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市补充灌溉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及设施农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9013082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原市补充灌溉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及设施农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固原市补充灌溉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及设施农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固原市补充灌溉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及设施农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固原市补充灌溉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及设施农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固原市补充灌溉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及设施农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固原市补充灌溉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及设施农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固原市补充灌溉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及设施农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原市补充灌溉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及设施农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固原市补充灌溉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及设施农业发展规划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精神为指针,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支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拓宽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以优化作物结构,发展设施农业、节水高效农业为切入点和主要手段,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提高科技含量,转变增长方式,把该区域建设成以水资源高效利用为中心,充分发挥该区域水、土、光、热资源优势,区域特色鲜明、产业集中、规模优势明显、效益突出,对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贡献率高,抗灾减灾,以水济旱,以川补山功能强的现代农业基地。

(二)基本思路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我市发展设施农业的基本思路是:

大规模建设以节能日光温室、中小拱棚、菌棚和发展保护地栽培、节水灌溉为切入点和抓手,大幅度提高规划区农业设施装备水平,并以此为契机,压粮扩经,努力扩大高值高效特色优势作物,实施规划区种植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改造传统农业,提高规划区土地产出率和农产品质量,实现规划区农业的高产、优质、安全、高效,提高整体素质和效益,带动全市现代农业建设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设施装备建设方面,重点发展节能日光温室、中小拱棚、食用菌棚、地膜覆盖栽培、工厂化育苗中心和配套的节水灌溉设施。

在结构调整方面,重点是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压缩冬春小麦种植面积,扩大蔬菜、枸杞、向日葵、密植矮生水果、花卉、高代种薯繁殖、食用菌、道地名贵中药材、珍贵苗木等高值高效作物。

在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要重点优化品种结构,实行标准化生产,改善品质,提高单产和效益;

同时积极发展储藏、分选、净洁、加工和包装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努力将规划区建设成有规模、上档次、效益高的优质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

在市场开拓方面,要立足当地和周边市场,实现蔬菜的周年供应;

同时着力开拓外地市场,实施“夏菜南下”和“西菜东输”发展战略,逐步面向全国大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三、重点规划项目及投资

(一)发展现状

截止2006年底,全市设施农业发展到乡镇,村。

以日光温室、拱棚、食用菌棚为主的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4020亩,总产值近5322.7万元。

其中高效日光温室蔬菜面积3342亩,平均亩产值1.3万元,总产值4344.6万元;

拱棚蔬菜面积573亩,平均亩产值0.83万元,总产值478.1万元;

食用菌面积10万m2,总产值500万元。

地膜覆盖及旱作节水高效种植20万亩,总产值2亿元。

两项共计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110元。

设施种植纯收入基本满足了本市城市需求,初步形成了均衡生产、周年供应的局面。

(二)规划目标

通过优化结构,扩大设施和高值高效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突出特色,提高单产,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全面提升我市设施农业生产规模、技术装备水平,提高规划区土地生产力和农业的整体素质,实现我市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力争到2011年,全市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中小拱棚、食用菌棚为主的高效设施面积达到30万亩。

其中高效节能日光温室5万亩,各类拱棚24.3万亩、食用菌棚0.7万亩。

产值达到21.55亿元,发展以地膜覆盖等节水措施为主的保护地特色优势作物种植60万亩,产值达到6亿元,两项合计总产值达到27.55亿元,提供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250.8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4.4%(预计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2815元)。

规划区内设施及节水高效农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占规划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占人均种植业纯收入的%。

到2011年,用全市15.3%的耕地,创造全市的人均种植业纯收入。

(详见附表5)

(三)规划重点

一是发展日光温室、各类拱棚、食用菌棚等设施农业30万亩,以地膜覆盖等节水措施为主的保护性种植60万亩,发展以蔬菜为重点,搭配菌草、瓜果、早熟菜用型马铃薯种薯繁育、苗木、药材等的高值高效经济作物种植。

二是优化种植结构,蔬菜以辣椒、蕃茄等茄果类及胡萝卜、西芹、大白菜、甘蓝等冷凉菜为主;

瓜果以西甜瓜、油桃、杏为主;

食用菌以双孢菇、杏鲍菇等为主;

培育和发展苗木、草莓等名特优产品;

大力实施枸杞南移战略。

推广应用优新品种,立足供应本地市场,积极拓展外地市场。

三是抓两头带中间,大力发展工厂化育苗,积极发展产后贮藏、加工,实行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带动提高整体产业化水平。

四是培育一批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

改造完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信息化服务功能。

(四)规划布局

1、原州区境内的清水河、茹河、葫芦河流域补充灌溉区,涉及10个乡(镇),27.96万农业人口,补充灌溉面积24.39万亩,该区重点发展设施生产和地膜覆盖等保护地栽培,面积分别达到4万亩和20.39万亩。

其中清水河流域的开城、清河、头营、三营、七营、黑城、彭堡、中河等乡镇,配套节水灌溉措施,发展日光温室、拱棚等设施生产和地膜覆盖等保护地种植,种植作物以设施蔬菜为主,搭配种植瓜果、草莓等经济作物,保护地以发展蔬菜、枸杞、向日葵为主,搭配种植玉米、瓜果等作物;

茹河流域的河川乡以发展经果林为主,搭配种植蔬菜和地膜玉米;

葫芦河流域的张易乡以发展拱棚为主,作物以种植早熟菜用型马铃薯高代种薯繁育为主,冷凉蔬菜为辅。

2、彭阳县境内的红、茹河流域及长城塬引水灌区,涉及5个乡镇,13.4万农业人口,补充灌溉面积8.1万亩,该区应在配套节水灌溉设施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以拱棚为主的设施生产和地膜覆盖等保护地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万亩和6.1万亩。

其中城阳乡、白阳镇、红河等乡镇以发展拱棚辣椒为主,古城、新集乡以食用菌和地膜玉米为主,长城塬以发展玉米制种为主,适度发展食用菌生产。

3、西吉县境内的葫芦河及清水河流域川灌区,涉及9个乡镇,23.75万农业人口,补充灌溉面积15.6万亩,该区在配套节水灌溉措施的基础上,重点发展以拱棚设施种植为主的设施种植和地膜覆盖等保护地种植,面积分别达到3万亩和12.6万亩。

其中葫芦河流域的吉强、兴隆镇、将台、马莲、什字、硝河、火石寨、新营等乡镇,发展拱棚和日光温室等设施蔬菜、瓜果和早熟菜用型马铃薯高代种薯繁育;

地膜覆盖等保护地重点发展冷凉蔬菜和食用葵,其次搭配种植地膜玉米;

清水河流域的沙沟乡以发展拱棚及地膜覆盖保护地种植为主,作物以早熟菜用型马铃薯高代种薯繁育和冷凉蔬菜为主。

4、隆德县境内的渝河、好水、温堡川灌区,涉及联财、神林、陈靳、凤岭、沙塘、杨河、观庄、好水、奠安、温堡乡、城关镇11个乡镇,14.12万农业人口,补充灌溉面积6.46万亩,该区的设施种植以拱棚为主,积极发展日光温室和食用菌棚;

保护地种植以地膜覆盖栽培为主,面积分别达到0.8万亩和5.66万亩。

拱棚和日光温室以种植茄果类蔬菜和早熟菜用型马铃薯高代种薯繁育、名贵中药材为主,保护地重点以生产冷凉蔬菜为主,其次为地膜玉米、中药材、瓜果和蚕豆等。

在发展设施生产和保护地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食用菌生产。

5、泾源县境内的泾河流域灌区,涉及泾河源、香水镇、新民、黄花4个乡镇,6.77万农业人口,灌溉面积1.05万亩,该区重点发展拱棚、日光温室等设施生产和地膜覆盖等保护地种植,面积分别达到0.2万亩和0.85万亩。

种植作物温室、拱棚以茄果类蔬菜为主,早熟菜用型马铃薯高代种薯繁育、菌草、药材为辅,保护地以珍贵苗木、冷凉蔬菜为主,药材、瓜果等为辅。

(五)重点项目及投资

1、重点项目

(1)日光温室建设:

到2011年累计建设以二代日光温室为主的高效日光温室5万亩。

需要投资10亿元。

(2)设施拱棚建设;

到2011年累计建设拱棚24.3万亩,发挥“春提早、秋延后”作用,选择适销对路新优作物品种,提高种植质量和效益。

需要投资72.9亿元。

(3)食用菌棚建设:

到2011年累计建设食用菌棚0.7万亩。

需要投资1.4亿元。

(4)工厂化育苗中心建设:

在五县(区)共建设育苗中心10个,面积36万平方米,按照发展规划进度,逐步建设,开展品种引进、选育,种苗工厂化生产,确保种苗供应质量,满足60%以上生产需要。

需要投资3.6亿元。

(5)配套蓄水池等水利及节水灌溉设施建设:

累计建设贮水量50立方米水窖10万眼,滴灌设施10万套,灌溉面积20万亩,平均年配套2万套。

需要投资2.2亿元。

(6)产品预处理加工及贮藏设施及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

每县区建设市场信息网络体系1-2处;

产品预处理加工及贮藏设施2-3个,总面积达到5万平方米,为产品市场流通和营销服务。

需要投资6000万元左右。

(7)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

积极发展各类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为农业生产、营销提供专业化服务。

需要补助资金250万元。

2、资金筹措

项目建设共需资金24.8亿元,采取国家、企业、农民多元化投资机制,拟申请国家投资17.21亿元,自筹资金7.6亿元。

其中国家投资用于支持农田水利及节水灌溉设施、工厂化育苗中心、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补助资金5.82亿元,申请国家补助60%其它项目建设资金11.38亿元;

其余7.59亿元由农户、企业投资、银行贷款等方式自筹解决。

(详见附表3)

(六)规划进度

项目规划期限为2007年--2011年。

1、设施种植:

2007年面积达到6万亩,其中节能日光温室1万亩,中小拱棚4.86万亩,菌棚0.14万亩;

2008年面积达到13.5万亩,其中节能日光温室2.25万亩,中小拱棚10.94万亩,菌棚0.32万亩;

2009年面积达到21万亩,其中节能日光温室3.5万亩,中小拱棚17.01万亩,菌棚0.49万亩;

2010年面积达到27万亩,其中节能日光温室4.5万亩,中小拱棚21.87万亩,菌棚0.63万亩;

2011年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节能日光温室5万亩,中小拱棚24.3万亩,菌棚0.7万亩。

2、地膜覆盖等节水高效种植:

每年规划面积为60万亩,自2007年起,逐步优化种植作物结构,到2011年基本达到种植高值高效经济作物。

(详见附表4)

四、效益分析

1、设施农业:

到2011年日光温室、拱棚、菌棚三项设施种植业总产值达到21.55亿元,总纯收入达到12.99亿元,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979.4元。

其中:

每亩日光温室建造成本20000元,使用期限10年,年折旧2000元,每亩年生产成本4000元,合计年每亩投入6000元。

每亩日光温室年产值预计16000元,每亩纯收入10000元。

2011年日光温室总产值8亿元,总纯收入5亿元。

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377元。

每亩拱棚建造成本3000元,使用期限为3年,年折旧500元,每亩年生产成本1500元,合计年每亩投入2000元。

每亩拱棚年产值预计5000元,每亩纯收入3000元。

2011年拱棚总产值12.15亿元,总纯收入7.29亿元。

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550元。

每亩菌棚建造成本20000元,使用期限10年,年折旧2000元,每亩年生产成本8000元,合计年每亩投入10000元。

每亩菌棚年产值预计20000元,每亩纯收入10000元。

2011年菌棚总产值1.4亿元,总纯收入0.7亿元。

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52.8元。

每年发展旱作节水高效种植60万亩,亩平均产值1000元,亩生产成本400元,亩纯收益600元。

年总产值6亿元,年纯收入3.6亿元。

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271.4元。

五、保障措施

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设施农业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大事,各县(区)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全面部署,精心组织,加大力度,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设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抓基地,着力夯实设施农业发展基础。

紧抓国家、自治区对发展设施农业给予扶持的的政策机遇,努力扩大设施农业生产规模,健全生产技术、质量标准控制体系和检测机构,确保产品质量,加快设施农业发展速度。

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积极引进和推广适销对路的优质品种,建立和完善一批规模大、起点高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形成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带,切实发挥其带动作用。

要把基地建设与龙头企业培育相结合,通过龙头企业的定向投入、定向服务、订单收购等形式,与农户建立稳固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

要大力发展订单种植,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引导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向最适宜区集中,培育一批设施农业大户、设施农业村、设施农业乡,实行集中连片开发,逐步建成规模适度的集约化、专业化设施农业生产基地。

(二)抓科技,着力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建立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合作服务机制,推进设施农业社会化进程。

以自治区农技推广总站和市县(区)农技推广服务中心为依托,进一步加强与区内外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以发展瓜菜、药材、葵花、枸杞、早熟马铃薯种薯、果树、花卉、菌草、苗木为重点,积极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要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组织化的要求,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冷藏库、日光温室、大中、小拱棚、防虫网室等配套设施。

加大各类设施栽培的配套设备、栽培作物、茬口、栽培技术、采后处理等方面的自主研发推广力度。

要以节水为中心,大力推广节水灌溉、品种改良、工厂化育苗、阴阳棚日光温室、热风炉、嫁接、生物防治、组织培养等新技术,大力提升设施农业的科技含量,加快推广步伐,提高产量、品质和效益。

要不断创新科技入户机制和办法,要以科技特派员的形式和允许科技人员兼职的优惠政策将有志于此项事业的科技人员吸引整合到设施农业的生产经营中来。

建立激励机制,允许科技人员在保留正常待遇和维护本单位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通过经营活动,获得与效益挂钩的收益,增加收入。

要与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和“百万农民培训工程”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强化农民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农民对设施蔬菜、果树栽培技术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

植物保护是保证设施农业产品质量安全和增产增收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

要重点抓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高效低毒农药和生物农药的引进筛选和推广应用,切实提高技术的入户率和到位率。

要大力加强技术培训,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培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抓投入,建立多元投资机制。

一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加大政府、社会特别是建筑和房地产开发等企业和农民对设施农业建设的投入,推动农民、企业成为设施农业投入的主体。

二是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通过申报项目,争取中央、自治区财政的支持,形成新的多层次、多渠道、投融资体系。

三是建议政府出台政策,积极鼓励建筑和房地产开发企业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力度,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招投标时实行房地产开发项目与投资建设施农业项目挂起钩来。

四是认真落实《自治区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的扶持环节和《自治区关于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规定的优惠政策,对龙头企业、中介流通组织、运销大户从事农产品运销提供贷款贴息补助,对与农民签订保价订单,集中种植同一品种达500亩以上的,给予以奖代补;

对创建宁夏优质农产品品牌成效突出的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给予以奖代补;

五是鼓励企业、中介组织、农民经纪人和农户投资建设预冷库、购买预冷车,政府给予补贴和贷款贴息;

对集中连片500亩以上的设施生产基地和科技园区给予以奖代补;

对用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及滴灌等节水设施给予补助;

对年生产种苗200万株以上的育苗中心进行补贴;

对设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给予以奖代补。

(四)抓创新,增强设施农业发展的动力。

发展设施农业、建设现代农业是农业经营理念和生产方式方面的一次革命性变革,必须在理念、机制、科技等诸方面实行由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全方位的创新。

在经营理念上,要在比较效益较高的补灌区,坚持“依法、有偿、自愿”的原则,积极探索股份合作、统筹分管等多种经营模式,促进土地合理流转,要集中财力、人力、物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变传统的粗放经营为现代集约化经营,把自耕农变为市场的经营主体,提高规划区耕地的生产力和农业的整体抗灾能力;

要以发展设施农业为契机,提高规划区农业装备水平,变低效用水为高效用水;

要以发展设施农业为契机,优化作物结构,推动农业结构调整。

在机制创新上,要把各类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和工厂化育苗中心建设成全方位创新的平台和示范基地。

示范园区和育苗中心的建设与经营要采取招投标承包等方式,积极鼓励旱作区农民和技术能人到示范园区承包经营,实行民营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

要建立健全三大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以国家农业科技单位为主体,建立健全三级公益性技术创新体系;

二是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建立健全民间社团技术服务创新体系;

三是要依托区内外科研院所和技术推广部门进行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攻关,引进、集成、组装、配套国内外新品种、新技术,打造优势特色、无公害、绿色食品品牌,提高我市设施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要积极倡导建立设施农业发展基金和保险制度,鼓励保险公司开展设施农业保险业务,政府要按排专项资金用于设施农业专项补贴,降低生产者的种植风险及市场风险,保护生产者的积极性。

科技创新要以农业工程技术、节水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设施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重点领域全面提高科技对设施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贡献率。

(五)抓龙头,建立设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

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加快组建集育苗中心、基地建设、产品销售于一体的设施农业产业集团公司,积极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联强靠大。

不断完善和建立“企业+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严格规范品种、生产技术、产品质量标准和检测程序,着力理顺与设施生产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市场经营主体与农户实现有效对接,使设施生产农户和企业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

(六)抓市场,加强流通体系建设。

要加大宣传和产品推介等工作力度,搭建品牌培育和销售平台,努力提高本地市场和外埠市场开拓能力,推进外向型发展进程。

要在设施蔬菜、西甜瓜、马铃薯种薯、食用菌、果树、苗木等集中产区按照“优化布局、完善设施、提高功能”的原则,搞好规划布局,建设产地批发市场,紧抓国家实施“金龙工程”和“三电合一”工程的机遇,不断完善市场信息、交易结算、仓储运输等基础设施,改善产品流通环境,畅通“绿色通道”,千方百计搞好市场流通服务,提高市场预测分析和开拓能力,不断提高流通效益和外埠市场占有份额。

(七)抓品牌,提升我市设施农产品知名度。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互联网,积极宣传固原设施农业的发展前景、独特优势、投资环境、优惠政策等,为全市设施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吸引更多国内外投资者加盟我市设施农业开发。

大力推进设施农业产地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认定和认证工作。

实施品牌带动战略,统一注册商标,统一品牌,统一包装,打造地方特色品种,进一步扩大固原市地方特色品种优势与市场占有份额,推动全市设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八)抓落实,创造设施农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按照中央1号文件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加大扶持的方针,全面落实国家产业优惠政策,加大各级政府对设施农业政策和经费的支持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范围,强化政府服务功能,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

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固原市设施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和技术服务,统一组织、指挥、协调设施农业发展工作。

要加大发展设施农业的宣传力度,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传统旱作农业转型的根本出路来培植。

要层层落实设施农业发展的目标任务,确保资金、技术、人员到位。

要整合涉农项目和资金向设施农业发展倾斜,以推动设施农业快速发展壮大。

要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把设施农业建设及生产指标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各级党政组织和有关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发展设施农业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要认真分析,研究解决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促进我市设施农业快速健康发展。

 

附表:

1、固原市人口、耕地现状表

2、固原市耕地灌溉面积现状表

3、固原市补充灌溉农业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与设施农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投资、进度表

4、固原市补充灌溉农业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与设施农业发展规划进度表

5、固原市补充灌溉农业区种植业结构调整与设施农业发展规划目标年效益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