地,承担城市商务金融、办公、文化博览、教育体育等功能,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城所在地。

城市中心区不仅是城市历史文脉的载体,同时也是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服务和管理职能的重要地区。

城市中心区主要由古城、城市商务区、市级行政办公区、市级商业区、教育科研区、市级体育中心、市级文化博览设施和市民休闲广场绿地等构成。

三片指南片区、西片区和殷墟片区。

南片区位于安林高速公路南部地区,由安林、京珠高速公路以及107国道、羑河围合的区域。

作为安阳市工业产业的重要集聚地,以安阳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主体,整合中心城区及市域的一二类工业企业。

南片区西部为工业区,以工业企业、仓储物流、对外交通功能为主。

东部为生活服务区,以居住、公共服务等功能为主,规划为城市南片区的副中心。

西片区位于安林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安林路和南水北调输水线围合的区域。

西片区华祥路以西地区为工业物流区,安排城市中心区或旧区改造置换出来的工业企业以及其他二、三类工业,文明大道以南保留以安彩等企业的现状工业用地,并适当留有余地。

文峰大道作为西片区的城市副中心,安排区级商业、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等设施。

殷墟片区是安阳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内容,也将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地。

殷墟片区由殷墟遗址保护区和周边地区组成,西起电厂路东侧,东至胜利路,南起文峰路,北至北外环路。

在对核心区进行保护的同时,加强周边地区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和整体环境的改善。

图81安阳市中心城区用地规划图

1.2.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安阳市作为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众多,是国务院1986年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安阳现有殷墟、文峰塔、羑里城、岳飞庙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

为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安阳市政府于1988年组织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安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该规划提出了名城保护的范围、等级;提出了明确的名城保护原则、指导思想、内容和构思;分别对重点地段和老城制定了保护规划方案,并结合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保护和改造措施,对安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古城区

安阳老城始建于后魏天兴元年,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

老城区位于京广铁路以东的市区中心地段,占地2.4平方公里,区内居住人口近10万人。

目前区内建筑物质性老化、基础设施配套陈旧、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严重影响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物的保护工作。

《安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制定了“以发展为动机,以保护为基础”的指导思想。

保护的重点是老城格局、传统街区、典型民居、文物古迹、空间轮廓和整体环境面貌。

落实文物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区、城市风貌等保护措施,有序对旧城进行积极保护、更新。

做到老城保护与改造建设相结合,实现传统风貌的继承与延续。

⏹殷墟保护区

殷墟位于安阳市区西北,横跨洹河两岸,为商代晚期都城所在地,距今已有3300年历史。

保护区东起胜利路、红旗路,西至前皇甫村西和范家庄西一线,北达殷北路,南及六家庄、徐家桥和解放路,总面积32平方公里。

其中重点保护区以小屯宫殿宗庙区、王陵区和洹北商城为中心,面积9.3平方公里。

该区域的总体规划目标是立足保护殷墟历史格局和历史环境风貌,逐步将殷墟遗址规划建设成为全面展示殷商文化,具有“原真性、可读性和可持续性”、文物保存完好、自然与人文环境相协调的文物古迹和旅游胜地。

1.3问题与挑战

1.3.1如何促进和适应城市发展与城市空间结构布局的调整?

依据《安阳市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2006~2006?

,安阳市将由大城市转变为特大城市,国民生产总值由目前的545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765亿元,人口由82万人增长到150万人,用地规模由72平方公里增加到150平方公里,城市的半径也由5公里扩展到10公里。

这种转变是一种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之带来的是城市交通的机动化以及城市交通需求的多样化,对安阳来说发展城市快速交通系统也初步?

提上了日程。

同时从本次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可以看出,规划提出了安阳市城乡协调区的概念,也对中心城区进行了空间布局的调整。

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对城市整个交通系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而同时在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形成的过程中,又面临交通发展引导城市布局的功能的发挥。

城市协调区的构建对城市交通系统网络的拓展提出了要求,使本次规划研究范围将放在更大的范围内,为未来城市的发展预留交通设施条件。

1.3.2如何应对机动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挑战?

(本节没有回答怎么应对挑战?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机动化是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城市交通规划和交通设施建设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城市机动化对用地布局和城市交通带来的冲击。

私人小汽车的发展是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小汽车购买力提高,小汽车的快速、自由、私密等特点吸引人们选择的结果。

从机动化发展的趋势,机动化进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理想状态下的机动化轨迹呈较明显的罗吉斯特增长曲线,并可分为雏形起步、膨胀普及、成熟饱和三个主体发展阶段。

目前,我国正处于雏形起步阶段,以小汽车开始进入家庭为主要表象。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更加优惠的汽车消费政策的出台,在未来十年间,将会完成机动化由雏形起步向膨胀普及的过渡。

图82机动车发展阶段划分示意图

从国内其它城市居民出行意愿调查的统计来看,城市居民中倾向于私人机动交通的比例比汽车产业政策实施之前提高了十几倍,而自行车交通出行的比例在大部分城市已经持续下降。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模式将会在规划期内出现质的变化,由传统的非机动车占主导的交通模式转化为机动车(公共交通、小汽车等)交通为主。

这种变化在我国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已经开始,且变化速度很快。

机动车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城市扩张密切相关,城市范围的扩大也是居民出行依赖机动化交通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都市圈的形成,土地开发将逐渐外移,城市活动范围扩大,增加了城市与外围地区的交往,机动化交通将在城市交通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机动化与城市用地及城市人口密度的关系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机动化改变了非机动车交通下的出行时空观念,使人们在一小时内的活动半径可达50~80公里,刺激了城市的扩张,表现为城市用地的扩大,郊区化发展加快。

另一方面,高密度的城市用地布局和城市人口分布,又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机动化的速度。

世界银行通过对全球50多个国家的分析,得出了轿车拥有量与城市人口密度的弹性系数,为-0.21,即城市人口密度每下降一个百分点,轿车的拥有量将增长0.21%。

总的趋势是机动车拥有水平越高,人口密度越低。

由此可见,城市用地需求量的增大是机动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反映在两个指标:

一是人均城市用地,二是人均道路用地。

世界上机动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人均城市用地均在100平方米以上,人均道路用地一般也超过10平方米。

与国外城市相比,我国城市的人均城市用地和人均道路用地都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全国36个主要城市的平均指标只有72.4平方米和6平方米,这种低水平的用地条件和机动化的趋势形成尖锐的矛盾。

结合多种影响因素的分析,预计未来二十年,安阳市将进入“机动化膨胀普及期”。

汽车的拥有率将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目前安阳市市区汽车千人拥有量为52.7辆/千人,到2010年将达到70~90辆/千人,2020年将达到140~160辆/千人。

到2020年城市汽车的总拥有量将达到25万辆左右。

机动车发展的影响因素

(1)国家汽车产业政策

1994年颁布的汽车产业政策明确提出将汽车产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汽车产业政策的实施已经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地促进作用,以轿车为核心的生产体系已初步形成,也为我国城市机动化水平的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

1996年,国务院授权公安部会同建设部负责大城市交通总量控制方案的审批,对各城市出台的交通控制措施进行审查,以防对汽车工业造成不利的冲击。

2000年10月,在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上,将“鼓励汽车进入家庭”列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

这些政策和措施十分鲜明地表达了国家对汽车工业的支持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快城市机动化的进程。

(2)土地管理政策

土地是城市建设最重要的资源,也是对城市交通影响最大的资源,不同密度和布局的城市,其交通的空间分布和交通方式构成有很大的差异。

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地区,土地资源更是宝贵,为避免乱占耕地的粗放开发,国家对城市发展用地的规划和使用制定了严格的土地管理政策,严格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和人均城市用地水平。

在严格控制城市用地的背景下,城市发展必然以高密度开发为主,特别在大城市更是如此。

高密度发展的城市,交通的集聚程度高,需要大容量、高效能的运输系统来支撑,鼓励公共交通发展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土地管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将起到减缓汽车进入家庭的速度。

(3)城市交通发展政策

80年代初制定的城市发展政策蓝皮书中,已经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作为大城市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向。

国家“十五”计划中,也提出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在我国土地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发展集约式的公共交通已经成为大城市交通发展的普遍原则。

但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针对性,由于社会经济实力不同、城市布局不同、土地使用强度不同,交通管理水平不同,各城市的交通发展政策必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符合城市特征和发展水平的交通发展政策,可以起到协调土地利用和交通发展的关系、引导交通结构良性转化的作用。

城市交通发展政策在城市机动化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双向调节作用。

(4)交通管理政策的影响

交通管理政策和对策是机动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敏感因素。

如北京和上海两市对机动车的拥有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政策,结果导致上海注册私人小汽车仅为北京的几十分之一,同时出现了车辆的异地注册和私人汽车挂靠单位的现象。

南京封闭了两年的机动车注册在1998年开始解封后,机动车数量有了较快地增长。

又如北京1995年末的加收汽车增容费的传言,使一个月的汽车销售量达到2万多辆,占全年的13%。

1.3.3如何促进和服务于区域一体化和城乡一体化?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趋势下,未来区域功能定位和区域关系的协调是推动城市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化趋势带来地区间人和物的巨大流动,高速公路、铁路、城市间快速交通系统的建设呈现出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区域交通系统布局所形成的交通走廊是城市空间扩展和功能组织的依托,与城市骨干运输系统的衔接和交通枢纽点的集散组织是发挥一体化效率的关键。

多方式的运输系统提高了人员的流动性和可达性,为区域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如何促进安阳在区域中地位的加强?

安阳处于京广、陇海两大国家级城镇发展轴上,具有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地理区位,但是这一优势并不是独特的,太行山麓的众多城市均有类似的区位条件,因此如何促进安阳市在区域中地位的加强成为城市交通发展研究的关键问题。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区域功能地位的提升、国道主干线高等级公路网的完善及高速铁路的修建,安阳的辐射范围必将成为京津冀经济区、山东半岛城镇群和中原城市群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

无疑,随着豫北城镇群的发展,安阳作为区域中心其地位的加强需要强有力的区域交通设施支持。

如何支持安阳在豫北城镇群的中心地位?

表现在两个层面:

一是豫北城镇群,由安阳、濮阳、鹤壁三个主要城市组成,以安阳市区为中心、濮阳鹤壁为次中心,在这个层面上需要加强区域范围内的高等级公路的修建,强化安阳市与周边城市之间的联系;二是安阳市域范围内“一心两轴网络状”的城镇空间体系,在这个层面上需要在市域范围内建立公路干线网络,使得市区与周围城镇之间的联系快速、便捷。

1.3.4如何适应交通出行空间分布特征的转变?

在中心城区内,多中心多组团的形成将对改变城市交通的出行特征,加大出行距离,这对城市居民机动化出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空间的发生吸引量强度将出现一定的变化,中心区交通积聚强度最高,向心交通依然强大;外围片区交通需求增强,中部和外围的出行联系强度加剧;客流需求走廊明显,走廊需求强度增大。

城市重要截面的交通将和核心区一样,将成为交通关注的重点。

1.3.5如何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能源的需要?

城市的竞争力来源于城市营造的环境,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将不仅仅满足于能否解决温饱的程度,环境质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机动化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对城市风貌的关系、能源的消耗等问题使得可持续发展与城市交通密切联系起来,如何协调此种关系成为一个城市决策的重要考虑因素。

安阳市自行车(包括电动自行车)拥有量很高,未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仍然是居民的主要出行方式,而自行车作为绿色交通与可持续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安阳市机动车与自行车的矛盾随着城市机动化的到来将越来越激化,因此必须寻求一个有效的解决办法来解决这对矛盾。

2.城市交通发展战略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选择是一项长期的选择,战略的选择需要充分考虑投资的因素,战略的确定从某种意义上是一项与未来有密切关系的选择,它将不仅仅关系到人们的出行问题,而且关系到土地开发模式以及所促成的城市化形态,甚至关系到人们未来生活方式。

交通发展战略是关系到技术上、经济上、城市生活方式上的选择。

2.1交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

Ø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鼓励自行车交通出行,整合多种交通方式间的协调发展,引导城市合理交通方式结构的形成;

Ø加强城市对外交通建设,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提高安阳作为豫北中心城市的地位;

Ø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交通发展引导城市合理功能布局的实现;

Ø在交通发展战略中贯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思想,通过合理的交通规划实现交通发展与名城保护的相互协调。

2.2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

安阳城市交通发展的总体目标为:

构筑一个“安全、高效、节约、可靠、和谐、多元”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为城市提供全面、多层次的交通服务,通过交通发展引导城市合理布局,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确定具体的分目标:

Ø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多中心分散组团式城市用地布局,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城市交通系统。

Ø建立等级匹配、功能明确、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道路网系统,并适应现代化交通组织、公交优先措施、和远景城市用地的扩展。

Ø完善交通配套设施,兼顾自行车与机动车的发展需求,提高配建停车控制指标。

Ø制定科学的交通政策,合理引导车辆的发展。

Ø建立稳定、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保障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稳定、持续,促进城市交通良性发展。

Ø合理布局区域交通设施,形成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的便捷集散与换乘,发挥安阳市豫北中心城市的功能作用,促进区域的协同发展。

Ø逐步形成以常规公交为主体、快速公共交通为骨干、融个体交通(自行车与小汽车)为一体的、多元化协调发展的综合客运体系。

Ø建成现代化的交通管理系统,形成完善的交通法规体系。

2.3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协调战略(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战略)

为保障城市交通与用地协调发展,必须保持土地开发模式与城市交通发展模式的适应性,对于安阳市来说其规划建设策略为:

(1)调整单中心城市布局结构,减缓中心区交通集中压力

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布局结构,从单中心集中式用地布局调整为多中心分散组团式的布局模式。

对于规划形成的多中心多组团应尽量保证其各类用地的平衡,以减少居民与就业人员日常到中心区的出行。

对中心区的土地开发强度进行控制,避免中心区就业岗位过度集中而导致的交通流集中压力。

(2)调整用地布局,积极倡导绿色交通,保证土地利用与交通(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

注重新区的居住与就业的相对平衡以及商业网点、文体设施、中小学校等配套建设,积极发展城市副中心以及居住区中心,减少不必要的长距离出行。

城市用地的拓展尽量向一个方向发展,并限制向北部发展。

大型工业用地尽量布置在中心城区外围,并与区域交通设施合理衔接。

教育、医疗、商业等服务设施用地尽量均匀地分布在各中心、各组团内。

(3)以交通走廊的建设引导城市的发展

以公共交通主通道形成主城区的客运交通走廊;以机动车主通道道路为骨架,形成主城区的机动车交通走廊。

客流走廊与机动车走廊在空间分布上分离布置,形成与城市功能和土地利用相协调的交通运输系统。

(4)建设支撑中心区发展的交通设施,以合理交通组织和道路设施完善,保障中心区城市功能的发挥

建设外环快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