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省道202线屏南北村至屏南城关段公路工程Word格式.docx
《福建省省道202线屏南北村至屏南城关段公路工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省道202线屏南北村至屏南城关段公路工程Word格式.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速公路双溪互通口至屏南城关段为二级标准公路,计算行车速度40km/h,路基宽度10m,路肩硬化,路线长13.50km。
推荐方案沿线共设置中桥293m/4座,小桥69m/3座;
涵洞77道;
沿线没有涉及隧道以及收费站、养护工区、汽车维护中心等设施。
1.6路线主要控制点
本项目推荐方案在棠口段(K186+040~K187+460)为新建路段,起于路段除部分路段截弯取直外,基本沿用现有线形。
屏南北村至白水洋路口段沿线主要控制点为:
屏南与政和交界、深洋、文山垭口、岭章垭口、白水洋路口。
高速公路双溪互通口至屏南城关段沿线主要控制点为:
甜泉水库、贵溪、棠口、上洋头、佳垄新村。
1.7工程占地
本项目占地54.53hm2,其中利用老路16.57hm2,新增占地37.96hm2,新增占地以林地为主。
1.8交通量预测
见表1-1。
表1-1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
单位:
pcu/日
特征年
屏南北村至白水洋路口段
高速公路双溪互通口至屏南城关段
2011
2361
4081
2017
3386
5887
2025
6080
10556
注:
交通量均为折合成标准小客车交通量。
1.9项目投资
本项目推荐方案估算投资金额为10310.1479万元。
1.10工期安排
2009年7月动工,2010年12月底完工并通车。
2.环境现状
2.1生态环境
项目区在植被区划上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被带,原生植被以甜槠(Castanopsiseyrei)、苦槠(Castanopsissclerophylla)、青冈栎(Cyclobalanopsisglauca)林为主;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人类活动频繁,项目沿线原生植被已被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林和毛竹(Phyllostachyspubescens)林等次生林和人工林所取代。
评价范围内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有红豆杉(1株),评价范围内未见国家或省级保护动物分布,沿线野生动物主要隶属于哺乳类、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4纲,均为常见种;
跨(临)河(湖)路段亦未发现有鱼类的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
甜泉水库(鸳鸯湖)水生生物现状调查表明目前该水体已呈现富营养化现象,这与水质调查结果显示的磷浓度偏高的结果是相一致的。
2.2声环境
拟建项目沿线地区为田野、工业区和山坡地为主,目前沿线主要噪声源为现有公路交通噪声和居民生活噪声。
工程推荐方案全线评价范围内共有声环境敏感点7处,包括5处村庄,2处学校。
拟建公路沿线声环境质量良好,道路沿线2类标准适用区的环境噪声也能达到规定标准,公路沿线的深洋小学和贵溪小学二所学校环境噪声也可以达到2类标准,工程沿线总体上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
但是,棠口、上洋头和佳垄新村路段的4a类标准适用区夜间噪声超过规定标准,超标3.2~7.2dB,夜间交通噪声对沿线局部环境还有一定影响。
2.3环境空气
项目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良好,基本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2.4水环境
项目区域内水系较发育,大体呈树枝状,线路所经过的地表水主要为霍童溪水系。
拟建公路沿线主要跨越棠口溪和甜泉水库地表水体,所跨越河段的功能类别均为三类功能区,拟建公路评价范围内无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
根据监测,所监测的断面中,除甜泉水库监测断面除总磷略有超标外,其他监测项目均能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棠口溪和棠口溪支流各布设的2个断面各监测项目均能符合Ⅲ类标准的要求,水质现状良好。
2.5社会环境
根据福建省省级公路网规划,省道202线是屏南县通往闽北的主要通道,也是宁德内陆地区与闽东南经济发达地区相联系的一条重要交通纽带,对沟通闽东、闽北、闽东南经济发达地区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该线同时是国防交通战备公路入闽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道104线的第二迂回通道的组成部分。
目前现有道路位于闽东腹地,受山区地形限制,原有道路技术标准极低,严重制约车辆行驶速度和运输效率。
。
双溪互通口至屏南城关段穿越鸳鸯湖景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项目建设符合景区保护规划。
项目区主要为农村地区,区域社会经济水平相对较低。
拟建公路沿线无文物保护单位和文物点分布,项目征地拆迁户安置是本项目主要的社会问题。
3.项目建设环境影响分析
3.1生态环境
①工程占地合理性及对土地利用格局的影响分析
本项目用地54.53hm2,较《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的要求低值限值(66.6342hm2)还低些,因此本项目永久占地是符合《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要求的。
项目占用的各类型土地资源占沿线各乡镇的比例均较小,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土地利用格局造成大的影响。
但评价区内土地利用格局将发生一定改变,对沿线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②对植被及植物资源的影响及保护
本项目新增永久占地37.96hm2,影响最大的是林地,其次为耕地,分别占新增永久占地的71.55%和25.08%。
评价范围内植被生物量总损失2336t,并主要是林地的生物量损失。
报告书建议在下阶段设计中,应结合地方生态规划建设的要求,对所有弃渣场和其他裸地提出植被恢复方案,尤其是对一些常绿阔叶林集中分布的路段应尽量采取乡土树草种进行植被恢复。
并规范施工行为,严禁随意践踏和堆置土石等建筑材料。
③对重点保护植物和名木古树的影响
评价范围内的1株红豆杉距离规划公路路沿约4m,不在公路征地范围内,公路施工虽不会造成红豆杉的直接砍伐,但可能会对其光合作用造成一定影响。
报告书建议施工期应设置醒目的保护标示牌,提醒施工人员注意保护,并在树体四周设置钢筋围栏加以保护。
④对沿线动物的影响及保护
根据沿线动物的分布情况,本评价认为工程建设对沿线野生动物生境分割影响小,对沿线野生动物影响总体较小。
报告书建议下阶段设计时合理设置涵洞,使原有沟渠、小溪保持畅通,并可做为野生动物的通道,同时加强路基防护的隔离措施,防止野生动物穿越公路,从而降低两栖和爬行动物交通致死的几率。
⑤项目永久占地将造成年粮食减产100t,临时占地将造成蔬菜减产20t,项目建设将会对当地粮食蔬菜生产构成一定影响。
⑥其它
经土石方平衡利用后,本工程需外借土方16.45万m3,石方3.40万m3,工程无弃方。
全线设置1处土石料场,进行工程取土。
该取土场位于借方集中段中部,运距较小。
拟设取土场现为林地,土石方储量可满足本项目需求,取土场标高780.0~804.5m,由于该处取土有助于降低道路开挖形成的边坡,减少工程防护量,该取土场设置是合理的。
同时,在工程土石方平衡过程中,沿线设置7处用于临时堆放表土和作为回填利用土石方的转运场所,临时堆土场设置距离基本合理,但鉴于4#堆土场位于鸳鸯湖景区二级保护区内,建议取消该处设临时堆土场。
3.2声环境
施工噪声将对沿线声环境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路面结构施工阶段道路边界噪声可达到75~80dB,深洋村道路两侧前二排的23户共110个居民的生活环境会受到施工噪声的直接影响。
但是深洋小学及道路后排其它居民受施工噪声影响相对较小。
贵溪村可能受到施工噪声直接影响的居民约有36户,153人。
贵溪小学及其它居民的施工噪声影响较小。
项目在棠口村路段进行改线,土石方量比较大,施工噪声比较大,施工场界噪声可能超80dB。
但是,改线后线路绕过村中心,相对噪声影响的居民人数减少,受施工噪声直接影响的居民有8户、33人。
上洋头村居民比较分散,道路施工以路面结构施工为主,主要是混凝土浇注,场界施工噪声在75~80dB,道路两侧居民直接受施工噪声影响的有48户,172人。
佳垄新村路段位于城关路段,道路施工基本上完成,受施工噪声直接影响比较小。
建议施工期间合理安排各种施工机械操作的时间,同时应文明施工,并与当地政府沟通,以取得村民的理解。
拟建公路沿线5处村庄中,贵溪村、棠口村、上洋头村和佳垄新村4个预测点在不同时期环境噪声超过了相应的国家标准,最大超标9dB以上。
根据预测及对沿线的调查,对沿线营运超标的敏感点提出降噪措施,建议建设单位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专门的降噪设计,并应加强营运期沿线敏感点噪声监测工作。
3.3大气环境
施工期的主要污染物为粉尘、扬尘和沥青烟。
由于本工程施工期较长,因此它们将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影响范围不大,而且主要是短期影响。
建议采取经常洒水、合理确定拌和场站的位置等适当的防护措施,以缓解工程施工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拟建公路营运期汽车尾气将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建议加强路域及桥梁护栏的绿化,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加强公路两侧绿化带的建设。
路域绿化可采取乔灌草结合的方式,并适当选择树草种,桥梁护栏绿化美化可采用花卉或攀爬类绿色植物,从而使汽车尾气的影响得以缓解。
3.4水环境
拟建公路工程施工不可避免地会对沿线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跨河桥梁基础施工中河床扰动和钻渣(泥浆)泄漏对水体水质的影响,施工营地生活污水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预制厂及拌合站生产废水排放以及建筑材料运输与堆放对水体的影响等。
建议采取设置化粪池、沉淀池分别对施工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进行处理,并加强施工管理,以减小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
沿线设施生活污水量23.04t/d,为避免施工污水漫流排放,在相对集中的施工营地必须铺设PVC管或开挖临时排水沟渠,经化粪池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可视实际情况或由自行铺设PVC管道(或临时排水沟渠)引到附近的水体或由村落排水沟排放或用于附近农田灌溉。
化粪池产生的污泥进行厌氧堆肥处理用于树木或田间追肥。
施工结束后及时覆土掩埋化粪池,则对附近水体的影响不大。
同时为加强对甜泉水库的保护,在景区内路段不设施工营地,并且不得将施工生活污水排入甜泉水库内。
3.5社会环境
拟建公路符合福建省省级公路网干线规划、屏南生态县建设规划、鸳鸯湖景区保护规划及其沿线城镇规划的要求。
本项目建设对沿线居民居住生活环境、居民经济收入、企业经营及生产生活、文物古树和景观美学等社会环境也存在有一定的不利影响问题,但对沿线社区发展、车辆通行和土地利用等社会环境影响主要是长期有利影响。
其中主要环境影响是征地、拆迁影响户和居民的重新安置和补偿工作。
报告书建议建设单位应按照福建省公路建设项目征地拆迁安置的有关补偿政策,协助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做好征地拆迁影响户和居民的重新安置和补偿工作。
4.环保措施要点
4.1施工期
4.1.1社会影响减缓措施
(1)建设单位应与地方政府充分沟通,以保证征地拆迁补偿资金的充足;
(2)将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放在第一位,为他们的日后生活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如进行培训帮助再就业等。
4.1.2生态环境
(1)工程施工前应剥离农用地表层熟土,妥善保存;
待工程结束后用于绿化工程和临时占地复绿、复耕。
(2)加强对承包商的环保教育,工程施工过程中严禁施工人员在施工范围外私自占地堆放施工机械或建筑材料;
严禁施工人员在施工区域以外的林区活动,特别是采挖、破坏植被;
严禁施工人员偷猎野生动物。
(3)工程完工后及时平整临时用地,并复绿、复耕,减少水土流失。
绿化工程应尽量选用乡土植物。
4.1.3声环境
(1)在居民集中点、学校,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夜间(22:
00~06:
00)应停止施工作业,合理制定施工便道和环境管理计划,并应在居民村一侧设置施工屏障,以降低噪声污染;
学校上课时间在100米范围内限制强噪声机械施工,强噪声施工机械的施工作业尽量放在周末或寒暑假。
(2)禁止夜间进行打桩作业,搅拌机等施工机械应采用半地下式,并采取木制隔声板等临时降噪措施。
(3)公路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及桥梁施工打桩。
强烈的噪声长期作用于人体,会诱发多种疾病并引起噪声性耳聋。
噪声性耳聋除与噪声级的强度有关外,还与接触噪声的时间有关。
为保护施工人员的健康,依据《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承包商要合理安排工作人员轮流操作辐射高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
4.1.4大气环境
(1)水泥、砂、石灰等易洒落散装物料在装卸、使用、运输、转运和临时存放等全部过程中时,必须采取防风遮盖措施,以减少扬尘;
(2)施工时的堆场(如石灰、粉煤灰的堆场)应根据主导风向,尽量选在附近村庄和学校下风向200米以外:
(3)对堆场加强管理,在四周设置挡风墙(网),合理安排堆垛位置,必要时在堆垛表面掺和外加剂或喷洒润滑剂使材料稳定,减少可能的起尘量,并采取加盖蓬布等遮挡措施;
(4)配备洒水车,对沿线施工便道和进出堆场的道路经常洒水(主要在夏季干旱天气或秋季干燥天气),一般每天可洒水二次,上午下午各一次。
进出堆场道路的路面保持湿润,并铺设竹笆、草包等,以减少由于汽车经过和风吹引起的道路扬尘;
(5)将稳定土搅拌场设置在距离最近敏感点的下风向200米以上距离。
对拌和设备应较好密封并加装二级除尘装置,从业人员必须注意劳动保护。
4.1.5水环境
(1)桥梁基础施工尽量选择在枯水期。
严禁钻渣及施工废弃物排入地表水体;
(2)桥梁、隧道等施工区修筑沉砂池,施工生产废水经沉淀,调整pH值后排入附近农灌系统;
(3)桥面施工作业时必须作好放护措施,杜绝易散物资掉落水体;
(4)严禁在河道边堆放施工废弃物和生产物资。
4.2运营期
4.2.1声环境
(1)在居民聚居区、学校等路段设立限速标志牌和禁鸣标志;
(2)公路运行后,建议目前公路两侧空旷地带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两侧红线30m范围内不兴建集中居民住宅区以及医院学校等特殊敏感点;
(3)根据噪声监测计划例行噪声监测结果,确定是否采取安装隔声窗等进一步措施。
4.2.2水环境
(1)在对门岗中桥设置一定容积的路面径流雨水沉降池,并定期进行清理;
(2)制订风险事故应急计划。
应急计划应包括指挥机构及相关协作单位的职责和任务,应急技术和处理步骤泽、设备、器材的配置和布局,人力和物力的保证和调配,事故的动态监测制度,事故发生后的报告制度等。
4.2.3生态环境
营运期生态保护措施主要是初期的绿化、营运期的植被维护和管理。
5.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要点
福建省省道202线屏南北村(政和交界)至屏南城关段公路是屏南县通往闽北的主要通道,也是宁德内陆地区与闽东南经济发达地区相联系的一条重要交通纽带,对完善我省交通战备路和省级交通干线网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工程建设有利于完善福建省省级公路干线网的建设,符合屏南县城市发展战略需求,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地方乡镇发展规划没有矛盾。
该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本项目建设将会对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水环境、沿线居民生活质量、学校教学等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但只要认真落实本报告所提出的减缓措施,真正落实环保措施与主体工程建设的“三同时”制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并能为环境所接受,拟建公路产生的环境经济正效益占主导地位。
因此,评价认为本项目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从环保角度来说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图1-1本项目地理位置图豆丁文档最新和最旧下载
豆丁文档最有关美女和帅哥的隐私文件下载
豆丁文档欢迎您下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