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基础知识培训材料-PPT.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190301 上传时间:2022-10-05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0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GMP基础知识培训材料-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GMP基础知识培训材料-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GMP基础知识培训材料-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GMP基础知识培训材料-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GMP基础知识培训材料-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MP基础知识培训材料-PPT.ppt

《GMP基础知识培训材料-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MP基础知识培训材料-PPT.ppt(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GMP基础知识培训材料-PPT.ppt

GMP基础知识培训材料,一、我国实施GMP的发展阶段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三、GMP各要素可归类为:

人、机、料、法、环,一、我国实施GMP的发展阶段,我国自1988年第一次颁布药品GMP至今已有20多年,其间经历1992年和1998年两次修订,截至2004年6月30日,实现了所有原料药和制剂均在符合药品GMP的条件下生产的目标。

而最新版药品GMP,已经于2011年3月1日起施行,新版药品GMP共14章、313条,相对于1998年修订的药品GMP,篇幅大量增加,被称为“史上最严GMP”,现有药品生产企业将给予不超过5年的过渡期。

企业经历了普及推广、强制实施、全面提高三个阶段。

从2008年1月1日起所有药品(包括中药饮片、医用氧)都在符合GMP条件下生产。

质量管理理念经历了“检验控制质量”、“生产控制质量”、“设计控制质量”三个阶段。

现颁布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从格式到内容基本与国际标准接轨,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这是一项管理标准,技术法规,是药品生产企业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实施GMP的目的实施GMP的目的是防污染、防混淆、防人为差错把影响药品质量的人为差错减少到最低程度防止一切对药品污染现象的发生以保证药品质量因此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所有法律、法规、规则和指导大纲都是为了一个目标:

控制-要控制你的生产工艺-要控制你的供应商-要控制你的质量,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了解几个概念污染:

是指当某物与不洁净的或腐坏物接触或混合在一起使该物变得不纯净或不适用时,即受污染。

简单地说,当一个产品中存在不需要的物质时,即受到了污染。

混淆:

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其他原材料或成品与已标明品名等的原料或成品相混,俗称混药。

差错:

主要是指错误或意外的变化。

质量事故中人为差错占15%左右;主要原因主要是

(1)人员心理、生理疲劳、精神不够集中等引起;

(2)工作责任心不够;(3)工作能力不够;(4)培训不到位,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3、实施GMP的作用和意义实施原则实施GMP向传统的经验管理提出了挑战,向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迈进。

实施GMP已走向法制化轨道,成为企业进入市场的先决条件。

实施GMP强调全员、全过程管理,保证生产出百分之百合格的药品。

实施GMP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是药品国际贸易中的质量保证。

实施原则:

有章可循;照章办事;有案可查。

GMP实施的基础总结起来为三要素:

硬件是基础,是实施GMP与药品生产的平台;软件是保障,是药品良好质量的设计与体现;人员的关键,是软硬件实施结合的主体,是工作质量的直接体现。

三、GMP各要素可归类为:

人、机、料、法、环,1、人(组织机构、人员、培训)2、机(设施、设备的技术要求、安全操作、维护保养、状态标志、设备的记录)3、料(物料管理基础、物料管理与生产、物料管理与质量)4、法(法与文件、文件管理、如何使用文件)5、环(污染和污染媒介、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管理),1、人(组织机构),GMP规定:

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生产和质量管理机构。

组织机构是我们开展GMP工作的载体,也是GMP体系存在及运行的基础。

建立一个高效、合理的组织机构是我们开展GMP的前提。

组织机构设置应把握一个总有原则,那就是:

“因事设人”,以避免出现组织机构重复设置、工作低效率。

1、人(人员),人的工作质量决定着产品质量。

从事药品生产操作必须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

做为药品生产行业的一名员工,我们必须遵守药品生产行业道德规范:

提高医药质量,保证医药安全有效,实行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

1、人(培训),对从事药品生产的各级人员应按GMP规范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

培训对象:

1、在岗人员2、新进人员3、转岗、换岗人员4、企业的临时聘用人员,1、人(培训),培训目的:

1、适应环境的变换2、满足市场的需求3、满足员工自我发展的需要4、提高企业效益药品生产行业员工培训内容: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岗位标准程序3、职业道德规范4、安全知识对于从事高生物活性、高毒性、强污染性、高致敏性及有特殊要求的药品生产操作应专业的技术培训。

培训之后我们应对培训效果进行确认,确认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

操作技能确认、口试、笔试。

当效果确认不符合要求时,应重新进行培训、考核。

培训档案:

当每次培训结束之后,我们建立培训档案,作为我们培训的原始依据。

2、机(设施、设备的技术要求),洁净室(区)厂房内表面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便于清洁。

厂房应按照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度级别进行合理布局。

同一厂房内以及相邻厂房之间的生产操作不得相互妨碍。

厂房应有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

用于生产和检验的仪器、仪表、量具、衡具,其适用范围和精密度应符合生产和检验要求,有明显的合格标志,并定期校验。

洁净级别,洁净室GMP规范基本指标项目C级D级温度()18261826相对湿度(%)45654565照度(lx)300300沉降菌(个/90mm4h)50100浮游菌20100表面微生物550静压差(Pa)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1010洁净级别不同房间之间1010尘埃粒子数(个/m3)大于5um200020000大于0.53.5万350万,2、机(设施、设备安全操作),安全操作:

在对设施、设备进行操作时,必须依“法”操作,确保安全。

一定要按SOP进行操作,人人关心安全,事事注意安全。

在操作岗位中一定要做到“一平、二净、三见、四无”。

即:

一平:

工房四周平整。

二净:

玻璃、门窗净,地面通道净。

三见:

轴见光、沟见底、设备见本色。

四无:

无油垢、无积水、无杂物、无垃圾。

2、机(设施、设备的维护保养),所有的设施、设备应进行日常巡回检查,巡检中发现损坏要立即汇报并按维修规程组织维修,填写维修记录。

检修前要做到“三定、四交底、五落实”。

即:

定项目、定时间、定人员;工程任务交底、设计图纸交底、检修标准交底、施工及安全措施交底;组织落实、资金落实、检修方案落实、材料落实、检修技术资料及工具落实。

2、机(设施、设备状态标志),与设备连接的主要管道应标明管内物料名称、流向;生产设备应有明显的状态标志。

目的是做到“我不伤害自己,我不伤害别人,我不愿被别人伤害。

”设备状态标志一般分为四类。

维修:

正在或待修理的设备(红色字体)完好:

指设备性能完好,可以正常使用的的状态(绿色字体)运行:

设备正处于使用状态(绿色字体)封存:

处于闲置的设备(红色字体)清洁:

设备、容器等经过清洗处理,达到洁净的状态(绿色字体)。

待清洁:

设备、容器等未经过清洗处理的状态(黄色字体)。

计量器具必须要经校验合格后才能使用,并且有明显的合格状态标志。

主要管线内容物名称及规定涂色:

状态标志一定要正确,置于设备明显位置,但不得影响设备操作。

2、机(设备的记录),设备记录是追溯设备是否保持良好状态的唯一依据。

设备记录应能回答以下问题:

设备何时来自何地设备的用途设备操作维护保养情况设备清洁卫生情况此项工作谁执行设备的效果评估设备累计运行时间切记:

记录填写要及时准确(四位一体),3、料(物料管理基础),物料管理的对象包括:

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

物料管理的目标:

1、预防污染、混淆和差错。

2、确保储存条件,保证产品质量。

3、防止不合格物料投入使用或成品出厂。

4、控制物料及成品的:

追溯性、数量、状态、效期,3、料(物料管理基础),1、物料管理基础-规范购入规范购入、合理储存、控制放行与发放接收、有效追溯。

物料的规范购入应包括:

从合法的单位购进符合规定标准的物料,并规定入库。

通过以下措施保障:

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

定点采购。

按批验收和取样检验。

3、料(物料管理基础),2、物料管理基础-合理储存物料的合理储存需要按其性质,提供规定的储存条件,并在规定使用期限内使用,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分类储存。

规定条件下储存。

规定期限内使用。

设施与养护。

分类储存常温、阴凉、冷藏及低温等分开。

固体、液体原料分开储存。

3、料(物料管理基础),挥发性物料避免污染其他物料。

炮制、整理加工后的净药材与未加工、炮制的药材严格分开。

特殊管理物料按相应规定储存和管理并立明显标志。

物料储存必须确保与其相适宜的储存条件,来维持物料已形成的质量在此条件下物料相对稳定。

规定的储存条件:

温度:

冷藏210度,阴凉20度以下,常温030度。

相对湿度:

一般为45%75%,特殊要求按规定储存。

储存要求:

遮光、干燥、密闭、密封、通风等。

物料使用期限:

物料经过考察,在规定储存条件下一定时间内质量能保持相对稳定,当接近或超过这个期限时,物料趋于不稳定,甚至变质。

物料应按规定的使用期限储存,无规定使用期限的,其储存一般不超过3年,期满后应复验。

仓储设施与定期养护:

仓库五防设施:

防蝇、防虫、防鼠、防霉、防潮。

五距:

垛距、墙距、行距、顶距、灯距(热源)。

3、料(物料管理基础),3、物料管理基础-控制放行与发放接收物料状态与控制:

物料的质量状态有三种:

待验、合格、不合格。

使用黄、绿、红进行标识区分。

待验:

黄色,标识处于搁置、等待状态。

合格:

绿色,标识被允许使用或被批准放行。

不合格:

红色,标识不能使用或不准放行。

物料发放和使用:

3、料(物料管理基础),要点:

依据生产、包装指令发放。

发放领用复核,防止差错。

及时登记卡、账,便于追溯。

物料拆零环境与生产环境相适应,防止污染。

先进先出,近期先出。

中间产品的流转物料加工过程中物料传递易出现的差错:

信息传递差错。

措施:

依法操作,标志清楚,发放、接收认真复核与记录(实物与记录复核)。

运输差错:

措施:

采取正确运输方式,容器进行密封。

成品放行:

成品放行规定由质量管理部门评价和批准决定,即使检验合格但未经审核批准的成品不得发放销售。

3、料(物料管理基础),特殊管理的物料:

毒、麻、精、放药品要求实行专库或专柜,双人双锁管理,并有明显的规定标志。

药品标签、使用说明书应由专人保管、领用。

标签和使用说明书均应按品种、规格有专柜或专库存放,凭批包装指令发放,按实际需要量领取。

标签要计数发放、领用人核对、签名,使用数、残损数及剩余数之和应与领用数相符,印有批号的残损或剩余标签应由专人负责计数销毁。

标签发放、使用、销毁应有记录。

3、料(物料管理基础),4、物料管理基础-有效追溯物料的编码系统:

物料、中间产品、成品均要建立系统唯一的编码,能区别于其他所有种类和批次。

包括:

物料代码。

物料批号。

产品批号。

账卡物相符:

物料账:

指同一种物料的相关信息登记,包括来源去向及结存数量。

用于统计一种物料的使用情况。

货位卡:

用于标志一个货位的单批物料的产品品名、规格、批号、数量和来源去向的卡片。

识别货垛的依据,并能记载和追溯该货位的来源和去向。

物料签(或实物):

用于标志每一件物料或中间产品品名、批号和数量的卡片。

用于识别单独一件物料或中间产品的依据和标识。

3、料(物料管理与生产),物料管理与生产-药品生产依据标准药品生产必须依据批准的工艺规程,按规定的处方、批量和制法进行。

依据工艺规程制定批指令和生产记录,用与记载单批的生产历史和与生产质量相关信息。

批:

在规定限度内具有同一性质和质量,并在同一连续生产周期中生产出来的一定数量的药品为一批。

每批药品均应编制生产批号。

批号:

识别批的一组数字,用以追溯和审查该批药品的生产历史。

生产工艺规程:

指规定为生产一定数量成品所需起始原料和包装材料的数量,以及工艺、加工说明、注意事项,包括生产过程中控制的一个或一套文件。

标准操作规程:

经批准用以指示操作的通用性文件或管理办法。

批生产记录:

一个批次的待包装品或成品的所有生产记录。

批生产记录能提供该批产品的生产历史、以及与质量有关的情况。

3、料(物料管理与生产),物料管理与生产-药品生产依据标准药品生产必须依据批准的工艺规程,按规定的处方、批量和制法进行。

依据工艺规程制定批指令和生产记录,用与记载单批的生产历史和与生产质量相关信息。

批:

在规定限度内具有同一性质和质量,并在同一连续生产周期中生产出来的一定数量的药品为一批。

每批药品均应编制生产批号。

批号:

识别批的一组数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