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温度及温度计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讲义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902463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3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温度及温度计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讲义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中物理温度及温度计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讲义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中物理温度及温度计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讲义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初中物理温度及温度计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讲义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初中物理温度及温度计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讲义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温度及温度计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讲义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初中物理温度及温度计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讲义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温度及温度计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讲义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温度及温度计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讲义要点Word文件下载.docx

实验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3)使用方法:

估:

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选:

据估测温度选择合适量程的温度计

看:

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放:

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读:

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记:

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单位。

使用温度计需要注意:

1、不能用温度计直接测火焰的温度

2、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中拿出来读数

3、温度计不应靠碰杯壁,也不应接触杯的底部

4、正确读数

例题1、(2012•莆田)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2012•大连)下列温度中,约在36~37℃之间的是(  )

人的正常体温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

冰箱冷藏室的温度

人感觉舒适的环境的温度

3、(2011•南宁)如图所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4、(2011•绵阳)如图,把两只手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然后,先把左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

再把右手放入温水中,感觉温水的冷热程度.先后两次对温水冷热程度的感觉是 _________ (选填“左手感觉热些”、“右手感觉热些”或“一样热”).这一现象表明 _________ (选填“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可靠的”或“只凭感觉判断温度是不可靠的”).

5、(2010•广东)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 _________ 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 _________ ;

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 _________ .

变式训练

1、(2006•呼和浩特)在标准大气压下,由表格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固态氮

熔点(℃)

3410

1535

1515

1083

1064

﹣39

﹣259

用铜锅熔化钢块也行

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在﹣265℃时氮气是固态

﹣40℃的气温可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2、(2009•梅州)某同学取出一支示数为39.7℃的体温计,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而直接测量自己的体温,若他的实际体温是36.5℃,则他读出的结果应该是(  )

36.5℃

39.7℃

76.2℃

无法读数

3、(2007•济宁)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凝固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  )

物质

水银

酒精

乙醚

凝固点/℃

﹣117

﹣114

沸点/℃

100

357

78

35

水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

酒精温度计

乙醚温度计

  

4、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如右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时的操作图.

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值.

(1)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_________ ;

(2)B图读数中的错误是 _________ ;

(3)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_________ ℃.

熔化与凝固

1、熔化和凝固

(一)熔化

⑴定义: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熔点:

物理学中将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不同晶体的熔点是不一样的。

⑵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

常见的晶体:

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

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常见的非晶体:

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扩充知识点:

晶体的微观结构:

组成晶体的微观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按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整齐地排列,晶体中物质微粒的相互作用很强,微粒的热运动不足以克服他们的相互作用力而远离,微粒的热运动表现为在在一定的平衡位置附近不停地微小振动。

给晶体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时,一部分微粒具有足够的动能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离开平衡位置,使规则的排列被破坏,晶体开始溶解。

溶解时,晶体吸收的热量全部用来破坏规则的排列,温度不发生变化。

非晶体的微观结构:

非晶体的内部物质微观粒子的排列是不规则的。

⑶晶体的熔化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晶体的熔点也会由于外界压强的变化或杂质的存在等原因而变化。

⑷非晶体的熔化

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

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例题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熔化的是()

A、-40℃的水银变成0℃的水银B、冰变成水

C、食盐放入水中化成盐水D、玻璃在高温状态下变成液态玻璃

2、固体分 

和 

两类,它们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变式训练:

1、(2012凉山)看图回答:

右图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

由图可知(填A或B)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

2、(2012烟台)如图所示的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时间图像。

该物态变化过程可能是

A.水的凝固过程

B.海波的凝固过程

C.玻璃的凝固过程

D.蜡的凝固过程

(2)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⑵凝固点:

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⑶液态晶体的凝固:

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⑷非晶体的凝固: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5)物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6)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例题1、如下图是某种固体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观察图象并回答:

(1)固体在开始加热时的温度为 

 

,固体的熔点为。

(2)这种物质属于 

.(“晶体”或“非晶体”)

(3)图中B点表示物质处于状态,BC段表示物质处于 

状态,

C点表示物质处于状态。

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共持续了 

分钟。

1、把温度为-4℃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混合后的温度仍为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冰的质量减少了B.冰的质量没变化

C.冰的质量增加了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

2、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

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象的是()

实验:

探究冰、石蜡的熔化特点

本实验采用水浴加热法:

把要加热的物质放在水中,通过给水加热达到给物质加热的效果。

一般都是把要反应的物质放在试管中,再把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再在烧杯中插一根温度计,可以控制反应温度。

水浴加热的优点是避免了直接加热造成的过度剧烈与温度的不可控性,可以平稳地加热,许多反应需要严格的温度控制,就需要水浴加热.。

水浴加热的缺点是加热温度最高只能达到100度。

一、实验目标

1、知道熔化和凝固是物质固态和液态之间相互转化的过程。

2、通过实验认识固体有晶体和非晶体之分,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

3、通过实验知道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意义.

二、实验准备

1、实验提示

(1)冰块和石蜡尽量碎小,碎冰最好选用蒸馏水结成的冰块。

(2)将冰和石蜡碾成粉末,用下小上大的的金属圈旋转搅拌,这样使冰和石蜡受热均匀,便于观察。

(3)实验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同时注意观察冰与石蜡状态的变化,直到全部熔化后再观察3min。

(4)在冰和石蜡的熔化实验中,采用“水浴法”加热。

(5)实验时,让少数小组观察石蜡的熔化过程,多数小组观察冰的熔化过程。

实验小组每个同学要有明确分工,如专人负责报时间,专人负责观察温度和照顾仪器,专人负责记录等。

2、实验用品

试管、酒精灯、温度计、石棉网、铁架台、烧杯、水、冰、石蜡等。

三、探究活动

1、实验过程

参照如图8—1所示实验装置,

将实验器材组装好。

采用“水浴法”

给小冰块和石蜡碎屑加热,观察温

度计的示数和冰、石蜡的状态变化。

2、实验记录

时间t/min

1

2

3

4

5

温度t/℃

状态

石蜡

3、实验分析

(1)在下面的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请你自己写上。

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用平滑曲线连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2)冰开始熔化时温度是________℃;

冰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加热,温度保持________;

冰全部熔化为液体说,继续加热,温度________。

(3)石蜡在熔化的全过程中,温度________

4、实验结论

(1)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时都要从外界吸热。

(2)晶体是在一定温度下熔化的,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非晶体没有熔点。

(3)晶体从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处于固、液体共存的状态,非晶体熔化时不存在固液共存的状态。

例题1、如下图所示,小李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

(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右上图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

(2)

t/min

6

7

8

9

t/℃

-4

-3

-2

-1

(2)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上图所示,此时的温度是℃;

(3)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较小的冰块?

(4)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所得到的温度—时间图象是否与冰的相同?

为什么?

1、黑龙江省北部的漠河1月份的气温可达-50℃,根据下表,在该地区测量气温应选择的温度计是()

在1标准大气压下

熔点/℃

-38.8

257

-117

A、水银温度计,因为水银的沸点较高

B、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凝固点较低

C、水银温度计,因为水银的凝固点较高

D、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沸点较低

3、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2)该晶体的熔点是℃;

(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时,它处于态。

(选填“固”或“液”)

4、如图4-3所示,为锡熔化或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锡的熔点是_________℃。

(2)AB段图象表示的是___________,BC段表示的是

 ___________过程,这段过程中___________保持

 不变,但必须从外界___________。

 CD段表示的

 是_______,DE段表示的是__________,EF段表示

 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锡必须向外

 ___________,FG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过程

(3)锡熔化过程经过_______________分钟,在3—6分钟的时间内锡所处的状态为_________________,9—12分钟内锡处于_________过程,锡在3—6分钟内与9—11分钟内的不同点在于__________。

汽化与液化

二、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

1、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汽化吸热。

2、汽化的两种方式:

沸腾和蒸发

3、沸腾:

A.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B.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同一种液体的沸点在不同条件下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在水中放些盐或糖,沸点升高,如果加入酒精沸点降低;

又如海拔高的地方由于气压低,水的沸点会随之降低。

C.液体沸腾的条件:

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需要继续吸热。

D.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维持在沸点不变。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大量的分子会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而飞出,若要使沸腾过程继续,必须对液体进行加热,以便更多的分子飞出。

在沸腾过程中,来自外界的热量为分子挣脱引力提供了能量,但无多余能量使液体温度升高。

探究实验:

水的沸腾

【目的】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及温度变化。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温度计、带有小孔的纸板、秒表、(火柴)。

【设计实验】用酒精灯给水加热至沸腾。

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

【实验表格】

时间/min

温度/℃

【图象】见右上图。

其中BC段为沸腾过程。

【实验现象】

(水沸腾前)气泡上升,越来越小。

(原因:

下部水温高于上部水温)

(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下部压强大)

两种现象中水泡都在发生变化,主要应考虑水的压力作用和上升过程中气泡不断聚集的因素。

升温时水的密度发生改变,那么水蒸气所受到的压力在不断改变,这就是气泡大小改变的原因。

正在加热过程中没有沸腾,下面温度高,上面温度低,来自底部的水蒸气上升或遇到上层冷水液化,气泡体积变小甚至消失;

沸腾时上下气温差别不大,但下面压强大,越向上压强越小,同时由于气泡的聚集,所以气泡由下向上越来越大。

【注意事项】

(1)纸板的作用:

①减少热损失;

②固定温度计;

③防止液体飞溅出来。

(2)纸板上小孔的作用:

使内外大气压平衡。

(3)水的沸点不是100℃,原因:

①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②水中有杂质;

③温度计有问题。

(4)长时间水不沸腾,原因:

①水的初温太低;

②水的质量太大;

③未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④没有盖中央留孔的纸板;

(5)移去酒精灯后沸腾不马上停止。

(6)石棉网使烧杯均匀受热。

4、蒸发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液体的蒸发随时都在发生,这是因为在任何温度下,总会有有一些分子可以得到足够的能量而挣脱周围液体分子的吸引,从而脱离液面飞向空中。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蒸发的特点: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只发生在液体表面;

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蒸发吸热。

蒸发致冷:

是指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或自身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物体或自身温度下降。

5、蒸发和沸腾的比较

蒸发

沸腾

不同点

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必须达到沸点且继续加热

缓慢地汽化

剧烈地汽化

温度降低

温度保持不变

1.都是汽化现象

2.都使液体变成气体

3.都要吸收热量

例题1、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

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

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使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有经验的师傅拿刚出笼的馒头前,先将手沾点水,这样做主要是利用,使手不会被烫伤。

2、夏季,农户家常用一种没有烧过的粘土做的茶壶.观察发现,装水后,壶的外壁总是潮湿的。

请分析:

这种茶壶能使里面的凉茶水变得更凉些的原因是。

你认为茶壶放在地方变凉效果会更好.

1、如图中A、B是小明同学做观察水的沸腾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的示意图,其中图__________是沸腾时的情况.

AB

2、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时就不见水沸腾了;

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D.“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3、如图在敞开的水壶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A.逐渐升高

B.不变

C.汽化加快温度反而降低

D.随火的大小变化忽高忽低

4、下图是水的沸腾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图象的AB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处于沸腾状态;

B.在图象的BC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处于沸腾状态;

C.在图象的AB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沸腾状态;

D.在图象的BC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沸腾状态。

(2)液化

(1)定义: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2)液化的两种方法:

降低温度;

压缩体积。

(3)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4)液化时期华相反的过程。

(5)常见的液化:

雾和露的形成;

冰棒周围的“白气”;

冷饮瓶外的水滴。

火箭上燃料“氢”和助推剂“氧”都是通过加压的方法变成液态氢和氧的。

例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A烧开水时壶嘴冒“白气”B洗热水澡时,浴室内的镜变模糊

C清晨,草木上挂着露珠D寒冷的冬天滴水成冰

2、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__(选择:

“会吸热”、“会放热”、“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

现在车窗的__________ 

(选择“内侧”、“外侧”、“内、外侧”). 

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B.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

C.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

4、一锅沸腾的油,魔术师把手伸进去,一分钟、两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

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这是不可能的,是一种伪科学

B.这是不可能的,油在沸腾时温度不断升高

C.这是可能的,一定是这种油的沸点很低

D.这是可能的,一定是手上沾有水,水从油中吸收了热

1、4月15日天下着雨,小明乘坐小汽车到潍坊参加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车开出不久,小明发现汽车前车窗的玻璃慢慢变得模糊不清,影响了观察车前方的情况。

这时,司机师傅打开了一个开关,车内便吹起了冷风,不一会儿,车窗就变得透明了。

小明纳闷,听说冬天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是吹热风。

这是为什么呢?

请你帮助小明解答这个问题。

作业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温度为0℃时()。

A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冰

B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水

C冰和水都可能存在,没有水蒸气

D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

2、箭将卫星送入轨道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卫星因摩擦生热而烧毁,工作人员会在卫星上涂上一层特殊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