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苏教版16年级小学数学奥数公式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898912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版苏教版16年级小学数学奥数公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版苏教版16年级小学数学奥数公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版苏教版16年级小学数学奥数公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版苏教版16年级小学数学奥数公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版苏教版16年级小学数学奥数公式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版苏教版16年级小学数学奥数公式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版苏教版16年级小学数学奥数公式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版苏教版16年级小学数学奥数公式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版苏教版16年级小学数学奥数公式Word文件下载.docx

,两针速度差是分针的速度的

,分针每小时可追及

流水问题:

顺水行程=(船速+水速)×

顺水时间

逆水行程=(船速-水速)×

逆水时间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水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

2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

火车问题:

基本数量关系是火车速度×

时间=车长+桥长

1)超车问题(同向运动,追及问题)

路程差=车身长的和 超车时间=车身长的和÷

2)错车问题(反向运动,相遇问题)

路程和=车身长的和错车时间=车身长的和÷

速度和

3)过人(人看作是车身长度是0的火车)

4)过桥、隧道(桥、隧道看作是有车身长度,速度是0的火车)

【一般行程问题公式】

  平均速度×

时间=路程;

  路程÷

时间=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时间。

  【反向行程问题公式】

  反向行程问题可以分为“相遇问题”(二人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和“相离问题”(两人背向而行)两种。

这两种题,都可用下面的公式解答:

  (速度和)×

相遇(离)时间=相遇(离)路程;

  相遇(离)路程÷

(速度和)=相遇(离)时间;

相遇(离)时间=速度和。

  【同向行程问题公式】

  追及(拉开)路程÷

(速度差)=追及(拉开)时间;

追及(拉开)时间=速度差;

  (速度差)×

追及(拉开)时间=追及(拉开)路程。

  【列车过桥问题公式】

  (桥长+列车长)÷

速度=过桥时间;

过桥时间=速度;

  速度×

过桥时间=桥、车长度之和。

  【行船问题公式】

  

(1)一般公式:

  静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水速)=顺水速度;

  船速-水速=逆水速度;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

2=船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

2=水速。

  

(2)两船相向航行的公式:

  甲船顺水速度+乙船逆水速度=甲船静水速度+乙船静水速度

  (3)两船同向航行的公式:

  后(前)船静水速度-前(后)船静水速度=两船距离缩小(拉大)速度。

  (求出两船距离缩小或拉大速度后,再按上面有关的公式去解答题目)。

五、牛吃草问题

设定一头牛一天吃草量为“1”

1)草的生长速度=(对应的牛头数×

吃的较多天数-相应的牛头数×

吃的较少天数)÷

(吃的较多天数-吃的较少天数);

2)原有草量=牛头数×

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

吃的天数;

`

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

(牛头数-草的生长速度);

4)牛头数=原有草量÷

吃的天数+草的生长速度。

这四个公式是解决消长问题的基础。

1.(牛的头数×

吃草较多的天数-牛头数×

吃草较少的天数)÷

(吃的较多的天数-吃的较少的天数)=草地每天新长草的量。

2.牛的头数×

吃草天数-每天新长量×

吃草天数=草地原有的草。

六、工程问题

【工程问题公式】

  工效×

工时=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

工时=工效;

工效=工时。

  

(2)用假设工作总量为“1”的方法解工程问题的公式:

  1÷

工作时间=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几;

单位时间能完成的几分之几=工作时间。

  (注意:

用假设法解工程题,可任意假定工作总量为2、3、4、5……。

特别是假定工作总量为几个工作时间的最小公倍数时,分数工程问题可以转化为比较简单的整数工程问题,计算将变得比较简便。

(从数学的内容来看,水管问题与工程问题是一样的.水池的注水或排水相当于一项工程,注水量或排水量就是工作量.单位时间里的注水量或排水量就是工作效率.至于又有注入又有排出的问题,不过是工作量有加有减罢了.因此,水管问题与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基本相同)

七、植树问题

  

(1)不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

  间隔数+1=棵数;

(两端植树)

  路长÷

间隔长+1=棵数。

  或间隔数-1=棵数;

(两端不植)

间隔长-1=棵数;

间隔数=每个间隔长;

  每个间隔长×

间隔数=路长。

  

(2)封闭线路的植树问题:

间隔数=棵数;

间隔数=路长÷

棵数=每个间隔长;

间隔数=每个间隔长×

棵数=路长。

  (3)平面植树问题:

  占地总面积÷

每棵占地面积=棵数

(4在方形线路上植树,如果每个顶点都要植树。

则棵数=(每边的棵数-1)×

边数

封闭的圆形道路上植树是属于一端种树,一端不种树的情况。

敲时钟和上下楼梯属于两端都种树的情况。

锯木头和剪绳子也属于植树问题,是属于两端都“不种树”的情况。

木头或绳子的总长是总距离;

锯木头或剪绳子的次数是种树棵数;

锯下或剪下的每段木头或绳子的长度是间隔距离;

锯成或剪成了多少段是间隔数。

锯的次数=段数-1段数=锯的次数+1

在正多边形周围摆花盆:

(1)每个角上都摆的情况:

总盆数=(每边数-1)×

每边数=总盆数÷

边数+1边数=总盆数÷

(每边数-1)

(2)每个角上都不摆的情况:

每边数×

边数=总盆数

总盆数÷

边数=每边数总盆数÷

每边数=边数

八、1s!

g:

h,P(m#n剪绳问题:

一根绳对折N次,从中剪M刀,则被剪成了(2N×

M+1)段

九、年龄问题:

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几年后年龄=大小年龄差÷

倍数差-小年龄

几年前年龄=小年龄-大小年龄差÷

倍数差

十、盈亏问题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总份数=(余数+不足数)÷

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

③当两次都不足;

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

基本特点:

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确定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

(盈+亏)÷

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

(大亏-小亏)÷

十一、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

溶液的重量×

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

浓度=溶质的重量

浓度=溶液的重量

溶液稀释与溶液混合

在浓溶液里加入水将它稀释为稀溶液,称为溶液的稀释。

在浓溶液里加入含有相同溶质的稀溶液,称为溶液的混合。

在溶液稀释与溶液混合的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了,但稀释前浓溶液里所含溶质的质量与稀释后稀溶液里所含溶质的质量相等;

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浓溶液中溶质质量与稀溶液中溶质质量之和。

抓住这一点,就抓住了这类计算的关键。

其实溶液的稀释也可以看作是溶液的混合,即把水看作是溶质质量分数为0%的稀溶液。

这样就可以合并成为一个问题来讨论了。

有关溶液混合的计算公式是:

m(浓)×

c%(浓)+m(稀)×

c%(稀)=m(混)×

c%(混)

由于m(混)=m(浓)+m(稀),上式也可以写成:

c%(稀)=[m(浓)+m(稀)]×

此式经整理可得:

m(浓)×

[c%(浓)-c%(混)]=m(稀)×

[c%(混)-c%(稀)]

十二、和差倍问题(和差问题 

和倍问题 

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

几个数的和与差;

几个数的和与倍数;

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

已知两个数的和,差,倍数关系

【和差问题公式】

  (和-差)÷

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和+差)÷

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和-较大数=较小数

  【和倍问题公式】

和÷

(倍数+1)=小数和÷

(倍数+1)=小数 

小数×

倍数=大数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公式】

  差÷

(倍数-1)=小数 

小数×

小数+差=大数

  【平均数问题公式】

总数量÷

总份数=平均数。

关键问题

求出同一条件下的和与差 

和与倍数 

差与倍数

和差问题

和倍问题

差倍问题

已知条件

几个数的和与差

几个数的和与倍数

几个数的差与倍数

公式适用范围

公式

①(和-差)÷

2=较小数

较小数+差=较大数

和-较小数=较大数

②(和+差)÷

2=较大数

较大数-差=较小数

(倍数+1)=小数

倍数=大数

差÷

(倍数-1)=小数

求出同一条件下的

和与差

和与倍数

十三、方阵问题:

1.方阵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的平方(方阵问题的核心)

2.方阵最外层每边人数=(方阵最外层总人数÷

4)+1

3.方阵外一层总人数比内一层总人数多8(每边多2)

4.去掉一行、一列的总人数=去掉的每边人数×

2-1

5方阵最外层总人数=(最外层每边人数-1)×

4

十四、【求分率、百分率问题的公式】

比较数÷

标准数=比较数的对应分(百分)率;

增长数÷

标准数=增长率;

减少数÷

标准数=减少率。

或者是

两数差÷

较小数=多几(百)分之几(增);

较大数=少几(百)分之几(减)。

十五、【增减分(百分)率互求公式】

增长率÷

(1+增长率)=减少率;

减少率÷

(1-减少率)=增长率。

十六、【求比较数应用题公式】

  标准数×

分(百分)率=与分率对应的比较数;

增长率=增长数;

减少率=减少数;

(两分率之和)=两个数之和;

(两分率之差)=两个数之差。

  十七、【求标准数应用题公式】

  比较数÷

与比较数对应的分(百分)率=标准数;

  增长数÷

增长率=标准数;

  减少数÷

减少率=标准数;

  两数和÷

两率和=标准数;

  两数差÷

两率差=标准数;

  十八、【利率问题公式】

利率问题的类型较多,现就常见的单利、复利问题,介绍其计算公式如下。

  

(1)单利问题:

  本金×

利率×

时期=利息;

(1+利率×

时期)=本利和;

  本利和÷

时期)=本金。

  年利率÷

12=月利率;

  月利率×

12=年利率。

  

(2)复利问题:

(1+利率)存期期数=本利和。

  例如,“某人存款2400元,存期3年,月利率为10.2‰(即月利1分零2毫),三年到期后,本利和共是多少元?

  解

(1)用月利率求。

  3年=12月×

3=36个月

  2400×

(1+10.2%×

36)

  =2400×

1.3672

  =3281.28(元)

  

(2)用年利率求。

  先把月利率变成年利率:

  10.2‰×

12=12.24%

  再求本利和:

(1+12.24%×

3)

十九、、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

成本×

100%=(售出价÷

成本-1)×

100%

涨跌金额=本金×

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

原售价×

100%(折扣<1)

利息=本金×

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

时间×

(1-5%)

小学数学利润应用题解题公式

一、名词解释

进价:

指商店做买卖买进来是多少钱。

又叫进货成本价、拿货批发价。

进价包括每件商品的进价,进货数量×

每件单价=总进价。

售价:

每件商品的售出价,商店又习惯叫定价。

每件商品明码标出的零售价叫单位售价,一批卖出很多可以计算总售价。

利润:

又叫进销差价,售价-进价=利润。

销售一件商品叫单位利润(指每件零售价-每件进货价),销售很多件商品叫总利润,指(每件零售价-每件进货价)×

销售数量 

利润率:

利润÷

进价×

100% 

二、基本公式(标注为红色)

不要记那么多公式,都是变形的。

只记最主要的基本公式。

(如每件1元买进来,1.20元卖出去,每件的利润则为0.20)

售价-进价=利润 

1.20-1.00=0.20

进价+利润=售价 

1.00+0.20=1.20 

售价=进价×

(1+利润率) 

1.00×

(1+20%)=1.20

利润=进价×

利润率 

20% 

=0.20

总进价=销售数量×

单位进价 

100×

1.00=100元

总售价=销售数量×

单位售价 

1.20=120元

总利润=销售数量×

单位利润 

100×

0.20= 

20元

利润率=利润/进价

=(售价-进价)÷

进价=0.20÷

1.00=20%

说明:

①利润率中的“率”字,是比率的意思,用%号表示。

②在日常计算中,为图简便,习惯用百位或十位小数如0.1,0.01等表示,最后得出结果再变成百分数%。

③利润率是利润与进价的比率。

三、打折公式 

商店为了促销,调整商品的单位售价叫打折。

一般进了货之后,把售价先定得高一些,过一段时间滞销不好卖了再打折,以迎合顾客的心理。

(折扣率如75%即七五折)

原售价×

折扣率=打折后的售价

打几折=(新售价÷

原售价)×

折扣<1 

折扣率=

(1+打折后的新利润率)÷

(1+打折前的老利率)

四、商品损耗公式

购进商品(运输)损耗=购进总价×

购进损耗率

商品销售损耗 

=销售总价×

销售损耗率

五、运费公式 

每千克运费=路程(千米)×

{(每吨每千米运费)÷

1000}

六、涨跌金额公式:

商品涨跌总金额=(售价变动前的销售单价×

涨跌百分比)×

销售数量

七、销售单件商品利润率(同前述“利润率”)

八、销售多件商品利润率=(销售数量×

单位利润)÷

(销售数量×

单位进价)=总利润÷

总进价

总进价

单位单价)

100

总售价

120

总利润(即总进销差价)

单位利润)

20

0.20=20元

利润率(进销差价率)

20%

20÷

×

100%=20%

九、举例:

某商场按每台5000元的价格进了80台电脑,第一个月按20%的利润定价出售,共卖出50台;

第二个月按第一个月定价的75%全部售完。

这批电脑共赢利多少元?

已知条件:

单位单价5000/台;

进货总数量80台;

分两批销售共80台

①第一个月每件零售定价:

5000元/台×

(1+20%)=6000元/台

②第一个月总售价:

50×

6000/台=300000元

③第二个月每件零售定价:

6000/台×

75%=4500元/台

④第二个月总售价:

(80-50)×

4500/台=1=35000

⑤两个月卖出的总售价:

300000+135000=435000元

⑥总进价80×

5000/台=400000元

⑦总利润:

435000-400000=35000元

二十、比例应用题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比例尺

积一定,两个相关联的量成反比例;

商一定,两个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

时间一定,速度之比=路程之比

速度一定,时间之比=路程之比

路程一定,速度之比=时间之比在反比

二十一、容斥原理

1.关键提示:

容斥原理关键内容就是两个公式,考生只要把这两个公式灵活掌握就可全面应对此类题型。

另外在练习及真考的过程中,请借助图例将更有助于解题。

2.核心公式:

(1)两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

A+B=A∪B+A∩B

(2)三个集合的容斥关系公式:

A+B+C=A∪B∪C+A∩B+B∩C+C∩A-A∩B∩C

例题1:

2004年真题

某大学某班学生总数为32人,在第一次考试中有26人及格,在第二次考试中有24人及格,若两次考试中,都没有及格的有4人,那么两次考试都及格的人数是()。

A.22B.18C.28D.26

解析:

设A=第一次考试中及格的人(26),B=第二次考试中及格的人(24)

显然,A+B=26+24=50;

A∪B=32-4=28,

则根据公式A∩B=A+B-A∪B=50-28=22

所以,答案为A。

例题2:

2004年山东真题

某单位有青年员工85人,其中68人会骑自行车,62人会游泳,既不会骑车又不会游泳的有12人,则既会骑车又会游泳的有()人

A.57B.73C.130D.69

设A=会骑自行车的人(68),B=会游泳的人(62)

显然,A+B=68+62=130;

A∪B=85-12=73,

则根据公式A∩B=A+B-A∪B=130-73=57

例题3:

电视台向100人调查前一天收看电视的情况,有62人看过2频道,34人看过8频道,11人两个频道都看过。

两个频道都没看过的有多少人?

设A=看过2频道的人(62),B=看过8频道的人(34)

显然,A+B=62+34=96;

A∩B=两个频道都看过的人(11)

则根据公式A∪B=A+B-A∩B=96-11=85

所以,两个频道都没有看过的人数=100-85=15

所以,答案为15。

例题4:

2005年真题

对某单位的100名员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喜欢看球赛和电影、戏剧。

其中58人喜欢看球赛,38人喜欢看戏剧,52人喜欢看电影,既喜欢看球赛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8人,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戏剧的有16人,三种都喜欢看的有12人,则只喜欢看电影的有:

A.22人B.28人C.30人D.36人

设A=喜欢看球赛的人(58),B=喜欢看戏剧的人(38),C=喜欢看电影的人(52)

A∩B=既喜欢看球赛的人又喜欢看戏剧的人(18)

B∩C=既喜欢看电影又喜欢看戏剧的人(16)

A∩B∩C=三种都喜欢看的人(12)

A∪B∪C=看球赛和电影、戏剧至少喜欢一种(100)

根据公式:

A+B+C=A∪B∪C+A∩B+B∩C+C∩A-A∩B∩C

C∩A=A+B+C-(A∪B∪C+A∩B+B∩C-A∩B∩C)

=148-(100+18+16-12)=26

所以,只喜欢看电影的人=C-B∩C-C∩A+A∩B∩C

=52-16-26+12

=22

二十二、抽屉原理

抽屉原则一:

如果把(n+1)个物体放在n个抽屉里,那么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

例:

把4个物体放在3个抽屉里,也就是把4分解成三个整数的和,那么就有以下四种情况:

①4=4+0+0②4=3+1+0③4=2+2+0④4=2+1+1

观察上面四种放物体的方式,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特点:

总有那么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多于2个物体,也就是说必有一个抽屉中至少放有2个物体。

抽屉原则二:

如果把n个物体放在m个抽屉里,其中n>

m,那么必有一个抽屉至少有:

①k=[n/m]+1个物体:

当n不能被m整除时。

②k=n/m个物体:

当n能被m整除时。

理解知识点:

[X]表示不超过X的最大整数。

例[4.351]=4;

[0.321]=0;

[2.9999]=2;

构造物体和抽屉。

也就是找到代表物体和抽屉的量,而后依据抽屉原则进行运算。

二十三、握手问题

假设有n个人去握手

第1个人需要握手n-1次

第2个人需要握手n-2次

第3个人需要握手n-3次

第n-2个人需要握手2次

第n-1个人需要握手1次

最后一个不需要握手

共需要(n-1)+(n-2)+(n-3)+.....+2+1+0=n(n-1)/2

二十四、装卸工问题

一个车队有三辆汽车,担负着五家工厂的运输任务,这五家工厂分别需要7、9、4、10、6名装卸工,共计36名。

如果安排一部分装卸工跟车装卸,则不需要那么多装卸工,而只需要在装卸任务较多的工厂再安排一些装卸工就能完成装卸任务,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总共至少需要()名装卸工才能保证各厂的装卸需求。

A.26B.27C.28D.29

[解析]典型装卸工问题,将最大的三个数相加7+9+10=26即可。

选择A。

“装卸工问题核心公式”:

如果有M辆车和N(N≥M)个工厂,所需最少装卸工的总数就是需要装卸工人数最多的M个工厂所需的装卸工人数之和。

六年级数学难题

两袋大米共重120千克,从甲袋取出20%,乙袋取出3分之1,这时甲袋剩下的大米是原来两袋重量的2分之1.从乙袋取出大米多少千克?

解:

这时甲袋剩下的大米是原来两袋重量的2分之1

即甲袋还剩下120*1/2=60

从甲袋取出20%

那么原来甲袋有60/(1-20%)=75

原来共重120

那么原来乙袋是120-75=45

乙袋取出1/3

即45/3=15得解

答从乙袋取出大米15千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