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工的六严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6504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操作工的六严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操作工的六严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操作工的六严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操作工的六严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操作工的六严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操作工的六严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操作工的六严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工的六严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操作工的六严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五交

(1)交本班生产负荷、机组配置情况、工艺指标、产品质量和任务完成情况;

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消耗和存量情况。

(2)交各种设备、仪表运行情况及设备、管道坚固和跑冒滴漏情况。

(3)交不安全因素及已采取的预防措施和事故处理情况。

(4)交原始记录是否正确完整和岗位辖区内的定置定位、清洁卫生和其他工种在辖区内活动情况。

(5)交上级指令、要求和注意事项。

2.五不交

(1)生产工艺有大的波动,生产工艺、设备有异常但情况不清或问题严重应先处理后交接。

(2)工具防护器材、消防器材不齐全,不完好不交。

(3)岗位秩序和卫生情况不好不交。

(4)原始记录不清不交。

(5)接班者不认真、不签字不交。

另外,设备由操作方交给检修单位检修,设备检修好后交给生产操作部门使用,都应该输交接手续。

如果为认真交接,必定引发事故。

事故案列:

1.1996年7月,上海某农药厂甲胺磷合成工段异构岗位1号反应釜夜班操作工在交接班前未按工艺操作规定将针形阀关闭。

接班操作工上岗对情况不清,又未按规定对阀门及现场进行全面检查,操作时又违章,颠倒了备料顺序而造成硫酸二甲酯在硫化磷酰胺前已进入反应釜,导致反应剧烈而爆炸,造成7人灼伤,其中1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万元。

2.1995年12月,河南省某磷肥厂,成品车间提斗机抓斗螺丝松动。

交接班时,1名接班工人不了解情况盲目推上电闸,将在下面修理抓斗的1名检修工挤死。

3.江苏某化工厂一硝化装置停车修理,上一班已将浓硝酸泵交给检修工修理,但与下一班未交接清楚,3名检修工正在修硝酸泵时,下一班工人不了解情况,又不检查盲目将泵开启,大量硝酸喷到检修工身上造成严重灼伤。

4.某化肥厂的锅炉用碳四作燃料,某日碳四燃料由上海运回厂向储罐内卸料,当日未卸完已到下班时间司机即下班回家。

第二天另一个司机未向前一天卸料的司机了解情况,没有进行交接,对车的前后也未检查,认为料已卸完盲目发动油罐车向前开,司机觉得车开着费劲就猛踩油门,汽车向前冲击拉断了碳四储罐与输料管连接好的阀门,碳四大量泄漏逸散厂区发生重大爆炸。

由此可见,严格进行交接是多么重要,应该说在化工企业任何一样需要两班或两人以上按时间接替完成的工作都需要认真交接。

严格交接的依据,是交接班记录。

交接的时间界限是双方在交接记录上签字。

签字之后既是下一班工作的开始,又是划分责任时间界限的依据。

二、严格进行巡回检查

巡回检查就是根据岗位工艺特点和设备状况按一定的路线,定期或不定期对工艺指标、设备、电气、仪表、安全附件的运行和保养以及设备、管道的紧固、振动和泄漏等情况进行检查。

其目的是工艺变化及时调节处理,发现隐患及时消除或记录报告,发现危及安全的重大问题及时停机保证安全。

巡回检查是化工生产过程客观规律的要求。

化工生产的工艺条件和操作程序是不断变化的,操作者要不断根据变化的情况进行调节并且按工艺程序的步骤完成每个阶段的工作;

设备的运行也是受工艺变化的影响。

本身也在不断磨损、腐蚀、疲劳、松动,这都是连续渐进的过程;

生产环境也在变化,主要是其他工种在岗位内作业是否影响生产安全等都要经过巡回检查才能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做好及时、恰当的处理。

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巡回检查是操作工上班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履行岗位责任制的主要手段之一。

例如:

某化肥厂合成工段工人认真进行巡回检查,在楼下发现循环压缩机出口管高压法兰处漏气,及时报告工长,立即紧急停车,卸压后检查确认是高压管丝扣处开列,避免了一场恶性爆炸事故。

如果不严格进行巡回检查,有变化和问题不能及时发现,错过调节和处理的时机,就会发生本来可以避免的事故或使事故扩大。

如:

某化工厂压缩机岗位楼下管道振动,由于无人进行认真检查,振动越来越严重,终于酿成高压法兰被振松,大量高压氢氮气体冲出,使厂房空间很快达到爆炸范围,同时由于喷出的高压气体在管口摩擦产生静电,引起厂房空间爆炸。

厂房倒塌,设备、电器、仪表严重烧毁,在场操作工烧伤2人、烧死1人。

又如:

1997年12月,广东某化工厂二车间过硫酸钠反应锅内进行过硫酸铵和烧碱复分解反应,反应条件是在不锈钢内,反应温度45℃压力控制—0。

092MPa。

由于主操作工离岗,反应失控突然爆炸,气浪冲倒墙壁,损坏设备和厂房,一名睡岗的副操作工随二楼倒塌的墙壁掉到一楼地面死亡。

可见事故发生时,岗位上无人检查操作变化,无人调节处理。

再如:

1997年6月,山东某石化厂催化车间吸收稳定岗位301吸收塔液位指示仪表失灵,操作工未及时检查发现,导致301吸收塔液位过高带液进入气液分离塔,使高压瓦斯管线携带汽油,操作工排残液时,正值火炬喷下火雨,引燃地面残液,当场烧伤2人,其中1人死亡。

巡回检查的具体内容、巡回检查路线、检查周期、检查方法、检查后的处置都要根据岗位的任务、辖区等实际情况制定。

一般由生产车间按统一格式编写,生产技术部门审查批准。

工艺指标的控制和设备缺陷已在监控使用的要经常检查列为不定期检查。

三、严格控制工艺指标

化工产品是经经人们操作控制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之后生产出来的。

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需在设备内进行。

不同的化学反应和不同条件下的物理变化影响着产品品种、质量、产率、能耗、安全和环保等,同时也对设备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反过来说,设备的技术性能也制约着化学和物理变化的条件。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应有一套根据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的客观规律和设备当时状况,经优选后确定的最佳反应和运行条件,这就是工艺指标。

原料纯度、液位、升降温度、压力速率、半产品、副产品及产成品成分、电流、转速、电压等等。

严格控制工艺指标,是确保安全生产和收获最大经济效益的保证。

具体来说,一是只有严格控制工艺指标,才能保证化工生产连续顺利进行。

化工产品的生产往往分几个工序或几个阶段的反应变化过程才能完成。

在生产中也往往采用管道化、机械化、连续生产方式。

为了确保生产连续顺利进行,各岗位分管的各项工艺指标必须严格执行,因为任何一个岗位的工艺条件波动都会影响前后岗位或前后阶段的工艺条件要求,如果波动过大超过允许范围,就会使生产中断。

如氨合成工序要求经过气体精制后H2、N2混合气中CO加CO2之和小于25ppm时,才能进入合成工序,高于25ppm的原料气进入氨合成塔,催化剂有中毒的危险,催化剂一旦中毒,反应温度会大幅度下降使其暂失活性,而影响正常生产。

二是只有严格控制工艺指标,才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

最高产率,最低的消耗和合格的质量,来源于最佳而稳定的工艺条件。

高产、低耗、优质对工艺指标控制提出了最严格的要求。

工艺指标偏离最佳状态或波动都会影响产率,有的还直接影响质量和消耗。

产量的降低同时意味着成本升高,经济效益必然下降。

三是只有严格控制工艺指标才能确保安全生产。

工艺指标的波动就孕育着事故的发生。

有些工艺指标直接关系着生产的安全。

1.原料纯度不够,杂质超标,常常引发事故

(1)氯碱生产中,如果入电解槽的盐水含铵超标,会导致液氯中三氯化氮生成,积累后适宜条件就会发生爆炸。

2.尿素生产中,原料CO2中H2含量超标,加氧量过多,可能造成尾气爆炸。

3.某省一氮肥厂,检修后开车,造气炉不正常。

煤气中氧含量超指标,未严格控制,导致1000m3气柜爆炸。

4.加料错误引发爆炸

某化工厂的一台道生炉,在补加联苯醚的过程中,把一桶混在联苯醚桶堆中的一桶酒精加入道生炉,导致道生炉超温超压发生强烈爆炸。

5.加料过量导致事故

某化工厂五硫化二磷车间,由于操作人员开车前未认真检查,当发现加磷过量时,应急措施不当,磷阀关闭,硫阀未关,连续投硫致使反应剧烈,引起反应锅爆炸,造成4人死亡,1人重伤,6人轻伤和车间全部摧毁。

6.料比不当引起爆炸

某农药厂锌硫磷混配工段,在进行锌硫磷乳剂混配时,操作工把规定数量的锌硫磷原药和乳化剂投入混配锅,按规定还应加入数百公斤甲苯作稀释剂,由于天气冷甲苯抽送很困难,只加入了50公斤就停止,打算明日再加。

由于稀释剂不足,在混配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移走,造成局部过热,促使锌硫磷分解放热发生连锁反应,最后锌硫磷大量分解,压力猛升,造成混配锅爆炸,击坏厂房,农药到处飞溅,损失重大。

7.加热时间过长引发事故

某化工厂苯甲酸车间氧化工段,精馏釜夹套中的石蜡(载热体),由于电加热时间太长,超温,造成石蜡爆沸,并从放空管和夹套与釜的接合法兰处喷出,造成3人不同程度烫伤,其中1人抢救无效死亡。

8.超温、超压事故

某氮肥厂造气车间,违章提高三号煤气炉水夹套的压力,发生爆炸,造成2人死亡,2人重伤,4人轻伤。

广东某化工厂龙脑酯化反应锅岗位,在加料过程中控制失当,规定分5次加料,加到第3次料后,反应温度上升至60℃(工艺指标规定反应温度50~60℃)。

按规定应立即采取冷却措施,但操作者没有采取冷却措施,温度继续上升到78℃,操作者才打开冷却水,但温度仍上升,以致常压反应锅发生冲料,在厂房内形成爆炸气体,发生空间爆炸。

在场者4人被烧伤,其中3人死亡。

怎样严格控制工艺指标,应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和健全工艺指标的管理和考核制度

(1)制定指标和修改指标有程序,按程序办。

(2)定期以书面逐级下达到岗位。

(3)管理部门要按月统计工艺指标合格率,作为实行经济责任制的考核依据。

2.提高操作工的技术素质,提高操作控制水平。

3.改革工艺,逐步应用自动化监测和控制仪器仪表。

四、严格执行操作法(票)

化工企业的岗位,实际上是一种职责分工。

岗位的确定是划分责任范围并规定应完成任务的内容。

化工生产过程中岗位的划分往往是一个单元操作或一个大型机组。

有的装置自动化水平较高,或操作人员管理水平较高,或流程布置较为紧凑,把几个单元操作甚至一个工序划为一个岗位。

岗位是产品生产活动的最基本单位。

各生产要素只有在岗位上才能得到结合及运用。

这里的操作法既是岗位操作法。

岗位操作法:

是操作者在岗位职责范围内,合理利用劳动资料完成本职任务的规定性文件。

它是操作者进行生产时必须遵守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岗位操作法的内容,根据工艺规程对本岗位规定的任务和具体要求,将技术规程、设备维护保养规程和管理制度对本岗位的有关规定列入操作法的内容。

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1.本岗位名称

2.本岗位的任务

3.本岗位管辖范围

4.本岗位定员

5.主、副手分工

6.本工序工艺总流程图(注明本岗位目的)

7.本岗位地位和作用

8.本岗位工艺控制指标

9.控制工艺指标的操作调节方法

10.故障处理一览表(含故障名称、原因分析、处理方法)

11.正常开车操作方法

12.正常停车操作方法

13.紧急停车处理操作方法

14.机与机;

阀门与阀门倒换操作方法

15.原始(或系统)开车和系统停车的方法

16.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润滑、冷却、排污限温、限压等要求和方法)

17.巡回检查制度(检查项目、检查路线、检查周期、辨认方法和标准)

18.有毒有害物最高允许浓度及贮存限量

19.有毒有害物质周知卡项目

20.预防灾害措施和发生灾害的处理方法

21.原料、燃料、辅助材料计量和使用制度

22.仪器仪表、工具、消防和防护器材的保管和使用制度。

23.定置、定位、环境卫生和岗位秩序要求

24.原始记录制度

25.交接班制度

岗位操作法的内容,集工艺技术、安全技术、设备维护保养及安全管理制度于一身,是一个综合性的规定性文件。

它是对操作工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操作工考核的基本内容。

操作工人严格执行岗位操作法,就会园满地完成任务。

违反岗位操作法必然导致事故的发生。

操作票

操作票是为确保操作者操作行为正确而实行的一种确认制度。

实行操作时,将预先编好的操作程序票,按程序逐一进行监护作业。

操作票是对现场具体作业的一种控制,确认作业正确的管理票证。

内容包括如下几部分:

1.对外联系:

含调度和有影响的岗位

2.对开用系统设备作开车前的检查

1)整个机组是否完好,安全装置是否齐全、好用。

2)各阀门开关位置是否正确。

3)润滑、冷却和其他保安辅机是否正常。

4)向有关岗位发出开车联系信号

5)按操作程序逐项变动开关阀门

6)向有关岗位送料应事先联系

7)操作结束向有关岗位告知

操作票的内容繁简要依操作实际,步骤要详细,切忌遗漏,操作次序编排不得颠倒。

操作票通常应用于复杂的操作或操作步骤简单危险性很大的作业,执行操作票分执行人和监护人。

操作是在监护人唱诵观察下由执行人动作,以防误操作。

监护一般是班长或班长指定人员。

认真执行操作票,是避免误操作的重要管理手段。

某化工厂置换保压氮气与原料氮气管连通,并与造气炉用高压氧管连通。

当生产用氧气阀时,忘记关氮气阀,高压氧气窜入氮气管内,造成氧与原料气的混合,经压缩机压缩发生系统爆炸。

为吸取教训,该厂制定了氧与氮气阀门切换操作票,杜绝了类似事故。

1997年9月,云南省某溶剂厂苯酐车间技术改造现场,一名助工欲开户精馏锅试车,误启动了处理锅,听到异声关机,发现高米的处理锅内有一金属梯,下锅处理时从米高处坠落到锅内,抢救无效死亡。

1997年9月,江苏省南京某化工厂,电气车间临时检修线路,一名电工未按工作票要求,爬错电线杆,被高压电击落死亡。

1991年7,江苏省某农药厂,氯碱车间合成盐酸工序合成炉岗位,凌晨5时许,当班操作工发现氢气管压力在所下降,没有引起重视,5时45分发现炉内突然出现火焰下压,发黄,且尾气出现大量氯气,火焰倒入氢气管内,产生氢气回火,并使炉前氢气管烧热、发烫,险些酿成系统爆炸的恶性事故。

常用的操作程序在操作法中都有明确规定,具体操作时,可把它写在纸或板上变成操作票以便现场使用。

由于检修、技术改造需操作配合时,可临时编制操作票。

五、严格遵守劳动纪律

现代化企业生产是靠严密的劳动组织来保证的,严密的劳动组织又是靠严格的劳动纪律来维持的。

劳动纪律的好坏是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条件。

一个劳动纪律不好的企业,规章制度不但不能认真贯彻,还会遭受破坏,导致事故频繁,经济效益不高。

诸如脱岗、串岗、睡岗、干私活、迟到、早退等容易引起事故,这已是个常识。

劳动纪律涣散,操作管理精神不集中,很容易出操作差错,或事故苗头不能及时察觉,丧失处理之良机。

1996年3月,河北省某化肥厂,造气车间2名工段长(其中1名为回收工段长)违章在三楼休息室睡觉,因休息室外一煤气管上阀门渗漏,CO随风飘入室内中毒死亡。

1993年10月,贵州省某磷化厂,黄磷电炉1位副班长酒后上班迟到,慌忙中未换工作服即参加堵炉作业,由于饮酒过量,判断失误,掉渣池内烫伤。

1992年7月,广西自治区某厂,1名车工在上抛光工件时,因精神不集中,身体失衡倒下,头碰到旋转的卡盘上,造成颅脑破裂死亡。

1992年5月,河北省某化工厂原料车间,1名放料工上夜班放完1斗料后,躺在皮带上休息,再次要他放料时,别人呼喊他,他瞅着了未听见,误认为他不在,便帮他启动皮带机放料,将该放料工挤死。

某化肥厂成品包装工段,缝包临时工上班开玩笑,相互推拉,缝包针刺入1工人胸部,被迫送医院抢救。

上班时间,一定要严肃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项纪律,才能保证生产安全,这都要以严格执行劳动纪律为基础。

六、严格执行安全规定

化工企业的管理要做到人人明职责,事事有人管,化工生产装置的管理是由生产线上的各岗位操作工划分辖区分割管理。

从而做到每台设备、每条管线、每个阀门、法兰、建(构)筑物等的日常管理都能落实到人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