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13《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13《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113《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点:
通过实例理解动能的初步概念,探究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
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说 明
一、情景导入
通过两则报道《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火车“吻”肥猪,吻死一大片》,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及几个画面:
(播放视频资料:
流动的水能够推动皮艇前行、飓风能够把屋顶掀翻、行驶的摩托能够撞动汽车),引入课题
学生观察,思考。
思考:
下列三个现象中都有哪些物体能够做功?
从生活走向物理,特别强调报道
(一)中“车窗飞出一只馒头”质量之小,报道
(二)中“已经很慢”,为后面研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做铺垫。
有助于学生练习生活猜想到“速度”“质量”对动能大小的影响
二、进行新课
1.能量
复习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教师演示:
拉动木块
提问:
有没有做功
根据课件展示:
具有能量的事例。
人手能够拉动木块做功
流动的河水能够推动木排做功
飓风(流动的空气)能够掀翻屋顶
运动的摩托车和人能推动汽车
人手、流动的河水、飓风(流动的空气)、运动的摩托车和人等是否做功、对谁做功了?
从而引出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就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举出实例,还有哪些物体具有能量,能量的种类很多,从而引出最简单能量的初步概念。
(板书)1、能量
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越大。
能的单位:
焦(J)
思考
思考,交流,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对这些具有能量的现象进行总结,并从生活中找出类似的现象
使知识顺利迁移
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接受
师启发能说明什么物理问题?
通过自然现象,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本节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精神状态。
2.动能
继续出示物体由于运动对外做功具有能量的图片
共同特点:
它们的能量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
引导学生比较其共同特征(运动)得出动能的定义。
(板书)2、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探究:
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引导学生回忆课前报道
(一)中“车窗飞出一只馒头”,报道
(二)中的“列车”,具有的动能是否有大小之分呢?
引导学生根据由于物体具有动能所产生的现象来判断其大小,进一步强化“转换法”。
猜想:
以同样速度行驶的摩托车、火车,它们的动能一样大吗?
动能大小跟什么有关呢?
出示视频,
(在所举的事例中,继续利用动能所产生的现象或破坏力来比较判断做功是否一样,让学生总结体会到做功多少不同,说明动能不同,也就是能量是有大小的。
)
引导学生通过生活中的现象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如何证明自己猜想的?
老师适时地进行提示和完善得出结论
然后投影相关问题:
引导学生回忆伽俐略斜面小车实验中相关步骤,在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时候,我们让小车每次从同一高度自由滚下,到坡底具有相同的速度。
现在我们要改变速度,应该怎么办?
让物体从不同的高度滚下。
如何控制?
如何改变?
(师通过提问学生设计原理渗透科学的比较方法: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生边实验,边交谈,师巡视,引发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适时激励。
交流一下,听取小组汇报交流实验现象,简述实验结论,老师适时地进行提示和完善得出结论。
分别找几组同学到前面演示如何实验的
归纳总结“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
(板书)归纳两组实验结论得出:
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小资料、想想议议、馒头伤人、)(小组讨论回答)
(针对这个规律,请同学们在一些场合提出一些建议或警示标语)
引导学生利用动能的知识,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动能的现象。
学生思考,分析,
归纳出这类具有能量的共同特征
——运动
请同学小组内讨论举出物体具有动能的实例,找出生活中类似的现象,并跟全班同学交流(飞行的小鸟、奔驰的骏马、行驶的自行车、地球、游动的鱼、月亮、奔跑的火车),加深对动能的理解,
思考并猜测其影响因素
小组内讨论,然后派代表来发表本组或自己的观点。
总结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引导学生如何来设计实验。
明确后,填写实验报告单
小组成员讨论交流:
这个实验也需控制变量;
怎能得到相同速度呢?
怎能知道动能大小呢?
交流,汇报交流实验现象,简述实验结论,
选择仪器,利用合理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分组实验,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
(有实验操作员、解说员、并展示结论)分工明确
交流,分析,评估
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
1、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
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越大,动能也就越大,越不容易刹车,所以要对车辆的速度加以限制,以免发生交通事故
2、为什么在同样的道路上,不同的车型的限制速度不一样?
不同车型的车,即使速度相同,它们的质量也不同,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越不容易刹车,所以大型客车的限制速度比小型客车更小
(帆船利用水的动能、风力发电利用风的动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培养兴趣
避免盲目操作产生消极心理
教师开始不给任何提示,让学生放开思维去思考,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
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进行操作,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组内角色分工要明确
从物理走向生活,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能力
体现物理知识与生活社会密切联系,通过对日常行为习惯的启示,让学生用辩证的观点认识事物的双重性,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3、重力势能
(1)重力势能的定义
课件展示打夯及当心落物的图片,让学生体会感觉,引入重力势能的定义: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2)探究:
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①课件展示:
打桩机和强夯的重锤,引导学生猜想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
②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小物品设计实验,要注意采取什么研究方法,怎么比较重力势能的大小。
③巡视指导。
④引发学生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适时激励。
(3)通过向学生介绍高空坠物的危险,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学生从生活经验中体会到被举高的物体具有能量。
学生回答图片说明哪些问题?
学生总结得出重力势能的定义)
生活中那些物体具有重力势能?
(举出生活中具有重力势能的物体的事例,加深理解)
让学生体会到重力势能有大小之分,并做出猜想发散学生的思维,选择仪器,利用合理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正确记录实验数据,并完成实验报告,交流,分析,评估
从生活走向物理
组内角色分工要明确,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让学生养成与人共处、协作学习的习惯。
从物理走向生活
(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弹性势能
让学生阅读教材,用课件展示具有弹性势能的例子引入弹性势能的定义。
我们把物体由于发生了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动能和势能有单位吗?
与电能、功的单位一样也是焦耳。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小方框体会1焦耳的大小。
学生阅读,思考
三、课堂小结
由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巩固练习,
多媒体出示练习及课后习题
相互间交流、补充。
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反思的意识
五、布置作业
分析,解答
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11.3动能和势能
教学反思:
一、从教师的角色定位来看。
本节课角色把握到位,教师始终把自己看成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激励者;
同时教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互动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包括不成熟的甚至不正确的观点,和学生一起讨论、交流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激励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学生一起分享探究活动成功所带来的快乐;
加之教学技巧辅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融合,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到极致,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得了知识,完成了本节课的学习活动,真正实践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
二、从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来看。
本节课始终“以学生发展为核心,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引领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
例如:
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先是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接着提出问题、引导猜想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信息、分析交流、得出结论等,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增强了所有学生的学习勇气和信心。
三、重点处理恰当,难点突破得法
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通过探究实验,感知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定性关系,又通过反馈练习和列举生活中具体有关动能的事例,使学生对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形成清楚的认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是有用的。
四、本节课的几点不足及建议
首先,学生实验探究过程中,时间调控不够恰当,如“探究质量和速度哪一个对动能影响大”,可以安排学生课后探究,反馈练习可以根据时间增减……
再如,学生实验室缺少计划性,有些学生在实验时感到茫然、无从下手,老师应该在实验前进行适当的提示。
学生课堂学习评价表班级______被评学生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项目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A
B
C
D
学习态度
思想品德
课上是否尊重老师和同学
课前准备
是否学生课前准备充分,物品放置整齐。
听课状态
是否上课认真听讲,作业认真,参与讨论态度是否认真
学习的
积极性
课上是否积极举手发言,积极参与讨论与交流,大量阅读课外读物
自信程度
上课是否能大胆提出和别人不同的问题,大胆尝试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主动学习
情况
学生能否认真观察,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有条理的表达思考过程。
独特性
学生是否能善于思考,能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表达自己独特的见解。
学习参与
回答问题情况
学生是否对教师在课上的问题能主动回答
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是否能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探究合作情况
是否善于与人合作,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合作的积极性
学生是否能主动参与的时间长(>70%),能投身在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学习之中。
配合教师情况
学生是否能够配合教师完成课上的探究活动
学习效果
知识学习情况
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是否掌握,是否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思维创新
是否具有创造性思维,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独立思考
知识创新
在探究过程中,是否能提出新的问题、见解
能力创新
是否对探究过程有新的改进方法
综合评价
自己的评价:
学生对他的评价:
教师对他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