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双十中学届高三期中考试 历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厦门双十中学届高三期中考试 历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厦门双十中学届高三期中考试 历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增加财税B.多安置官吏C.给予地方更多权力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5.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
“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A.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洋务运动之后D.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6.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下图所示的中国近代两次革命运动的相似之处进行探究学习,得出了下列四个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两次革命运动都发生于辛亥年②两次革命都属于民主主义革命范畴
③两次革命都主张变革封建土地制度④两次革命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变革。
以下变革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学习西方制度,变法迅速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
③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④政治制度出现里程碑式的变化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8.近代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
革命过后的社会民众心理“呼唤一个能迅速结束动乱、稳定政局的人物……”他还说:
”袁世凯是选举出来的,于法有据。
”陈旭麓的论证旨在说明
A.袁世凯上台符合法律程序
C.辛亥革命引发社会动荡
B.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
D.改良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9.有人认为:
“民国成立后,国家自国家,社会自社会。
”这一观点的意思是
A.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B.民主思想未对民众产生影响
C.传统社会没有得到根本改造D.各省对共和政体并不认同
10.五四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最广泛的表达民族感情的示威……标志着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迅速生成”。
以下各项反映了材料中说法的是
①“外争国权,内除国贼”②运动规模从北京扩展到全国
③学生、工人、市民广泛参加④体现了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影响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1.下列物证,可直接用于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
12.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
“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
这说明
A.国民党决定与共产党合作B.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战场
C.国民党号召全国民众奋起抗日D.国民党统治中心开始转向农村
13.电影往往取材于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下列四部电影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②《南昌起义》③《重庆谈判》④《建党伟业》
A.④②①③B.④⑨②①C.④①②⑨D.②①⑧④
14.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有人曾用“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艰辛探索”、“拨乱反正”、“继往开来”等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下列关键词与重大历史事件的对应不正确的是
A.日出东方——中共一大的召开
C.进京赶考——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
B.力挽狂澜——八七会议的召开
D.拨乱反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5.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
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科技人员的内迁B.军工企业的激增
C.民营工业的发展D.战时需求的刺激
16.反映人民解放战争开始走向战略反攻的图片是
1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成果有
①制定民主革命纲领②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两次和国民党合作④提出“一国两制”统一祖国方案
A.②③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8.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有高潮也有低潮。
下面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力量变化趋势的描绘,较为准确的是
19.有位国家领导人曾经这样评价某次会议:
“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
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
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
”该会议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代行全国人大职权
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确立了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①③④
20.下图是国庆节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的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的巨幅画。
国庆节这样悬挂伟人画像主要体现了
A.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完全一致
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
C.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新中国的成立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21.“我父亲有一同事,因上课时挥舞教鞭用力过猛,戳破了毛主席的画像被打成‘反革命’”。
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种现象毫无历史根据
②据判断,这反映的是“文革”时期的历史现象
③说明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破坏
④表明当时阶级矛盾仍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2.《青藏高原》唱响全国: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呀拉锁,那可是青藏高原。
下列事件跟西藏地区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有关的是
①《共同纲领》的制定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③1965年西藏自治区的成立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23.一首诗: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
①虎门销烟②签订《南京条约》③签订《辛丑条约》④香港回归
A.①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4.下列四幅图是反映海峡两岸关系的有关图片,从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①两岸交流日益频繁②祖国统一是两岸人民共同愿望⑨马英九的胜选表明两岸统一指日可待④国际反华势力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巨大障碍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25.根据国情,我国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
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B.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C.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26.法国学者费奈隆(1651-1715)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的评价时说:
“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
”对此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全体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B.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C.公民在演说诱导下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D.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27.古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规定:
“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
”这说明
A.古罗马人认为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B.罗马法保证人在各个方面是平等的
C.古罗马人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罗马法强调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
28.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与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
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共有土地的平等权利。
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根本目的是
A.完善法律体系B.稳定社会秩序C.保障平民利益D.维护帝国统治
29.《英国政治制度史》:
“1689年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威廉三世立即否决。
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
1692年下院提出《任职法案》,先是被上院否决,次年又被威廉三世否决。
”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此时的英国国王拥有立法否决权
B.此时的英国国王违反了英国关于限制王权的法律
C.此时的英国上院具有立法否决权
D.此时的英国下院拥有立法权
30.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
以下歌词中,出自德意志国歌的应该是
A.“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
在这自由的国家,勇士的家乡”
B.“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
C.“公民们,投入战斗!
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D.“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31.“无视、遗忘或蔑视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国民议会(指制宪议会)在上帝面前并在他的庇护之下确认了十七条权利。
”这一发表于1789年的“宣言”
A.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B.宣告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确立
C.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D.以法律形式否定了王权、神权和封建特权
32.2011年10月4日,美国参议院以79票赞成,19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迫使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法案。
下列对这一程序性投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法案可能遭到美国总统的否决
B.美国众议院可能对此法案进行表决
C.美国国会部分议员是在诱导中美贸易战
D.投票结果决定了白宫的对华经济方案的制定
33.从英国《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这种现象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道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A.反封建性B.民主性C.普选制D.法制化
34.伯特兰,罗素在谈到西方哲学史时说:
“马克思把它的历史哲学纳入了黑格尔辩证法所提出的模子,但事实上只有一个三元素是他关心的:
封建主义,以地主为代表;
资本主义,以工业雇主为代表;
社会主义,以雇佣劳动者为代表。
黑格尔把民族看作是传递辩证的运动的媒介;
马克思将民族换成了口口。
”此处省略的是
A.国家B.阶级C.个人D.社会
35.担任过十月革命时期《真理报》副主编的季诺维耶夫曾说:
“二月革命胜利后,弗·
伊(列宁)带着整个革命的现成政治图纸回到俄国。
”现成政治图纸指的是
A.号召俄国人民推出世界大战B.发动七月革命
C.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D.建立苏维埃政府
36.观察以下四幅图片,下列对这四幅图例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A.图l反映的现象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B.图2反映的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大大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D.从图l到图4反映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曲折性
二、非选择题(第37小题21分,第38小题22分,第39小题17分,第40小题18分,共78分)
37.(21分)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
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
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摘自《凤凰网》
(1)依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3分)
材料二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如果不是完全的话)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一一华盛顿1787年给友人的信
(2)针对材料二指出美国独立之初面临的问题美国是如何解决的?
(2分)简要指出这种解决方案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2分)
材料三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没计。
……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一一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
(2分)英国找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
(4分)
材料四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一一列宁《国家与革命》
(4)依据材料四,概括列宁心目中的无产阶级政权的特点?
材料五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5)材料五所说的我国新型人民民主政治具有哪些显著特点?
(2分)
(6)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政治制度的因素有哪些?
38.(22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
“自然力的征服,
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
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转辗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歌讴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或性心理义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
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5分)
材料二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1842年8月29日)
材料三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1895年4月17日)
(2)指出材料二、三分别出自哪一条约?
(2分)比较材料二、三所反映内容的异同。
材料四有学者认为:
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
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
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
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3)试分别概述文中所说的“沉沦”和“上升”的含义。
(4)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折时期,列举这一时期体现“沉沦”、“上升”的重大历史事件各两例(4分),并简析推动这一转变的原因。
39.(17分)选举制度是人类组织社会生活需要的产物,作为一种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的方式,古今中外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
材料一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中就包含一种早期的选举制度,公元前594年,梭伦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法律改革,使“人民有了投票的权力,成为政府的主宰”。
克里斯提尼进一步完善了雅典的选举制度,他将每个选区以抽签方式各选出50人组成500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执行机构。
公元前四世纪,雅典的民主选举制度已经基本成熟。
(1)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材料二光荣革命后,法律规定,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
1832年改革法案规定,取消人口不满2000人的56个“衰败地区”议席,另外31个人口在2000至4000之间的选区分别减少一个议席,空出的143个席位中,65个给了新兴大工业城市。
1867年改革法案再次对议席分配作了调整,取消了46个“衰败选区”,空出的52个议席分给了大城市和较大的郡。
……法案还降低了选民财产资格,它规定,在城市中凡拥有单独住宅的房主(不论其价值多少)和每年缴纳房租10镑以上的房客,只要在选区内居住一年以上都有选举权;
在各郡,每年交纳地租12镑以上租佃者和每年收入5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都有选举权。
1918年法案中,授予了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1928年,又将妇女选举权的年龄限制降为21岁,成年公民普选权终于真正得以实现。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等资料
(2)根据材料二,概述英国选举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了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
在代表名额比例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
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
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
1979年,修订后的“选举法”规定,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
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
2010年春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修改为1:
1。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人大代表选举办法有哪些变化。
(4)纵观人大代表选举方式的演变,简述新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了怎样的演变轨迹。
40.(18分)古往今来,一部部法律文献搭建起人类前进的阶梯。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
二柄者,刑德也。
何谓刑德?
曰:
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
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
——《韩非子》
材料二“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
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
”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1)材料一中“法”的职能与材料二中“法”的职能有何区别?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
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3)材料三中孙中山法治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分)分析其法治主张在近代中国难以实现的原因。
材料四“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
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4)概括材料四的观点。
(3分)20世纪末中国提出怎样的“民治”目标?
(1分)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法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