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习题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7974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5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经济习题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世界经济习题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世界经济习题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世界经济习题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世界经济习题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习题整理.docx

《世界经济习题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经济习题整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经济习题整理.docx

世界经济习题整理

世界经济习题整理

1.国际分工:

是指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是社会分工的高级形式,是社会分工超出国家界限而行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

 

2.经济全球化:

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人员交往等活动,使得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行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

 

3.共同农业政策(CAP):

是指欧共体/欧盟组织农产品共同市场和推行农业生产一体化的计划

和政策。

 

4.技术革命:

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手段和方法上的飞跃,也就是由于重大技术突破所引起的在技术发展中的飞跃性变革。

 

5.欧洲货币体系:

是指欧共体以欧洲货币单位为核心,以欧洲货币基金为基础,拥有双重汇率干预机制的货币体系。

 

6.“滞胀”:

是指20世纪70年代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济停滞伴随高通货膨胀率以及存在大量失业的一种社会现象。

它的出现使风靡资本主义达40年之久的凯恩斯理论陷入困境。

 

7.金融全球化:

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发展,

国际储备:

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

 

1.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答:

机遇: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 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挑战:

 

(1)跨国公司的侵蚀。

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

 

(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限制。

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受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

              

(3)国际经济组织的替代。

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到挑战。

                            

(4)世界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

环境问题成为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2.简述跨国公司的含义及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与经营策略。

 

答:

跨国公司是指:

通过直接投资,设立并支配国外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凭借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按“全球战略”在世界范围内从事国际生产、销售或其它经营活动,获取垄断高额利润的国际垄断企业。

 全球战略是指:

其目标在全球范围内构筑公司的整体竞争优势,以获得最大利益;其追求的是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实行的是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在全球范围合理配置资源。

全球经营策略是指:

所有权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研究与开发策略。

 

3.试述80年代中期以来,欧共体/欧盟在推进一体化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答:

欧共体/欧盟在推进一体化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可概括为:

基本建成内部大市场;谈判、签署和实施“马约”;建设“欧洲经济区”;实现第四、五次扩大;谈判、达成和签署“阿姆斯特丹条约”;欧元的流通等。

 

4.试述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主要包括: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

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对国际金融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响,对南北关系的影响,对国际经济合作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影响等。

 

5.试述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案:

20世纪40年代中期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科技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包括:

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等。

                                                   

     战后科技革命的特点包括:

 

(1)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2)科学转变为技术,技术转变为生产的过程大为缩短。

                                       

(3)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的科技革命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

                              

(4)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工业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5)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总的作用日益突出。

                                                      

  战后科技革命对世影界经济的影响:

战后科技革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国民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科技革命推动了经济国际化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向的变化;加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6.何谓跨国公司?

其理论有哪些发展?

 

答:

跨国公司是指:

通过直接投资,设立并支配国外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凭借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按“全球战略”在世界范围内从事国际生产、销售或其它经营活动,获取垄断高额利润的国际垄断企业。

 理论发展:

1.垄断优势论:

是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进行国际化生产经营的主要决定因素。

 

2.寡占反应论:

主张寡占市场结构中的企业行为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3.内部化理论:

从微观角度,利用产业组织理论解释跨国公司形成的内在原因。

 

4.投资的有机构成论:

跨国公司的建立归因于企业提高长期投资收益率、维持竞争地位的动机。

     

5.边际产业扩张论:

利用东道国的潜在比较优势,保证本企业的收益。

         

6.产品生命周期论:

指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地位兴衰变化的过程。

    

7.国际生产折衷论:

包括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1.世界市场:

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

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

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2. 横向跨国并购:

是指两个以上国家生产或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其目的是为了扩大世界市场份额,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寡头垄断力量。

 

3. 自由贸易政策:

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4. 特别提款权:

是国际基金组织(IMF)在1969年设立的一项国际储备资产。

特别提款权是一种账面资产,可以作为会员国的储备资产,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的贷款,以及会员国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

 

5. 出口导向型战略:

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也称为外向型发展战略,其主要特点是一国以大量的商品出口为导向,把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以本国市场为主转向以国际市场为主,进而推动国民经济整体或地区经济整体的发展。

 

1.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2. 何谓“特里芬两难”?

 

3.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挑战?

1. 答:

WTO的宗旨是:

①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②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③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应促进对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成员需要的方式,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④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

 

2. 答:

特里芬两难指美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提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一国的经济基础上的,以美元一国货币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和支付货币,如果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会发生美元供不应求的短缺现象;但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会发生过剩现象,造成美元泛滥,进而导致美元危机,并危及布雷顿森林体系。

特里芬两难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垮台的必然性。

 3. 答:

战后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国家主权日益受到挑战。

这种挑战主要来自如下四个方面:

①跨国公司的侵蚀;②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限制;③国际经济组织的替代;④世界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

 

1.试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答:

中国自1978年实行经济改革以来,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

GDP以年均9.5%的速度增长,人均收入增长了四倍以上,外国直接投资增长迅速,贸易额从1978年占GDP的9.7%上升为2007年的66.8%(据国家统计局报告,2008),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第四大经济体。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为本国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①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②中国贸易的扩大促进了世界贸易的蓬勃发展。

③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各国(地区)的投资者提供了创业机遇。

④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助于邻国吸引外资。

⑤中国加大对外投资步伐有利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

⑥中国为稳定世界金融秩序做出了贡献。

⑦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经济的良性稳定发展对于全世界来说是个福音。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互惠互利双赢关系。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威胁,而是带来机遇,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做出巨大的贡献。

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

但是从我国经济总量、贸易总量及贸易顺差等方面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还相对有限。

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更多的是在增量上而不是在存量上,还不能从根本上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将进一步扩大。

 

2. 试述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原因和表现。

答:

总括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

具体一点说,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①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一。

②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

③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的全球化。

④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地位不对称;决策权不对称;后果不对称。

  战后以来,促使经济加速全球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①科技革命的大发展。

②市场经济体制向全球扩展。

③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

④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①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

②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

③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

④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

⑤国际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1.经济全球化:

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

 

2.垂直型直接投资:

也称为纵向型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