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教育学二试题文档格式.docx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二试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教育学二试题文档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5.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6.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D.复式教学
17.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教学模式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C.发展性教学模式D.最优化教学模式
18.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A.泰勒B.夸美纽斯C.裴斯塔洛齐D.凯洛夫
19.“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定性评价D.定量评价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校文化的内容有()
A.教育的理想和追求B.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C.对个性的理解D.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E.对集体的看法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
A.互访B.民主评议C.家长会D.家长委员会E.校外指导
3.现代教育的特征主要有()
A.公共性和生产性B.公益性和免费性C.科学性D.国际性E.终身性和未来性
4.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
A.作出判断评价B.信息传递C.控制D.激励E.情感交流
5.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措施有()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针对性教育D.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发展
E.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6.聘任教师的形式有()
A.招聘B.续聘C.解聘D.不聘E.辞聘
7.教育目的的功能有()
A.导向功能B.强制功能C.调控功能D.示范功能E.评价功能
8.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A.可行性参观B.准备性参观C.现实性参观D.并行性参观E.总结性参观
9.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
A.委员会制B.直线式C.参谋制D.职能式E.直线职能式
10.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有()
A.改变现实、追踪效B.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学校
2.儿童个体发展
3.教育目的
4.德育
5.讲授法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
2.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容。
3.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4.简述美育的任务。
5.我国教育法体系的几个基本层次。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联系实际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
2.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
教育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D2.B3.B4.A5.C
6.C7.B8.B9.C10.D
11.C12.A13.A14.C15.D
16.D17.A18.B19.A20.C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ABCDE2.ACD3.ACDE4.BCDE5.ABC
6.ABCE7.ACE8.BDE9.BDE10.BCDE
1.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3.教育目的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即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4.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5.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可分为讲述、讲读、讲解三种方式。
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
(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
(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
(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泰勒,美国著名的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即泰勒原理:
(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4)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4.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5.
(1)教育法
(2)部门教育法(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教育行政规章。
1.
(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分)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
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④教育机智
(3)职业道德素养①忠诚教育事业②热爱学生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课程的进步和发展要受制于政治、经济因素和自身成长发展的特殊规律,其基本问题(关系):
(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2)知识与能力(3)分科与综合(4)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试题
(2)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
A.高难度原则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
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上课B.备课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
A.唐代B.清末C.民国初期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A.原始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
A.观察法B.问卷法C.谈话法D.调查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
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D3.A4.B5.B6.C7.B8.C9.C10.A11.B12.B13.A
二、填空题
14.教育漫话个人本位论
15.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身体活动体育课
17.国民教育制度总体系
18.主导民主平等
三、简答题
19.
(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2)教育具有历史性。
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具体表现在:
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
22.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试题(3)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教育哲学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
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
A.观察力B.想像力C.思维力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
A.地方B.中央C.社会力量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
A.主体性B.创造性C.间接性D.示范法
14.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性和性。
16.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和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
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灵活性、实践性。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
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
试加以论述。
1.C2.D3.C4.B5.C6.A7.D8.D9.C10.B11.C12.A13.D
14.马克思主义凯洛夫
15.顺序阶段
16.社会主义制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7.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
18.个人活动自愿性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
萌芽阶段;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
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
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
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
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21.
(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
(2)创办业余党校;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建立教育基地。
22.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
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
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
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试题(4)
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裴斯泰洛齐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A.深化课堂教学B.培养竞赛人才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D.继承性
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
A.主导地位B.主体地位C.被动地位D.辅助地位
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B.榜样示范C.实际锻炼D.品德评价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国家利益论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B.开展了班级工作C.形成了正确舆论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境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
14.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
根舍因的()理论。
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标准。
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16.小学生的思维以()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依据。
17.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设计教法。
18.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和()。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21.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如何相互结合,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
22.试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1.A2.D3.B4.C5.B6.B7.B8.D9.A10.C11.B12.A13.C
二、境空题
14.布鲁纳范例教学15.质量规格培养目标16.具体形象直观性
17.钻研教材了解学生18.启发式注入式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尊师爱生。
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
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
(2)民主平等。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
(3)教学相长。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