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现场各项应急措施及预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8045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现场各项应急措施及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施工现场各项应急措施及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施工现场各项应急措施及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施工现场各项应急措施及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施工现场各项应急措施及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现场各项应急措施及预案.docx

《施工现场各项应急措施及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现场各项应急措施及预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施工现场各项应急措施及预案.docx

施工现场各项应急措施及预案

 

施工现场各项应急措施与预案

项目部防雷击措施

直击雷防护措施。

正在施工建造的建筑物,当高度在20m以上时,其顶层楼板钢筋需做接地设置。

随层外挂架在有雷击危险的情况下,禁止作业。

施工现场内的塔式起重机,施工电梯等机械设备,应安装避雷针。

若最高机械设备上已安装避雷针,且能保证最后退出现场,则在其保护范围之类的其他设备可不设避雷针。

避雷针的接闪器一般选用直径16mm的圆钢,长度为1~2m,其顶端应车制成锥尖。

接闪器须热镀锌。

机械设备上的避雷针的防雷引下线可利用该设备的金属结构体,但应保证电气联接。

机械设备所有的动力、控制、照明、信号与通信等线路,应采用钢管敷设。

钢管与机械设备的金属结构体作焊接以保证其接地通道的电气连接。

2.感应雷防护措施

遵照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169-92)的要求,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其避雷针(网、带)与其接地装置,应采取自下而上的施工程序,即首先安装集中接地装置,后安装引下线,最后安装接闪器。

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结构钢筋均应做到有良好的接地。

这样做可保证建筑物在施工过程中防止感应雷。

在施工中,高度在20m以上施工用的大钢模板,就位后应与时与建筑物的接地装置连接。

3.接地装置

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应单独安装,与其他保护的接地装置的安装分开,且保持有3m以上的安全距离。

除独立避雷针外,在接地电阻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防雷接地装置可以和其他接地装置共用。

接地极宜选用角钢,其规格为40mm×40mm×4mm与以上;若选用钢管,直径应不小于50mm,其壁厚不应小于3.5mm。

垂直接地极的长度应为2.5m;接地极间的距离为5m;接地极埋入地下深度,接地极顶端要在地下0.8m以下。

接地极之间的连接是通过规格为40mm×4mm的扁钢焊接。

焊接位置距接地极顶端50mm。

焊接采用搭接焊。

扁钢搭接长度为宽度的2倍,且至少有3个棱边焊接。

扁钢与角钢(或钢管)焊接时,为了保证连接可靠,应事先在接触部位将扁钢弯成直角形(或弧形),再与角钢(或钢管)焊接。

接地极与接地线宜选用镀锌钢材,其将埋于地下的焊接处应涂沥青防腐。

4.工频接地电阻

建筑施工现场内所有施工用的设备、装置的防雷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值不得大于30Ω。

而建筑物防雷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值应满足施工图的设计要求。

雷击事故应急预案

1目的

为避免或减少雷击事故给现场施工人员造成的伤害和施工设备的损失,结合实际施工情况,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组织机构

为了更好的防治雷击自然灾害,当发生雷击自然灾害时,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特成立防雷击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现场控制小组、救援小组、后勤小组、善后小组。

3应急管理职责

(1)领导小组组长职责

1)全面负责雷击应急救援预案的审批;

2)组建应急救援队伍;

3)领导督促小组成员做好雷击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求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4)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信号;

5)组织指挥求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

6)向上级汇报和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求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求援经验教训。

(2)领导小组副组长职责

1)协助组长负责应急求援的具体指挥工作。

2)负责危险源的确定与潜在危险性的评估,发生重大事故时,协助组长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与事故处置工作,当组长不在时,代行组长职责。

(3)现场控制小组

负责治安保卫疏散工作;由项目安全部与现场保安组成。

(4)救援小组

1)针对危险目标,配备装备器材,为现场有雷击危险的设施、设备做好预防工作。

2)负责现场医疗救护指挥与受伤人员分类抢救和护送转院工作。

由现场临电电工、电气部门与综合办公室组成。

(5)后勤小组

1)负责事故处理措施相关计划资金的落实,并收集、核算、计划、控制成本费用,降低资源消耗,对救援活动提供资金保障;

2)编制处理事故的所需物质与费用报表,并对物资采购进行监督管理。

3)负责救援物资的供应和运输工作。

由物资部、预算部组成。

(6)善后小组

1)处理伤亡人员的保险赔偿和设备的维修;

2)清理现场恢复生产施工,安抚人员的情绪。

由技术部与工程部组成。

4应急事故或情况的识别

根据气象信息,掌握天气动态,随时观察天气变化与时按应急程序向上级报告应急情况,采取应急措施。

5应急管理

(1)暴雨雷击来临前,应急小组成员应当不断地在场内巡视,并与上级有关部门保持联系,通知应急小组人员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2)采取现场应急行动对策:

1)灾情的初步估计,通过现场情况观察,判断事故扩展可能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是否需要外援,并根据有效的信息迅速做出决定。

2)建立现场工作区域,确定重点保护区域、人员、环境、财产与场外保护范围。

3)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引发二次事故。

4)当事故处理完毕,救援人员方可撤离现场。

(3)常备物品和应急材料的储备与管理

消防器材

报警标志

人员使用安全装备

救援车辆

急救设施

手提式4公斤干粉灭火器

金属标志牌

绝缘手套、鞋、防毒面罩

小型面包车

担架、急救包

10具

10张

各1套

1台

各2套

6应急程序和原则:

(1)应急程序

发生事故,现场有关人员报告——→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向指挥部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汇报——→组长宣布是否启动应急救援程序——→应急小组作好应急准备——→进入事故现场,启动应急响应——→清理现场,确认现场警备解除——→组长宣布解除应急状态——→评价应急救援过程并完善——→作好应急救援相关记录。

(2)应急原则

1)先救人,后救物原则

2)作好自身保护,避免事故扩大

3)应急小组成员应牢记分工,按小组行动,服从指挥。

4)应急小组成员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带好随身抢险工具和个人安全防护用品,迅速各就各位。

7应急响应

(1)在事故与紧急情况发生后,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积极采取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并与时向各级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2)千方百计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严格执行有关救援规程和规定,严禁救援过程中的违章指挥和冒险作业,避免救护中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4)暴雨时,若房屋内漏雨,应当切断电源,有秩序地转移室内员工,以与贵重设备,寝室和厂房应当尽量关闭所有门窗。

(5)若有雷电,应当尽可能地切断除照明以外重要的设施设备的电源,防止电器在雷击时遭到雷电袭击。

强弱电房和电气设施周围不要放置可燃物。

排险、救护等应急人员应当做好救援准备。

(6)若暴风造成房屋进水,场地积水:

1)应当切断电源,用抽水泵等器具排水,疏通下水道,必要时询问市政部门排水设施运行情况。

2)应当尽可能防止厕所进水和溢水,防止水污染。

3)由应急小组组织员工,有秩序地转移,避免推挤踩踏,堵塞通道。

4)房屋积水时应当把设备、资料等物品往高处转移。

(7)如场内积水严重或场外汛情严重,应根据情况在报请上级部门批准后,转移员工到安全地带,并安排好场地内保卫工作、留守工作。

(8)事故与紧急情况得到遏制后,注意保护事故现场,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毁灭有关证据。

8应急状态的解除

(1)现场清理必须在事故调查取证完毕,并完整记录在案后方可

进行;

(2)当自然灾害结束,伤亡人员得到与时救助,现场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由应急小组组长确认后,宣布解除应急状态。

9培训要求和演习

(1)加强宣传教育,普与雷电知识

大力宣传防御雷电灾害的的知识,宣传有关防雷减灾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提高员工的防雷意识,熟悉防雷减灾工作要求,掌握雷电防护基本知识,增强自身的防护能力。

(2)演习

1)通过演习确定救援机构的反应时间,将伤者以最短时间和最佳运送路线送到医院。

2)确定人员可能受伤的程度,做到病情的控制为运送患者到医院赢得抢救时间。

3)通过演习让救援小组成员能明确各自职责,正确使用制所购置的抢救器材和了解正确的抢救方法,同时对应急救援中各成员间配合进行演练。

4)演练应保留相应记录,演练时间频率要求应急救援小组至少达到1-2次/年。

项目部防食物中毒措施

1.严把资质关。

工地食堂必须取得有效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必须取得健康证明和培训合格证明。

2.严把采购关。

采购食品、食品原料要到诚信度高、卫生条件好、管理规范的食品商场、超市和集贸市场,并索证索票,登记台帐;禁止采购有毒有害、污秽不洁、价低质次与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严禁采购、使用、存放亚硝酸盐。

3.严把加工关。

热处理食品应煮熟煮透,鲜扁豆类蔬菜要热墩彻底,消除豆腥味;食品加工工具、容器要生熟标识清楚,不得混用;不具备条件的工地食堂不得加工凉拌菜或海产品;严格落实餐具和食品容器清洗消毒制度。

4.严把个人卫生关。

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个人卫生,加工操作时穿戴清洁的工作服、帽,操作前洗手消毒;有发热、腹泻、皮肤伤口或感染、咽部炎症等病症的,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与时就诊,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5.严把饮水关。

饮水卫生必须符合卫生要求,设置饮用水供水防护设施,不饮用生水。

6.严把环境卫生关。

保持餐饮加工场所清洁、卫生,健全防蝇、防鼠、防尘设施;食品加工场所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等。

7.严把应急处理关。

建筑工地一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或传染病,分包单位需立即上报项目安全部,并与时组织救治,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本预案设定于参施人员食物中毒后的紧急处置,要求相关部门在一旦发生食物中毒事件时,要沉着对应,要在保护自身的前提下,协助防疫部门做好查清毒源工作,防止二次中毒污染,同时要求稳定职工情绪,保障收费秩序的正常运行。

一、处置食物中毒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组长:

姜树

副组长:

高宇仑

成员:

二、应急处理程序:

1、在食品加工、供应过程中或用餐时发现食品感官性状可疑或有变质可疑时,经确认后,立即撤收处理该批全部食品。

2、在全体参施人员范围内树立食品卫生安全意识、时时警惕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项目部各部门与各分包单位如果发现可疑病情后,与时报告项目安全部,由项目安全部做出以下措施:

①立即报告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抢救措施。

②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或者与附近医院联系救治患病员工。

③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领导报告。

④收集相关病情信息、食物与原加工材料,协助卫生部门进行事件调查、处理。

3、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立即指挥抢救工作,协调有关单位和部门的抢救,指挥以下部门工作:

(1)责令食堂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应活动。

(2)食堂人员负责保护好现场,封存一切剩余可疑食物与原料、工具、设备、保护好中毒现场和食品留样,防止人为地破坏现场,等候卫生执法部门处理。

(3)综合办公室协调有关人员协助护理患病员工。

对已确定重病员工负责转送医院治疗。

(4)项目安全部做好员工思想工作,稳定员工情绪。

(5)项目安全部要深入各部门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

向患者了解食物中毒的经过,可疑食品、中毒人数,并预测发展趋势。

(6)综合办公室、物资部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保障抢救机动车到位。

(7)食堂负责人要协助卫生部门作带菌检查和取证工作,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有关材料和样品。

三、应急通讯:

组长、副组长电话号码:

项目安全部联系电话

项目部防火措施

1.各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施工总平面图、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均要符合消防安全要求。

2.施工现场应明确划分用火作业、易燃材料堆场、仓库、易燃废品集中站和生活区等区域。

3.施工现场夜间应有照明设备;保持消防车通道畅通无阻,加强值班巡逻。

4.不得在高压架空线下面搭设临时性建筑物或堆放可燃物品。

5.施工现场应配备足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