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8012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格式.docx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 府 工 作 报 告Word格式.docx

先后建成了100万吨精洗煤和煤炭气化、1万吨马铃薯淀粉生产、2000吨黑番茄种植加工综合利用一期工程、4.5吨番茄红素提取、2万吨低铁硫化碱生产等28个投资上千万元的重点工业项目和啤酒花烤花、新型建材等93个一般工业项目。

总投资2.63亿元的10万头优质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投资1.5亿元的山西华亿公司120万吨精洗煤项目、投资5500万元的10万吨玻璃制品生产线、投资3300万元的15万立方米加气混凝土砌块生产线和投资2400万元的年处理1万吨废旧塑料生产线正在建设。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型灌区改造、饮水安全、引水口门改造、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黑河退耕还林还草调节水、摆浪河河道治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等一批水利项目顺利实施,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3座,衬砌渠道553.6公里,改造引水口门13座,全县13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水利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完成土地整理项目8个,整理土地1万亩,新增耕地5950亩,改造中低产田2.5万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

新建高石路、张罗路合黎段、巷宣路、新水路等通乡通村公路414公里,罗城黑河大桥建成通车。

实施了农网完善、县城电网10千伏及以下改造等工程,新改建35千伏变电站9座、高低压线路237.5公里,33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

建成了第三中学、西街小学、体育馆、一中体育运动中心、养老救助福利综合服务中心、殡仪馆、影剧院等90多项民生项目。

县医院门诊综合楼、文化图书广电服务中心等项目正在建设,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经济结构趋于优化。

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三次产业协调推进,产业结构趋于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由2006年的46∶30∶24调整到今年的40∶36∶24。

农业生产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农业增加值达到12.53亿元,年均增长6.2%。

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5家,带动蔬菜、番茄、草畜、制种、棉花、葡萄六大主导产业稳步发展,产业基地面积稳定在30万亩左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以上。

实施贴息贷款扶持政策,鼓励发展规模养殖业和设施农业,累计发放贷款6亿多元,县财政贴息3900多万元。

预计至年底,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到297万头(只),其中:

牛饲养量达到15.31万头,比2006年增加8.57万头,被确定为全省养牛大县;

羊饲养量达到52.7万只,比2006年增加24.9万只。

新建日光温室2427座、钢架大棚3355座,累计分别达到13159座、8303座,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15万亩,被确定为全省蔬菜生产大县。

全县各类农业机械达到59万台(件),农机总动力达到24.6万千瓦。

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累计培训农民5.04万人,输转劳动力16.2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66亿元。

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151个。

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发放粮食、农资、农机、家电等惠农补贴1亿多元。

工业发展速度和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工业引领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6年的40.6%提高到50.3%。

全县工业企业达到116户,比2006年增加39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3户。

矿产化工、轻工轻纺、生物制品、建筑建材等主导产业发展壮大,工业增加值达到8.86亿元,年均增长22.2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107.33%提高到118.4%。

累计投资6490多万元,工业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吸纳企业、聚集产业的功能显著增强,入园企业达57户,个体工商户441户。

商贸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建成千禧农贸市场、景隆农产品批发市场、乡镇农贸市场等专业市场,时代购物广场、农机农资汽修建材市场开工建设;

银行保险、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餐饮服务等传统行业发展壮大,房地产开发、旅游物流等新兴服务业迅速兴起。

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7.63亿元,年均增长12.15%。

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3.4%。

——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围绕宜居宜游生态文明县城建设,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的城镇建设理念,先后编制完成县城总体规划、县城改造建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绿地系统规划等专项规划和9个乡(镇)集镇规划、54个村庄规划。

累计投资4亿多元,改造铺设人民东西路、解放南北路、东环路、西环路、北环路及背街小巷等城区道路16.9公里,完成了新水源地、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城区供热设施改造、文化体育广场、火车站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正在建设。

城区新建住宅楼123幢4054套45.21万平方米。

在扩张完善城东新区的同时,湿地新区人防指挥中心、文化图书广电服务中心、湿地管理服务中心、财政信息网络服务中心、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市政公司和地理信息科技服务中心等公建项目开工建设。

城区绿化、亮化、净化、美化水平明显提高。

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6.3%,比2006年提高2个百分点。

累计投资1.03亿元,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不断完善。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建成开馆,被列为“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4A”级景区创建工作进展顺利。

月牙湖公园被命名为“国家级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垂钓园建成投入使用。

大湖湾崇文楼、湖心岛高档休闲会所、水之印广场、水如意园、四星级宾馆、游客接待中心正在建设。

以红西路军纪念馆为龙头的“一轴两线”旅游格局初步形成。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先后组织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国家级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等重点项目,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9.45%。

黑河湿地生态保护恢复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完成投资7400万元。

狠抓以农村柴草清理为重点的城乡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大力组织实施文化体育、交通电力等社会公益事业项目,建成新农村省级试点村1个、市级1个、县级8个,新一轮8个“四化”示范村和8个“自选模式”示范村建设进展顺利。

建成连片20户以上小康住宅示范点76个5303户,其中农民住宅楼119幢3546户,带动全县新建小康住宅20276户,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发展活力逐步增强。

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有效动力,全面完成了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任务,管理服务能力和工作效能不断提高。

积极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农业技术推广、畜牧兽医管理、粮食企业体制改革全面完成。

部门预算管理稳步推进,“省直管县”、“乡财县管”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规范运行,政府采购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不断提高。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绩效工资改革有序推进。

医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基层公共医疗单位国家基本药物集中采购配送和零差率销售全面实行。

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招录聘用公务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10名,培训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7900人(次)。

——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先后投入6亿多元,办成44件覆盖面广、受益面大的惠民实事,解决了城乡群众生产生活方面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鼓励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积极开发就业岗位,累计新增城镇就业9799人、高校毕业生就业1755人、困难群体就业218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以内。

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低保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顺利启动。

创建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

全县殡葬集中整治活动成效明显,搬迁坟墓6527穴,占应迁移总数的95%。

保障性住房建设进一步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24幢1020套7.08万平方米,为5947户城镇低收入家庭发放补贴868万元,为1979户困难职工发放生活补贴127.5万元。

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拆并学校57所;

累计投资1.27亿元,完成35所中小学70607平方米的校舍改造;

为16所学校配备了标准化灶具,为1000名高三年级学生配备了标准化课桌,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民办教育均衡发展。

体育设施逐年改善,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举办了首届全省钓鱼大奖赛,连续三年举办了全国男篮、女篮甲A四强对抗赛等高级别赛事。

广场周末文艺演出、城乡文化联动工程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建成职工书屋76个、农家书屋155个、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网点145个。

完成了城区和4个乡镇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程;

组织实施农村广电光缆通乡进村工程,新建农村光缆干线246公里。

深入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等活动,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机制,顺利创建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

59项科技成果获得科技进步奖,申报各类专利63项,引进示范各类农林牧新品种1770个,引进转化应用新技术和新成果96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7%。

土地和矿产资源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耕地保护的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依法治理重点污染企业及单位32家,全面完成了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

大力开展市场秩序整治、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检查和物价调控活动,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

与此同时,审计统计、地震气象、邮政电信、双拥共建、扶贫助残、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史志档案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政府效能不断提升。

着眼于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坚持把提高政府效能作为做好政府工作的根本和前提,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电子政务建设进程明显加快。

狠抓公务员队伍建设,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明显提升。

加强政府法制工作,政府决策的法制化、民主化水平不断提高。

“五五”普法和“三五”依法治县规划全面落实,创建为全国法治先进县,“法德进家”五个一普法工程被评为全省“十大法治事件”。

全面落实政府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和权力制衡工作,纠风、专项治理等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及时向县政协通报情况,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147件,政协提案159件。

加强与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联系,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政府决策议事规则、重大事项社会听证公示等制度得到较好落实。

民情报告、“一庭三所”联动调处机制不断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加大,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信访秩序进一步好转。

深入推进“平安高台”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质量振兴工作,严格规范市场秩序,维护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是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是产业发展和经济实力增长最快的时期,也是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

通过五年的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县发展思路更加明晰,发展基础更加坚实,社会大局更加和谐,人民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这些成绩,极大地增强了全县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我们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将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奋勇前进。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

得益于县人大、县政协的有效监督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归功于全县上下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团结协作、真抓实干。

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所有参与、关心、支持高台建设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回顾过去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的认识到,要更好地履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职责,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松劲,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发展基础,提升经济综合实力;

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着力营造人民群众心情舒畅、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让人民群众更多的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必须始终坚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在不断深化县情认识的基础上开拓发展思路,科学决策,走好符合高台实际的发展之路;

必须始终坚持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强化发展责任,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施政水平和执政能力。

这是过去五年工作实践留给我们的经验和启示,也是我们要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发扬光大的施政理念。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地看到,五年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县域经济总量小,大项目、好项目接续不足,推进跨越式发展缺乏强劲的内在动力;

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低,发展方式亟需转变;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推进城乡一体化任务艰巨;

财政保障能力有限,公共服务功能不强,民生保障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个别职能部门和一些公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行政效能需不断提升,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线,着力打造黑河水乡城市、红色高台两张名片,突出生态建设、现代农业、通道经济三项重点,走好资源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经济产业化、产业标准化四条路子,注重加快发展与提升质量、资源开发与科技创新、扩大投资与促进消费、自我发展与对外开放、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五个结合,推进生态文明县、现代农业县、循环经济县、旅游特色县、新型能源县、社会和谐县“六县”建设,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

奋斗目标是:

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2.2%。

其中:

第一产业年均增长6.1%;

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8.5%;

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3%。

三次产业比重达到28∶49∶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3%。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2%。

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

万元GDP能耗、电耗和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15%,化学需氧量削减6.4%,氨氮排放量削减8.9%,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3.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40%。

经济发展方式逐步转变,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小康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就。

发展重点及主要任务是:

一是在大力推进生态建设上实现新跨越。

继续实施“南保水土、北御风沙、中建绿洲”的生态发展战略,在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进一步加快以湿地公园河桥景观区、湿地生态景观展示区和野生水禽保护区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建设步伐,使其成为生态建设示范区、城市形象展示区、民俗文化汇集区和人与自然和谐区。

以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建设,按照“生态建设带动城市发展、新区开发支撑生态建设”的思路,东扩城东新区,西联大湖湾,南通工业园区,北跨黑河,中部改造老城区,加大城市规划建设力度,着力抓好城区主干道、环城路和背街小巷的改造建设,力争新改建道路40公里,并配套架设路灯及排水设施;

着力组织实施好城市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停车场、公厕等城市公益事业建设,改造解放南北路等19条道路及南华镇供水主管网10公里,新建热源厂2座;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城市“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力度,建设各类住宅4488套38.75万平方米,其中:

经济适用房780套7万平方米,廉租房360套1.8万平方米。

新增城区规划面积4.89平方公里,使城区面积扩大到8.56平方公里,着力打造“黑河水乡城市”发展新格局。

坚持集约开发和资源保护同步推进,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是在发展提升现代农业上实现新跨越。

按照“生产专业化、生活社区化、环境田园化、农民知识化”的要求,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全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紧紧抓住国家加强河西走廊粮食生产能力、扶持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的机遇,进一步做精做强蔬菜、番茄、草畜、制种、棉花、葡萄六大主导产业。

在稳定粮食面积、确保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重点发展设施农业、规模养殖、精品制种、特色农产品四大特色产业基地。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设施农牧业,每年新增高效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1500座,全县畜禽饲养总量达到488万头(只),其中:

牛饲养量达到21.4万头,增加6.1万头;

羊饲养量达到108万只,增加55.3万只;

畜牧业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20%以上。

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加大农业新技术、新机械推广使用力度,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农机综合作业水平达到75%以上。

积极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土地、资金、劳动力等农业生产要素的适度集中,打造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链、产业带和产业片。

鼓励和引导城郊村向县城集中、周边村向集镇集中、边远村向中心村集中,统筹城乡规划,全县新建小康住宅10000户,累计达到30276户,占总农户35754户的84.7%;

完成投资2亿元,组织实施好水利、交通、电力、能源、通讯等400多项公益事业建设项目,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大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科技服务和信息化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三是在培育壮大通道经济上实现新跨越。

立足“居中四向”的区位优势,以新型工业和旅游产业发展为重点,发挥比较优势,展现后发优势,在自我发展、借势发展、合作发展中走出一条具有高台特色的通道经济发展道路。

全面落实省政府加快工业跨越发展“六大行动计划”,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来抓,大力发展以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以盐硝、煤炭、硅石、萤石资源深加工为重点的矿产化工业,以番茄酱、脱水蔬菜、棉花、畜禽产品深加工为重点的轻工轻纺业,以植物色素籽油提取、生物肥料生产为重点的生物制品业,以新型建材、建筑安装为重点的建筑建材业,力争每年新上1个投资上亿元和3个投资上千万元的重点工业项目、18个投资百万元以上的一般工业项目。

加快实施循环经济、技术改造项目,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提高工业经济质量效益和产业竞争力,使二产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0%以上,努力构筑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

按照“一园四区”的模式,加快配套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园区对项目、资金的聚集能力,力争把工业园区建成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在河西新能源基地建设和通道经济发展中争取更多产业分工与合作份额。

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引导力度,不断优化服务环境,培育壮大非公经济。

以建设旅游特色县为目标,整合优势资源,打造精品景区,充分发挥红西路军纪念馆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发展以黑河湿地公园、月牙湖公园、大湖湾风景区为主的湖泊水面游,以祁连葡萄庄园、现代农业示范区等为主的生态观光游,以骆驼城、许三湾古遗址和古墓群为主的文物古迹游,积极开辟以西北地域风貌、沙漠胡杨景观为主的沙漠风情游,与红色旅游联动发展,形成集群效应,全力打造“红色高台、北凉古都、沙漠绿洲、戈壁水乡”旅游品牌,努力把旅游业培育成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促进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四是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上实现新跨越。

坚持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着力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上学、就业、收入、看病、社保、住房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多渠道增加投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度关心学前教育,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大力发展生态文化,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现代传媒、出版发行、文娱演艺、特色旅游等重点产业的带动作用,倡导健康文明的低碳生活,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事业快速发展。

加强修志工作,存史资政育人。

大力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城镇“零就业”家庭就业,解决城市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让有条件的进城农民有序变为市民,提高城镇化水平。

进一步健全完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进一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进一步健全完善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和临时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真正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

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不断充实舆论宣传、政策宣讲、六五普法和科技进村入户的形式和内容,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引导工作,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

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健全完善村社、社区管理机制,动员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发挥群众组织、社会组织等方面的管理作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建立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机制,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提高社会服务管理水平。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深入开展“法德进家”活动,不断完善民情报告、“一庭三所”联动调处机制,加大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力度。

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畅通投诉渠道,让群众理有处讲、怨有处诉、难事有处反映、问题有处解决。

扎实推进“平安高台”创建工作,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营造共建共享的和谐社会环境。

2012年政府工作

2012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突破之年。

做好明年的政府工作,对今后五年的发展至关重要。

根据县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今后五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任务,突出跨越式发展的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12.4%,其中:

第一产业增长6%,第二产业增长19%,第三产业增长1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

——大口径财政收入增长15%,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