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优质课文解释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64479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桦》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白桦》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白桦》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白桦》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白桦》优质课文解释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桦》优质课文解释1.docx

《《白桦》优质课文解释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桦》优质课文解释1.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白桦》优质课文解释1.docx

《白桦》优质课文解释1

11白桦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绣、潇”等8个生字,会写本课“桦、涂”等11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4.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5.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学习重点: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学习难点:

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

学习准备:

课件

学习时间: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总课时编号:

NO.31

一、自己学

1.把课文读正确、通顺,圈画出生字新词。

2.自学生字词并借助工具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3.搜集关于“松、竹、梅、兰”的诗歌。

二、交流学

(一)导入课题,介绍作者

 1.【出示课件】猜谜语:

花下树旁正相会(打一树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赞美白桦的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白桦》)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白桦树,【出示课件】

3.简介作者【出示课件】

(二)初读诗歌,了解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可以小组合作读,自读,赛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小组赛读,男女同学赛读。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检测生字词预习。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提醒学生读准字音。

(2)指导书写,重点指导“绣潇穗霞”

(3)理解词义。

学生分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不理解的词语。

若是小组讨论无法解决的,提出来全班讨论。

(4)重点指导一些难懂的词语。

(5)齐读词语。

(二)指名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

1.本文有几个小节?

每个小节写了什么?

交流后出示:

第一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第二节写了白桦在雪花中的美。

第三节写白桦在朦胧的寂静中的美。

第四节写白桦在朝霞中的美。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

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

三、反思学

读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收获?

四、实践学

练习背诵,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学习时间:

月日课型:

新授课总课时编号:

NO.32

一、交流学

(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

1.听写词语:

白桦毛茸茸潇洒花穗朦胧寂静朝霞

2.《白桦》是一首现代诗,它和古诗有些不同,那它到底有哪些不同呢,下面,我们就来读读《白桦》这首诗,相信通过同学们的学习,就会明白的。

(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生自由地读诗歌,并边读边想象:

【出示课件】

(1)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体会到作者什么情感?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师相机引导:

(1)看到的是“满身的雪花、雪绣的花边、洁白的流苏,在朝霞里晶莹闪亮,披银霜,绽花穗,亭亭玉立,丰姿绰约。

”(板书:

看到:

披银霜,绽花穗)

(2)诗中的白桦树,既具色彩的变化,又富动态的美感。

白桦那么高洁、挺拔,它是高尚人格的象征。

(板书:

想到:

高尚人格)

(3)这首诗流露出了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板书:

情感:

热爱之情)

4.读一读,选择以下几个短语描述这棵白桦,说说白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出示课件】

洁白的流苏灿灿的金晖姗姗来迟的朝霞

晶亮的雪花银色的光华白雪皑皑的树枝

(三)再读课文,总结特点

1.学习饱含感情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你发现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是什么?

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3.诗歌有什么特点?

诗歌的特点:

【出示课件】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板书:

高度概括抒情言志丰富的想象具有音乐美)

二、实践学

1.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说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2.师:

试着当一回小诗人,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写的时候注意分行。

写完后,和大家分享。

3.同学们,学习新诗,我们分享了白桦的美,领略了白桦高洁的品格,体会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板书设计:

白桦

看到:

披银霜,绽花穗

想到:

高尚人格

情感:

热爱之情

新诗:

高度概括抒情言志

丰富的想象具有音乐美

教学后记:

《暮江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学习《暮江吟》,学会本诗生字.

  ②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意思,了解此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

  ②能背诵,默写全诗.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此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复习学过的古诗,预习本课,了解诗人

  教师准备:

课件,诗签

  [教法]

  ①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②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③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导入激趣(看图猜,背古诗)

  一.感受美,进入美的环境

  1.解题.

  师问:

诗题交代了些什么

  生答:

交代了时间(暮——傍晚),地点(江边)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3.感知诗文,欣赏试吟.

  ①指名读.

  ②检查对三个生字"瑟,残,吟"的认读情况.

  ③生教读.

  二.赏析美,展示美的画面

  

(一)介绍"挑战赛"规则.

  

(二)第一关:

"看美景,说其意"

  1.在观察讨论中领悟一番诗中有哪些景物你认为什么景物最美为什么(教师适时点拨)

  2.汇报交流.

  第二关:

"找字词,解其意"

  1.请同学们把重点的字词和不理解字词找出来,同桌或上下位解决,不能解决再提出.

  

(1)小组领读

  

(2)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个字或哪一句(分组交流)

  (3)解答疑问.

  3.再读,领悟诗意

  4.抓住重点字词"可怜"等进行小结

  5.生想象画面,复述诗意:

傍晚()

  夜晚()

  天上()

  地上()

  三.诵读美,想象美的意境

  第三关:

"悟情感,读其意"

  欣赏古诗重要的是进入诗的意境,感悟诗人感情,此时此刻,如果你就是白居易,谁来吟吟这首诗.

  1.师吟生想象画面.(配乐)

  2.生挑战:

表演吟诵

  3.全班背诵

  4.师结合板书小结

  四.创作美,获得美的延伸

  第四关:

"写美景,创其意"

  1.小练笔(课后任选一题完成):

(1)见课件

(2)见诗签

  2.教师总结.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默写全诗.

  [板书设计]

暮江吟

白居易

——→月

→美

——→露

《题西林壁》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明白古诗阐述的道理.

3.体会两首诗表达的异同.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

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告诉我们的道理,以及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板书-----庐山

庐山,我们并不陌生,根据我们以前看到的或学过的有关庐山的文章,说说庐山给你们留下的怎样的印象?

谁来说说?

2.学生汇报.

3.师:

是的,庐山不仅水美.雾美.山也美.自古享有(板书)“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盛誉。

九百多年前,48岁的宋朝著名诗人苏轼,当时已被贬到黄州做官的他再次被贬到汝州,在去汝州上任时,途经江西庐山,庐山的奇美秀丽景色让他诗兴大发,作了五首记游诗,今天我们学习最后一首------(板书课题)题西林壁

4.解释诗题

齐读两遍。

齐读两遍,生齐读.

谁能说说诗题的意思。

你对题目中的哪些不理解?

(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二.诵读古诗,理解诗意。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师:

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苏轼到底写了些什么呢?

大家先猜猜.

同学们先自己读读,然后互相检查读音情况.

(1)同桌互读,检查预习情况,互相指正。

(2)指名读,作适当的鼓励评价。

(3)全班齐读古诗。

师:

这是苏轼游览庐山之后,做了五首诗中的最后一首.作者到底看到了一些什么呢?

接下来,我们将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古诗.

2.展开小组,小组中合作学习古诗。

(1)回忆古诗的学习方法。

师:

我们前面也学习了古诗,是如何学习古诗的呢?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

(2)学生汇报。

出示学习方法:

(小黑板出示)

a.先自由朗读古诗。

b.根据注释理解诗意。

先理解单个字的意思.然后在连接起来,说出整句的意思.

c.相互说说诗句的意思,并质疑,解疑。

(3)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教师组中点拨。

3.检查小组中学生学习效果.

(1)师:

刚才,大家学的非常认真,现在,老师想听听各个小组的汇报。

学了古诗,你们知道了一些什么?

(2)学生自由汇报。

说说诗句的意思。

(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相机点拨:

岭峰

画一画

(4)练习:

在括号里填上表示”看”的词语.

在远处眺望,在近处观察,在高处俯视,在低处仰望,庐山的景象各不相同.

(5)(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理解"缘",并指导写法.

缘:

右上部分是两笔:

撇折横折

此两句的意思是:

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自己就在这山中.

三.体会意境,悟诗哲理。

师:

了解了古诗的意思,同学们再仔细读读诗句,读读意思,看看还有什么问题?

(1)师:

读到这,说到这,想到这,作者就在这座山中,却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难道,你们没有什么质疑的地方吗?

(2)学生质疑:

为什么作者身在此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

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正因为作者在庐山的某个地方,也只能看到庐山的一小部分,不能全面地看清庐山的整体样子。

因而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

(3)学生接读: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4)是的,同样的是庐山,只因为看的角度不同,所呈现的庐山的样子就不同。

所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的,同一件事物,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它,就会有不同的样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呢?

(5)学生沉思:

(联系生活实际).

A.观看车子,就很好的给我们阐述了这一道理。

b.下棋时,不是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也就是这一道理。

C.老师想请大家来评价一下你身边的同学,应该怎样看?

(是只看他缺点,以此评价他呢?

还是只看他优点呢?

(6)小结哲理:

学到这,不难看出,作者借观庐山,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生汇报:

要想全面认清一个事物,必须全面地.客观地.多角度观察。

齐读哲理:

要想全面认清一个事物,必须全面地.客观地.多角度观察。

四.感情朗读,背诵.

1.以饱满的热情,读读这首蕴涵深刻道理的诗吧!

2.想试着背背吗?

你可以选择独自背或同桌背,看谁备的既快又有感情.

3.我们全班来一遍吧!

已经会背的同学可以合上书本,不会背的同学请你看书读.(齐背)

《雪梅》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2. 了解诗的大意,领悟诗歌所蕴含的道理。

3. 了解有关雪梅的古诗词,学习梅花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赏雪梅

1. 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史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图片,我们一起来静静地欣赏。

(放图片)

师:

美吗?

师:

你知道这是什么花吗?

那你知道这种花在什么时节开吗?

生回答。

师:

说得对!

这是梅花,在冬天开放,很美丽。

特别是雪中的梅花更惹人喜欢。

自古以来,人们把雪和梅作为报春的使者。

可是,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怎么回事呢?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雪梅》这首诗中去探个究竟。

2. 板书课题。

“雪梅”就是雪中的梅花。

二、读古诗、诵雪梅

1. 借助拼音,把这首诗诗读正确。

评:

看到你们读书的认真样,真为你们高兴。

2. 认读标拼音的字。

3. 同桌互读,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告诉他。

4. 指名读,请其他同学认真听,听他注意读得怎么样。

5. 去掉拼音指名读。

6. 当小老师领读。

7. 听老师读,注意节奏。

8. 自己读,读出节奏。

评:

节奏感出来了,诗的韵味也就出来了。

9. 男女生接读。

10. 男女生合作读。

男生读,女生做回音壁。

11. 齐读。

12. 背读。

13. 领背。

14. 同桌互背。

15. 齐背。

三、品诗句,悟道理。

师:

诗会背了,诗的意思知道吗?

1. 借助注释,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

2. 提出不懂的问题,一起解决。

3. 和同桌说一说诗的意思。

4. 一起说诗意。

师: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这可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梅花虽然没有雪花那样晶莹洁白,但是雪花却少了梅花的一股幽香。

5. 悟道理。

指名说。

师:

1.从后两句中,我们可以知道雪和梅的特点是:

雪白梅香(板书)。

这首诗借雪梅的争春,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板书)也各有所短,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正如《千字文》中所读到的;“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6. 带着理解再读本诗。

四、谈雪梅、拓诗词。

1.简介诗人。

师:

这首诗的作者是卢梅坡,是宋朝人。

他非常喜爱梅花,“梅坡”应该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因为历史关于他的记载很少,所以到现在也不知道他的原名是什么。

虽然不知道他的原名,但是他的作品却流传千古,成为不朽诗篇,来看他的第二首《雪梅》诗。

2.师读诗,简介诗意。

3.生齐读。

4.谈雪梅的关系。

师:

古往今来,有不少诗人往往把雪和梅放在一起写。

这是因为雪中有了梅花,就透露出春的信息;梅花因在雪中开放更显示出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

如我们所学过的《梅花》一诗。

5.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也十分喜欢雪中的梅花,他曾写下这一首词《卜算子·咏梅》,我们一起来欣赏。

6.总结。

师:

孩子们,梅花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别的花都是春天开,它却不一样,越是寒冷,越是风欺雪压,它就开得越精神,越秀气。

所以,它象征着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精神品质。

它被称为“岁寒三友”之一,还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之首。

希望我们向梅花一样也能不畏严寒,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强不屈,好吗?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五、板书设计                 

雪  梅                

雪白梅香                

各有所长

牛和鹅教学设计

通川区一小莲湖学校唐燕

[教学目标]

1.认识批注,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语文要素】

2.能借助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1.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作批注。

2.能借助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人被鹅追着咬的视频

视频中凶悍的鹅,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吗?

被鹅追着咬的经历你们有过吗?

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里的小主人公就有这样的一次经历。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二、学习课文,学习批注

(一)检查预习,学习生字

1.出示第一组生字词。

霖哥儿任大霖金奎叔

哥儿是对男孩子的称呼,课文中的霖哥儿是谁?

他叫什么名字?

重点指导儿化音和“任”的读音。

2.出示第二组生字词。

嘎嘎啪嗒啪嗒吁哩哩哩

重点指导拟声词的读法

3.出示第三组生字词。

摸胳膊握拳头扳牛角捶牛背掐脖子摔酒瓶

指导发现这些词的规律,指导读出节奏感。

(二)引出批注,了解批注。

1.引导观察第一自然段旁的小字,认识批注。

课文是作者任大霖写的,这些小字是谁写的?

读者读书时写下的这些小字就叫批注。

相机板书:

文字批注

2.学习第一处批注

(1)指名读课文和批注,看看批注和课文有什么关系?

(2)这个批注实际是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读书时,可以把自己的疑问以批注的形式写下来。

我们读书时,就可以从“提出疑问”的角度来做批注。

相机板书:

提出疑问

3.引导学习作者对鹅和牛不同的态度

指导读对牛和对鹅不同态度的句子,相机板书:

欺怕

4.学习第二处批注

(1)引导学生借助相关词句,体会“我”见到鹅和被鹅袭击时的心情。

(2)结合批注,引导学生感悟可以从“评点写法”来进行批注。

相机板书:

评点写法

5.学习第三、四、五处批注

(1)结合批注,引导学生读出鹅的狼狈,了解“我”不再怕鹅的原因。

相机板书:

不不

(2)出示第三、四、五处批注,引导学生学习做批注的第三个角度。

相机板书:

记录感受

三、小结提炼,操练批注,

PPT出示写批注的温馨提示。

四、作业设计

(1)从课文5—7自然段,找出写鹅的句子,选择一处进行批注。

(2)用上所学的批注方法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

板书设计:

牛和鹅

不欺不怕

提出疑问

文字批注评点写法

记录感受

4繁星

课题

繁星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认识“昧、坠、怀”3个生字,积累描写繁星的词句。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了解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理解其看繁星的感受,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4.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之情。

教学

重点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美好的生活,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

教学

难点

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掌握本课的字词,了解作者。

2.感受作者前面几次观看星空的不同心情,理解其原因。

3.学习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学习修辞手法。

4.从文中感悟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和对祖国家乡的眷恋。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同学们,你们观察过夜晚的天空吗?

夜空中有什么?

(星星)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

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

(板书:

4繁星)

(媒体出示巴金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市人。

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春天里的秋天》《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2)他的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设计意图:

用问句来设计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mó模型、楷模

mú模样、模具

(3)

2.查字典理解词语

摇摇欲坠:

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

昧,昏暗。

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

密密麻麻:

又多又密(多指小东西)。

(4)

3.分小节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体验作者情感

1.默读课文,完成填空。

时间

地点

看到的

感受的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5)

2.根据表格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时间

地点

看到的

感受的

第一次

从前

家乡

密密麻麻的星星

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

第二次

三年前

南京

星群密布的蓝天

仿佛和朋友对话

第三次

如今

海上

半明半昧的星

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6)(板书:

从前 家乡 仿佛回到母亲的怀里三年前 南京 仿佛和朋友对话如今 海上仿佛睡在母亲的怀里)

3.为什么三次看星空情况和感受会不同?

(明确:

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第一次“望着星天……母亲的怀里似的。

”母亲的怀抱总给人以温馨的,表达了依恋之情。

第二次“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和我谈话一样。

”表达了与星之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

第三次“我望着那许多……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写出了海上望星的无比舒心、安详和陶醉的感受,以及与星的知心之情。

4.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

根据句式练习说话。

看着满天的繁星,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5.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

(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节,再读第三节,回味、感悟、交流。

(出示关键句)

比喻句——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这句话将“我”眼睛模糊时所见的无数星星摇摇欲坠的情态,比作“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十分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有一种朦胧的美、梦幻的美。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仿写拟人句。

(8)

拟人句——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排比句——

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依次从触觉、听觉、幻觉的角度写出了海上柔美、静谧和奇妙,营造出童话般的意境,给人一种梦幻般的美感,使读者受到强烈的感染。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教师指导学生仿写排比句:

我们的生活是的,是的,是

的。

(9)

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

图表的对比让学生一目了然了解课文。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总结仿写,拓展作业

1.总结:

作者在课文里写的是三次看繁星的感受,是为了表达他对星天的酷爱,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板书:

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

2.仿写:

(10)

师过渡:

在作者的笔下,繁星点点,胜似仙境,美妙无比。

文章之所以有如此美妙的意境,是因为文章既有对星空真实的描绘,也有作者自己丰富的联想,这种写法就叫作虚实结合。

模仿课文的写法,按照句式也写一段这样的话。

渐渐地___________,我仿佛看见___________,我仿佛听见__________,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

(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寻找虚写景物的句子。

(2)学生找出这些句子后进行赏析,并按要求写作。

(3)大组交流汇报自己所写的句子。

3.拓展。

(1)我们和作家巴金一同体验了看星星后的感受,我们还从作家那儿学到了许多方法,收获真不小。

其实,我们看过自然界许多事物,像太阳、月亮、大海等等,看了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心情,这样那样的感受。

现在我们就用刚学到的作家写事物的方法再进行一次语文活动,“看大海(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