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3+2修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74180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55.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3+2修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3+2修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3+2修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3+2修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3+2修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3+2修Word格式.docx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3+2修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3+2修Word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3+2修Word格式.docx

认同企业文化;

(7)有—定的独立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爱岗敬业,具有高度责任心;

四、就业岗位与资格/等级证书

表1就业岗位与资格/等级证书

序号

面向的职业岗位

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备注

1

设备操作工

焊工、车工、钳工资格证

2

常用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中级维修电工

3

机电产品装配

高级钳工

4

数控机床装配与调试

5

数控机床维修

6

简单的控制过程设计

高级维修电工

7

生产线的安装和调试

五、专业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高职生虽然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理论知识,但是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没有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到中、高职两个阶段的重点,要避免出现课程重复和课程错位的现象。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结合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行业当前技术发展的新要求,按照工学结合的理念,构建特色鲜明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人才培养的规格以及所需具备的能力,建立如下表的突出核心能力,强化综合能力的汽车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表2课程体系方案

模块分类

学习目标

建议课程

建议学时

基本素养

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文化理论基础

公共基础课程

600-800

核心能力

机械加工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64

机械制图与AutoCAD

80

机械设计基础

UG数控编程

75

机械制造工艺学

数控铣编程与加工

90

机加工实训

60

数控铣实训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修

电子技术基础

96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46

C语言程序设计

机床维修实训

30

顶岗实习

360

拓展能力

机电一体化设备售后服务能力

机电企业管理

36

市场营销

(二)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

通过广泛、深入、细致地人才需求状况的滚动调查和岗位面向,对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从业人员的技术和能力分析,经过行业专家和有关院校专业建设专家共同研讨,确立了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核心能力如下:

1、能够进行机械零部件的测绘;

2、能够编制普通零件加工工艺并应用工具或设备对机械零件进行加工;

3、具有查阅技术资料和进行机械产品的装配能力;

4、能够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或一体化设备);

5、能够对常用的机电设备的故障进行诊断与排除;

6、具有电子、电气设备安装检测能力;

7、能够对电机的常见故障进行检测;

8、具有对常见继电接触式控制线路安装调试能力;

9、能够对生产线自动化设备进行装配、调试、维修;

10、对设备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的能力。

11、具有一定的产品营销知识和与客户沟通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以突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为目标,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构建以工学结合为特征的“专项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和“就业创业能力训练”等三个平台为一体的实践教学条件体系,满足本专业课程教学的需要。

图1汽车电子技术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体系

(四)课程设置

根据我系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岗位基本规格要求,结合本专业特点,以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确定实践教学计划,从而彻底改变了过去实践教学从属与理论教学的地位,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目的,设计课程如表4所示。

表3课程设置列表

类别

课程名称

课程性质

(必修/选修)

说明

公共

课程

大学英语

必修

按教育部统一要求执行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形势与政策

体育训练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大学语文

心理健康教育

专业

工程数学一

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电视录像或现场观摩等教学形式

工程数学二

选修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做一体化

UG(曲面、CAM/CAE)

在实训车间采用项目式理实一体化教学

数控铣编程与操作

专业核心课程描述

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培养机械加工及机电一体化设备及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等岗位的核心能力为目标,并兼顾职业能力的延伸与扩展,由专业培养目标确定的核心岗位来确定专业核心课程,由专业核心课程搭建整个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总学

时数

工程数学

1.能够进行简单的导数、积分、级数的计算;

2.能够运用常微分方程和级数解决简单的工程问题;

3.能够进行简单的行列式与矩阵的计算;

4.能够计算简单概率与方差;

5.能够运用统计和概率分析简单的工程问题。

极限与连续;

导数与微分;

不定积分;

定积分;

级数;

常微分方程;

行列式;

矩阵;

线性方程组;

随机事件与概率;

随机变量及其数字特征

64+48

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和信息素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

通过学习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精神,把计算机当作未来工作的必备工具。

面向应用,重视实践;

通过计算机实训、实践环节,启发自主式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树立团队合作精神。

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操作系统的使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应用、Excel电子表格的应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应用以及因特网的初步应用。

1、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产品设计,并将设计产品转化为设计图纸的能力;

3、培养学生读图和计算机绘图能力,达到中、高级制图员职业能力要求。

(1)能够熟练绘制并编辑二维图形;

(2)掌握绘制机械图样的绘图环境参数设置以及图层、颜色、线型设置等命令;

(3)掌握画组合体三视图的方法和步骤;

(4)掌握形体分析法、和线面分析法;

(5)正确标注组合体尺寸;

(6)掌握CAD绘制三视图的方法;

1、了解钢材在实际加热和冷却时内部组织的变化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

2、了解毛坯的成形方法和基本工艺过程;

3、掌握零件的使用要求及零件材料的选择;

4、掌握钢材热处理方法的选择;

5、具有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选择零件材料的能力。

1、金属的性能、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2、合金的晶体结构与结晶、铁碳合金、钢的热处理;

3、碳素钢与合金钢、铸铁;

4、非铁金属与硬质合金;

5、非金属材料、现代新型材料。

使学生具有分析和选择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能力,初步获得正确管理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学会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有关挂术资料,具有结台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机构及传动装置的能力。

掌握静力学基本知识,了解构件的承载能力,主要掌握典型机构及传动的设计及应用,包括:

四杆机构,凸轮机构,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涡轮蜗杆传动,轴、滚动轴承、联轴器和离合器等。

1、撑握自由曲面的20多种建模方法、如ThroughCurveMesh(通过曲面);

2、撑握Assemblies工具条下各工具的应用;

3、撑握Planer_Mill、Face_milling等工具应用,会根据具体情况选取二维刀具路径工具、熟练撑握开大粗、针对精加工壁、底的刀具路径。

三维路径主要撑握型腔铣、平行铣、等高外型等曲面加工刀具径。

1、UG8.0环境界面配置介绍;

2、UGCAM基本操作、通用知识基本概念、功能和使用方法;

3、UGCAM的基本概念运用;

4、定义加工坐标系、定义零件、毛坯件、以及刀轨的控制、各参数的设置到生成等全部操作的方法;

5、UGNXCAM加工过程。

1.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电工工具等;

2.能识别和检测常用电子元器件;

3.能阅读和分析常见的基本的电子电路原理图;

4.具备借助工具书、网络查阅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的参数和使用方法的能力;

5.具备典型电子线路的制作和调试能力。

基本放大器,多级放大器的设计及调试,负反馈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设计与测试,振荡器,功率放大器,稳压电路等电路的测试。

数字电路是物理专业和电子技术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它在介绍数字逻辑电路和基本脉冲电路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中、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分析和设计方法,主要内容:

二进制,逻辑代数,集成逻辑门,组合逻辑电路,集成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A/D、D/A转换器,脉冲的产生与整形等。

8

通过对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装配工艺的基本原理和提高工业产品性能价格比的基本方法,掌握机械加工中解决质量问题的途径。

介绍加工精度、加工误差、误差来源等基本概念;

工艺系统的制造误差,受力变形,热变形分析及对策;

表面质量含义、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控制;

装配工艺及装配尺寸链的基本概念;

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等。

9

1.PLC及其相关组件的选用;

2.PLC控制电路的设计;

3.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PLC控制程序的编写;

4.简单PLC控制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5.能用英语对相关工程内容进行交流。

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特点;

常用电气控制线路;

PLC指令系统与编程应用;

常用工厂电气控制设备原理分析及故障分析。

10

使学生了解机械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相关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

掌握铣削加工的基本常识和常用G代码基础知识;

初步熟悉常用机加工设备的工艺特点及其操作;

具备相关工种初级工所具备的工艺分析、品质检测和加工能力;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1、介绍完成该任务(制定工艺、编程、操作机床、零件加工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数控铣床基本操作,加工直线槽类零件,加工“S”形槽零件,加工凸台零件,加工型腔类零件,加工孔系零件,加工椭圆凸模零件。

11

1.熟练应用TURBOC(或VC)集成开发环境进行C语言程序的编写、编译与调试的能力;

2.理解C语言的语法;

3.掌握一定的软件开发技术,具备一定的软件开发能力,能设计中等复杂的应用程序;

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C程序的基本特点、初步知识和构成;

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循环结构C程序的构成及编程技巧;

函数的定义、调用和编程技巧;

数组的定义和使用;

指针的定义和使用;

结构体和共用体的定义和使用方法;

文件操作;

分析C语言工程应用实例。

12

1.认识各种传感器;

2.能理解各种传感器的具体应用;

3.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简单的传感器电路

1、掌握传感器和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掌握实际的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特性、变换电路和应用。

3、掌握实际传感器变化电路和应用

4、掌握传感器电路的初步设计。

5、掌握传感器新的发展方向。

九、教学活动安排(#表示滚动开出,-表示讲座形式,☆表示可替代基础必修课程,★表示专业核心课程)

编号

学分

学期

学时分配

学期周学时及周数分配

课外实践总学时/周数

讲授

实践

综合

实训

总学时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三学期

第四学期

16W

18W

通识课

010002001

4-2-2

1-2-3

64-32-30

126

4/16W

2/16W

2/15W

010001001

45

54

3/15W

010001002

82

18

010001003

47

79

1/16W

1/15W

32

010701001

62

94

010001008

15

010003003

011001070

1/18W

小计

23

369

72

518

77

此处填写对全校公共选修课的要求

专业课

工程数学

(一)

机械制图与AutoCAD★

48

5/16W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

3.5

16

工程数学

(二)

3/16W

电子技术基础★

6/16W

2W

5/15W

机械制造工艺学★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

4.5

6/15W

数控铣编程与加工★

1W

63.5

486

308

150

1320

17

13

22

4/15W

6.5

124

实践教学环节

毕业设计

合计

93

932

427

1962

27

29

31

备注:

4/16w表示:

16周单元教学,周学时4;

七、组织与实施

一)、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1.培养目标

表4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定位

服务面向

机械零件生产行业,机电一体化设备生产、维修行业、

就业岗位

生产线技术员、工艺技术员、品质技术员、汽车电子电器装调技术员、汽车电器维修助理工程师、电子助理工程师、汽车销售及售后服务人员。

培养目标

岗位证书

CAD绘图员、中级维修电工、数控铣床中级技术员、钳工中级技术员

专业群相关专业

模具设计与制造、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机械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

2.职业面向及职业能力要求

(1)职业面向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主要面向机械加工、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与维修企业,可从事的工作岗位如表5所示。

表5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典型工作岗位与职业能力

典型工作岗位

职业能力

机械零部件的加工

普通车床、普通铣床、磨床、钻床、刨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操作与编程,机械加工工艺的编制。

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

PLC控制系统外围元器件的选型、电路的设计与搭接、PLC控制程序的编写与调试。

机电设备的维修

具有电气控制线路图的识读分析能力、PLC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能力。

机电设备的销售

具有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的销售和售后服务的能力;

(2)职业资格证书

本方向人才培养方案采用“双证书”制度,即学生毕业时应持有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鼓励“多证制”。

学生可参加如下工种的技能鉴定:

CAD绘图员、中级维修电工、数控铣床中级技术员、钳工中级技术员。

另外,学生在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应获得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办公软件应用模块操作员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考试证书;

英语应用能力应达到大学英语应用能力(三级)水平。

二、工学结合的专业课程体系系统设计与开发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1.课程开发思路及流程

由课程专家担任主持人,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参与人均为机电一体化领域代表性企业的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

研讨会从机电一体化企业从业人员职业生涯发展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出发,确立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梳理、归类、整合,形成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

遵循学习规律,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确定核心专业课程体系。

2.通识课程开发

课程体系开发通过归纳、总结学生应具备的通用能力,形成了全面提升学生中英文听、说、读、写能力,全面锻炼学生身心的通识课程体系。

通识课程包括基础应用英语等课程,通识课程通过知识的基础性、整体性、综合性、广博性,使学生拓宽视野,培养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

图2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通识课程体系

3.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按照职业岗位工作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形成了有利于传授专业知识、培养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且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7门专业核心课程和11门专业支撑课程的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将专业群的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如:

C语言程序设计、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纳入课程体系,形成培养学生从事相近专业以及跨专业工作能力的专业选修和专业拓展课程体系。

选修和拓展课程体系可使学生一专多能,有利于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