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71710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推拿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医推拿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医推拿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医推拿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医推拿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推拿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医推拿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推拿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医推拿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推拿的起源、发展简史和流派简介。

15分钟

2.1、正骨推拿

正骨推拿又称“正骨按摩”、“伤科按摩”,是以矫正骨折、关节脱位、骨错缝、筋跳槽等一类骨伤科疾病为诊治范围的一种推拿疗法。

2.2小儿推拿

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民间亦称“推惊”、“摩惊”、“掐惊”等,是推拿在防治小儿疾病的临床实践中形成的有独特体系的治疗方法,是中医推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3一指禅推拿

一指禅推拿是以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和营卫气血等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四诊

八纲为辨证手段,强调审病求因和辨证论治,并结合有关生理、解剖和病理等基础知识和临

床经验,以一指禅推法作为主要操作手法,作用于人体的一定部位,用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推

拿疗法。

2.4点穴推拿

点穴推拿又称“点穴按摩”、“指针疗法”、“穴位按摩”等。

临床上主要是以指代针,即

用手指刺激人体经穴以防治疾病。

2.5滚法推拿

法推拿是以法作为主要手法来治疗疾病和损伤的一种推拿疗法。

是在一指禅推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根据有关的生理、解剖、病理变化,在人体的体表进行一定的手法操作。

基本手法是、揉、按、拿、捻和搓,并配合被动运动以

及指导患者进行自主性运动。

2.6腹诊推拿

腹诊推拿是运用中医传统的腹诊法判断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并选用手法,以腹部为主要作用部位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推拿方法。

腹诊推拿以阴阳五行、脏象经络理论为指导,强调整体治疗,扶正祛邪,灵活应用。

3、推拿的基本知识。

45分钟

4、小结5分钟。

机动5分钟

思考题:

1、什么是推拿?

什么是推拿学?

2、我国最早的一部按摩专著是什么?

3、什么是正骨推拿?

4、《医宗金鉴·

正骨心法要旨》总结的正骨推拿八法是什么?

5、推拿对各个系统的作用。

6、推拿有什么治疗作用。

7、推拿常用的介质有那几个种类?

分别举例。

中医按摩(3~4)授课时间:

2月7日

1、推拿常用手法和推拿手法教学片。

2、抚摩法、揉法、捏法。

1、掌握中医对推拿学习者的要求。

2、通过课堂学习和手法练习,要求学生掌握手法的手行,操纵要领,作用和应用

1、手法的“有力”,“均匀”,“柔和”,“持久”,“深透”。

2、摩法、揉法、捏法等手法的手形,操作要领

1、前45分钟课堂讲授

2、后45分钟观看推拿教学片

1.手法操作要遵循有力,均匀,柔和,持久,深透的基本要求。

所谓“有力”是指运用手法施治时必须具备适度的力量,手法过重往往带来不应有的损伤,过轻则达不到应有的疗效,因此力量的大小应视病情,病程,操作部位以及患者的体质情况而有增减。

“柔和”是指手法操作时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用力不可生硬粗暴或用蛮力。

“均匀”是指推拿过程中变换动作要自然,操作要有节奏而连续,速度不能时快时慢。

“持久”是指手法施治时能持续操作一定的时间。

“深透”指手法作用于体表,应使手法的作用达到深部组织。

做到《医宗金鉴》所说:

“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2.讲解抚摩法、揉法、捏法等手法的手形,操作要领,作用和应用。

一、抚摩

[手法]

五指自然分开并伸直,用手掌或指腹贴放于皮肤上,轻轻地作来回直线或圆形或螺旋形的轻缓抚摸运动。

多用单手操作。

[要领]

松肩,肘微屈,腕关节自然伸直。

操作时发力在肩,由肩而肘至手,抚摩时手不离于皮肤。

动作轻缓,柔和,用力均匀,使被按摩者有舒适感。

抚摩力量轻,只作用于皮肤。

“摩法不宜急,不宜缓”,以每分钟100次左右为宜。

[作用]

抚摩能使皮肤表层的衰亡细胞脱落,改善皮脂腺及汗腺机能,恢复皮肤敏感性,缓解肌肉疼痛及其紧张状态,有助于局部消肿,止痛和消除麻木。

对神经末梢起良好刺激,有镇静,催眠等作用。

二、揉

以全掌,掌根或指腹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来回或圆形回旋的揉动。

可用单手或重叠双手操作。

根据使用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掌揉法和指揉法。

松肩垂肘,手掌或指腹紧贴皮肤,并使皮肤,皮下组织或肌肉随手的动作一起运动。

用力较大时,作用直达深部组织,手法操作后皮肤表面不应发红。

发力在肩,以肘为支点,带动手的运动。

用力均匀,动作协调,速度不宜过快,一般每分钟60-100次。

加快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新陈代谢,使局部肿胀,凝滞消散,并可缓解深部肌肉,韧带的紧张或挛缩状态。

有松解粘连和疤痕组织,缓和强手法的刺激,减轻疼痛的作用。

对软组织损伤后瘀血肿痛,伤部僵硬,慢性劳损,胸胁痞闷,胃脘胀痛,小儿发烧等症均有一定的疗效。

[应用]

适用于男女老幼的全身各部位及多种伤病。

掌揉法多用于较大部位如腰背,大腿和臀部,指揉法多用于小的部位如关节附近,手及足。

在肌肉丰厚部位可用掌根,全掌或双手重叠操作以使力量达到深层组织。

揉法可单独使用,也可贯穿运用于各个手法中,其目的主要是使按摩效果能达深部组织。

三、捏

手掌自然分开,四指并拢,拇指外展和四指成钳形,对合用力挤按肢体肌肉或其它组织,间断或不间断用力。

可循肢体纵轴方向运动或固定在一处操作。

松肩,沉肘,并保持一定力量,用拇指和四指对合用力握住肢体,五指一齐用力作间断的捏合动作。

肌腱,韧带用指尖捏,肌肉用指腹捏。

频率约每分钟50-60次。

促进萎缩肌肉张力的恢复。

同时也可消除气血凝滞,组织肿胀和肌肉酸胀的疲劳感,缓解肌肉痉挛及肌腱挛缩等。

肢体肿胀,关节脱位,四肢骨折后期肌肉萎缩,关节功能障碍,肌肉劳损,肌腱末端病,以及运动后肌肉疲劳等,尤其是陈旧性肘关节及指关节伤患所致的功能障碍,常用此手法。

在四肢应用时,常由肢体远端向近端捏,移动至一定距离后手不离开皮肤迅速返回,如此反复进行。

中医按摩(5~6)授课时间:

2月21日

推拿手法:

揉捏法、搓法

通过课堂学习和手法练习,要求学生掌握手法的手行,操纵要领,作用和应用

1检查上一次课所学习手法的掌握和熟练情况。

2揉捏法、搓法、等手法的手形,操作要领。

1、检查

2、讲授

3、示范

4、学生操作练习

1、练习和检查上一次课所学习的手法20分钟

2、逐一讲授并示范本次课程内容的所有手法的手形、要领、作用和应用。

3、每个手法的讲解、示范、练习时间约6分钟,共约30分钟。

4、分组综合练习:

3人一个组,其中2人分别担当受试者和操纵着进行互相练习,1人观看,以此类推交换角色进行手法练习。

共需约30分钟。

5、个别指导:

对学生学习和练习困难者、有询问者、要求辅导者均会一一辅导。

6、小结5分钟

四、揉捏

揉捏法是揉法和捏法的协同动作,其手法是四指并拢,拇指外展,手成钳形,将大小鱼际,掌根及各指指腹紧贴于皮肤上,拇指和四指一起用力作揉和捏的动作,或拇指多作揉的动作。

四指多作捏的动作,不移动或作直线向前的运动,在移动到一定距离后,手掌不离开皮肤迅速返回,如此反复进行。

揉捏用力主要在手指上,要求动作圆滑,连贯,力量可深达骨面,手法轻重视伤情轻重和病部深浅而不同。

在操作上有揉和捏的动作,拇指圆形揉的动作明显,而四指捏的动作明显,总之揉和捏是同时进行的。

使深部组织,血管及神经都受到良好刺激,松解深部肌肉,肌腱的粘连。

通经活血,旺盛深部组织新陈代谢,是消除疼痛,肿胀和瘀血的有效方法。

揉捏多用于治疗肌肉劳损,风湿症及陈旧损伤瘀血肿胀迟迟不消,凝滞不通,轻组织内有硬块,硬条索状病变,关节伤后肌腱,韧带紧缩粗硬等病证。

无论四肢,关节或腰背部,均可采用此法。

五、搓

两手自然伸直,五指并拢,两手夹住肢体对称部位,相向用力,方向相反,来回搓动肌肉或(和)肢体,并往返来回运动。

搓法操作必须双手进行。

沉肩垂肘,两手合夹肢体,利用前臂屈伸来带动手作上下或前后往返的搓动。

动作轻快,协调,双手力量均匀,连贯,始终保持一定的对向压力。

双手对向移动距离短,频率快,每分钟可达150-200次。

在腰背

保持一定的对向压力。

在腰臀和胸部,双手分开呈“八”字形置于两侧操作。

应视伤情的不同,确定手法力量的轻重。

使皮肤,肌肉放松,血液畅流,促进组织代谢,消除肌肉酸胀,疲劳,提高皮温和肌肉的工作能力。

中医按摩(7~8)授课时间:

2月26日

1、练习和检查上一次课所学习的手法

2、推拿手法:

推压法、摩擦法(加擦法)

1、查上一次课所学习手法的掌握和熟练情况。

2、压法、摇晃法等手法的手形,操作要领。

1、检查

2、讲授

3、示范

6、结5分钟

7、机动5分钟

六、摩擦

手掌自然伸开,五指伸直并拢,全掌紧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或回旋形的摩擦。

也可用拇指指腹操作。

先摩动,然后再擦。

操作时手掌要紧贴于皮肤上,摩擦时力量大而均匀。

发力在肩,以肘带动手的运动,垂肘定腕而擦,力达深部组织。

动作快而灵活,连续不断,使肌肉皮肤有舒热感,频率一般每分钟120次左右。

擦法是一种强有力的良性刺激,能兴奋肌纤维和神经。

摩擦后局部产生大量的热,能提高局部温度,加速血液,淋巴液的循环,调整血液重新分配和改善组织营养等。

施用于胸腹,腰背部,可宽胸理气,调理脾胃,温肾壮阳。

用于劳损虚证,则有补益气血的功效。

多用于腰背,胸腹,上臂和腿部。

对于肌肉麻痹,萎缩以及慢性劳损所产生的酸痛和风湿痛等症,用此手法效果明显。

经常摩擦胸腹和腰背,可治疗多种慢性伤病如慢性胃肠炎,肾虚膝痛和神经衰弱等。

七、推压

手掌自然伸开,四指并拢,拇指外展,以掌根和小鱼际紧贴于皮肤上,作直线向前的单向推压动作。

也可以单用拇指作单纯的推动。

在脊柱上操作时两手伸开呈“八”字形,沿脊柱两侧推压。

操作时,沉肩,垂肘,塌腕,手贴皮肤,有节奏地作间断的一推一压,或不间断的推,压同时进行,缓慢向前推动,推时不宜过快过猛。

推压至一定距离时,将手撤回,撤手动作缓如抽丝,如此重复操作。

推压腰背时,最好取弓箭步姿势。

要求扎根在足,发力在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可着力于拇指推或掌推。

促进血液运行和淋巴液回流,理气散积,祛瘀解痉,舒筋活血,消肿镇痛。

常用于四肢,腰背和胸腹。

对局部损伤瘀肿,可从肿胀部向四周推压。

对骨伤后肢端肿胀,可从肢端作向心性推压。

还可治疗胸腹胀满,腰肌劳损,肌肉痹症等慢性疾患。

作为保健按摩及伤后康复阶段的推压,动作可稍快,在治疗肿胀时,动作宜缓慢。

在四肢作推压时,虚症向心操作,实症离心操作。

运动按摩则为向心性操作。

一般来说,静脉主要分布在阴面,阳面则多为动脉的分布区,所以,推压手法在阴面是向心性的。

在阳面则多为离心性的。

在脊柱上推压的方向,多为由上而下,分别在脊柱左右两侧进行。

在腹部是从上而下,并且要求动作柔和轻缓。

中医按摩(9~10)授课时间:

3月5日

1.练习和检查上一次课所学习的手法

2.推拿手法:

摇晃法、抖法、提弹法

1、检查上一次课所学习手法的掌握和熟练情况。

2、摇晃法、抖法、提弹法等手法的手形,操作要领

八、摇晃

一手握关节近端,另一手握关节远端肢体,使关节远端作被动的回旋转动或外展内收或(和)屈伸运动。

摇晃是关节被动运动的一种手法,其操作方法随部位而异。

主要关节及部位的摇晃手法,分述如下:

1、手指及掌指关节:

一手抓握患肢的手掌,另一手持患指指尖,作屈伸和环转运动。

2、腕关节:

一手握患肢腕关节上部,另一手持患手四指远节,作旋转摇晃(图2-27)。

3、肘关节:

一手握患肢的手背或腕部,另一手托肘关节后部,在上肢外展位进行肘关节的屈伸和环转活动。

以摇晃左肘作逆时针的环转动作为例,在拉伸前臂伸直的过程中,托肘关节后部的手使肘关节上抬,伸直时,使前臂由旋前位转为旋后位后,接着使前臂继续运动,由伸转屈,在前臂屈曲的过程中使前臂逐渐旋前,同时托肘关节的手略下压肘部,在由屈转伸时,协助抬肘,如此反复进行。

4、肩关节:

一手握患肢肘部,使手臂伸直,另一手按着近侧肩头以固定,作肩臂的环绕运动。

5、颈部:

一手扶按病人枕后部,另一手扶托下颌部,轻轻地作左右旋转,或作前俯后仰的屈伸运动,等肌肉放松适应后,突然用力向患侧扳动,但用力不宜过大,此法常与正骨手法中的端法配合应用。

6、腰部:

患者仰卧位,尽量屈髋屈膝,两踝交叉。

一手扶持两膝下部,另一手扶按踝上,使臀部抬离床面,并作下肢的左右摆动,上下摇晃和以腰骶为中心的环转运动。

7、髋关节:

患者仰卧位。

一手握踝关节上部,另一手按于膝关节上,膝关节始终保持屈曲成锐角,作由内向外,或由外向内的运动,使髋关节旋转。

8、膝关节:

一手握小腿下部,另一手扶胫前膝上,作屈伸运动,并在膝半伸直位作向内或向外的旋转摇晃。

9、踝关节:

一手握小腿下部,一手握足作旋转运动。

摇晃操作时要求动作柔和,缓慢而有节奏,连续不断。

活动幅度由小至大,不能超过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

操作时,被摇晃关节一定要充分放松,因此病人应采取舒适的体位或姿势。

松解关节滑膜,韧带,关节囊的粘连和皱缩,促进滑液的分泌,增加关节灵活性。

尤其在关节功能障碍,僵硬等情况下,用此手法有益于关节功能的恢复。

多用于四肢关节及颈部。

应根据关节活动范围,作不同幅度的摇晃,不可用力过猛。

一般的关节酸软痛,陈旧性损伤和功能障碍等都可应用。

严重损伤或新伤后不能使用,尤其是撕裂伤,关节附近骨折和关节脱位等更不能使用。

颈部摇晃中最后的扳动手法,只能是向患侧扳。

九、抖动

[手法及要领]

用手握住患者肢体远端,在向远端拉伸的基础上,将肢体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或左右的颤动。

施行抖法操作时,病人被抖动的关节及其上下肌肉充分放松,用巧劲而不用拙力。

抖动时幅度小,频率快。

抖动幅度逐渐增加,不使其有难受的感觉。

频率一般约每分钟120次左右。

抖动也一种关节被动运动手法,其操作方法随部位而异。

主要关节和部位的抖动方法分述如下:

1、腕部:

一种方法是两手握腕关节上部,使患者的手下垂,作轻轻的上下柔和抖动(图2-35)。

另一种是操作者一手握腕关节上部,另一手握住远端2-3个手指远节,稍向外牵引,然后作连续的抖动。

2、肘部:

一手握持患者的手掌,另一手握持同侧肘关节上部,并使上肢微微屈肘,作缓和地左右或上下方向地抖动。

3、肩部:

一手扶按肩峰部加以固定,另一手握持同侧患肢的手掌,向下略牵直肘关节并缓和抖动肢体。

或双手握持腕关节,在牵引下抖动肩关节。

4、腰部:

相互背对背,肘挽肘地背起患者,用臀部抵住患者的腰骶部,作左右摇摆后,屈膝位用力跺地可抖动患者腰部。

此外,也可让患者俯卧,双手上举握固床前沿,操作者站于病人足端一侧,双手握小腿下部踝关节稍上处,在牵引下抬高下肢并作上下抖动,亦可在牵引下,双手重叠置于患者腰部作上下快速抖动。

5、髋部:

患者仰卧或俯卧,操作者双手握踝部,抬起下肢抖动。

松解粘连,缓解痉挛,滑利关节,增大关节活动范围。

缓解伤后所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

在腰部施行抖动,可以松弛肌肉骨节,加宽椎间隙,有利于解脱腰椎后关节紊乱。

多用于四肢关节及腰部,常与摇晃手法配合应用,以取得协同作用。

对骨折,脱位,筋伤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关节软骨病,胸腰椎屈曲性稳定型压缩骨折等症都有一定治疗效果。

关节骨性强直不宜施行抖法。

十、提弹

根据部位的不同,用拇,食,中三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肌肉或肌腱提起,然后当放开时用手指弹动肌肉或肌腱。

操作时手指抓紧肌肉或肌腱,提弹时要有力而迅速,快提快放。

具体应用时,可单作提而不弹,而作弹时须先作提,继以横向拨动肌肉,并且拨动的手指应在肌腹的中间位置。

能强烈地刺激神经,肌肉和肌腱,有助于使紧张的肌肉松弛,促进血液畅通,恢复神经感觉,强健萎缩的肌腱,松解粘连。

适用于胸锁乳突肌,斜方肌,胸大肌,背阔肌,肱二头肌,股直肌,骶棘肌,小腿三头肌,跟腱,肩胛区等处的劳损紧缩和麻痹萎缩,以及坐骨神经痛等病症。

临床常与拨法配合应用,对松解粘连,效果更佳。

中医按摩(11~12)授课时间:

3月13日

振动法、叩击法、按压法(加捏脊法)

2、振动法、叩击法、按压法(加捏脊法)等手法的手形,操作要领

3每个手法的讲解、示范、练习时间约6分钟,共约30分钟。

十一、振动

一手掌贴于皮肤上,另一手握空拳有节奏地击打置于皮肤上的手背。

击打力量轻重适度,使被按摩者感觉内部组织有被震动的感觉。

击打的频率应随击打的力量而改变,轻者快,重者慢,动作沉稳而不过重,以达到肌肉层为宜。

一般每分钟振动60-80次。

间接振动深层组织和内脏器官,有顺理气血,消除闷气,凝滞等作用。

多用于胸,背部深层组织的损伤,脑震荡后遗症,胸部迸伤,胸内痞满,感冒头痛等症。

十二、叩击

用手指指腹,指尖或握空拳,双手交替或单手击打身体。

根据手形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六种。

1、空拳盖击:

各指屈曲,呈空拳状,以各指中节指背和掌根部叩击肌肉。

2、空拳竖击:

手握成空拳状,与盖击手法相似,但在叩击时,是以手的小指侧锤击,接触面较空拳盖击小,振动力量较深而重。

3、指尖叩击:

各指略为分开,并微屈手指指关节,用指尖叩击。

4、掌侧击:

两手各指伸直,并自然微微分开,以手的小指侧交替叩击肌肉。

5、拍击:

以手指或手掌在肢体上作有节律的轻轻拍击动作,单手或双手操作均可。

6、拍打:

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以全掌周缘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肌肉。

注意力量掌握,不宜过重。

叩击手法动作轻松,协调并有节奏,手腕灵活而不僵硬。

手法力量均匀,由轻到重,不可用猛力,快慢适中。

空拳盖击,竖击和掌侧击,多以双手交替进行,动作快而迅速。

指尖叩击和拍击则常用单手操作,动作稳准,速度适中。

拍打可用单手或双手交替操作。

空拳盖击,指尖叩击,拍击和拍打发力在腕,空拳竖击和掌侧击发力在肘。

六种手形的用力,以掌侧击和拍打最重,拍击和指尖叩击最轻。

使肌肉受到较大振动,兴奋肌纤维和神经,消除因伤而引起的瘀血凝滞,促进血液循环畅通,消除疲劳,酸胀和神经麻木。

慢,力要足,有间歇,重复次数不宜过多,每分钟作20次左右,每次1分钟即可。

另一种是快速连续按压,发力连续,频率快,每分钟120-180次,持续30秒至1分钟,力达深部。

能消散局部瘀肿,整复腰椎小关节轻微移位和腰骶关节错缝。

适用于背及腰骶部损伤,如腰椎间盘突出,脊柱小关节紊乱,以及骶髂关节轻度错缝等症。

此外,还可用双手重叠紧紧贴按腰部,作较大幅度的来回压晃。

在肩,腰,臀,腿等肌肉丰满处,用空拳盖击,竖击,掌侧击或拍打;

胸背部用拍击;

头顶部用指尖叩击。

可治疗肌肉劳损,筋骨痹症,骨折后期肌肉萎缩和运动后肌肉酸胀疲劳等症。

十三、按压

用掌根或掌心紧紧贴在皮肤上,用较大的力量向下按压,单手或双手重叠操作。

躯干稍向前倾,沉肩伸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