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农村文化现状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04617 上传时间:2022-10-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7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当前农村文化现状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当前农村文化现状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当前农村文化现状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当前农村文化现状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当前农村文化现状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当前农村文化现状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当前农村文化现状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当前农村文化现状的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当前农村文化现状的调研报告.docx

关于当前农村文化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当前农村文化现状的调研报告

 

 

关于当前农村文化现状的调研报告

——以东湖村为例

一、东湖村实践调查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不断改进。

党的十七大发出了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

作为广阔天地的农村,则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舞台、重要舞台。

可是存在于广大农村市场中的巨大精神文化需求还得不到充分的满足,出现了“富了口袋,穷了脑袋”和“经济上去了,文化下来了”的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问题逐步得到中国政府和学界的高度重视。

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将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

至今,我们学界对中国农村文化建设的研究篇章已有数百篇,可是我们小组希望在这崭新的一年——,经过我们的亲自调查,探究发现当前的农村文化状况到了一个怎样的高度,从而探讨如何促进中国农村文化进一步向前发展。

为充分了解当前的农村文化现状,我们的小组选取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月岭村为调研对象,以具体范例所反映出来的情况来探究思考中国的农村文化建设现状。

我们主要采取实地采访和问卷调查的调研方式,经过对采访内容和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这对我们窥探当前农村文化现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调查采取实地采访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时间是3月5日至3月6日,地点为湛江市麻章区湖光镇月岭村,调查对象为月岭村当地村民,共收到有效调查问卷60份!

月岭村是麻章区湖光镇月岭村委会的一条自然村,座落在世界地质公园——湖光岩风景区东南面,毗邻广东海洋大学,疏港大道沿村边穿过,区位优势独特,交通便利,已列入湖光镇中心镇区规划。

全村现有人口320人,土地面积700多亩。

我们以本次的实地采访内容、实地观察和调查数据为基础,对当地的文化状况进行分析,最终得出这个调查报告!

、调查样本的特征

首先介绍一下我们本次调查样本的一些基本特征,它反映了我们本次调查结果的代表性,对我们探究分析中国当前农村文化状况的实际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调查样本的性别比例

我们本次的调查对象中,有75%的性别为男,其余的为女。

2.调查样本的年龄构成情况

调查对象的年龄多为40岁以上和18岁以下,分别占48.3%和33.3%,而18~25和25~40岁的人较少,分别为3.3%和15%,原因是绝大部分的青壮年都出外打工了,剩下老人和小孩在家较多。

3.调查的调查对象的职业

我们调查的对象53.3%的为农民,35%的为学生,而为工人和教师的较少。

6、调查样本的文化程度

我们此次调查对象的文化程度皆不高,56.7%的村民文化程度只有小学,而文盲的占了20%,初中的占16.7%,可见当地农村的文化程度还是偏低。

、月岭村的文化现状概述

(一)当地村民的文化程度和收入的相关性及辍学原因

在本调查样本中,由于调查对象有相当部分是学生,因此对于“当前月平均收入是多少?

”这个问题,问卷答案与实际的情况有点出入。

剔除这个因素,我们能够知道当地村民的月平均收入大部分在1000~3000元这个范围。

我们能够发现,虽然当地村民的文化程度不高,可是她们的平均收入还是能够的。

接着我们更想知道的是,村民们关于文化程度对收入的影响的想法如何,到底影响很大还是没有关系呢?

图1-6文化程度对收入的影响

由上图的调查结果显示,56.7%的村民认为文化程度和收入之间的关系很大。

可见,村民还是很认同文化程度对工作收入具有重要作用的。

可是,我们却了解到如今大部分的农村,很多孩子都辍学打工了。

既然肯定文化程度对工资的重要影响,为何不是好好学习、接受教育,而是转为辍学打工呢?

为解开我们的疑惑,我们对村民继续调查,找出原因。

结果,得出如下数据:

图1-7农村的学生辍学打工的原因

从上图的结果,我们得出一个让人较为意外的原因:

60%的学生因厌学情绪而选择退学,宁愿辍学打工。

我们能够猜想,该村的文化氛围还是不够,要是人人崇学、学习氛围浓郁、教育水平高的话,也不至于这么多的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辍学打工。

“辍学打工”现象令人深思,亟需关注!

(二)村民的业余文化活动形式及文化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

调查显示,大部分村民是经过电视的途径来满足她们的文化需求,其次是社区文化活动,占了60%以上,而网络跟书籍所占的比例也有20%左右。

因此,从对文化需求的途径也能够反映了,村民们家中的文化设备情况。

从村民自有的文化设备情况来看,普及率最高的是电视机,基本上我们所调查到的村民的家庭都拥有一台或多台电视,40%左右的家庭拥有一台或多台VCD或DVD机。

随着电视机在农民家庭中的普及和国家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快速推进,调查结果显示,约有26.7%的农民家庭也拥有了电脑。

村民在工作之余,从事较多的5种文娱活动分别是:

看电视(78.3%)、打牌(53.3%)、读书看报(28.3%)、下棋(16.7%)、听广播(10%)。

在接受调查并作答的60位村民中,人均每天看电视时间约为4.5小时,如下图所示:

图1-10村民从事较多的文娱活动

村民的业余文化活动多以现代文化形式为主,受制于文化形式的经济性、便利性和可获取性,农民对传统民间文化活动的兴趣正在逐步降低。

文化消费在农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中不占重要地位。

中国农村研究网也显示:

在年,农民家庭的平均文化消费支出仅有871.77元,占全部平均开支(10989.46元)的7.93%。

而我们的调查结果也再次证实了这个事实,虽然过了4年了,可是农村里村民的文化消费支出占农村家庭消费支出的比例还是主要在10%左右,在所有开支项目中排在最后。

(三)当前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拥有及政府举办的活动种类

从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拥有状况来看,由右图的统计结果可知,普及率最高的前5种设施分别是:

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文化活动室或图书室、有线电视或电视差转台、寺庙。

从村民口中也了解到,她们使用最多或常去的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前5位依次是:

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文化活动室(或图书室)、有线电视或电图1-12农村拥有的公共文化设施

视差转台、寺庙、戏台或戏楼,而农民日常最少去或使用频率不高的5种公共文化设施分别是:

公共电子阅览室、个体文化室或个体网吧、祠堂。

实地调查显示,政府对于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供给首先是有线电视系统或电视差转台,其次是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农村文化活动室,排在第三、第四、第五位的分别是农技学校、有线广播和老年活动室;但同时乡镇干部群体也已经认识到,在政府提供的这些文化设施中,农民使用最多的是有线电视、体育场地和体育器材以及文化活动室。

而对于政府举办最多的活动种类的问题上,能够了解到,当地政府举办活动最多的是民俗表演,其次是一些文娱比赛,杂技、花灯等民间艺术活动,不过也有占了35%的村民表示不清楚。

也从侧面反映了当地政府在宣传此类活动的时候力度不足。

(四)村民对本村文化情况的看法与期待

调查显示,65%的村民认为村干部并没有很重视农村的特色文化的推广,推广力度差,农村特色不突出,这与国家大力发展农村文化,着力进行农村特色文化建设的方针政策不统一,就会延缓国家关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

在这,我们了解到其实农村的文化建设并没有跟上国家所定下的发展政策,我们要发展好农村的文化,还需要一段更长的时间去跟进、付诸行动,将方针政策牢牢地落实!

另外,我们调查了村民们最希望政府提供什么文化活动给她们,从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中,我们发现村民都希望有一些“文化下乡”活动及农业科技培训等增强文化知识类的活动能够让她们自我增值,同时,她们也希望村里能多点放放电影,多点文化娱乐活动供她们愉悦一番!

最后,我们调查了村民对本村的文化状况的满意程度,得出如下统计结果:

图1-16对村里文化状况的满意程度

由上图可见,村民对村里的文化状况不是很满意,村里的文化状况还是有待改进!

村里的文化建设需要逐步推进,这不但是政府及村干部应该做的事情,也需要村民们的支持和配合。

另外,我们也在对周边农户进行入户访谈式调研时发现所调查的家庭大多数家庭都存在劳动力流动现象。

在被调查的60人中有41人家中有人外出打工,占被调查人数的68.3%。

劳动力流动规模较大。

我们也就这个话题与村民们谈论了起来,她们表示,外出劳动力的出外打工对家庭的农活没有产生任何影响,留在家里的人依旧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干完农活,无一人表示打工者出外以后家里的农活一年四季都忙不过来。

这表明当地农业部门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

我们在问卷调查中也能够发现,多数为40岁以上的留守家中照看小孩的老奶奶老伯伯,在交谈过程中也获知,外出打工者所从事行业以建筑业、制造业和饭店服务等体力劳动为主,外出打工者中的80%的人是初中及以下的文化程度,大部分人是没有接受过任何技能培训。

虽然她们也认识到了自身的局限性,但和在家种田相比她们依然选择外出打工。

这也能够反映出,影响当地劳动力流动的因素主要有文化程度、技能和家庭观念。

最后,村民对于如何改进当前农村的文化现状,也提出了一些意见,例如:

政府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开展多点农村文化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等等。

三、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关建议

经过这次的调查实践,我们小组认为中国当前农村的文化建设状况还是有待改进和提高,村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也亟须加强!

面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面对与新农村建设相匹配的文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我们农村文化建设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方式,需要什么样的工作机制加以保证,是当前面临的和亟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为此,我们小组也提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正在被全社会所认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文化建设,无论是从农业生产、农业管理还是农村群众的自身发展等方面,均需要得到文化的支撑。

在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过程中,探索和建立农村文化建设长效工作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让广大农村群众在不断提高农村群众物质生活的同时,不断提高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文化机构建设力度

一是区、镇两级财政要对镇级文化站、文化中心影剧院等事业单位加大投入,并随着经济增长而逐年增加;二是扩大公共财政覆盖范围,向远离集镇农村地区倾斜,加大偏僻农村地区的文化建设;三是注重功能定位。

四是创新工作机制,注重农村文化建设机制创新。

(三)进一步满足农村群众日增长的文化需求

一是针对当前农村人口构成不同于以往的情况,结合区域实际,强化针对性研究,开发并推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二是积极探索文化“三下乡”活动长效机制,促进“三下乡”为“常下乡”的转变。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定期或不定期举办、书法、美术、摄影、文学、舞蹈等培训,提高农村群众知识水平和文化层次;三是注重农村文化与科技建设相结合,动员和组织相关部门和志愿者,开展骨干培训、技术推广、品种更新、文明礼仪等宣传服务活动,引导和教育广大农村群众学科学、讲科技、用科技、促文明,提高整体素质。

(四)进一步营造健康、规范、向上的农村文化氛围

一是突出农村文化积极向上、健康、规范的主体作用,采取多渠道、多形式的方法,加大农村文化的引导和渗透力度。

二是结合农村实际,不断改进农村文化引导和渗透的内容和方法,强化针对性,增加娱乐性,提高有效性。

三是加强对农村文化市场的整顿,减轻不良文化现象侵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营造农村文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富裕程度明显提高,是有史以来变化最大的时期,人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好。

可是现在农村中,真正进入小康和富裕的是少数,大多数为温饱或略有余。

随着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弱势的农村经济更加暗淡。

要发展农村经济就要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我们希望中国的农村越来越好,乡亲们都能过上真正的小康、富裕的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