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资料人教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17837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只有一个地球资料人教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只有一个地球资料人教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只有一个地球资料人教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只有一个地球资料人教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只有一个地球资料人教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只有一个地球资料人教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只有一个地球资料人教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只有一个地球资料人教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只有一个地球资料人教社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指导学生做这个题时,可以先让学生把加点的词语去掉读一读句子,再读一读原句,比较一下,用不用加点的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然后,可让学生从课文中再找一找类似的句子,并用同样的方法去分析比较;

最后,引导学生在朗读课文中体会这些句子的表达效果。

《只有一个地球》相关链接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地球

  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距离太阳远近的次序计为第三颗,形状像球而略扁,自转一周时间是一昼夜,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周围有大气层包围着,表面是陆地和海洋,有人类和动植物等生存。

有一个卫星──月球。

  全球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据《人民日报·

海外版》(2002年10月14日第十一版)报道:

全球生态环境亮起红灯,表现在:

  23%的耕地面积严重退化。

  50%的江河水流量减少或被严重污染。

  25%的哺乳动物、12%的鸟类濒临灭绝。

  1/4人类所患疾病与环境恶化有关。

  1/3土地面临沙漠化。

  80个国家严重缺水。

  1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威胁。

  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的几个数字

  1999年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中指出,我国自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遏制,主要表现在:

  ──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面积的38%,全国平均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1万平方千米。

  ──荒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

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2万平方千米,并且每年还以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

  ──大面积的森林被砍伐,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大大降低其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毁林开垦、陡坡种植、围湖造田等加重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草地退化、消化和碱化(以下简称“三化”)面积逐年增加。

全国已有“三化”草地面积1.35亿公顷,约占草地面积的1/3,并且每年还在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我国已有15%~20%的动植物种类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建议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教研室 陈 颖

  《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分四部分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保证环境的重要性,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教材。

课题点明了课文内容,揭示课文中心。

课文条理清晰,运用了比较,列举数据,打比方,假设等多种说明方法,层层深入,具有很强的说明力,体现了本组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训练重点。

一、指导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1、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全文。

  2、读后讨论,整体了解课文内容:

   ⑴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

     (在宇宙中,地球虽美丽壮观,但很渺小;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不能指望在耗尽地球的资源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我们要保护地球。

   ⑵ 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

     (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初步感知课题意思,为后面的阅读奠定基础。

二、指导学生在读中生疑,释疑,明理

  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及难点应该放在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疑难问题,带着问题进一步品读课文,在进行词句训练的同时,弄懂文章所揭示的道理。

  1、课文第1、2自然段主要说明地球在宇宙中是美丽壮观的,又是渺小的,在学生勾画出有关句子的基础上,可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⑴ 在朗读中品析,欣赏地球的美丽壮观:

    ① 引导学生结合“晶莹透亮,相互交错,裹着纱衣”等词语及课文的插图想象地球的美丽。

    ② 用赞美,欣赏的语气朗读句子,体会作者运用比喻及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地球人格魅力。

    ③ 讨论:

      作者把地球分别比作什么?

为何这样比?

在量词使用上有什么不同?

(作者把地球分别比作“母亲”和“摇篮”,因为有了地球才有了人类和一切生命。

母亲是人,量词用“位”,表示尊敬;

摇篮是物,量词用“个”。

   ⑵ 在朗读中品析,感悟地球是渺小的:

    ① 读有关句子后,完成作业:

     A、地球的半径是_____,地球的表面积是_____,人类生活的陆地占_____。

     B、同_____宇宙相比,地球是_____的,就像一叶它_____这么大,不会_____长大。

    ② 结合作业讨论:

     A、作者用哪些方法说明地球是渺小的?

       (运用比较,打比方,举数据的方法,说明地球很小,人类活动的范围更小。

     B、试着用关联词语填空。

在宇宙中,地球_____美丽壮观,_____很渺小。

_____茫茫宇宙_____,地球_____渺小的。

   ⑶ 在朗读,对比中体会地球是美丽壮观,渺小的:

     课文第1、2自然段采用对比的描写方法,从地球的大和小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帮助学生弄明白任何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来说的,不是绝对的,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同时又教会学生从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的说明方法。

  2、课文第3、4自然段主要说明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学习这部分时,可以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⑴ 读课文,完成作业。

自然资源包括_____,两大类。

矿产资源是_____,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是_____。

   ⑵ 讨论:

    ①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一是不加节制地开采不能再生的自然资源;

二是随意毁坏可以再生的自然资源,造成生态灾难。

    ② 这种破坏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恶果请联系课外阅读材料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谈一谈。

    ③ 朗读课后思考·

练习2中的句子,结合课外了解的具体事例和句中的关联词语,用“……但是……”“……不但……还……”的句式,说说可再生资源遭至破坏后人类将承受的严重恶果是无法想象的。

    ④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说清这部分内容的(目的在于指导学生感受如何按一定顺序进行表达。

  3、课文第5~9自然段讲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系实际,讨论地球遭到破坏,资源枯竭,人类无法居住的时候怎么办注意充分肯定学生的合理想法,鼓励学生各抒己见,认真读课文,得到结论:

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

三、在朗读中抒情,在说写中表请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明白道理后,顺势提问:

  1、谈谈你对课题的理解。

  2、通过学习课文,你想到了什么先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谈一谈,再指名回答。

紧扣课文内容,以痛惜的,感叹的语气朗读句子: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以坚定,大声疾呼的语气朗读句子:

“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力求达到情境交融的地步。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自己的观点?

    (从地球美丽渺小,自然资源有限,是我们的惟一家园三个方面说明要保护地球)

  4、这三个方面和作者阐述的观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用上关联词“因为……所以……”说一段通顺完整的话。

  5、教师总结:

    作者从地球的美丽渺小,资源有限,是我们的惟一家园三方面阐明了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的观点。

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体现了“按一定顺序写”的读写训练重点。

  读与说(写)是语文教学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虽各有自身的任务,但又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的。

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解决疑问,触动情感时,应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谈一谈读后感。

可以从课文中列举的人类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谈起,也可以从如何保护地球谈起,还可以从科学技术发展后,人类开发新的活动领域谈起……引导学生先按一定顺序说,然后再写下来,文体不限,可以写成演讲稿,宣传稿,建议书……并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大胆向有关部门提交建议书,人人争岁“环保”宣传员,争做“环保”小卫士。

《只有一个地球》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资源、矿物、恩赐、节制、枯竭、滥用、威胁、指望、设想、移民、破碎、目睹、和蔼可亲”等词语。

  2、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只有一个地球》词句解析

一、对句子的理解

  1、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是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突出了地球的可爱与美丽,体现了作者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句中将地球比作“母亲”“摇篮”,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万物生存繁衍的地方,阐明了地球与人类及万物生存的密切联系。

比喻的运用使句子在表达上通俗易懂又生动形象,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2、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地球在茫茫的宇宙中,就如同大海里的一叶扁舟般微小,由此可见,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3、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结合前文“矿物资源”的阐述,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4、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句话引用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40万亿千米”直观地表明了范围之大,大到人类根本无法到达。

“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的严谨性。

同时,“至少”是“最少”的意思,又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

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易于理解,又让人信服。

  5、“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这句话引用了宇航员的感叹,与前文照应,简洁、形象地概括了地球的特征,突出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说地球“可爱”,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

而“破碎”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

这样表达不仅使句子生动形象,同时又能引起人类的警觉,突出了保护地球的紧迫性。

二、对词语的理解

  晶莹:

光亮而透明。

文中指地球的外表光亮而透明。

  资源:

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的天然来源。

  矿物:

地壳中存在的自然化合物和少数自然元素,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性质。

大部分是固态的(如,铁矿石),有的是液态的(如,自然汞)或气态的(如,氦)。

  恩赐:

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滥用:

胡乱或过度地使用。

文中指胡乱或过度地使用化学品。

  威胁:

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

文中指自然资源被破坏及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最终使人类无法生存下去。

《只有一个地球》课文简说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

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

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

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

最后告诉读者:

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

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同时,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

二是引导学生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

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只有一个地球》课文题解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只有一个地球”既是课题,又是向人们敲起的警钟:

地球只有一个,如果不精心保护它,人类将别无去处!

  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到远的次序为第三颗,形状像球而略扁,赤道半径约为6,356.8公里,极半径约为6,378.2公里。

周围有大气层包围,表面是陆地和海洋,有人类和动植物等生存。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

《只有一个地球》是以文章的中心命题的。

文章告诉了我们有关地球的一些知识。

《只有一个地球》章法结构

  课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讲地球很美丽,但可供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

  第二部分(3~4自然段),讲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且正遭到人们随意毁坏。

  第三部分(5~7自然段),讲人类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第四部分(最后两个自然段),告诫人们要精心保护好地球,全文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中心,告诫人们要爱护自己这惟一的生存家园,精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造福于人类的子孙后代。

  课文引用了一些具体数字来说明问题,很有说服力。

 

《只有一个地球》写作特点

  文章为了便于让读者对地球的认识,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运用列数字、作比喻、分类别、举例子的方法条分缕析,一层一层表述下来,结尾提出号召,点明中心。

  用比喻的手法:

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又比作茫茫宇宙中的一叶扁舟。

《只有一个地球》中心思想

  本文介绍了我们生活的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很有限,如果人类随意毁坏,就会给生存带来严重威胁,人类也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后有其他去处。

说明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