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考试题解答算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6083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操作系统考试题解答算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操作系统考试题解答算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操作系统考试题解答算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操作系统考试题解答算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操作系统考试题解答算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操作系统考试题解答算法题.docx

《操作系统考试题解答算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系统考试题解答算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操作系统考试题解答算法题.docx

操作系统考试题解答算法题

题型:

填空,选择,简答,算法(进程同步,银行家,调度,页面置换算法,动态分区分配回收算法)

第一章

1.什么是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位置、作用。

2.操作系统的类型,各自的特点及区别。

3.操作系统的特征:

并发、共享、虚拟、异步

4.操作系统发展过程

脱机输入输出技术

批处理

多道程序设计技术,概念、特点,好处分时系统

第二章

1.程序及其执行:

程序并发执行的条件

2.进程定义、进程的组成,为什么说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进程和程序的区别与联系。

PCB的组织方式。

3.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及转换

4.什么是挂起?

为什么引入挂起?

具有挂起状态的进程状态及转换原因

5.进程的控制:

概念,实现,基本的进程控制的功能

第三章

1.同步、互斥概念

2.临界资源、临界区:

概念,如何实现临界区的互斥访问。

临界区互斥四条准则:

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

3.互斥的加锁实现

4.信号量

概念信号量的P、V操作:

功能,定义

信号量的应用:

描述前趋图、实现互斥、同步、生产者—消费者问题,读者—写者问题。

5.进程通信:

直接通信方式的基本思想、过程----消息缓冲通信

第四章调度与死锁

1.调度类型及模型;进程调度的方式、时机

2.调度算法

3.死锁问题概念,原因,必要条件,预防及避免方法

第五章

1.编译、链接、装入、重定位(概念及如何实现)

2.连续分配

单一连续、固定、动态分区分配各自的实现方式。

内存的分配、回收算法

3.分页

分页式系统的基本原理、地址变换过程(基本的和具有快表的)

4.分段引入的原因。

分段的原理。

分段共享的实现方法。

5.分段与分页区别与联系

6.段页式存储的基本原理

第六章虚拟存储器概念

1.虚拟存储器的概念、实现原理、特征

2.请求式分页式系统

页表的变化地址变换过程页面置换算法

填空题:

1.进程从就绪到运行状态的转换由程序完成;从运行到就绪状态的转换的主要原因是。

2.操作系统的三种基本类型是、和。

3.程序可并发执行的条件是。

4.从结构上讲,进程由、和组成。

5.同步机制应遵循的准则是、、、

6.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和。

7.在没有快表的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取一条指令(或操作数)需访问两次内存的原因是。

8.在页式管理系统中,地址空间是维的,而在段式管理系统中,地址空间是

维的。

9.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是、、。

10.从用户的源程序进入系统到变成内存可执行程序,所经历的主要处理阶段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1.静态重定位在_______时进行,而动态重定位在_______时进行。

12.虚拟存储器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3.一般说来,用户程序中所使用的地址是__________,而内存中各存储单元的地址是____________。

14.I/O系统的结构分为两类:

和。

15.I/O控制方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和。

答案:

1.调度、时间片完

2.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3.Bernstein条件

4.程序段、数据段、进程控制块

5.空闲让进、忙则等待、有限等待、让权等待

6.互斥条件、请求和保持条件、不可剥夺条件、环路等待条件

7.页表在内存

8、一、二

9.并发、共享、虚拟、异步

10.编译、链接、装入

11.装入、运行

12.离散性、多次性、对换性、虚拟性

13.逻辑地址、物理地址

14.微型机I/O系统、主机I/O系统

15.程序I/O方式、中断驱动I/O控制方式、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控制方式、I/O通道控制方式

选择题一:

1.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

A.程序B.数据C.文件D.资源

2.产生死锁的基本原因是和进程推进顺序非法。

A.资源分配不当B.系统资源不足

C.作业调度不当D.进程调度不当

3.在操作系统中,是竞争和分配计算机系统资源的基本单位。

A.程序B.进程C.作业D.用户

4.动态重定位是在作业的中进行的。

A.编译过程B.装入过程

C.连接过程D.执行过程

5.实时系统中的进程调度,通常采用算法。

A.先来先服务B.时间片轮转

C.抢占式的优先级调度D.短作业优先

6.若信号量的初值为3,当前值为-2,则表示有个等待进程。

A.2B.3C.4D.5

7.死锁的避免是根据采取措施实现的。

A.配置足够的系统资源B.使进程的推进顺序合理

C.破环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之一D.防止系统进入不安全状态

8.设有3个作业,其运行时间分别为2小时,5小时,3小时,假定它们同时到达,并在同一台处理机上以单道方式运行,则平均周转时间最小的执行顺序是。

A.J1,J2,J3B.J3,J2,J1C.J2,J1,J3D.J1,J3,J2

9.最佳适应算法的空白区是。

A.按大小递减顺序排列B.按大小递增顺序排列

C.按地址由小到大排列D.按地址由大到小排列

10.分页式虚拟存储管理系统中,页面的大小与可能产生的缺页中断次数。

A.成正比B.成反比

C.无关D.成固定比值

选择题一答案:

1.D2.B3.B4.D5.C

6.A7.D8.D9.B10.C

 

选择题二:

1.操作系统核心部分的主要特点是。

A、一个程序模块B、常驻内存

C、有头有尾的程序D、串行执行

2.可重定位内存的分区分配目的为。

A、解决碎片问题B、便于多作业共享内存

C、回收空白区方便D、便于用户干预

3.逻辑地址就是。

A、用户地址B、相对地址

C、物理地址D、绝对地址

4.原语是。

A、一条机器指令B、若干条机器指令组成

C、一条特定指令D、中途能打断的指令

5.进程和程序的一个本质区别是。

A.前者为动态的,后者为静态的;

B.前者存储在内存,后者存储在外存;

C.前者在一个文件中,后者在多个文件中;

D.前者分时使用CPU,后者独占CPU。

6.某进程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等待从磁盘上读入数据,此时该进程的状态将。

A.从就绪变为运行;B.从运行变为就绪;

C.从运行变为阻塞;D.从阻塞变为就绪

7.进程控制块是描述进程状态和特性的数据结构,一个进程。

A.可以有多个进程控制块B.可以和其他进程共用一个进程控制块;

C.可以没有进程控制块;D.只能有惟一的进程控制块。

8.在一般操作系统中必不可少的调度是。

A.高级调度;B.中级调度;C.作业调度;D.进程调度。

9.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作。

A.编译;B.连接;C.运行;D.重定位。

10.文件目录的主要作用是。

A、按名存取B、提高速度

C、节省空间D、提高外存利用率

11.UNIX操作系统是著名的。

A.多道批处理系统;B.分时系统;

C.实时系统;D.分布式系统

12.在运行过程中需要等待从磁盘上读入数据,此时该进程的状态将。

A.从就绪变为运行;B.从运行变为就绪;

C.从运行变为阻塞;D.从阻塞变为就绪

选择题二答案:

1.B2.A3.B4.B5.A

6.C7.D8.D9.D10.A

11.B12.C

 

选择题三:

1.下列进程状态的转换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就绪运行B.运行就绪

C.就绪阻塞D.阻塞就绪

2.某进程由于需要从磁盘上读入数据而处于阻塞状态。

当系统完成了所需的读盘操作后,此时该进程的状态将()。

A.从就绪变为运行B.从运行变为就绪

C.从运行变为阻塞D.从阻塞变为就绪

3.若P、V操作的信号量S初值为2,当前值为-1,则表示有()个等待进程。

A.0个B.1个C.2个D.3个

4.把逻辑地址转变为内存的物理地址的过程称作()。

A.编译B.连接C.运行D.重定位

5.在分页存储管理系统中,从页号到物理块号的地址映射是通过()实现的。

A.段表B.页表C.PCBD.JCB

6.在以下存贮管理方案中,不适用于多道程序设计系统的是()。

A.单用户连续分配B.固定式分区分配

C.可变式分区分配D.页式存贮管理

7.在可变式分区分配方案中,某一作业完成后,系统收回其主存空间,并与相邻空闲区合并,为此需修改空闲区表,造成空闲区数减1的情况是()。

A.无上邻空闲区,也无下邻空闲区

B.有上邻空闲区,但无下邻空闲区

C.有下邻空闲区,但无上邻空闲区

D.有上邻空闲区,也有下邻空闲区

8.在分段管理中,()。

A以段为单位分配,每段是一个连续存储区

B段与段之间必定不连续

C段与段之间必定连续

D每段是等长的

9.消息缓冲通信是利用()为基础来实现进程间的数据交换。

A.文件系统B.内存缓冲区C.高速缓冲存储器D.硬件

10.采用最佳适应分配算法时,应将空闲区按()顺序进行连接。

A.地址递增B.由小到大C.地址递减D.由大到小

选择题三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D

B

D

B

A

D

A

B

B

一、解答题:

1.什么是操作系统?

它有什么基本特征?

答:

操作系统是为了达到方便用户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而设计的,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的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的程序的集合,它具有并发、共享、虚拟、异步性四个基本特征。

2.

(1)描述进程的三种基本状态,尽可能清楚地解释处于不同状态的进程在性质上的区别。

答:

进程的三个基本状态有:

①、就绪状态:

是指进程已分配到除CPU以外的所有必要的资源,只要能再获得处理机,便可立即执行。

②、执行状态:

指进程已获得处理机,其程序正在执行。

③、阻塞状态:

进程因发生某事件(如请求I/O、申请缓冲空间等)而暂停执行时的状态。

(2)画出进程状态变化图,说明进程怎样从一个状态转换到下一个状态。

答:

进程基本状态转换图如下:

就绪→执行状态:

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当进程调度程序为之分配了处理机后,该进程便由就绪状态变为执行状态。

执行→阻塞状态:

正在执行的进程因发生某事件而无法执行。

例如,进程请求访问临界资源,而该资源正被其它进程访问,则请求该资源的进程将由执行状态转变为阻塞状态。

执行→就绪状态:

正在执行的进程,如因时间片用完而被暂停执行,该进程便由执行状态转变为就绪状态。

又如,在抢占调度方式中,一个优先权高的进程到来后,可以抢占一个正在执行优先权低的进程的处理机,这时,该低优先权进程也将由执行状态转换为就绪状态。

3.现代操作系统一般都提供多进程(或称多任务)运行环境,回答以下问题:

(1)为支持多进程的并发执行,系统必须建立哪些关于进程的数据结构?

(2)为支持进程状态的变迁,系统至少应提供哪些进程控制原语?

(3)执行每一个进程控制原语时,进程状态发生什么变化?

相应的数据结构发生什么变化?

答:

(1)为支持多进程的并发执行,系统为每个进程建立了一个数据结构——进程控制块(PCB),用于进程的管理和控制。

(2)进程控制的主要职责是对系统中的所有进程实施有效的管理,它具有创建新进程、撤销已有进程、实现进程的状态转换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