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安徽省合肥八中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7376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04.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安徽省合肥八中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理安徽省合肥八中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理安徽省合肥八中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理安徽省合肥八中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理安徽省合肥八中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安徽省合肥八中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docx

《地理安徽省合肥八中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安徽省合肥八中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理安徽省合肥八中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Word格式.docx

45

78.850

111.132

80

19.394

111.666

1.下列是对测量结果的分析,正确的是()

A.无论是经线还是纬线,都是随着纬度的增加变长

B.纬线的长度随纬度的增加变长,经线长度在变短

C.纬线长度随纬度的变化是测量误差所致

D.经线长度的变化反映了地球形状的不规则性

下图为嫦娥一号卫星从月球上传回的首幅月球极区图像,由装在卫星上的3轨CCD立体相机拍摄而成。

 

2.假设月球上的经纬网类同于地球上的经纬网,下列四图中的阴影最能准确表示图中极区图像位置的是()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厘米。

据此完成3~4题。

3.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

A.一百万分之一B.一千万分之一

C.五百万分之一D.五千万分之一

4.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

A.20厘米B.40厘米 C.60厘米D.80厘米

下图是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其中纵坐标的划分间隔为0.5cm,横坐标的划分间隔为1cm。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的垂直比例和水平比例分别是()

A.1:

1000和1:

50000B.1:

2000和1:

50000

C.1:

5000和1:

20000D.1:

20000和1:

5000

6.图中B点的绝对高度和相对于A点的相对高度分别是()

A.350米和200米B.300米和350米

C.300米和250米D.200米和300米

7.下图为一组地理等值线图,其中①>②>③,据此判断图中箭头所表示的可能是:

()

A.河流流向B.风向C.暖流流向D.寒流流向

右下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一艘海轮由西向东于当地时间9月22日18时25分从A点用3分钟时间越过ac经线。

回答8~9题。

8.海轮越过ac经线的时间是:

()

A.22日18时28分

B.21日18时28分

C.23日18时28分

D.21日18时22分

9.此时,全球日期的分布情况是:

()

A.22日所占的经度的范围比23日大

B.22日所占的经度的范围比21日小

C.22日所占的经度的范围大约相当于21日的3倍

D.西半球的大部分和东半球的小部分属于21日

读下面“108°

E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10~12题。

1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青藏高原B.②为四川盆地

C.③为黄河谷地D.④为喜马拉雅山

11.符合①地地形特征的是( )

A.有喀斯特地貌分布B.具有广阔平原

C.海拔较高,起伏不大D.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12.关于⑤地形区形成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是流水侵蚀形成B.主要是冰川侵蚀形成

C.主要是断裂陷落形成D.主要是受挤压凹陷形成

下图是长江(宜宾—吴淞口)、黄河(兰州—入海口)河段的纵剖面示意图,图中高度比率是指河流落差与总落差之比;

距离比率是指河段长度与总长度之比。

完成13~14题。

13.宁夏某地至包头河段()

A.长度约300千米

B.秋末春初有凌汛现象

C.黄河泥沙主要来自此段

D.流经宁夏平原、河西走廊被誉为“塞外江南”

14.宜昌以西、以东河段()

A.宜昌以西河段水流平缓,河流堆积

B.宜昌以东河段落差大,地壳上升,河水侵蚀

C.宜昌以西河段落差占总落差20%,水能资源丰富

D.宜昌以东河段长度占总长度60%,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

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非常明显,下图为我国某种主要农作物不同省份的农时图,其中时间为该农作物最迟的播种和收获时间,读图完成15~17题。

15.该农作物最有可能的是:

A.春小麦B.早稻C.晚稻D.冬小麦

16.据图分析,与相近纬度比较,M省该农作物生长时间长短及影响因素正确的是()

A.短、热量B.长、热量C.长、光照D.短、光照

17.在K省收获该农作物期内,N省最有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的是:

()

A.寒潮频繁来袭B.台风肆虐

C.连续降水带来的洪涝D.受副高控制下的伏旱

下图中的四地代表拉萨、昆明、重庆和贵阳,读图完成18~19题。

18.③地夏季气温最高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最低B.位于谷地

C.太阳高度角大D.距海洋近

19.④地气候的主要成因是()

A.西南季风的持续影响B.森林覆盖率高

C.东南季风的持续影响D.较低纬度和较高海拔

下图所示国家人口稠密,经济以传统农牧业为主,森林覆盖率为29%。

读图回答20~21题。

20.关于该国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是高山地区,没有平原

B.属于内陆国,降水稀少

C.河流众多而湍急

D.纬度低,各地最冷月气温都在0℃以上

21.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②土地荒漠化③滑坡和泥石流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读下图,回答22~23题。

22.对下图所示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此图表示的是7月份B.此时蒙古高压势力正强

C.澳大利亚此时昼短夜长D.该图东南部地区正值少雨季节

23.澳大利亚大陆沙漠和半沙漠分布很广,主要原因是()

A.大陆地势很高,阻碍水汽深入大陆内部

B.大陆广大地区距海较远

C.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

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

2009年8月21日起,10余起山林大火肆虐图中某地,造成数十人伤亡,近百万人被疏散。

读下图回答24~25题。

24.下列四幅图能反映火灾发生地气候特点的是()

25.导致这场大火难以控制的自然原因是()

A.地处背风坡,气温高B.交通不便,救援设备难以到达

C.正处在旱季,降水较少D.此时正处于西风带控制,风力强劲

第Ⅱ卷(非选择题题,共50分)

二、综合题(本题有3题,共50分)

26.读下面甲、乙两区域图,回答有关问题。

(18分)

(1)甲、乙两图相比较,实际范围较大的是图。

(2分)

(2)甲图中a河和b河的分水岭是。

列举该山脉界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

(3分)

(3)山脉①是___山,此山在我国气候上的重要意义是

(4)甲图中-10℃等温线在②处明显南凸,说明该处气温比同纬度附近地区要_____(高、低),其原因是

(5)根据图中信息及你所掌握的地理知识,比较甲图中C河与乙图中D河河流水系、水文特征的异同。

(7分)

水系方面:

水文方面:

27.(14分)读“沿赤道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和“相关地区气候直方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图中数据,分析A、B两地区的气候特征,并说明形成原因。

(6分)

(2)B地区地表形态有何特征?

如何形成的?

(4分)

(3)流经A地区的著名河流与亚马孙河相比较,在水文特征方面有哪些主要不同点?

为什么?

28.(18分)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08年5月下旬,我国江南、华南和西南东部出现大范围持续性强降雨天气,一些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截至2008年5月28日上午9时,湖南省连降三日的暴雨已造成7人死亡,11人失踪,农作物受损面积7万亩,400多栋、2100间房屋倒塌,道路交通中断5条,毁坏路基47千米。

2008年5月25日至27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毕节地区织金县等17个县市遭受洪涝风暴灾害袭击,共造成18人死亡,12人失踪,166人受伤,4600多人被紧急转移安置。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

(1)读图说明我国雨涝区的分布规律,并从地形与降水的特点方面分析这样分布的原因。

(2)图中A地区为多涝区,试从人为因素方面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3)图中B地区为湿润地区,但又是干旱频发区,试从地形地势方面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均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多选不给分。

每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D

A

B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共40分)

26.(18分)

(1)乙

(2)秦岭1月份0℃等温线;

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

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等。

(3)贺兰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经过的山脉(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4)低该区域地势较高(鄂尔多斯高原)

(5)

27.(共14分)

(1)A地区各月均温都在20℃以上,年降水量约1800㎜,且各月分配均匀,属于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B地区各月均温在15℃~20℃之间,年降水量约800多㎜,且6~10月份少,11~次年5月份多,属全年气温较高、分明显干湿两季的热带草原气候。

(2)对热带雨林的过度砍伐,以及对野生动物的乱捕滥猎,导致该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大量珍稀物种濒临灭绝。

(2分)一方面要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禁止过度砍伐和乱捕滥猎;

另一方面要发展本地区的经济,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

(3)B地区是地势较高的东非高原,中部纵贯着世界著名的东非大裂谷。

(2分)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所以地表多火山和构造湖泊。

(1分)

(4)A地区的著名河流是刚果河,与亚马孙河相比较,主要不同点有:

在水文特征方面:

刚果河多急流瀑布,水流湍急;

亚马孙河除上游外,大部流经平原地区,水流平稳。

(2分)在开发利用方面:

刚果河水能资源蕴藏丰富,但有待开发;

亚马孙河航运价值比较大。

28.(共18分)

(1)我国雨涝区分布规律大体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原因:

我国的降水量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排水不畅。

(2)原因:

上游地区乱砍滥伐,陡坡开垦;

中游围湖造田。

(2分)措施:

上游地区植树种草,退耕还林;

修建水库(三峡工程);

中游地区退耕还湖,裁弯取直。

(3)B地区位于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形区,虽然降水充沛,但是由于多溶洞和地下暗河,大量地表水渗入地下;

地表崎岖,落差大,水流急,水分存留时间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