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Word下载.docx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解读Word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术课程标准没有采取列出具体知识点(大纲列出具体知识点)方式,而是提出具有一定概括性和导向性内容标准,并提供指向这些标准教学活动方式建议。
这些教学活动方式建议也是选择性。
例如1-2年级“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内容标准是:
▲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形与色,能用简短话语大胆表达自己感受。
上述内容标准非常概括,体现大导向性,为了指向上述标准,有如下教学活动建议供教师选择:
教学活动建议:
·
走出教室,观赏校园和所在地区景色。
欣赏自己和同学创作美术作品。
了解、欣赏我国民间美术作品,感受造型和色彩特点。
通过观摩录像、画册,对中外优秀卡通艺术形象进行欣赏和讨论。
欣赏描绘不同季节中外美术作品。
到阅览室翻阅画册、学生读物或观看学生美术作品,找出最喜爱一件作品,并说明理由。
欣赏民间玩具造型与色彩,展示自己收集民间玩具。
欣赏木偶戏和皮影戏人物造型,通过录像或实地观看木偶或皮影戏表演片段。
欣赏中外画家描绘儿童生活美术作品。
欣赏大自然美丽山川、动植物图片。
既然标明是“建议”,就不具备强制性,编写教材或教师教学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加以选择。
这样,“课标”就具有了弹性,给予课本编写(特别是校本课程)和教师教学更大地发挥空间。
新课标与教学大纲相比较,“大纲”刚性太强,基本上是以开列知识点方式构筑教学内容体系,而且知识点规定比较具体、严格、具有较强限制性。
现列出1-2年级“教学内容”作为比较。
(见图表二)
(三)以美术学习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强调学习活动综合性和探究性。
课程改革是要改变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思想和方法,将以学科为中心教学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素质教育角度,结合美术学科特点来划分学习领域。
(见图表三)
美术学习方式依其特点,大致可分为创作与欣赏两类。
由于学习美术具有较强实践性和操作性,所以创作活动占有相当大比重。
为了便于学习,课标中创作活动又具体划分为“造型·
表现”和“设计·
应用”两个学习领域。
“造型·
表现”是美术学习基础,这一学习领域活动方式强调自由表现,要求学生大胆创作,表达自己情感和认识。
“设计·
应用”,这一学习领域强调创意形成,又注意活动功能目。
因此,以外化性行为为主,是创作活动中划分两个学习领域相同点。
主要区别则是造型·
表现注重自由性,设计·
应用注重功能性。
“欣赏·
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欣赏作品感受、领悟、理解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一个新特点,也是课程改革突破一个难点。
为此,美术新课程标准设置了“综合·
探索”这一全新学习领域。
其目是通过综合性美术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研究,创造以及综合解决问题美术学习领域。
教学中,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学生生活、现实社会之间连接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综合·
探索”学习领域教学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学生对未知领域探究欲望。
但是,综合·
探究学习领域要与综合“艺术”课程学习相区别,注意保持美术自身主要特色。
(四)强调课标实施可行性
1、为了帮助教师领会美术新课程理念和精神,课标提供了具体可操作案例(各学习领域案例),以便教师能举一反三,创造性地进行教学。
2、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文化兴趣和爱好。
a.降低学科知识和技能难度和要求,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情感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课标中(1-2年级“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第一条。
b.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角度激发学习动力,努力追求生活艺术化。
如课标中(5-6年级“设计·
应用”学习领域)教学活动建议第一、三、五条。
美术新课标与大纲相比较:
大纲在“教学要求”选择教学内容原则,“教学中应该注意问题”中涉及了一些指导性意见,但没有课标具体,更没有提供具体案例,以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举一反三。
【二】、美术新课程性质决定学科中心转变
美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重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既然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那美术教学工作中心应该是“育人”。
将以学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所以,在教学活动中:
(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
传统美术教学以教师讲解示范为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怎么画学生就怎么画,教师叫画什么学生就画什么,这是以教定学。
弊端有三:
其一,学生被动学习,学习主动性丧失,不利于学生创造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
其二,在一定程度上助长教师上“假课”、“花课”。
其三,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经验。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以学论教,要培养学生终身受用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艺术文化漫无边际。
学生要想在学校有限学习时间内,掌握教材所涉及知识面是不大可能。
(二)由重“学习结果”向重“学习过程”转变
所谓重学习结果就是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学生画画得怎么样,忽略学生情感态度表现以及学画过程和方法。
而让学生去模仿教材中范画,或按照教师主观意志去作画。
所谓重过程,就是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学习过程,放在获取知识方法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探究——实践学习过程去发现美术作品表现形式和创作规律。
从而获得一定美感经验,还要学生在学习获得知识过程中,学习能力同时也得到发展。
新课程倡导教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引路人,是学习活动中合作者和促进者。
根本任务:
是要创设丰富教学情境,信任学生学习能力,营造轻松、愉快而宽容教学氛围。
总之,新课程教育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二、转变学习方式,探索美术教学改革
美术课是基础教育一门必修课,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因此,采用新学习方式,去探索美术教学改革是非常必要。
【一】树立新理念
“树立新理念”并非一句空头口号,它必须付诸行动,具体一点说,就是要从传统学习方式,转向现代学习方式。
传统学习方式就是接受式,这种学习方式所学内容是以定论形式呈现,学生是知识接受者,这种学习方式延用了多年,肯定有其存在和使用价值,但这种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和掌握,把学习建立在人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上,容易造成人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
现代学习方式称为发现式,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理论,它强调自主、探索、发现,把学习变成人主体性、能动性、自主性不断生长张扬、发展、提升过程。
学习方式并不是学习方法或教学法,学习方式是更为上位东西,前后两者类似战略和战术关系,学习方式相对稳定,学习方法相对灵活,有较大可选择性。
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还涉及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
所以,学习方式转变对促进学习发展更具有战略意义。
在过去美术课教学中,很长一段时间所采用多是接受式学习方法,无论是教材编写,教师教法都受着这种单一学习模式牵制,素描知识、色彩知识、工艺知识和绘画步骤都是以一种定论形式呈现,虽然教师在教学中也采用了不少多变教学方法,但“传授和接受”阴影,始终笼罩在学生头上。
【二】现代学习方式特征
(一)新学习方式首要特征是主动性。
那么,要转变学习方式,首先应对现代学习方式特征有所了解,新学习方式首要特征是主动性。
主动性是对应学生接受学习被动性而言,被动式学习就是我们经常提到“要我学”,这是一种基于外部因素诱引和强制,因此,就学生而言,缺乏兴趣和主动性;
而主动性则是“我要学”,它体现了学生学习内在需要,它优点在于学生对学习有了直接兴趣,不把它视为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体验,产生效果肯定是事半功倍。
主动性学习还体现在学习责任上,学习是谁事,学生既然是学习主体,就应该明确自己责任,如果学生意识不到这一点,不能把学习和自己生活、生命、成长以及发展联系起来,这种学习就谈不上主动性。
有这样一节小学美术课,《用瓜果蔬菜制人和小动物》。
课前教师要求学生先凭自己喜爱和能力制作一个小动物,材料不限。
大多数学生在课前都完成了这一课外作业。
上课时,教师首先选了几件学生制作得有特色小动物给予表扬,并普遍给其他完成作业同学予鼓励,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成就感”,接着播放了一段录像,并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对各种动物外形、动态、色彩、基本结构及生活习性,都作了较为充分认识,随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了自己用蔬菜、水果制作小动物,并把这些小动物分发下去,要求学生将它们拆散,同时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观察、研究:
一是这些动物每一个部件是采用那些手段做成?
二是小动物是如何组装完成?
这两个问题引起了学生极大观察、探究兴趣。
在短短几分钟内,学生就有了三个发现:
一是采用了洋葱、胡萝卜、白萝卜、捧瓜、茄子、苹果……等瓜果蔬菜为制作材料;
二是使用了切、挖、削、割、刻和接制作手法;
三是用了牙签、火柴棍、大头针等衔接材料。
有了主动学习探究过程,随之而来就是学生按捺不住跃跃欲试表现欲望。
教师这堂课讲得少,既没有去讲制作步骤、方法,也没有进行示范,但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主动性强,兴趣昂然,制作出小动物种类及生动有趣效果,远远超出了教师想象。
更可喜是,这堂课还产生了相当好持续效果,后来学生在课后还制作了不少作品,这位老师还为学生组织了一个小型展览。
(二)独立性是现代学习方式另一个特征
这也是一个核心特征。
如果说主动学习被视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学习就体现了“我能学”。
北京师范大学编写《新课程理念与创新》一书中摘引了一段小学生中流传儿歌,它充分表现了学生“我能学”自信心:
《我能行》
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
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
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
今天看不行,争取明天行;
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
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
互相支持行,合作大家行;
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
认真思考和观察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儿童独立性欲望是很早就萌芽,儿童在1-2岁时,就产生了一种自己独立行为,如:
大人给他洗澡,他却要自己边玩水,边洗澡;
大人要扶着他走路,他硬要自己走,而且根本不怕跌跤;
大人给他喂饭,他即使有时往鼻子里送,也还是喜欢自己来。
当然,值得强调是基础教育阶段,对于学生独立性和独立学习,还应该有一种动态发展观点,从教与学关系来看,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从教到学”转化过程,也即从依赖到独立转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教师作用逐步转化为学生独立能力,两方面着力大小在不断转化,最后是学生基本或完全独立。
如果不在动态中去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性,只是用单一接受模式培养学生,即使学生成为教师心目中“一件件精美工艺品”,其结果都是千人一面,即同一模式。
几十年前,我国著名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画过一幅题为《教育》漫画;
漫画上一位辛辛苦苦工艺匠人,正“精心”地用一个模子不停地制作一个个完全一样鸡工艺品,这幅漫画对旧教育作了一个绝妙讽刺。
(三)现代学习方式第三个特征是独特性
姑且把它称之为个性。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都有其不同于他人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方式,因此,每个学生学习方式都有其个性体现,适合个性学习方式,才是真正有效。
就拿学习中“记忆”来说,有些学生在记忆时是琅琅有声地诵读;
而另一些学生则是默默地背诵,有些学生却喜欢两人在一起一问一答,有些则干脆写一遍。
这些都是个性学习表现。
有一节优质课,课题是《瓶花剪贴》,教学要求是让学生用彩色纸剪贴一幅插在瓶子里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许多环节,都给学生以自我展示其独特个性机会,如:
自己设计花瓶形状,自己选择喜欢花和颜色,也不着意去强调构图。
在作业时,教师巡视发现一位后排同学动作很快,较短时间内已将作业完成,但瓶花却都集中在纸面下半部分,上面是显得很空,因此,教师让同学们停下来,动动脑筋,帮助这位同学提出修改方案。
发言同学很积极;
有说可以在画面上半部补贴花;
有些说干脆是把上面部分白纸裁掉;
还有一位同学说最好另外贴一张。
教师和同学虽然热心,却忘记了这位同学学习“自主性”。
后来这位同学没有采纳任何人意见,自己在瓶花上面空白部分,补贴了两只彩蝶。
其实这就是这位同学在自主情况下创新。
他既解决了构图问题,还由室内空间延伸到了室外空间,使作业显得更加生动。
可惜这幅作业直到下课也没有被教师发现。
(四)体验性也是现代学习方式一个特征
本次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参与,即有活动、操作、实践、调查、经历和探究,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应该动脑子想,而且还要眼睛看,耳朵听,用自己嘴说,用手画、做,体现出身体参与,达到亲身体验,心灵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成长需要。
我曾经看过一节美术录像课,是由贵阳市南明实验小学赵宏教师执教,课题是五年级《神奇溶洞世界》,由于学生积极参与,较好地让学生进入体验性学习,因此获得了全国二等奖。
学生与教师课前动手搜集溶洞照片,在课堂上自己布置一个小型溶洞图片展览,并分组参观,教师还通过放录像,将学生带入了亚洲第一溶洞贵州“织金洞”,接着教师启发学生用语言描述在洞中看到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帽形状和色彩,进而播放音乐,让学生在耳听同时,闭目想象自己心目中“溶洞天堂”,在短短四十分钟,让学生经历了眼看、耳听、口述、心想、手做亲身体验过程,虽然教师花在技法和构图上指导时间很少,却产生了很好作业效果。
学生合作作业(分组或全班)后成果分享,也是心灵体验一种好形式。
一位美国小学低年级教师,上一节《画肖像》美术课,他没有要求学生带任何绘画工具,教师自己带了一大张白纸和一盒彩笔。
教师在课堂上第一句话是问同学们“想不想给班上一位小朋友画一张像”,大家齐声回答:
“愿意!
”教师随即又问:
“班上那一个同学样子最突出,最有特点?
”同学们互相张望了半天,最后眼神全都集中在一位前排小同学身上。
这位同学卷卷头发,脸呈三角形,红朴朴面颊,中间有些雀斑。
教师接着说:
“XX小朋友,大家都很喜欢你,你能为大家做模特,让大家画一张像吗?
”这位小朋友开始有些腼腆,后来慢慢地走了出来。
教师先将纸铺在地上,叫这位小朋友在纸上躺下,请一位小朋友顺着这位小朋友身体周围,画出轮廊,然后,教师将这张有简单外形轮廊纸贴在墙上,同学们一下子哄笑起来。
“每个小朋友都请认真观察一下我们模特,看看他有哪些特点?
我们可以每人上去画几笔,看谁画得好?
”这时,有学生摸摸模特卷发,有指指他脸上雀斑,先先后后地开始在纸面上描绘,不一会儿,这张有外轮廊像开始“一塌糊涂”了,有曲线、有直线、有红色、有绿色……,当这张集体合作肖像完成时,确实是“一塌糊涂”,但奇怪是非常像这位小同学样子,老师非常高兴,表扬了大家,每一个小朋友都乐呵呵,分享着合作成果,幼小心灵得到了一种感悟。
(五)现代教学中还有一个特征,那就是问题性
问题性学习方式是一个探究过程,探究问题,进而提出解决问题方案。
它模式是:
提出问题→形成假设→拟定计划→验证假设→总结提问。
这种模式可以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思维去获得亲身体验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让学生养成探究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究学习技巧。
这种学习模式理论上是借鉴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吸收入了杜威“五步教学法”和布鲁姆“发现法”它强调是教师只替学生设置探究情境,而不是给学生现成知识,学生是“探究者”教师只是“引导者”和“顾问”。
美术教学中,教材提供有现成知识,但也有大量必须探索问题。
新美术课程标准四个领域: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欣赏、评术;
综合、探索,都包含了问题性:
造型应该如何去表现?
设计中创意怎样才能有新意?
欣赏中学生对作品自我认识,综合中“探索”本身也就是问题探究。
一位美国小学美术教师在上《欣赏梵高作品》一课时没有介绍梵高生平,他代表作和风格,因为这些基本上已是定论知识。
教师在堂上提出了几个可以探究问题:
画中笔触一条一条象什么?
这些笔触中各种方向规律变化使你产生怎样感觉?
你可以用同样方法试着描绘一组静物或风景。
学生感觉非常有趣,因此讨论热烈,试画效果也不错。
至于前面谈到有关梵高定论知识,教师要求学生在计算机网上去查阅一下就行了。
学习方式本身也包含有“教与学”关系,虽然这里谈到多偏重在学生方面,但也涉及到教师得法引导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战略性、方向性东西是最重要,而战术,即教法则比较灵活,教师运用空间是很广。
三、构建新型美术学科评价观念
在许多人观念中,评价就是要量化,评价就是要看成果。
其实,评价就是人们对某一事物作出价值判断。
你上街去买东西,如果这种商品价格不贵,质量又好,你会觉得这商品价廉物美。
评价美术作品时,不单看作品物体画得象不象,构图好不好,而是多方面看待美术作品中学生是如何构思、如何创造。
教育评价本质其实是对教育过程、行为及结果进行综合全面评价。
教育效果需要整体综合评价,象我们现在组织青年歌手大赛这些活动,都设立了综合素质评分,这表明越来越注重歌手综合素质,注重人才综合能力素养。
看美国教师评价制度,它既包括对教师教学情况及绩效评价,又包括对课外教学辅导工作和个人言行举止、态度评价。
在英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一种手段,它十分重视自我评价与评价会谈这些形式结合,强调教师在评价中主动性与积极性。
当前我国正进行新课程改革,课程评价也积极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变革,更重要评价理论、方法、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转变。
【一】传统评价与现行评价对比
传统评价有它利弊之处,首先它是以学生为单一对象,只是在对学生学习后,用考试方法得出成绩,然后,进行评价,以至于把其它综合素质也混合一体进行评价,某位学生考试成绩优秀,感觉上他是一个好学生,那么他在其它方面也“应该都行”,这是评价中感性偏差,可称为“感性评价”,较容易走进这个误区。
其次,在评价活动中,评价以专家说为主,盲目追求“专家门诊”,一位教学专家和几名教学人员到一所学校听美术课,课后,学校领导请这位专家和其他教学人员谈谈对这节课评价,专家先说了12个字:
“教学目达到,过程安排合理”,紧接着一位教学人员补充了6个字:
“提问合理得当”,这时又有一名教学人员又补充了6个字:
“学生作品丰富”,象这样一些随大流评价方式,我们还是少采纳为好,学生回答问题都要有自己观点,那专家、评价人员更应拿出独特见解,对教师、学生进行良好良性发展指导。
传统教学评价也有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引用地方,比如说:
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对评价具体说,就是在一组评估对象内部进行相比较,全国各地区经济、文化有它不同情况。
每年高考就是个很好例子,每个省取分线根据自己考生情况而定,北京、上海等地区取分线较高,贵州省取分线较低,这就是相对而言,对全国学生进行相对评价,我们专家、教研员到较偏远村小学去评课,那评价尺度就要根据当地条件来确认,不能以发达地区学校标准来要求。
绝对评价是根据情况,制定统一标尺,还是以每年高考为例,为了对学生有一个衡量尺度,了解学生发展情况,基本上统一了全国考试试题,试题就是对学生一个绝对评价、传统评价还有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等等,但主要目都是为了选拔。
素质教育下评价改革倡导是“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这是当今教育教学评价理念、方法、手段一个重要转变。
就象我们看世界杯足球赛一样,不仅进球要精彩,比赛过程也一定要有观赏性。
现今评价特点是重视学生综合发展,在教育教学同时要培养学生怎样学会做人,学会认识,以及培养他们人生观、价值观等,评价中特别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与优点,根据他们不同特点来进行评价,素质教育评价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我们还要把评价多用于日常教育教学中,以便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美术课堂教学评价观念转变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评价重要组成部份,美术课是专业性较强课,它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有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要使美术课堂变得充满活力与生机调动能力,当前美术课堂教学评价由原来“注重成果”转变成“注重过程”,关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成为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内容,课堂中是否师生共同参与协作学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与同伴合作行为表现,学生讨论过程等等。
原来美术教学课堂由导入——观察——板书——教师示范——作业——展示等几个基本环节组成,最后看作品是否精致美观,而现在美术课堂教学可谓是形式多样、不拘一格,从室内到室外,采取“玩中学,学中玩”教学方式,有一堂手工课,他新旧教法对比,课题为“纸造型——房子”,课改前,教师用提问方式导入,然后板书、示范,最后学生作品大部份都是相同造型,在形变化创意上有所欠缺。
课改后,教师再次上了这个课题,这位教师开始就用电教设施导入课题,让学生欣赏建筑,再让学生讨论制作方法,教师在这个时候就用提问法等形式引导学生怎样运用更多制作方法和设计构思,作业时,教师让学生分组完成制作,学生最后把制作好房子组成一个个小区。
这堂课不仅让学生学会怎样设计和运用多种方法制作房子,更重要是让他们学会了主动学习,团结协作精神,也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认识,从关注“教”到关注“学”这样过程,而美术课堂教学评价更关注学生在课堂上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学会了些什么等等,教师在教学中担任了什么角色,随堂机智、应变能力等等。
评价课堂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角色发生着巨大变化。
首先,我们来看教师评价,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最基本要提高教师素质。
在美术课堂中,要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让学生作品更能表现自己个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和学生处于同等地位。
对美术教师评价观念要有实质性转变,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和研讨,成为对美术教师评价重要标准,美术课教师评价方法也应多元化,例如:
开展教师自评,在完成课堂教学后,自己先进行对本次教学有何得失反思。
还可以进行校长、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对本次教学评价。
这也是新课程教师评价重要内容,这样对促进教师发展,反思能力有很大帮助。
评价方法不要固定用哪一种,只要适合于教师发展都行。
其次,美术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成效评价也是教学整体重要组成部份,在教学中不同阶段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