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7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9859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7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7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7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7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7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7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Word格式.docx

《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7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7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Word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四单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7讲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案湘教版Word格式.docx

【深度思考1】 有人说,没有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就不会发生变化。

判断此观点的科学性并说出理由。

提示 不对。

在人类未出现之前的地质时期,全球气候就一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主要表现为冷暖干湿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可见,没有人类活动,全球气候也会发生变化。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特别提示 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融化,有人认为冰川融化会导致淡水资源更加充沛,而事实上,冰川融化的水基本上都流入海洋或被蒸发,很难转化为人类所需的淡水资源,再加上全球变暖使世界各地的蒸发量普遍增加,从而使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更加缺乏。

【深度思考2】 判断下列说法的合理性。

(1)气候变化就是气候变暖。

(2)气候变暖有百害而无一利。

提示 

(1)气候变化不等于气候变暖。

通常所说的全球气候变暖指的是近现代即最近二百年内的气温升高现象。

(2)气候变暖也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气候变暖会使高纬地区气温上升,农作物生长的热量条件得到改善,其产量将会增加。

考点 全球变暖的原因、影响及对策

1.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

气温升高是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导致气温升高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

具体分析如下:

2.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造成的影响

(1)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①对海平面和海岸带的影响

②对水循环过程的影响

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对农业的影响

②对工业的影响

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因此全球变暖对工业结构调整的影响显著,如下所示:

③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3.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2018·

郑州外国语学校月考)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每年的6月5日设定为世界环境日,旨在提高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提高环境保护的行动能力。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的2015年的活动主题是“可持续消费和生产”。

据此回答

(1)~

(2)题。

(1)下列不属于“可持续消费和生产”的是(  )

A.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B.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效率

C.把“温室气体”液化输入深海岩石中

D.在全球范围内大量削减工业生产

(2)为响应“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在食品消费过程中应提倡消费(  )

A.简包装食品B.深加工食品

C.反季节蔬菜D.国外进口食品

解析 第

(1)题,A、B、C三项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都属于可持续消费和生产;

并非所有工业生产过程都会产生二氧化碳,并且发展改善人类生存条件的生产是必需的,因此在全球范围内大量削减工业生产是不正确的。

(2)题,在食品消费过程中应提倡消费简包装食品,因为过度包装会造成浪费。

答案 

(1)D 

(2)A

►类题通法

四角度识记全球变暖的措施

(1)减少排放:

改善能源结构,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2)增加吸收:

植树造林,减少破坏。

(3)调整应对:

培育农作物良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防护堤坝。

(4)政策干预:

提倡公众参与,加强国际合作,采取经济和政策手段。

考法一 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2017·

天津文综,10)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

地理小组的学生将上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

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上图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

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

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

解析 读图可知,海洋表面增温速度趋缓,陆地表面增温速度加快,但海洋的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因此,地球表面增温趋缓。

火山喷发频率增加,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

海平面仍在上升,但不是加速上升,而是呈波动上升趋势。

故本题选B。

答案 B

2.(2017·

天津文综,1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冻土是指温度在0℃或0℃以下,含有冰的土层或岩层,分为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

我国科学家考察了全球变暖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影响及其产生的后果。

据图文信息判断,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

A.活动层厚度变小,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

B.活动层厚度变大,春耕播种的时间推迟

C.永冻层上界上升,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

D.永冻层上界下降,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解析 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活动层厚度变大,补给河流的水源增加,故A选项错误。

全球变暖,气温升高,春耕播种的时间提前,故B选项错误。

全球变暖,永冻层上界下降,利于喜温植物的生长,故C选项错误。

全球变暖,活动层厚度变大,建筑基础稳定性变差。

故D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D。

答案 D

考法二 全球变暖状况及原因分析

3.(2015·

海南地理,13~14)全球变暖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但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

据此完成

(1)~

(2)题。

(1)下列四地中升温幅度最大的是(  )

A.蒙古高原B.亚马孙平原

C.巴西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2)导致南北半球升温差异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大气成分的差异B.海陆分布的差异

C.太阳辐射的差异D.大洋环流的差异

解析 第

(1)题,从材料中“就升温幅度而言,北半球比南半球大,高纬度地区比低纬度地区大”可知,北半球纬度较高地区升温幅度可能最大,符合这一地理位置特征的是蒙古高原。

(2)题,北半球陆地所占比重较大,因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大;

而南半球以海洋为主,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慢,导致该半球升温幅度较小。

答案 

(1)A 

(2)B

4.(2016·

浙江文综,1)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恢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下题。

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解析 结合图中云杉主要分布区及冰盖范围的变化可判断,甲时期的云杉主要分布区纬度最低,冰盖范围最大,说明甲时期气温最低,乙时期云杉主要分布区最北界比丙时期的纬度要偏高,说明丙时期的气温比乙时期要偏低,则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是先上升后下降,A项错误;

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B项正确;

由此可知C、D项错误。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6·

上海地理,25)气候异常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它严重威胁与影响人类的生存和生活。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  )

①欧亚大陆的冰川后退 ②太平洋部分岛屿逐渐消失 ③北美中高纬小麦减产 ④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减少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会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部分岛屿逐渐被淹没甚至消失,故①②对;

北美中高纬地区热量增加,小麦可能增产;

全球大气环境紊乱,影响东亚的台风数量增加。

答案 A

广东广州第一次综合测试)2016年12月,我国首颗全球CO2监测科学实验卫星发射升空,这将使我国初步形成监测全球大气CO2浓度的能力。

卫星监测结果表明:

CO2浓度全球分布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最高、夏季最低,最大季节变化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大陆地区;

在半球分布上,春季、冬季和秋季北半球CO2浓度都高于南半球,而夏季则相反。

下图是全球CO2浓度分布图。

据此完成2~4题。

2.引起全球CO2浓度季节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工业生产的季节变化B.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

C.植物生长的季节变化D.河流水文的季节变化

3.上图反映的时间最可能是(  )

A.2月B.5月

C.8月D.11月

4.CO2浓度最大季节变化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大陆,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火山、地震带B.城市群(带)

C.工业地带D.自然带

解析 第2题,秋季以后许多植物叶片变黄、凋零,对CO2的吸收能力减弱,且这种情况会一直持续到次年春季,则春季CO2的浓度达到最高值。

夏季植被生长茂盛,对CO2的吸收能力强,CO2的浓度较其他季节低,故C项正确。

由题干材料可知,全球CO2浓度春季最高、夏季最低,且北半球中、高纬大陆地区季节变化明显,而工业生产没有明显的季节性,故A项错误。

北半球中、高纬大陆地区的大气环流并不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如西欧常年盛行西风,故B项错误。

河流水文的季节变化对CO2的浓度影响不大,故D项错误。

第3题,从图中CO2浓度分布来看,北半球CO2的浓度平均高于南半球,且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CO2浓度非常高。

由上题分析可知,此时应为北半球的春季,故B项正确。

第4题,CO2浓度最大季节变化发生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大陆地区,因为这些地区自然带以落叶阔叶林带和针叶林带为主,夏季植被茂盛,对CO2吸收能力强,CO2浓度低;

冬季落叶阔叶林植被叶子凋零,对CO2吸收能力弱,CO2浓度高。

因此,自然带是北半球的中、高纬大陆地区CO2浓度季节变化大的最主要影响因素,故D项正确。

答案 2.C 3.B 4.D

(2014·

福建文综,3~4)下图示意1972~2011年我国西北地区某流域不同朝向冰川面积的变化(单位:

km2)。

读图,回答5~6题。

5.造成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变暖B.地壳抬升

C.流水搬运D.风力侵蚀

6.若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趋势不变,将导致(  )

A.冰蚀作用增强B.绿洲面积增大

C.干旱程度加剧D.流域面积扩大

解析 第5题,据图判断该流域冰川面积有减少的趋势,特别是东南方向面积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

第6题,冰川面积减小会使冰蚀作用减弱;

补给水源减少使绿洲面积减小,干旱程度加剧;

流域面积是河流、湖泊的集水区域面积,不会随冰川面积的减小而扩大。

答案 5.A 6.C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冬小麦和冬油菜适宜种植区的北界的变化。

读图回答7~9题。

7.冬小麦、冬油菜适宜种植区北界推移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

A.气候变暖B.种植习惯变化

C.机械化程度提高D.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

8.据图推测该区域农业生产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

A.棉花、玉米的种植面积缩小

B.春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

C.复种指数有所增加

D.作物适宜种植高度有所下降

9.根据图中冬小麦和冬油菜种植界线的变化,可推测(  )

A.沿海地区的低地可能被淹没

B.北温带耕作区向低纬方向扩展

C.高纬度地区降水减少

D.中纬度地区粮食产量增加

解析 第7题,图中显示该区域冬小麦、冬油菜适宜种植区的北界向偏北方向推移,说明该地区的气温,尤其是冬季气温有较为明显的上升。

选A。

第8题,随着气温的升高、热量的增加,喜温作物如玉米、棉花、冬小麦、冬油菜等的种植面积会有较大幅度增加,而喜凉作物(如春小麦)会呈现出种植面积缩小的趋势;

同时由于气候变暖,作物适宜种植的高度也会有所上升;

作物的复种指数随着热量的增加而有所增加。

选C。

第9题,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导致沿海地区的低地被淹没;

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方向扩展;

高纬度地区降水增多;

中纬度地区变得更加干旱,粮食产量减少。

答案 7.A 8.C 9.A

近年来,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积雪融化、冰川消失现象非常严重,在过去的80年内冰川已经萎缩了80%以上。

有环境专家指出,乞力马扎罗山雪顶可能将在10年内彻底融化消失,届时乞力马扎罗山独有的“赤道雪山”奇观将与人类告别。

读下图,回答10~11题。

10.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某种变化。

与这种变化有关的地理现象有(  )

A.舟山渔场出现渤海湾鱼种

B.日本本州岛樱花推迟开放

C.我国沿海地区海水侵蚀作用将减弱

D.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度升高

11.乞力马扎罗山(  )

A.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山地冰川融雪补给

B.该山地是在地垒构造的基础上形成的

C.南坡雪线位置低,主要是位于背风坡

D.冰川范围的变化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

解析 第10题,乞力马扎罗山山顶“雪冠”渐趋缩小,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

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山地针叶林带分布海拔高度升高。

第11题,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排放增多,会导致气温升高,冰川融化。

乞力马扎罗山所在区域河流主要为雨水补给;

乞力马扎罗山主要是火山喷发形成的;

乞力马扎罗山南坡雪线位置低,主要原因是迎风坡降水多。

答案 10.D 11.D

二、综合题(共46分)

12.(原创题)读北冰洋冰面范围变化图,回答问题。

(24分)

(1)北冰洋冰面范围这种变化趋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6分)

(2)北冰洋冰面这种变化趋势对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3)北冰洋冰面这种变化趋势却有利于缩减北美和亚欧大陆东西岸航运的时间和成本,为什么?

(4)为抑制气候变暖的趋势,我国要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解析 第

(1)题,图中显示北冰洋2007年冰面范围比多年冰层覆盖平均界线大幅度缩小,显示了全球变暖现象还会持续。

其原因主要从人为因素分析,从排放温室气体和毁林两方面来分析。

(2)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对沿海的影响从淹没、灾害、港口等方面来分析。

第(3)题,北冰洋冰面减少,有利于通航,从北美到亚欧大陆东西岸的航运通过纬度较高的北冰洋航道,使路程缩短,从而节省能源和时间。

第(4)题,可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变能源结构两个角度归纳。

答案 

(1)世界气温处在波动上升时期;

人类对化石能源的大规模使用,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不断增多。

(2)部分沿海地区被淹没;

地下水位升高,导致土壤盐渍化,影响农业生产;

港口设备和海岸建筑物被损坏,影响航运;

沿海水产业会被影响。

(合理即可)

(3)开拓北冰洋航线,缩短北美到亚欧大陆东西岸航程。

(4)①发展并推广先进的节能技术;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②优化能源结构,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

③积极发展高效、洁净、低碳排放的煤炭利用技术,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

13.(2018·

西安市铁中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克兰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图甲),由北向南穿过阿勒泰市区,属额尔齐斯河的一条支流。

我们把从阿勒泰市以上的河流流域作为克兰河的上游(即阿勒泰水文站以上流域)。

下面是全球气候变暖对克兰河上游气候和水文的影响图(图乙和图丙)。

(1)根据材料说出克兰河河水的主要补给水体,并指出克兰河上游水域降水的水汽来源。

(2)根据图乙归纳全球气候变暖对克兰河上游流域气候的影响。

(8分)

(3)根据图丙回答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克兰河上游水文特征的变化。

并推测其变化对下游的阿勒泰市生产生活的影响。

解析 第

(1)题,结合材料和图文信息可知,该河流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且在4~6月克兰河阿勒泰水文站流量较大,降水却较少,故判断可能是受气温影响,其补给可能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若为冰川融水补给,则7、8月补给量最大,水文站水量峰值应发生于7、8月。

克兰河上游在阿尔泰山,根据坡向和所处的风带,可以推出其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

(2)题,从图中分析降水和气温的变化。

读图克兰河1958~2005年月升温速率(虚线)和月降水变化速率(实线)都是波动上升,从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冬季增温最大,降水增加主要是在冬季和初春(11月~次年的4月),增加了冬春的积雪量,夏季(5~7月)减少。

第(3)题,克兰河主要补给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全球气候变暖,河流径流量最大月从6月提前到5月,汛期提前,水量增大。

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由于该地区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水源不足,到了春季农作物播种时候需要水灌溉,水量增大,有利于缓解春旱;

也有不利的,气候变暖汛期提前,水量加大,洪灾加剧,同样会导致初夏缺水,影响农业活动。

答案 

(1)季节性积雪融水;

大西洋或北冰洋。

(2)全球气候变暖使克兰河流域降水和气温都表现出波动上升,冬季增温最大,降水增加主要是在冬季和初春(11月~次年的4月),增加了冬春的积雪量,夏季(5~7月)减少。

(3)气温增加使得汛期提前(河流径流量最大月从6月提前到5月),汛期水量变大。

利:

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解春旱。

弊:

加剧初夏缺水程度;

影响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渔业用水;

春季融雪引发山洪灾害加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