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源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6486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历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源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源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源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源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二历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源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历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源测试题.docx

《高二历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源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历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源测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历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源测试题.docx

高二历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源测试题

2019-2020年高二历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源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2500年前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起源于希腊哲学。

据此回答1~6题。

1.智者学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最早提出以哲学来解释社会和自然

B.强调了认识的主体地位

C.是希腊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作用的产物

D.统治阶级提倡的结果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能力。

关键是要搞清楚智者学派的出现是当时希腊社会的特有产物,离开这一特定背景,是不可能出现这样一个伟大的思想流派的。

【答案】 C

2.下列关于智者学派表述不确切的是(  )

A.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

B.某些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C.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D.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辨别能力。

A、B、D三项是智者学派思想的影响。

智者学派出现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资本主义还未萌芽也不可能出现反映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理论。

【答案】 C

3.某天上学路上下雨了,同学甲说:

“今天真倒霉,偏偏这时候下雨!

”同学乙说:

“太好了,今天不会热了!

”他们看法的差异与下列谁的观点相类似

(  )

A.亚里士多德      B.普罗泰格拉

C.苏格拉底D.柏拉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能力。

题干表明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感受不同,这与B人物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类似。

【答案】 B

4.“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苏格拉底的上述观点反映他

(  )

A.反对直接民主制度B.要求哲学家管理国家

C.赞扬君主专制制度D.用人要做到人尽其才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题干中“没有人愿意用抽签”表明他反对抽签的制度,而这恰恰是直接民主的体现之一。

B项是柏拉图的思想;C项不符合史实;D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 A

5.苏格拉底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亚里士多德说“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两者的共同之处体现了

(  )

A.追求真理的人文精神B.追求理性的自由主义

C.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D.追求自我的个人主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内容可以看出,二者都注意了对人的认识和评价,因而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答案】 A

6.下列有关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三人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老师

B.亚里士多德是柏拉图的老师

C.亚里士多德直接师从于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是苏格拉底学说的传承者之一

【解析】 柏拉图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是亚里士多德的老师。

【答案】 D

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据此回答7~11题。

7.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主要是为了

(  )

A.振兴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B.寻找更符合自己人生态度的文化

C.提高欣赏古典作品的能力

D.扩大意大利的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目的是为了建立符合资产阶级利益的文化体系,A、C、D三项都偏离了这一目的。

【答案】 B

8.下列对文艺复兴运动和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

①反映了成长中的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②以反对神学世界观为内容 ③以复兴辉煌的古代文化为武器 ④其影响局限在文学、美术领域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 文艺复兴运动开展之时工业革命尚未进行,故①不正确。

文艺复兴主要在文学艺术领域进行,但其影响却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清除了思想障碍,故④不正确。

【答案】 D

9.下图所示作品的内容反映了人文主义精神。

其主要价值在于

(  )

A.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

B.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神的学问”

C.率先表达了对教会丑恶现象的憎恶

D.提倡“因信称义”,否认了教皇权威

【解析】 率先表达对教会丑恶现象憎恶的作品并不是《十日谈》。

《十日谈》通过故事的讲述,抨击了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了人类的平等。

B项是苏格拉底的贡献,D项是宗教改革的内容。

【答案】 A

10.下面是一位同学自编剧本中的一段:

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

(  )

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 ②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之父”莎士比亚,探讨了 ③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他们还欣赏了 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

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①错误,应修改为意大利,②中应修改为彼特拉克,③中的但丁应改为莎士比亚,④正确。

【答案】 A

11.对右侧的绘画有这样一段介绍:

“画家也很注重表现人间的母性美。

但这种母爱带着一种对世界的胆怯心理特征,多少流露出拉斐尔内心深处的宗教情感。

”“将传统的宗教题材描绘成现实生活中的理想美,称颂一般人类线性的光辉,洋溢着幸福与欢愉……”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此画带有古典主义绘画的典型特征

B.作者渴望幸福,肯定人性,蕴含着人文主义的思想

C.作品还不能完全摆脱宗教束缚,带有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时代特点

D.作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力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

文艺复兴产生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主要通过文学艺术作品反对教会的腐败,还没有公开反对欧洲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因此D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D

12.文艺复兴被称为“打破神学枷锁,高举‘人文主义’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

但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他们“以神学反对神学”!

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  )

A.揭露教会腐败与神学的谬误反动

B.宣传民主共和与主权在民的思想

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对专制

D.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答案】 D

13.在《大国崛起》中有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这样一句名言:

“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

”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

(  )

A.莎士比亚代表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最高成就

B.莎士比亚的作品充满了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

C.莎士比亚对印度的发展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D.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材料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丘吉尔的话反映出莎士比亚对英国的重要性。

莎士比亚作为著名的人文主义者,其作品对英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答案】 D

宗教改革既是一场社会运动,又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据此回答14~17题。

14.马丁·路德说:

“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

”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  )

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A项是文艺复兴的主张;B项中马丁·路德只是改造教会,并非否定基督教;C项在材料中并未体现。

马丁·路德主张“世俗权力”可以管“教皇”,表明否定了教皇的权威地位。

【答案】 D

15.马丁·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

“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

”该话的思想从本质上

(  )

A.指出了基督教徒的信仰途径

B.找到了基督教的正道

C.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D.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注意题干中的“本质”含义,“信仰得救”思想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要求进一步摆脱天主教会思想禁锢的表现。

A、B、D三项是次要方面。

【答案】 C

16.欧洲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派,主要包括

(  )

①路德教派 ②天主教 ③加尔文教 ④英国国教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

【解析】 天主教不属于新教。

【答案】 C

17.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

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形成许多教派,它们的共同之处包括

(  )

①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②否定了罗马教会独有的解释《圣经》的权利 ③否定了教会权力高于国家权力的思想 ④简化了宗教仪式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依据教材,②③④均是它们的共同点,①是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故应排除。

【答案】 B

18.16世纪欧洲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宗教改革运动,关于这场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破除了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B.教皇自此以后不能解释《圣经》

C.新教教徒可以通过信仰使自身得救

D.它只与教会有关,与文艺复兴无关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宗教改革否定了教皇权威,并非推翻了教会,A、B两项错误;C项是宗教改革家的普遍主张;D项中宗教改革受文艺复兴推动。

【答案】 C

启蒙运动使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据此回答19~22题。

19.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这里的“现实的黑暗”是指

(  )

A.封建神权B.欧洲封建制度和封建统治

C.天主教教会D.封建君主专制

【解析】 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从启蒙运动的背景和启蒙思想结合分析,可知B项说法最全面。

故选B。

【答案】 B

20.伏尔泰说:

“本身自由,周围的人与自己平等——这才是真正的生活,人们的自然生活。

”这句话是

(  )

A.禁欲主义思想的反映B.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C.蒙昧主义思想的反映D.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反映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

伏尔泰强调了人与人之间自由、平等的关系,是人文主义思想的反映。

【答案】 B

21.韩非子“以法为本”中的“法”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中的“法”对君权的作用

(  )

A.完全一致B.大同小异

C.正好相反D.互为补充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能力。

韩非子的法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而孟德斯鸠思想体现了民主政治,因此正好相反。

【答案】 C

22.卢梭岛是人们漫步日内瓦湖畔时的首选人气小岛,也是缅怀卢梭的地方。

卢梭被世人如此景仰的主要原因是

(  )

A.他发展了洛克的分权学说,明确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B.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影响深远

C.他坚决否定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

D.他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的总结

【解析】 A项指孟德斯鸠,B项指伏尔泰,D项指康德。

【答案】 C

23.康德继承和弘扬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表现在

(  )

①主张主权属于人民 ②言论自由是人类一切进步的条件 

③法律应该保护个人的权利 ④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 本题是组合型选择题,在解答时可用排除法。

审题干可知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康德对法国启蒙思想的“继承和弘扬”,那么题中直接属于法国启蒙思想而康德没有的待选项就可以排除在外。

法国启蒙思想主要有:

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法制精神、社会契约,反对封建专制,实行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等;而康德则主张主权属于人民,相信自由和平等是天赋人权;认为言论自由是人类一切进步的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