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事迹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13666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动中国事迹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感动中国事迹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感动中国事迹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感动中国事迹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感动中国事迹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感动中国事迹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感动中国事迹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动中国事迹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感动中国事迹材料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朱敏才、孙丽娜:

为霞尚满天

朱敏才

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

孙丽娜,女,退休高级教师。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

他们的足迹9年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

20XX年两夫妇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生在贵州黄平,长在贵阳的外交官朱敏才,得知家乡师资严重缺乏,退休后放弃在北京悠闲自在的生活,去山区义务支教。

尽管已经古稀之年,但他们表示:

“只要我们还能动,就希望在这里继续教下去,让山里娃也能和城里娃一样,能大声流利地说好英语、学好英语”。

山区洗澡难、买菜难、乘车难、看病就医难,各方面都极不方便。

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个口罩才能睡觉。

因为长时间在山区生活,加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检查身体时还发现体内重金属超标。

朱敏才也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

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带给孩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他们义务执教不拿一份报酬,在省吃俭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在积极为学校建电脑教室、修学生食堂,四处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

夫妇两在北京治病期间,仍心系山区的孩子,为他们捐来了20台电脑。

孙丽娜还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给她和丈夫的10万元奖金转赠给了学校,用于建电脑教室。

在支教9年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

你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夕阳最美,晚照情浓。

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赵久富:

量与江海宽

赵久富

赵久富,男,湖北团风镇黄湖移民新村党支部书记。

20XX年,南水北调移民工作正式开始,湖北十堰市郧县余嘴村被定为当地首批搬迁的移民试点村,村支书赵久富以大局为重,主动放弃留下来的名额,告别80岁高堂,认真细致作好移民工作,带领61户村民搬迁到团风镇移民新村。

20XX年,跨世纪工程南水北调正式通水。

此时,南水北调移民第一村十堰郧县余嘴村支书赵久富带领着移民新村的村民早已安定下来,大家也都找到比过去更多的致富出路。

50年前,南水北调一期移民开始时,七岁的赵久富跟随父母搬迁到了余嘴村,20XX年,他成了村里移民的第一责任人。

这里有61户要外迁到千里之外的黄冈。

家园难舍,故土难离,移民工作最难张嘴。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按照住房在海拔172米以下需要外迁的标准,赵久富可以选择留下,但他还是主动选择了外迁黄冈。

赵久富80多岁的父母亲决定不跟儿子外迁到黄冈,但他们支持儿子带头外迁。

村支书带头外迁,61户村民陆续签了搬迁协议,20XX年的4月30日,移民搬迁队伍就要出发了,家家户户开始收拾家当装车。

赵久富将党旗挂在了自家外墙上,这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第26个年头,也是他在余嘴村当村支书的最后一天。

赵久富的母亲拄着拐杖步行了5公里,来到了移民现场。

母子遥望,赵久富不敢流泪,怕耽误了移民的行程。

20XX年,余嘴村变成蓄满清水的库区。

而移民们在赵久富的带领下,在新的家园也走上了致富路。

清水即将漫过家园,最后一次,把红旗在墙上摩平。

你带领乡亲们启程,车轮移动的瞬间,心间隐痛。

不敢回望,怕牵动一路哭声。

五十年间,两度背井离乡,我们的老支书,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发高堂。

张纪清:

涓滴见沧海

张纪清

张纪清,74岁,江苏江阴市市民。

20XX年11月,在邮局突然晕倒的老人张纪清被送到医院。

散落的汇款单暴露了他的秘密。

人们发现,他就是江阴人寻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黄。

1987年,祝塘镇政府收到一笔1000元的捐款用于敬老院的建设,捐款人署名是“炎黄”。

当时这笔捐款相当于一个人两年的工资。

从此以后的27年间,无论是希望小学还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灾区都曾收到过署名“炎黄”的捐款。

27年间,江阴人一直在寻找“炎黄”这位好心人,当地甚至还建设了一个“炎黄陈列馆”。

20XX年11月,这位好心人“炎黄”终于现身了,他就是张纪清。

张纪清出生贫苦,改革开放后成了镇上首个万元户。

手里有了些钱他就开始捐款。

之后,他又干回了老本行会计,拿的是死工资,可是捐款却没有中断。

张纪清在家里明确表态,钱会用到别人最需要的地方,子女的钱自己去挣。

张纪清每月只有500多元的收入,当教师的老伴还有些退休金,两口子一直生活俭朴,还住着过去的老房子,但是依旧捐款。

张纪清坦言署名“炎黄”是不想让被帮助的人有负担,他说“我们做一点点小事情,就不能以恩人自居”。

张纪清就是“炎黄”,这个秘密只有他的妻子知道,并一直支持着他。

这份坚持27年的凡人善举成就了大爱,在这个冬天带给很多人温暖。

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

你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

你是红尘中的隐者,平凡的老人,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

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你为我们点燃。

陶艳波:

爱子心不尽

陶艳波

陶艳波,女。

48岁的陶艳波,每天从早到晚,几乎都要陪伴在儿子杨乃彬身边,和儿子一起学习,做儿子的老师、陪读。

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导致他失去了听说功能。

这给了陶艳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击。

为了给孩子治病,他们走过了很多地方,但医生的结论始终让他们失望。

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是陶艳波没有放弃。

为了儿子,她专门从老家黑龙江到北京去学习唇语,然后一点点地教儿子说话、识字。

陶艳波坚持让儿子上正常学校,为此她做出了一个难以让人理解的决定:

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

就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学习。

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

杨乃彬的老师、同学也都为这对母子提供了最好的条件。

经过不断练习,杨乃彬也能比较正常地和人交流。

如今,杨乃彬已经考上了大学,成为了河北工业大学机电专业的学生。

他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回报父母,回报老师,回报所有帮助他们的人。

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

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

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木拉提〃西日甫江:

忠诚印寸心

木拉提?

西日甫江

西日甫江,男,维吾尔族,新疆和田地区公安局民警。

篇二:

20XX感动中国事迹材料

20XX感动中国

朱光亚——一生就做了一件事

简历

20世纪50年代末,朱光亚被任命为中国核武器研制的科学技术领导人。

他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制造与试验研究,地下核试验的攻关,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军备控制问题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他还参与了“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推选委员评价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章良这样评价朱光亚:

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保卫的是家,捍卫的是尊严,显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

推选委员阎肃说:

肃然起敬,卓越功勋,他代表的群英,使我们的民族——自强,自信,自力,自尊!

人生为一大事来。

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

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

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

胡忠谢晓君夫妇——坚守藏区12年支教

在去四川藏区福利学校支教前,胡忠谢晓君夫妇都是成都中学的老师。

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头,得到妻子的支持。

3年后,谢晓君带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

20XX年8月,一所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创办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杜玉波这样评价胡忠、谢晓君:

他们的高原红,是阳光的沉淀,也是心中澎湃

的热血在脸上的体现,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新鲜最健康的红润。

这一票我要表达向他们的敬意和赞美。

推选委员于丹说:

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

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

精神无敌。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

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

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

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他们是高原上怒放的并蒂雪莲。

吴孟超——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

吴孟超是世界上90岁高龄仍然工作在手术台前的唯一一位医生。

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肝脏科临床医生,更是一位杰出的医学研究者,我国肝脏外科医学奠基人。

50年间,吴孟超推动中国的肝脏医学从无到有,从有到精,他的成就令全球同行瞩目、敬佩。

60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张手术台,到今天也没有离开。

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胆,依然精准;

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马,要把病人一个一个驮过河。

刘伟——无臂钢琴师刘伟

“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这是无臂钢琴师刘伟的励志名言。

刘伟10岁时因一场事故而被截去双臂;

12岁时,他在康复医院的水疗池学会了游泳,2年后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夺得两枚金牌;

16岁他学习打字;

19岁学习钢琴,一年后就达到相当于用手弹钢琴的专业7级水平;

22岁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一分钟打出了233个字母,成为世界上用脚打字最快的人;

23岁他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舞台,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男孩的奇迹。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易中天这样评价刘伟:

无臂钢琴师刘伟告诉我们:

音乐首先是用心灵来演奏的。

有美丽的心灵,就有美丽的世界。

推选委员陆小华说:

脚下风景无限,心中音乐如梦。

刘伟,用事实告诉人们,努力就有可能。

今天的中国,还有什么励志故事能赶上刘伟的钢琴声。

当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缚住双臂,当别人的目光叹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执地为梦想插上翅膀,用双脚在琴键上写下:

相信自己。

那变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飞翔的轨迹。

杨善洲——好书记杨善洲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

原任云南保山地委书记的杨善洲,已于20XX年10月因病逝世。

他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两袖清风,清廉履职,忘我工作,一心为民。

1988年退休后,他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

去世前,他把当地20万元特别贡献奖全部捐出,价值3亿元的林场也无偿上缴给国家。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孙伟这样评价杨善洲:

杨善洲的六十年告诉我们:

大公无私、坚守信念、一生奉献依然是党员干部的根本。

推选委员陈淮说:

一个人能够给历史,给民族,给子孙留下些什么?

杨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绿荫和一种精神!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

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

清廉,自上任时起;

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60年里的一切作为,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阿里木——烤羊肉串的阿里木8年资助上百名贫困生

40岁的阿里木10年前来到贵州省毕节市,以烤羊肉串为生。

毕节有不少穷孩子上不起学,阿里木便决定用烤羊肉串挣来的钱资助贫困学生。

8年来,阿里木卖出30多万串羊肉串攒下的10多万元钱,全部捐献出来资助了上百名贫困学生。

很多网友被他的故事所感动,亲切地称他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快乐的巴郎,在烟火缭绕的街市上,大声放歌。

苦难没有冷了他的热心,声誉不能改变他的信念。

一个人最朴素的恻隐,在人群中激荡起向善的涟漪。

张平宜——“希望之翼”张平宜让麻风村孩子受教育

张平宜曾经是台湾《中国时报》的资深记者。

2000年,为了采访大陆麻风康复村的现状,她来到了四川省西部一个叫大营盘的小村庄。

20XX年,她履行自己的承诺,为村庄小学兴建了崭新的教室。

此后她辞去百万元年薪的工作,在海峡对岸开办“中华希望之翼服务协会”,致力于大营盘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

11年来,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张平宜将一个供麻风村子女上学的教学点一点点地建成为完善正规的学校,20XX年至今已培养百余名毕业生。

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

跨越海峡,跨越偏见,她抱起麻风村孤单的孩子,把无助的眼神柔化成对世界的希望。

她看起来无比坚强,其实她的内心比谁都柔软。

吴菊萍——托举生命的最美妈妈

物质生活富足的时代,信仰迷茫、价值紊乱的新闻接踵而来,吴菊萍用柔弱的臂膀,托起了生命奇迹,唤醒了普罗大众对传统美德的自觉。

20XX年7月2日下午,杭州滨江白金海岸小区。

两岁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上了窗台,接着被窗沿挂住,随时都有坠落的可能。

这可是在10楼,楼下的邻居都惊呆了。

坚持了一分钟左右,妞妞还是掉了下来。

说时迟那时快,刚好路过这里的吴菊萍踢掉高跟鞋,张开双臂,冲过去接住了妞妞。

被紧急送往医院后,吴菊萍被诊断为左手臂多处粉碎性骨折,尺桡骨断成三截,预计半年才能康复。

逃过一劫的妞妞在10天后苏醒过来,开口叫了“爸爸、妈妈”。

“这是本能,是一个母亲应该做的事情。

”躺在病床上,吴菊萍一脸平静。

事件发生时,她的孩子只有七个月大,尚在哺乳期。

荣誉铺天盖地,吴菊萍保持了清醒的认识,“我只是普通人,问心无愧就好。

”公司奖励了20万元,她留作自用,为此背负了不少压力。

“我需要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才有能力去帮助身边的人。

”赡养父母、培养孩子、还房贷?

?

任何普通人,都无法对这些现实问题视而不见。

“我会把重心调整回工作、家庭中来,减少媒体活动。

”吴菊萍年后将重返工作岗位,她最大的心愿是看着妞妞与自家孩子健康长大。

危险裹胁生命呼啸而来,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刹那摇摆。

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

她并不比我们高大,但那一刻,已经让我们仰望。

孟佩杰——恪守孝道的平凡女孩

命运对孟佩杰很残忍,她却用微笑回报这个世界。

五岁那年,爸爸遭遇车祸身亡,妈妈将孟佩杰送给别人领养,不久也因病去世。

在新的家庭,孟佩杰还是没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养母刘芳英在三年后瘫痪在床,养父不堪生活压力,一走了之。

绝望中,刘芳英企图自杀,但她放在枕头下的40多粒止痛片被孟佩杰发现。

“妈,你别死,妈妈不死就是我的天,你活着就是我的心劲,有妈就有家。

”从此,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是刘芳英微薄的病退工资。

当别人家的孩子享受宠爱时,八岁的孟佩杰已独自上街买菜,放学回家给养母做饭。

个头没有灶台高,她就站在小板凳上炒菜,摔了无数次却从没喊过疼。

在同学们的印象中,孟佩杰总是来去匆匆。

她每天早上六点起床,替养母穿衣、刷牙洗脸、换尿布、喂早饭,然后一路小跑去上学。

中午回家,给养母生火做饭、敷药按摩、换洗床单?

有时来不及吃饭,拿个冷馍就赶去学

校了。

晚上又是一堆家务活,等服侍养母睡觉后,她才坐下来做功课,那时已经九点了。

“女儿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有孝心、爱心和耐心。

”刘芳英说,如果有来生,她要好好补偿女儿。

为配合医院的治疗,孟佩杰每天要帮养母做200个仰卧起坐、拉腿240次、捏腿30分钟。

碰上刘芳英排便困难,孟佩杰就用手指一点点抠出来。

20XX年,孟佩杰考上了山西师范大学临汾学院。

权衡之下,她决定带着养母去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了间房子。

大一那年暑假,孟佩杰顶着炎炎烈日上街发广告传单,拿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买养母最爱吃的红烧肉。

“我只不过做了每个女儿都会做的事。

”不少好心人提出过帮助,都被孟佩杰婉拒了,她坚持自己照顾养母。

孟佩杰的毕业愿望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安安稳稳,与养母简单快乐地生活。

在贫困中,她任劳任怨,乐观开朗,用青春的朝气驱赶种种不幸;

在艰难里,她无怨无悔,坚守清贫,让传统的孝道充满每个细节。

虽然艰辛填满四千多个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灿烂如花。

刘金国——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

回忆起“7·

16”大连新港火灾事故,许多人心有余悸。

20XX年7月16日傍晚,大连新港的输油管线在油轮卸油作业时发生闪爆,造成管线内原油泄漏发生火灾,火势顺排污渠蔓延。

火情就是命令。

公安部副部长、纪委书记刘金国第一时间率领专家组赶赴现场,指导救灾。

面对长达数千米的火线、数十个储量巨大的油罐随时爆炸的危险,刘金国在前沿连续指挥了七个小时,直至将大火扑灭。

每逢重大突发事件,刘金国都亲临一线指挥。

20XX年的“5·

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中,他担任公安部前线总指挥,紧急调集、指挥全国2万多名公安专业救援力量,从废墟中搜救出被埋压人员8335人。

铁血将帅的另一张面孔,是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

1995年,刘金国调到河北省公安厅,搬家时他的全部家当只有半卡车旧家具,和一台黑白电视机。

单位分给他一套房子,需要交4.6万元的集资款,但刘金国硬是拿不出这笔钱,最后只能找银行贷款。

担任领导职务的几十年,刘金国亲手审批过近20万个“农转非”指标,可他自己的38个亲属无一跳出“农门”。

贼有未曾经我缚,事无不可对人言。

是盾,就矗立在危险前沿,寸步不退。

是剑,就向邪恶扬眉出鞘,绝不姑息。

烈火锻造的铁血将帅,两袖清风的忠诚卫士。

篇三:

20XX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图文事迹材料

20XX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1、20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林俊德事迹

《林俊德:

一生奉献到核事业的科学家,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颁奖词】大漠,烽烟,马兰。

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

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

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

林俊德,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20XX年病逝。

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林俊德的中学和大学都是靠政府助学金完成的。

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从事核试验研究。

由于核爆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测量仪器研制一直存在很大难度。

林俊德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独立创新制作了钟表式压力自记仪,为测量核爆炸冲击波参数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数据。

在之后40多年的科研旅途中,他先后获得30多项科技成果。

20XX年5月4日,他被确诊为“胆管癌晚期”。

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拒绝手术和化疗。

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恶化,他被送进重症监护室。

醒来后,他强烈要求转回普通病房,他说:

“我是搞核试验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

林俊德住院期间,整理移交了一生积累的全部科研试验技术资料;

多次打电话到实验室指导科研工作。

5月31日上午,已极度虚弱的林俊德,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

于是,病房中便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

病危的林俊德,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开始了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冲锋……

5小时后,心电仪上波动的生命曲线,从屏幕上永远地消失了。

这位军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后的冲锋。

临终前,林俊德交待:

把我埋在马兰。

马兰,一种在“死亡之海”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

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2、20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斌强事迹

《陈斌强:

用行动注解孝德的好儿子》

【颁奖词】小时候,这根布带就是母爱,妈妈用它背着你。

长大了,这布带是儿子的深情,你用它背着妈妈。

有一天,妈妈的记忆走远了,但爱不会,它在儿女的臂膀上一代代传承。

陈斌强,38岁,浙江磐安县冷水镇中心学校初中语文教师。

陈斌强9岁时父亲车祸去世,妈妈独自抚养三个孩子长大。

20XX年,妈妈得了老年痴呆症,丧失了日常生活能力。

一天,陈斌强的姐姐在无意中提到,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和儿子住在一起。

陈斌强回忆起多年来妈妈对自己的付出,他决定再困难也不会丢下妈妈。

那时,陈斌强的儿子不到两岁,妻子建议他把妈妈送到养老院去,他说:

“一个连儿子都不认识的老人,送到养老院,被欺负了怎么办?

”为了照顾妈妈,他硬是把儿子提前一年送进幼儿园。

为了能每天亲自照顾母亲,他每天用一根布条把母亲绑在自己身上,骑着电动车行驶30公里去学校上班。

开始同事们都不太理解,说:

“这样带在身边照顾,一两天倒可以,一年两年怎么吃的消?

”可陈斌强做到了,一连五年,风雨无阻带着妈妈上班。

照顾母亲的生活异常辛苦。

陈斌强一天到晚连轴转:

晚上9时,服侍母亲睡下;

凌晨1时,准时起床抱母亲上厕所;

清晨5时,闹钟响起,他要赶在师生之前起床,将母亲房间打扫干净,处理好母亲的大小便;

早上7时喂过母亲吃饭后,开始学校一天的工作。

尽管生活上的事儿很多,可是陈斌强的教学任务却一点也没落下,他教着两个班语文,负责教初一学生广播体操,总管学校体艺2+1活动。

他总说:

“我是跑着走的。

3、20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何玥事迹

《何玥:

捐献肝肾的12岁女孩》

【颁奖词】正是花样年华,你却悄然离开。

你捐出自己,如同花朵从枝头散落,留得满地清香。

命运如此残酷,你却像天使一样飞翔。

你来过,你不曾离开,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闪光,把人间照亮

何玥,女,12岁,广西桂林人,小学生。

20XX年4月,何玥即将小学毕业,却被查出患有高度恶性小脑胶质瘤,住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

9月初,病情突然复发二次入院,肿瘤已扩散至脑部组织。

当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三个月时,她决定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

11月17日,小何玥脑死亡,父亲根据她的遗愿将她的两个肾和一个肝捐给了三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