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三章郧西地理 经济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71263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9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第三章郧西地理 经济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02第三章郧西地理 经济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02第三章郧西地理 经济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02第三章郧西地理 经济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02第三章郧西地理 经济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2第三章郧西地理 经济Word下载.docx

《02第三章郧西地理 经济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第三章郧西地理 经济Word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2第三章郧西地理 经济Word下载.docx

郧西人口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人口地区分布不均,总的来说东南部沿汉江河地带人口密度大于西北部山地,河谷平原地区大于高山峡谷地带;

二是受打工经济的影响,人口流动较大,外出人口较多,人口总数略有下降,呈现负增长。

我县民族较多,其中汉族占绝大部分,分布在全县各地。

少数民族有回族、瑶族、藏族、满族、壮族、朝鲜族、侗族等。

其中回族是我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湖北口、关防一带,县政府为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民情,弘扬民族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特设立了湖北口回族乡。

思考与练习

1、在地图上找出郧西的位置和你所在的乡镇。

第二节 自然环境

一、地形

郧西县地处秦岭东段余脉的南坡地带,是秦岭山地向汉江北岸过渡地区。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地形以山地为主,境内峰峦层叠,沟壑纵横,地形复杂。

但在上空俯瞰郧西大地,清晰看到中部由许多高耸的山峰,如天篷山、黄龙山、千军山、白家山、娘娘山、羊尾山、凤凰山等自北向南延伸将郧西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

形成“西北高,东南低,中间有道大屋脊”的地形走势。

西部群山纵横,山谷相间。

该区主要包括湖北口、关防、店子、槐树、景阳、上津、六郎、夹河、羊尾等9个乡镇,这里不少山峰海拔在1000米以上,尤其是800-1000米之间居多,区内地势北高南低,北部边境的坎子山、大坡梁、郧西大梁、仙姑洞等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这些均属秦岭山脉,略呈东西走向,横亘在郧西的西北部,其中郧西大梁主峰海拔1799米,是全县的最高点。

受流水侵蚀的影响,一是西部地势向南逐渐下降,二是山谷纵列相间,三是河流自北向南注入汉江。

本区山地山势雄伟,峰峦叠嶂,山清水秀,崎丽的岩溶地貌,少见的繁花异草,茂盛的生态植被,无一不引人入胜,是我县发展旅游业的宝贵财富,也是我县主要畜牧业基地,饲养的优良畜种——马头羊,驰名全国。

谷底冲积土层较厚,是土质肥沃、人烟集中的农业区,耕地主要分布在山麓、河谷地带。

东部低山、丘陵和盆地交错分布。

主要包括马安、涧池、观音、香口、土门、城关、河夹、安家和三官等9个乡镇(场、区),地势东西高、中间低、形似“U”型槽。

中部是沿天河及主要支流两岸一连串的山间盆地,如香口、土门、六官坪、王家坪、北隅、县城区、五顶坪、观音等地都是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

这些盆地多属河流冲积而成,海拔一般在250—400米之间。

盆地内沉积有较厚的黄棕色粘土,粉沙和砂砾;

河渠纵横,自流灌溉,是全县重要农业区。

东部和西部的山地,是北部山阳县的鹘岭向南延伸进入郧西境内的余脉。

主脉是从山阳中部南下进入郧西,成为郧西大屋脊。

支脉是从陕西省商南县分数支进入郧西,一般海拔在500-800米之间,由北向南延伸至瓜子岭——祖师殿——何家井——神雾岭——火车岭,直抵汉江,成为我县东部的骨干山脉。

山地石灰岩广布,岩溶地形发育、溶洞、漏斗、竖井、石林随处可见。

在三官洞的何家井至原茅坪乡吊桥的凤凰山梁子一带,是典型的溶岩地貌,许多溶洞内千年钟乳石,更是美不胜收;

还有众多终日冷风嗖嗖的天坑眼——竖井,地下流淌的暗河,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许多珍稀物种在这里悄然生息、繁衍,形成原始群落,如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红豆杉、云杉、秦岭冷杉等;

这里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有闻名遐迩的五龙河,古人类发祥地,溶洞、暗河更待人们猎险探秘。

这里不仅有奇特的风景,又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姜子牙、黄天化、闻太师及许多《封神演义》故事的遗址(如界牌关、绝龙岭等)留存在此。

二、气候

郧西县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带,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雨热同期,四季分明。

天气变化规律是:

春季冷暖多变温差大,夏季高温多雨易旱涝,早秋阴雨晚秋旱,雨雪稀少易冬干。

境内地形复杂,高差悬殊较大,决定了光、热、水的再分配,气候的地区差异和垂直差异明显。

1、气温 

郧西位于亚热带范围内,气候比较温和。

根据多年记载,县城年平均气温15.2℃,县内其它各地多在12—16℃之间。

导致我县各地气温高低不同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其分布特点是南部高于北部,河谷、盆地高于山地。

高温区位于汉江,金钱河沿岸地区,而西北部的关防、湖北口和东北部的三官洞一带则是相对低温地区。

我县的气温年较差也较大,1月平均气温多在0—3℃,7月平均气温在24—28℃之间,大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在24℃以上。

我县历史上记录的极端最高气温是41.9℃,极端最低气温是-11.9℃,这种较大的温差变化,说明我县季风气候大陆性质明显。

 

3-2郧西县各月气温变化及历年平均气温示意图

郧西北部的秦岭余脉,虽然对南下的冬季风有一定的阻挡作用,使汉水谷地冬温较高,但大部分地区受冬季风影响依然十分明显,冬季低温少雨;

夏季气温的垂直变化使郧西大部分地区与同纬度的平原地区相比,气温较低;

春秋两季温度适中,温差不大。

这是由于入春以来太阳高度角增大,雨季来得较迟,气温回升很快。

秋季随着北方冷气团的形成,较早的影响山地,致使秋寒早,降温快。

因此,郧西是冬长夏短,春秋相近。

2、降水

郧西位居鄂西北边缘地带,是全省距海最远的地带,夏季东南季风到达我县已是强弩之末,年降水量与全省其它县相比,相对偏少,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02.6毫米,日照长,光照好。

郧西降水受地形影响,地区分布不均,山地高于河谷、低地,大致规律是:

由南而北逐渐增多,如南部汉江河沿岸的羊尾年降水量为700毫米左右;

中部马安一带年降水量为800毫米左右;

到西北部高山区的湖北口、关防以及东北部山区的三官一带,年降水量达900毫米之多。

郧西降水受季风的影响,时间分配不平衡。

正常年份,冬季受源于西伯利亚冷气团控制,降水量仅30余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左右;

夏季受太平洋暖湿空气的影响,在地形的配合下,降水量达330余毫米,占全年降水总量的44%,尤其是七、八两月,雨量更为集中,两月雨量达260毫米左右,约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3。

秋季我国锋面雨带南撤,也会给郧西带来大量降水,约占全年降水总量的28%。

相比之下,春季显得比较缺水,较少的雨水主要集中在春末(即梅雨),所以有“春雨贵似油”的说法。

这也体现了我县处于南方春季多雨到北方春旱少雨的过渡特点。

同时,我县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以城关为例:

最多的1964年,全年降水总量为1243.8毫米,雨日达165天。

最少的是1976年,仅有437.1毫米。

这种降水的不稳定,极易引起旱、涝灾害,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威胁。

图3-3城关地区1998—2007年月均气温、降水量统计图

我县的降水类型主要有三种。

春秋两季多为锋面雨,历时时间长,降雨强度小。

夏季多为对流雨,地面暖湿空气受热膨胀,水汽在高空凝结而降水,一般具有时间短,强度大,同时伴有雷雨大风的特点,极易引起山洪暴发,这时期,要特别关注天气预报,尽量避免或减轻损失。

由于郧西是山区,地面湿度较大的空气前进时,被迫受山地抬升,也会形成范围大小不等、强度不大的地形雨。

这种雨,全年都有可能发生,也正是山地降水较多、气象难以准确预报的原因。

三、河流

我县山河相间,河流众多,水系发育,水能丰富。

境内主要有四大水系:

即仙河、金钱河、天河、归仙河,它们都自北向南,接纳众多支流后,在郧西南部边缘注入汉水。

水能总蕴藏量达61.48万千瓦,可开发的为57.65万千瓦,已开发9.91万千瓦,为我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保障。

深居山区的郧西,河流几乎都在山谷中穿行,河床下切较深形成明显的“V”型谷和“U”型谷,河谷宽窄不一,水流湍急,有利于筑坝蓄水、养殖、发电。

降水是河流的主要水源。

河流的水量、水位随季节变化明显,多雨的夏秋两季,尤其是七、八、九月份河水猛涨,形成汛期,防汛任务十分艰巨;

少雨的冬春季节,水量很小,有的甚至枯竭,这时期水资源严重不足,对人们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为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给人们造成的不利,县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搞水利建设。

到目前已建成大小水库100多座,各类农田水利工程10728处,供人畜饮用水窖9932口,水井428口,大大地调节了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使有限的水资源得以充分的利用,保障了农业用水,解决了山区人民的饮水问题。

我县气候温和,冬季气温一般在0℃以上,除北部高山外,河流均不结冰。

但森林破坏严重,加上暴雨集中,水土流失突出,在洪水期,河水含沙量很大。

为保护南水北调的水源,县政府落实退耕还林政策,植树造林,调整农业结构。

近年来,河流的输沙量得到了明显的控制,郧西山川现在是天蓝了,风小了,地绿了,水清了,人民的生活也好了。

图3-4郧西水系分布图

汉江,俗称汉水。

由陕西省的旬阳县进入郧西,自西向东流经郧西的景阳、夹河、羊尾、涧池、观音、河夹六个乡(镇)。

境内全长91.8千米,是全县过境的最大河流,也是我县南部与白河县和郧县的自然分界。

县内四大流域全部注入汉水,纵横交错的支流构成典型的树冠状水系。

汉江水源极为丰富,水量大,是长江最大的支流。

也是郧西古今最大的水上通道,境内夹河关、羊尾、天河口都是重要的货物集散码头。

汉水上游流经山区、河流下切明显,流速快,河道窄,水能丰富,目前在干流上已建成丹江口和安康石泉两座大型水电站,特别是登临武当之巅——金顶,便可远眺浩瀚的丹江口水库。

我县为提升汉水上游的通航能力,开发丰富的水能资源,现正在积极筹建孤山电站和夹河关电站。

金钱河,又称夹河或甲河。

发源于陕西省柞水县的秦岭南麓,从山阳县的漫川关进入郧西,由北而南流经上津、店子、六郎、夹河四个乡(镇)后,注入汉水。

县境内长62.6千米,河道多呈“V”型谷地,两岸岩层坚硬,水流湍急,河水落差达110米,水能资源丰富,目前已在夹河建成了我县最大的集发电、防洪、灌溉、养殖、旅游为一体的陡岭子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和孙家滩二级电站以及上津玉皇滩电站。

金钱河在上津附近接纳了泗峪河、伍峪河两大支流,形成较大的冲积扇,地势比较开阔,是该流域内较大的农业生产区。

天河,发源于陕西省山阳县蜡烛山,从照川进入我县,纵贯我县东部的香口、土门、城关、观音四个乡(镇),在天河口注入汉江。

县境全长62.7千米,流域面积达1608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2.5%,是我县东部的主要河流。

河流上游流经石灰岩地层,两岸谷坡陡峻,河水落差较大,水能资源丰富,在干流油坊岭附近,支流康家坪附近分别建成了天河电站和王家厂电站;

中游地势比较开阔,形成宽窄不等的串珠状盆地地形,如六官坪、王家坪、北隅畈、天河坪等都是土层较厚,土质肥沃的盆地;

下游流经低山峡谷地区,落差不大,水流平缓,是解放前到县城唯一能通航小木船的河段。

四、土壤与植被

我县成土条件复杂,加上长期的人为活动,形成种类繁多的土壤类型。

既有与生物、气候相吻合的地带性土壤—黄棕壤;

又有特殊母质类型影响下而形成的岩尘土;

也有长期人类活动改变了土壤自然形成而产生的新的土壤类型,如潮土、水稻土等。

我县土壤面积为3100余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的88%,其中黄棕壤2300余平方千米,是全县主要耕作土壤,全县75%的耕地是这种土壤。

河夹、城关、土门、观音、夹河、六郎、景阳等海拔500—800米低、中山分布比较普遍;

石灰土约670余平方千米,占土地面积19%,主要分在西北部关防、湖北口一带;

潮土多分布在金钱河、天河和二道河的沿岸和河溪地。

此土多为河流冲积,再经人类耕作而成;

水稻土是经过人类长期栽培水稻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多分布在海拔600米以下的山间河谷和盆地以及河岸台阶地。

我县土壤分布不仅存在水平差异,而且由于海拔相对高差大,水、热、生物等自然要素从低山河谷到高寒山区的组合也随之发生变化,因而,土壤的垂直变化也很明显。

如黄棕壤随海拔变化规律是:

(郧西大梁)1798.9米     

 山地棕壤       1500米

   山地黄棕壤亚类              800米

  

    黄棕壤亚类   

                        

图3-5郧西土壤类型

地处秦岭南坡山地的郧西,气候温暖适中,适合亚热带、暖温带植物的生长,高山地区可见中温带和寒温带的植物,1999年土地普查数据记载,地表植被覆盖率高达77.5%。

其中林地面积约1275.7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安家、观音、河夹、土门、城关、关防等山地;

草地面积1000余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在高山、二高山地区,包括湖北口、关防、安家、城关、土门、夹河、上津等乡(镇)。

总之,郧西地表植被覆盖面积较大,无论对调节气候、涵养水分、保持水土、净化大气、美化环境,或是发展农业生产都是比较理想的。

但过去由于人们对生态平衡认识不足,滥砍乱伐,毁林开荒,扩大耕地,使地表植被覆盖率逐年下降;

加上山高坡陡,岩层破碎,土质疏松,暴雨集中,造成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现在已得到有效的治理。

1、郧西的地形和气候各有什么特点?

2、郧西的主要河流有哪几条?

第三节 防灾减灾

郧西县地理位置处于中纬度大陆内部的山地,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种类较多,虽没有强烈的地震和火山喷发,但干旱、洪涝、冰雹、梅雨、大风、霜冻、滑坡、泥石流等也时常威胁着人们,给郧西人民造成重大的损失。

一、干旱

由于降水的时间变化大,干旱是我县最常见的一种自然灾害,几乎年年皆有,只是旱期长短,出现的时间早晚不同。

据县气象局统计,百日以上的大旱平均每十年一次,四十天以上的干旱平均二年一遇。

从季节分配上看,冬春是常旱,夏旱多而严重,秋季次之,有的年份秋伏两旱相连,形成百日大旱。

盛夏期间,我县处在单一的暖气团控制之下(下沉的副高压),缺乏降水条件,天气晴朗、气温高、蒸发量大而形成伏旱。

而这时正是玉米授粉的后期成熟阶段,需要较多的水份,因而使夏季作物大面积受害,严重的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针对伏旱对我县农业生产的威胁,县政府采取大力兴修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加强气象监测,实施人工降水,改良耕作制度,实行间杂套种等一系列措施避开伏旱。

二、暴雨及洪涝

暴雨所引起的洪涝是对郧西影响最大的一种自然灾害。

七、八两月,我县盛行对流雨,常有暴雨发生,降雨强度大,往往造成山洪暴发,河水猛涨,水土流失严重,局部或大面积的土地被掩没,有时还引发泥石流和滑坡,冲毁房屋、道路、田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如1975年8月8日9-17时,八小时内降水达170毫米,罕见的暴雨引起的洪涝灾害,夺去了不少人的生命,淹没了许多良田、民房,损失惨重。

1998年7月18日的洪水,给县城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又如2007年7月18日-8月9日,仅20天内,我县遭受三次特大暴雨袭击,降水总量达434.3毫米,有些地方高达532毫米,这次降水范围广,程度深,损失大,历史罕见。

导致全县18个乡镇(场、区)、286个村、33.9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直接经济损失6.5亿元以上。

郧西地势多是坡陡沟狭,暴雨产生的山洪,水激势猛,当地称为“竹筒子水”。

有时上游出现暴雨洪水,下游天气晴朗,称为“干河水”。

因此,洪水期不能渡河,暴雨季节要有防洪安全意识。

三、冰雹

冰雹是郧西重大自然灾害之一,几乎年年都有,只是大小程度不等而已。

冰雹活动季节主要集中在3-8月,占全年总次数的78.5%,就时间来说多发生在12-20时,其中最大值出现在15-18时之间;

就地区分布来说,多发生在海拔500米以上的中、高山地带。

如土门镇的茅坪、关防、湖北口、马安、安家等乡(镇),这些地区冰雹活动极为频繁,如茅坪十年九遇,其它地区也是二至三年一遇。

在温暖的季节,强烈的空气对流上升,形成强盛的积雨云,积雨云受地形的影响,多呈乱流运动,形成颗粒大小不一的固态水体,再受山体阻挡和重力作用降落下来,所以冰雹多出现在迎风坡。

地震预防小常识1.震前预兆动物异常群体跑,井水变化有味道。

2.震时征兆地震发生十几秒,先是颠动后再摇。

3.避震自救几要点

小震晃动不用跑,大震颠塌跑不了。

选择桌子家俱下,不要慌张向外跑。

感觉摇晃速灭火,将门打开出口保。

户外场合先护头,避开险处防崩落。

人多场所听指挥,行车迅速路边靠。

徒步避难最重要,携带物品尽量少。

万一遭难须冷静,坚定信心不信谣。

任何一种自然灾害都会给人们造成损失,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一要加强学习,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原理、时间、地点。

二要事先做好自然灾害来临的应急准备。

三要关注天气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做到天天收看天气预报。

四要有坚强的意志,抗灾自救,把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1、我县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第四章 郧西经济

第一节 农业经济

郧西山地面积广大,地表崎岖,地形复杂多样,气候温暖,适合于发展农、林、牧业等多种农业经济。

现有耕地259平方千米,占土地总面积7.4%,分布在河谷、盆地及较缓的丘陵,山麓地带,且坡地多,平地少,不利于推广农业机械,加之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瘠薄,怕旱易涝。

我县河流虽多,但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太大,适合发展水产养殖的水面很小,利用率也很低。

因此,郧西人民只有“靠山吃山”,走农、林、牧综合发展之路。

全县耕地中,旱地占87.3%。

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红薯、大豆等,其中小麦、玉米适应性强,广泛种植,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61.2%,是全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种类较多,以油菜籽、芝麻、花生为主的油料作物,以桐子、黄姜为主的生化药材植物,此外还有烟叶、蔬菜等。

全县林地面积广,林业资源丰富,品种繁多。

用材林木如马尾松、花栎树、杉树、柏树、刺槐及其它杂木、竹子等。

经济林木有柑桔、茶叶、杜仲、油桐、核桃、板栗、柿、桃等,尤其是油桐是我县一大特产,分布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第一,有“中国油桐之乡”之称。

以桐油为原料炼制柴油技术已经研发成功,为郧西经济的发展前景带来新的空间。

木耳、香菇、地道中药材是郧西著名的特产,柿子饼和柿子酒也是郧西的特产,现在畅销全国,甚至远销国外。

此外,葛粉、杜仲酒、山葡萄酒、绞股兰、魔芋面等都是市场热销的郧西特产。

全县有荒山草地100多万亩,这些草场主要分布在海拔600-1200米之间的高山、二高山地区,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资源条件。

我县畜牧业以饲养猪、牛、羊为主。

其中湖北口、关防、六郎等地的马头羊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性情温和,肉质肥厚,膻气小,是皮肉兼用型的地方优质品种。

郧西黄牛在全国也很有名。

综上所述,郧西农牧业生产丰富多彩,兼有我国南北过渡地带的特色。

光、热、水资源富裕,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的生产,山地广阔,发展林牧业潜力很大。

但由于山多地少人口多,旱地多,水田少,自然灾害多,农业产量不稳定。

因此,县政府依据自然环境科学决定,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山区优势,扬长避短,挖掘生产潜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主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用开发特色农业促进山区现代农业的发展,目前已着重发展:

林特、畜牧业、蔬菜、黄姜、烟叶五大经济支柱产业,形成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同步发展,互为弥补的大农业格局。

在政府的惠农政策及帮扶下,农民收入大大提高,起步早的农民已经致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就在轮番遭受自然灾害袭击的2007年,农业农村经济仍稳步发展。

农业结构的调整使郧西农业前进了一大步,为了使郧西农业步入快车道,政府又提倡科技兴农,培训了一大批农业科技人员,大力淘汰劣质品种,推广良种,提高耕种技术含量,大力发展沼气能源,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东桑西移”已初具规模,又是郧西未来农业的一大亮点。

郧西人多地少,农村剩余劳动力较多,打工经济也是我县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1、我县农业经济作物有哪些?

2、讨论一下,根据我县自然条件较适合于发展哪些农业经济?

第二节工业与矿业

一、工业

工业是一个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工业生产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农业、交通、商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郧西的工业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是经过解放后50多年的建设,逐步发展起来的。

解放前,全县仅有几家铁匠铺、造纸伞、造火纸、木织布机织粗棉布,其他一无所有,工业基础完全是一个空白。

截止到1952年,我县没有一家全民和集体企业,工业总产值为零。

1953年,我县首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县社纺织加工部成立,才实现工业总产值1.83万元。

1954年开始试办陶瓷厂,随后逐渐建立起一些近代小型工业。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县通过改制、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等改革措施,逐步对所有制结构、产品结构进行调整,使工业生产保持较快的增长。

到2007年底,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3.37亿元,比上年增长20.6%。

县政府根据各乡镇(场、区)的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的状况、市场因素以及现有经济基础,合理调整产业布局,使符合当地实际、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民营经济的迅速崛起,成为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

截止2007年底,全县国有企业401家,私营企业382家,个体工商户8546户。

形成了以汽配、水电、矿业、建材、医化、食品为主体的六大骨干产业,规模以上工业有24家,主要工业产品有发电量、水泥、白酒、油漆、水解物、汽配、皂素、混合资料等,产品销售收入42465万元。

工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经过招商引资,一批“重量”级工业企业逐渐落户郧西,催生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蓄集了发展后劲,一个奋发向上、欣欣向荣的郧西有如扑面而来的春风正在向你走来。

二、矿业

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地壳演化的历史密切相关,郧西位于全国重点成矿带秦巴矿带的东段,经地质勘查,目前已探明矿产资源50余种,其中开采价值较大的,有色金属矿有铜、铅锌、镍、锑、金、银等,黑色金属矿有钒、铁、锰等。

非金属矿中有磷、硫、重晶石、大理石等。

如香口——惠家河的铜多金属成矿带;

钒矿,分布于羊尾下沟一带,为一中型矿床;

磷矿,分布于黄云—马安一线,其次为安家的东沟及八道河;

重晶石,以三官祖师殿为中心,其次分布在羊尾镇、涧池乡;

硫铁矿,分布于黄云、香口、南沟、马鞍关、惠家河一带;

滑石,分布于黄云铺的杨家沟、楼子沟等地;

金矿,主要为沙金,分布在汉江北岸沙滩内,黄龙山南北两侧已发现多处矿点,其山麓的麦峪河、泥河、水洞河及店子小坝河等地较多。

绿松石,分布于涧池的马家沟、偏头山,目前已经即将采完。

此外还有辉绿铸石(产于安家、河夹等地)、白云石(产于安家、三官洞及关防、庙川等)、瓦板石(土名石板,产于景阳、六斗等)、大理石(产于安家、茅坪等),可作建筑材料。

为使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县政府为矿业生产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批规模矿业脱颖而出,如马安镇金鑫矿业、泰丰矿业、九龙天盆的采铁矿、三官林区小泥沟重晶石矿业、涧池乡金源矿业、香口乡泉鑫矿业、安家乡华悦矿化公司、关防乡明星矿业等已成为郧西利税大户,极大的带动了郧西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目前矿业经济收入仅次于汽配、水电,已成为我县六大骨干工业的支柱之一。

开采矿产发展经济,还要保护环境。

开挖的表土要注意存放,防止水土流失。

开采完毕后要注意恢复植被,保持生态平衡,应搞好矿区的复垦工作。

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开采过程中,不能采富弃贫。

对伴生矿开展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同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