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学业评价研讨会思想品德学科材料之一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2743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毕业学业评价研讨会思想品德学科材料之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中毕业学业评价研讨会思想品德学科材料之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中毕业学业评价研讨会思想品德学科材料之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中毕业学业评价研讨会思想品德学科材料之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中毕业学业评价研讨会思想品德学科材料之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毕业学业评价研讨会思想品德学科材料之一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毕业学业评价研讨会思想品德学科材料之一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毕业学业评价研讨会思想品德学科材料之一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毕业学业评价研讨会思想品德学科材料之一Word文档格式.docx

要注重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符合当地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际。

我们邵阳市进入课程改革使用新教材以来,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按新教材新考标命题始于2006年,至2008年已经考了三年。

三年来,我们邵阳市的思想品德课程考试命题基本上落实了上述要求。

我对近三年邵阳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卷的总体认识是:

1.思想性突出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思想品德课要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因而试卷内容紧跟时代步伐,注重重大方针政策。

如在2008年的试卷中,党的十七大、三月“两会”等一系列会议、文件所规定的重大方针政策、人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如人口、资源、环境、教育、科技以及地域经济发展、南方冰冻、四川地震等也都被引入试卷作为背景材料,将“三维目标”的考查寓于鲜明的时代背景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家乡、关注自我和关注未来,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正确引导。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因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全国人民极其重要的任务,为此,我们在试卷中重点贯彻了这一思想。

2.开放性突出

开放性试题的最主要特征就是答案的不唯一性,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和创新能力的平台。

做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认识,因而答案出现多样化。

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能力考查,是考试改革的重点所在,因此,近三年来的试卷中开放性、探究性试题增多,选用了大量的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情景材料为背景设计试题,并讲究设问的切入角度,注重课外材料与教材知识的有机结合。

如2008年的第31题,它以四川地震为背景,结合邵阳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倡导下积极捐款捐物及亲临灾区帮助灾区人民抗震救灾、重建家园设计问题,开放性尤为突出,初中三个年级所学知识都可用上,涉及心理品质、道德品质、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奉献精神等多方面品德的考查,该题立意新颖,难易适中,绝大部分考生都有话可写。

3.地方性突出

试卷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每年都尽可能从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常生活中摄取材料来设置试题,专门考查对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市委市政府的方针政策的理解、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号召学生为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培养学生热爱邵阳、热爱家乡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如2006年第30题、2007年第31题、2008年第27题、第31题。

4.针对性突出

主要是针对中学生迷恋网吧、缺少艰苦奋斗精神、诚信缺失问题、亲子之间代沟问题、法律意识淡薄、厌学及辍学打工等不良现象编拟试题,以此引导学生进行判断、辨识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通过考试,进一步让学生懂得沉迷网络的危害、诚信的重要,更加懂得了如何孝敬父母增进亲情,也增强了是非观念,法制观念,民族观念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

5.综合性突出

综合性主要表现为,一个题目考查多方面的内容、同一内容通过许多题目从不同角度进行考查、整套试卷考查的内容涉及许多方面、内容涵盖面广等,从题型看,更是形式多样,其中有选择题、判断正误题、简答题、判断说明题和活动探究题,选择题中还设置了连锁题,融时政热点与教材内容的结合,融教材知识与学生实际的结合,融社会实际与教材观点的结合,这样,既能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进行考查,也能对学生“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考查。

总之,近三年来的试卷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新意,具有特色,尤其突出的是,更加体现出了“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实际)原则,而且越来越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对《考试标准》中所提出的指导思想、考试目的、命题原则等都有很好的体现。

反思近三年我市考试命题,我们对考试指导思想的理解把握主要应关注“自主、合作、探究”特别是“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能力立意”和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等重点内容。

三、考试内容和要求

《考试标准》在关于“考试内容和要求”的规定中,总体保持不变,但也做了微调。

1.变化的情况

(1)增加了一个考点:

科学发展观。

(2)删掉了一个考点:

学会选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拒绝烟酒和“黄赌毒”的诱惑,反对迷信,远离邪教。

(3)变化“要求”的共有10个考点:

其中降低要求的知识点共8个:

A.由“理解”降低为“识记”的知识点有6个:

“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B.由“运用”降低为“理解”的知识点有2个:

“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提高自身素质”。

提高要求的知识点有2个:

“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与健康”、“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对于上述变化的考点,我的认识是:

(1)关于新增的考点——科学发展观,在我们的教材中没有这一内容的完整知识,怎么考,我觉得,就象高考一样(高考也有这个知识点,教材中也没有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完整知识体系),在学生的答案中有这一个要点就行。

科学发展观体现的时代精神,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新的发展理念,思想品德课程必须贯彻落实在教育教学之中。

复习迎考怎么准备?

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是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在我们的教材中,九年级第二单元讲的三个基本国策、两大发展战略,都属于科学发展观的一部分,当我们在答题中答到要坚持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时别忘了加上一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答案中有这个要点就够了。

《考试标准》中有这样一个例题,对我们把握这一考点会有帮助。

(例19题第二问中有一小问:

“它体现了哪种发展观?

”)

(2)关于删去的考点,由于它与教材中许多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考试中仍然有可能会涉及。

如“选择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与“高雅生活情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教学内容是分不开的,“拒绝烟酒和‘黄赌毒’的诱惑,反对迷信,远离邪教”与“社会上存在着对青少年的侵害”、“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保护”等内容也是分不开的。

也许在考查“高雅生活情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上存在着对青少年的侵害”、“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保护”等知识内容时选择了删除考点所涉及的一些素材。

不过我们在复习中可以减轻力度,但不可直接对学生说“绝对不考”等类的话。

(3)在由“理解”降低为“识记”的考点中,大多数是《课程标准》只要求“知道”的内容,既然《课程标准》只要求“知道”,没要求理解,考试就不要过高要求;

二是历年各地在命题中很少涉及的知识点,也就是说这些知识点要么不特别重要,要么不是很好命题。

对于由“运用”降低为“理解”和提高要求的知识点,我认为是每年对换一些知识点进行考查,避免年年同样的知识点作为重点考查的范围,一是命题困难,二是防止老师在指导学生复习备考过程中猜题压题而进入误区。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提高要求的知识点,一般情况下都会在当年的考试命题中命制较高层次的试题。

2.对考试“要求”的把握

这是我们学习研究考标的重点和难点,《考试标准》指出,相关考试内容的能力目标(也就是考试要求)由低到高分为识记、理解、运用三个层次。

识记是对有关的事实、概念、原理或观点的再现或再认,理解是在识记基础上,对有关事实、概念、原理或观点进行转换、说明、解释或推理,运用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有关事实、概念、原理或观点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探究。

前一个层次是后面各层次的基础,较高层次的要求包含了较低层次的要求。

说“考试要求”是难点,难就难在对各层次的要求与命题关系的把握上。

我们不妨将考试要求的三个层次简单化地理解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来理解,这样处理“考试要求”与命题的关系就简单一些了。

那么,凡是考“是什么”,就是考查“识记”能力的,考“为什么”就是考理解能力的,相应地,考“怎么样”就是考查“运用”能力的。

一般说来,“识记”层次的知识点只会命制要求较低的题型,如选择题、判断正误题等,但也不排除在主观题型中进行考查;

“理解”层次的知识点既可以命选择题,也可以命简答题,也不排除在综合题(包括判断说明题)中出现。

由于我们邵阳市以前的考标将能力要求分成四个层次(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分析),而且比较明确地规定“理解”层次只会出选择题,以至我们现在还有一部分老师仍然认为“识记”和“理解”层次的知识点就只能考选择题和判断正误题,一旦在主观题中出现“识记”和“理解”层次的知识点,就认为考试命题“超标”。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和考试的改革与发展,这种认识早已过时了。

我们现在的新考标中,能力要求只有三个层次(识记、理解、应用),把“简单应用”部分中的大部分内容归入到了“理解”层次中,所以,“理解”层次命主观题可能性就更大了。

如果我们还用那些老眼光、旧观念来认识“考试要求”与命题的关系,显然不合时宜了,是不科学、不客观的。

其次,我们说“一般情况下‘识记’层次的知识点只会命制要求较低的题型”,其中“只会”并等于“只能”,如果我们将考试要求的三个层次理解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话,我们就不会简单地将层次要求与考试命题划等号,也就不会有“超标”的认识。

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即使是在综合探究题中考查了“识记”的知识点,也应该分析其提问的方式,以此来判断其考查的能力要求是什么。

以2008年第31题为例,第一问“为什么”,考查的知识点是在“理解”层次中的“体会生命的意义”,第二问和第三问考查学生运用和调动知识的能力,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主要是考查学生将所学知识形成新知识、“转换”成答案的能力,这也是“理解”层次的要求。

第四问才考了“怎么样”,属于“运用”层次的要求。

关于上述认识,我们可以通过省《考试标准》中的例题来得到证实。

在选择题中不仅仅只有“识记”层次的知识点,也有“理解”和“运用”层次的。

在主观题中,简答题中主要是“理解”层次的知识点,但也有“运用”层次的内容。

如例15题,第二问考查“理解”层次,第一问则考查了“运用”层次(要说是“识记”层次也可以,在生命与健康常识中对“面对地震如何逃生”作了介绍,记住了那些知识要点就行了)。

再如例16题,这是一个判断说明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一知识点在《考试标准》中也是“理解”层次的(道德教育第二个知识点),分析说明题中也有考查“识记”层次的,如例19题中的第一、二问:

(1)“两型社会”指的是什么?

它是针对我国当前的什么国情提出来的?

(2)我们要走出的一条区别传统经济发展的路子是什么?

它体现了哪种发展观?

考查的就是对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可持续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等基本政策和观点的识记。

所以,我们在把握层次要求与命题关系上,应尽快抛弃多年以前的旧观念——把“考试要求”与考试命题划等号,在指导学生复习备考过程中进行猜题压题,这一招在课改以前有点用,在课改以后基本上没用了,一定要克服靠猜题压题取胜的侥幸心理,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复习备考的重要位置上。

四、试卷结构

我们在省《考试标准》基础上对试卷结构确定为:

1.题型:

选择题(只有单项选择,20个小题,40分)、判断正误题(5个小题,5分)、简答题(2-3个小题,18分)、判断说明题(1个小题,10分)、活动探究题(2个小题,30分)。

2.主、客观题比例:

客观题包括选择题、判断正误题,在整卷中所占比例约为45%。

主观题包括简答题、判断说明题和活动探究题,在整卷中所占比例约为55%。

3.考试内容比例:

七年级学习内容约占20%,八年级学习内容约占20%,九年级学习内容约占40%,《生命与健康教育》约占10%,年度间(2008年4月1日至2009年3月31日)国内外重大时事约占10%。

4.难易比例:

8∶1∶1。

省《考试标准》将考试难度系数要求控制在0.68-0.85之间,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的比例为7∶1.5∶1.5,但我们在命题实际操作中,市教育局领导考虑我市实际情况,每次都提出8∶1∶1的难易比例,希望达到90%以上的一次性合格率。

近三年来,我市中考试题基本上符合上述要求,如2006年难度系数0.76,2007年难度系数0.80,2008年难度系数为0.82。

但90%以上的一次性合格率还是没有达到要求。

五、复习建议

关于复习备考,我讲两句话:

落实基础知识,培养提升能力。

1.落实基础知识

命题原则提出以能力立意为主,但能力的发挥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它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之上,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所以基础知识的落实是复习备考不可忽略的环节。

认真分析近三年的学业考试试卷,我们可以发现,尽管题目形式多样,但最终的答案还是离不开基础知识,知识的掌握是答题的基础,是分析运用的根基。

落实基础知识的基本要求是该记住的要记住,该理解的能理解,并且能够运用于生活实际,能够用来指导自己的生活,用来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或者说既要知道“是什么”,又要知道“为什么”,还要知道“怎么样”。

达到这样的程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轻松,短短几个月时间,那么多科目,那么多内容,学生的负担可是不轻啊。

这就需要我们想办法,出点子,怎样才能做到用较少的时间,实现高效率的复习效果,这就涉及一个复习方法问题。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

关于复习方法,我国有句老话,叫做“学习有法,学无定法,贵在得法”。

意思是说,学习是有方法的,也是要讲究方法的,但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方法可言;

对甲是效率很高的学习方法,对乙则并不其然,某种方法用来学习语文效果很好,但用来学习数学又效果不佳,因此,方法又是因人而异、因事而异的;

重要的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不过,在我们指导学生复习备考过程中,还是有一些一般性的方法可循的。

如:

(1)归纳法。

把教材上相同或相近的知识点归纳到一起,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顺序整理归类,帮助学生在这个整理知识的过程中系统地掌握知识,也可以在归类过程中通过比较更加准确地掌握知识。

例如,关于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七年级、八年级教材中都有这个知识点,我们可以把它们整理归类,合而为一;

又如法律知识的内容,三个年级的教材中都有,我们可以做个专题,按法律名称、主要内容、具体做法等相关内容进行归类整理;

还有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在八年级和九年级的教材中都有,也可以把它们整理到一起……

(2)数字法。

在串讲教材时,用数字把相关知识归结起来,帮助学生提高识记效果。

如“一”:

一个中心、一种发展观……

“二”:

两大发展战略、两个基本点……

“三”:

三大基本国策、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原则、三个尊重、我国人口现状的三个基本特点……

“四”:

四项基本原则……

(3)图表法。

一是可以通过图表把一个整体的知识按逻辑结构排列整理,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教育问题等。

二是可以利用表格把相关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如前面提到的法律知识,可按法律名称、主要内容、具体做法等列成表格,更加方便进行比较学习。

(4)关键词法。

就是按照相同或相近的关键词,把相关的内容整理起来进行比较记忆。

如“根本”、“基本”、“重要”、“主要”、“基础”、“权利”、“义务”等等。

2.培养提升能力

“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主要就是考查学生的能力。

能力包括多个方面,如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还有在现实生活中的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考试中的审题能力、答题能力、包括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准确使用学科语言组织答案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最后几个月的复习备考,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帮助学生考上他们理想的高中。

因此,上述诸种能力的培养训练,都要围绕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进行。

所以,在复习备考过程中,适当的考试训练、适当的作业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作业练习和近乎实战状态的考试训练的实践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但是,仅有考试和练习还是不够的,每一次考试、每一次练习,都要有相应的目的,都要围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发展情况进行查漏补缺,考试、练习的题型要与学业考试的试题相一致,具有针对性,才能达到练习、考试训练的目的要求。

而且考试、练习之后要精讲精评试题,这是尤为重要的环节,通过练习和考试讲评把解题技巧与方法传授给学生,考试、练习才能达到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预期效果。

下面谈谈解题技巧与方法问题。

(1)选择题解题技巧与方法

现代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中的选择题一般为单项选择题,而且是最佳选择,解答选择题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也是因人而异、因题而异的,但一般说来更多地采用排除法,即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

排除法又可分为四种具体操作方法:

一是排误法。

即排除选本身观点错误的选项。

例题:

[1]、(2008年邵阳市中考第15题)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

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

其中,最重要的是

A.尊重和爱戴父母B.侍奉和赡养父母

C.帮父母做家务D.对父母言听计从

本题中选项D本身表述错误,可首先排除。

二是排异法,不管选项观点是否正确,只要它与题干无关,即可排除。

(同上)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孝敬父母,题干中提出了孝敬父母的三个层次:

尊敬、侍奉、赡养。

在审题过程中,应抓住“最重要”这个关键词,教材明确提出,在孝敬父母的三个层次中,最重要的是尊重和爱戴。

前面我们用排误法排除了本身表述错误的D项,剩下A、B、C三个选项都表述正确,但B、C的表述与关键词“最重要”不符,故排除。

本题正确答案为A。

与题干要求相“异”还有另一种情形,就是选项所表述的内容与题干毫不相干。

[2]、20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适当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要加强税收监管,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加强对垄断行业收入分配的监管,进一步完善城市低保制度。

这样做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有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

可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

A.

B.

C.

D.

本题讲的是经济问题方面的做法,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虽有联系,但并非其表现,所以

与题干无关,可首先排除。

选项中含有

的B、C两个选项就是错误答案。

三是排倒法,主要是在因果关系选择题中,往往出现倒果为因或倒因为果的选项,这种因果关系倒置的选项就是错误选项,须排除。

[3]、2005年12月4日是我国第四个宪法宣传教育日,其主题是“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观念”。

之所以要“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观念”,是因为

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人们的宪法意识增强了

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A.

题干用“之所以……是因为……”来表述,明显就是一道因果关系选择题,题干是“果”,选项为“因”,在四个选项中,表述都正确,但

与“弘扬宪法精神,增强宪法观念”因果倒置了,为错误选项,所以本题应选D。

四是排重法,有些选项虽与题干表述不同,实为“同义语反复”,这样的选项也应视为错误选项。

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表现

可以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则为正确选项)

该题考查的是在经济方面一些做法的意义,在做法中包含“有效调节过高收入”,所以

与题干重复。

故A为正确答案。

如何判定选项是误、异、倒、重的选项,首要的是通过关键词把握题干的规定性,即题干的要求、提问方式、知识指向等。

最根本的还是知识积累及理解分析判断能力。

所以必须调动所学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准确把握题干的规定性,才能准确无误地做好每一道选择题。

(2)主观题解题技巧与方法

主观题题型多样,包括简答题、判断说明题、分析论述题、活动探究题等。

无论哪种形式,其解题方法具有趋同性。

尤其是在课程改革和考试改革的新形势下,开放性试题增多,解答主观性试题的技巧与方法更加趋于一致。

开放性试题重在考查能力,改变了过去以识记为主的考试模式,主要考查考生的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等。

在一般情况下,它允许、倡导并鼓励答案多元化。

解答这类试题,根本的是要多角度思考、多种方法并用、多方面组织答案。

在近几年的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命题中,常见的主观题型有理解型、标语型、建议型、做法型、倡议型、辩论型、小论文型、社会调查型等多种形式,而我市出现最多的有理解型、标语型、建议型、做法型等,倡议型、辩论型、小论文型的题型难度较大,我在近三年的命题中曾经很想试用一下,但还是没用到,怕提高整个试题的难度,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

社会调查的形式还是很好的,可以考查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自理自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解决社会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