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专项水平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
《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专项水平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短文阅读专项水平练习及答案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原来,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分布在头部的一对触角上。
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通,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
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送往大脑。
大脑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神经电脉冲的不同,就可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
因此,苍蝇的触角像是一台灵敏的气体分析仪。
科学家由此得到启发,根据苍蝇嗅觉器的结构和功能,仿制成一种别具匠心的小型气体分析仪。
这种仪器的“探头”不是金属,而是活的苍蝇。
就是把非常纤细的微电极插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
分析器一经发现气味物质的信号,便能发出警报。
这种仪器已经被安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里,用来检测舱内气体的成分。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3-6年级)》2016年第2期)
1.解释词语。
声名狼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具匠心:
2.画线的句子中,“鼻子”一词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_。
这和文章前面一句________相呼应。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苍蝇是非常脏的动物,所以它一无是处。
B.苍蝇是依靠嗅觉神经细胞闻到气味的。
C.科学家仿制的小型气体分析仪的探头是金属。
4.你还知道哪些模仿生物的发明呢?
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苏珊是个可爱的女孩。
可是,7岁这年,她突热生病了。
住院时,她接受了3个月的化学治疗。
出院后,她显得更瘦小了,也不如以往那么活泼了。
更(害怕
可怕)的,原先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现在差不多都快掉光了。
______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与死神一争高低,她的聪明好学也足以补上被落下的课,______每天顶着一(颗
棵)光秃秃的脑袋到学校去上课,对于她这样一个原本美丽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得到苏珊要回校上课的信息,她班上的老师海伦,找来几个同学悄悄地商议起来……
就在苏珊返校上课前的那个周末,海伦老师热情而(慎重
郑重)地在班上宣布:
“从下个星期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戴
带)着自己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好!
”
星期一到了,离开学校3个多月的苏珊第一次回到她所熟悉的学校。
但是,她站在教室门外却迟迟没敢迈步,她犹豫了……
可是,当苏珊向教室里望去时,真令她难以置信:
她的每一个同学头上都有一顶帽子,和他们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自己头上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平淡无奇,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一下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
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现在,苏珊已忘记自己头上还有一顶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
2.在第1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她班上的老师海伦,找来几个同学悄悄地商议起来……”,她们会商议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站在教室门外却迟迟没敢迈步,她犹豫了……”她为什么犹豫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她为什么笑了?
四、课内阅读。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洁洁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空。
(1)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
(_______)
(2)几件事情或多方面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
(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潮的________和__________。
3.短文按照时间顺序,__________的描写了大潮来时的情景,远看是__________,近看是__________;
再近是__________
4.想一想,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来形容大潮来时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看不出有什么变化。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般涌来,江面上依旧()。
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
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进文中的括号里。
山崩地裂风号浪吼水天相接风平浪静漫天卷地浩浩荡荡
2.选文按照由________到________的顺序观察,随着位置的转变和时间的推移来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自然段中描述观潮者反应的词语是________和________。
这两个词语形象地写出了人们___________的心情,从侧面衬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_____”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5.如果此时你也站在大堤上观看钱塘江大潮,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
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
刺猬的四(肢 枝)很短,跑起来很快。
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
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
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quá
n juǎn)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
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 保卫)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
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 bè
i)着瓜溜走了。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画出来。
2.文章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用“ ”画出来。
3.我来露一手:
根据短文填空。
刺猬的头________,眼睛和耳朵________,牙齿________,门牙________。
它们的四条腿________,跑起来很快。
爪子________、________。
浑身长满了________。
4.选一选:
下列句子中哪个是打比方的?
在括号里打“√”。
(1)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
( )
(2)刺猬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
5.想一想:
仔细读读短文,看看刺猬的硬刺有哪些作用?
七、课外阅读。
大自然的色彩是迷人的。
红的花,绿的叶,湛蓝的天空,蔚蓝的海洋,都是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你是否想过,大自然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天空是蓝的,树是绿的?
而当夜幕降临后,不管是远山还是近树都成了黑色?
大自然的这些色彩都与太阳光有关。
阳光是复色光,它的可见光部分由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单色光组成。
不透明的物体反射某一些光,而吸收另一些单色光,物体的颜色就是由它所反射的那些光决定的。
譬如,红苹果只反射红光,看上去就是红的;
雪对阳光是全反射,哪一种也不吸收,因此是白色。
所谓黑色,其实是将七种光全部吸收。
当这七种光既不被物体反射,也不被物体吸收,而是全部通过物体的时候,这个物体就是透明的。
天空所以呈现蓝色,道理也与此相类似。
在七种单色光中,蓝色光的波长很短,极易被大气中的微粒反射。
而蓝色能不断被这些微粒反射和折射,因此我们看见的天空是蓝的。
日落以后,物体没有阳光可反射,大自然也就沉睡在黑色的夜幕之中了。
1.文中画“ ”的句子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
2.第2段画“ ”句子运用了____的说明方法。
3.天空呈现蓝色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本文选一个恰当的题目:
( )。
A.大自然色彩的奥秘
B.天空为何呈现蓝色
C.太阳光的奥秘
D.大自然
八、阅读下列课文(片段),完成后面各题。
走月亮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哦,阿妈,白天你在溪里洗衣裳,而我,用树叶做小船,运载许多新鲜的花瓣……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村道已经修补过,坑坑洼洼的地方已经填上碎石和新土。
就要收庄稼了,收庄稼前,要把道路修一修,补一补,这是村里的风俗。
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波剌声里银光一闪……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是雪梨,是火把梨,还是紫葡萄?
都有。
在坡头那片月光下的果园里,这些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
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看。
是啊,它旁边,是它浇灌过的稻田。
哦,阿妈,这不就是我们家的地吗?
春天,我们种的油莱开花了,我在田地里找兔草,我把蒲公英吹得飞啊飞……收了油菜,栽上水稻。
看,稻谷就要成熟了,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
哦,阿妈,我们到田埂上去吧,你不是说学校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
我们采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一个古老的传说;
有时,却什么也不讲,只是静静地走着,走着。
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啊,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1.文中第一自然段中两个“升起来了”,我们能从中体会到作者___________的心情。
2.说说“我”和阿妈走过了哪些地方?
看到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么奇妙的夜晚啊,我和阿妈走月亮”为什么说这是一个“多么奇妙的夜晚”?
4.课文一共出现了几次“我和阿妈走月亮”?
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明明是“我和阿妈走月亮”,为什么作者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九、阅读理解。
游千尺珍珠瀑
假日里,我们摄影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乘车来到了千尺珍珠瀑。
千尺珍珠瀑在北京密云县境内,沿京都第一瀑北上约三里处。
这是一处新开发的奇观绝景。
我们下了汽车走了没多远,就听见了轰轰的声音。
拐过一个山弯,只见四周都是陡峭的山崖,青色的崖石上点缀着一簇簇绿色的植物,犹如一幅硕大的水墨画。
又拐过一个山弯,便觉得水声震耳欲聋。
只见瀑布从悬崖上飞流直下。
悬崖下是两个黑黝黝的山洞,两个洞的洞口各有一个很大的鸟巢。
见我们来临,几只形似仙鹤的黑鹳展翅腾飞,冲向天际。
同学们立刻按动快门,拍下这难得的画面。
走近瀑布一角,也许是太高的缘故,水流从崖顶上刚一下落,便化作无数水珠,飘飘洒洒,成串成行,由天而降。
经阳光一照,晶莹透亮,如珍珠撒落。
这珍珠般的瀑布到底有多高呢?
听工作人员讲,水流从崖顶到落地,需要七秒多钟,如果按物体落下的速度公式计算,约有二百五十米高。
嗬,怪不得叫千尺珍珠瀑呢!
我们在瀑布下的溪流中洗手洗脸,互相撩水嬉戏,大家的欢笑声融进了那隆隆的瀑布声中。
1.本文是按()顺序来写的。
A.时间顺序B.高低顺序C.游览顺序
2.以下几句话分别写出了珍珠瀑的哪三个特点,将序号填在括号中。
A.声音大B.景色美C.鸟奇
(1)下面这两句话写出珍珠瀑(_______)。
下了汽车走了没多远,就听见了轰轰的声音。
(2)下面两句写出珍珠瀑(_______)。
四周都是陡峭的山崖,青色的崖石上点缀着簇簇绿色的植物。
(3)下面两句写出珍珠瀑(_______)。
见我们来临,几只形似仙鹤的黑鹳展翅腾飞。
3.为什么叫千尺珍珠瀑?
用“”在文中画出来。
4.用波浪线画出比喻句,这一句把比作。
5.短文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课外阅读。
螳螂
法布尔
螳螂的外表很美丽。
它长着细长的腰身,还披着一件淡绿色的外衣。
当它把上半身直立起来的时候,前腿也会前伸,就像正在祈祷一样,模样很像一个虔诚的修女。
螳螂虽然很美丽,但性情却非常凶猛。
它那像镰刀一样的大腿是一对捕捉足,腿上有很多钩刺和锯齿。
它的小腿上也有很多锯齿,甚至比大腿上的还要多。
小腿锯齿的末端长着尖锐的硬钩子。
记得有一次,我试图抓住一只螳螂。
我一碰到它,就被它的刺牢牢“抓”住了。
螳螂静止的时候,看起来很温和。
()只要别的昆虫在它面前路过,()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它就会立刻把翅膀伸展开,用大腿迅速地把路过此地的昆虫抓住。
然后,它就会用力把钳子夹紧,可怜的昆虫就会立刻被杀死。
有一次,我看到一只蝗虫向一只螳螂走过桥。
没等蝗虫靠近,螳螂就立刻张开翅膀,同时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嘴里还发出像蛇一样的“咝咝”声。
这是一种心理战术,是利用对方的恐惧心理来打败对方。
螳螂的眼睛一直瞪着蝗虫,可怜的蝗虫别吓傻了,竟然朝着螳螂走去。
当蝗虫靠近螳螂时,螳螂一下子把它抓了过来,蝗虫再怎么反抗也逃不出它的魔爪。
接下来,螳螂就开始享用自己的美餐了。
除此之外,黄蜂也是螳螂的美食。
螳螂经常躲在黄蜂的蜂巢旁边,等待猎物飞过来。
一些粗心的黄蜂常常忽略螳螂的存在,当它们发现螳螂的时候,已经来不及逃跑了。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文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螳螂大腿的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___________”句子是一个____句,作用是______。
4.螳螂捕食有什么特点?
十一、课外阅读。
从前,大海里长着一棵树,名字叫扶桑,这棵扶桑又高又粗,是太阳的家。
那个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一起住在这棵扶桑树上。
这十个太阳是十兄弟,他们轮着到天上去,一天一个。
过了几千年,几万年……有一天夜里,太阳十兄弟一起叽叽喳喳地说:
“咱们十天才上一次天,太没意思了。
明天,咱们一起上天去玩个痛快。
第二天,公鸡“喔喔”一叫,太阳十兄弟一起上天了。
这可不得了了,天上亮得叫人睁不开眼,地上热得叫人喘不了气。
不一会儿,河里的水全都被烤干了,地里的庄稼全被烤焦了,还有许多人热死了。
要是太阳十兄弟在天上玩上一整天,那么整个世界都要毁了,怎么办呢?
那时候,有一个天神名叫后羿,他有一张弓,很多箭。
他射起箭来,又远又准。
他知道了这件事,立即拿出他的弓,又拿了十支箭,去射太阳了。
“嗖嗖……”后羿陆续射了五箭,射下了五个太阳,地上不像先前那么热了。
他又一口气射下了四个太阳,这下可好了,天气跟平常一样了,一位老者赶忙对他说:
“不要再射了!
要把太阳都射下来,大家也没法活了。
后羿一想,对呀!
要是把太阳全射下来,整个天下就黑咕隆咚了,庄稼长不成,人也没法活了。
后羿射日的传说就这样被流传下来了。
1.为短文起一个合适的题目:
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叽叽喳喳
又远又准
3.后羿为什么要射日?
他又是怎样把太阳射下来的?
( )
A.因为十个太阳在天上同时出现,让人接受不了。
后羿自己用弓箭先射下五个太阳,又射下了四个太阳。
B.因为十个太阳在天上同时出现,让人接受不了。
后羿是在一位神仙的帮助下把太阳射下来的。
4.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空中只有一个太阳了,大地发生了什么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呢?
写下名字来吧!
十二、阅读中学习方法
快妈妈
我的妈妈有个特点,就是不管干什么事都很快。
我管妈妈叫“快妈妈”。
妈妈不是会织毛衣吗?
她不知道一年中给大伙织过多少毛衣毛裤。
一次,我家的邻居给别人加工毛衣的前身,结果期限快到了,还剩下十多件毛衣前身没织出来,正在发愁,这事恰巧被妈妈知道了,她便去拿了五件。
回到家里,我对妈妈说:
“你拿这么多毛线回来干啥呀?
”妈妈微微一笑说:
“这几天邻居张阿姨家活紧,我闲着也没事,帮她织毛衣。
”我极不情愿地小声嘟哝:
“家里的活就够你忙的了,自找麻烦。
”“看你说的,咱有难处时,邻居们不是都很照顾吗?
人帮人图个啥?
还不是图个心里踏实吗?
你前些天不是还给我讲你们老师告诉你,能给别人做事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吗?
怎么这么快就忘了?
”我不好意思了。
晚饭后,妈妈就不停地织起来。
当我一觉醒来时,妈妈还在“飞针走线”,蒙眬中,我看见妈妈的手在飞快地抖动,却辨不出何时“飞针”,何时“走线”,只见线团在变“瘦”,毛衣在“长”长。
不过一天一夜的工夫,妈妈就织了三件,五件活两天的时间就织完了。
你说这不是“快妈妈”吗?
妈妈不但织毛衣快,干家务活更快。
一天晚上,邻居张阿姨家里有客,包饺子忙不过来,便叫妈妈帮忙。
这回她算请对人了。
妈妈去了不到一个钟头,饺子就包完了,乐得张阿姨眉开眼笑。
你说,我妈妈够得上是“快妈妈”吧!
1.本文是按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方式来写的。
2.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本文记叙了“快妈妈”的两件事。
第一件:
第二件:
其中第(____)件事是作者重点记叙的。
4.文中的“妈妈”有什么特点?
从所记叙的两件事中,可以看出“妈妈”这个人物具有怎样的思想品质?
(1)妈妈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的思想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快妈妈”让我想到了奔跑很快的________(填动物名称)。
十三、阅读训练
相濡以血
几位探险者在一个荒凉的孤岛上发现了一种生存了14年的吸血蝙蝠,它们是一种100%靠其他动物的鲜血来维持生命的可怕的嗜血动物,已经成为了这个荒岛的霸主。
然而令动物学家不解的是,这个荒岛上的鲜血并不容易找到。
那么,它们是怎样生存下来,并发展成为这样一个庞大的集团的呢?
经过长时间的深入观察,探险者惊奇地发现,面对着奄奄一息的同伴,这群面目狰狞的小东西,它们的无私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在找不到猎物的情况下,它们甚至会把自己腹中的鲜血反刍给没有进食的同伴,以解缓它的饥饿。
吸血蝙蝠的援助对象,首先是小蝙蝠,然后是有血缘关系的成年蝙蝠,之后是无血缘关系的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