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7101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鸡兔同笼》问题教学案例Word文件下载.docx

由于“鸡兔同笼”原题的数据较大,不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所以教材以化繁为简的思想为指导,先在例1中安排一道数据较小的“鸡兔同笼”问题让学生探索解决的方法。

教材先让学生利用列表法来解决问题,再向学生介绍“假设法”和列方程的解题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逐步探索不同的方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合作交流学习,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情分析:

在这之前,学生在五年级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接触过类似的问题,尝试过用方程解决这样的问题;

奥数题中也有专门类似的问题研究。

因此,教学这一内容时,学生的程度会参差不齐。

学生虽然对这个问题不是很陌生,所以找准有效的连接点,是开启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对一些日常中的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规律。

2、通过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出示原题

师:

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在我国古代更是产生了许多位数学家和许多部数学著作,《孙子算经》就是其中一部,大约产生于一千五百年前,书中记载着这样一道有名的数学趣题(课件出示《孙子算经》中的原题):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2.理解题意

同学们知道这道题的意思吗?

请试着说一说。

这道题的意思正如同学们所想的一样,也就是:

(课件出示)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3.揭示课题

这就是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也正是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古书中的原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古代数学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望,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合作探索,主动构建

1.出示例1

为便于研究,我们可先从简单问题入手,把题中的“35个头”和“94只脚”分别换成“8个头”和“26只脚”,就变成了例1:

笼子里有若干只鸡兔。

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和兔各有几只?

“从上面数,有8个头;

从下面数,有26只脚”分别是什么意思?

3.尝试、探究

1)、猜测、列表法

猜一猜鸡和兔可能有多少只?

(生猜)

“有了大胆的猜想才会有伟大的发明和发现”。

刚才,我们是在随意猜,其实还可以有顺序的来猜。

(课件出示表格)

8

7

6

5

4

3

2

1

16

18

20

22

24

26

28

30

32

如果先猜有8只鸡和0只兔,就有几只脚;

和题目中26只脚相不相同?

这说明了什么?

怎么办?

如果再猜有7只鸡和1只兔,就有几只脚,脚的只数怎样?

(还少);

如果把兔的只数再增加1只,鸡变为多少只,脚有几条?

发现了什么了?

看来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在鸡和兔的总只数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1只兔、减少1只鸡,脚的总只数增加2只;

反之,每减少1只兔,增加1只鸡,脚的总只数减少2只。

这个2是怎么来的呢?

按照这样的方法试下去,能不能得到鸡和兔的只数呢?

你们感觉这种方法怎样?

生:

当头和脚的只数较多时,用一一列举不容易找出答案,我们有研究新方法的必要。

【设计意图】通过列表法,让学生寻找这道鸡免同笼的答案,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自主探究数学问题的动力。

2)、假设法

A、假设全是鸡

上面的过程能用算式表示出来吗?

请同学们试试看。

(学生试着列算式,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去板演。

生对着自己写的算式说想法:

假设笼子里全是鸡,就有2×

8=16只脚,而笼子里实际有26只脚,这样就少了26-16=10只脚,需要把鸡换成兔,而1只兔比1只鸡多2只脚,这样就有10÷

2=5只兔,鸡的只数就是8-5=3只了。

算出来后,我们还要检验算的对不对,口头检验。

B、假设全是兔

先用假设全是鸡的办法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假设全是兔又应该怎么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呢?

请同桌边讨论边写算式。

(学生讨论写算式,然后指名板演。

这是一位同学写的算式,我们来听听他是怎么想的。

假设笼子里全是兔,就有4×

8=32只脚,这样比实际的脚数多了32-26=6只脚,需要把兔换成鸡,1只鸡比1只兔少2只脚,这多的6只脚就需要把3只兔换成3只鸡,这样就有6÷

2=3只鸡,也就知道有8-3=5只兔了。

在列表、画图的基础上,我们想到了两种算术方法。

回头看看这两种方法的第一步,一个假设全是鸡,另一个假设全是兔,我们给这两种方法起个名字吧。

(假设法)

C、总结方法:

算术法。

小组合作交流,①同桌讨论,尝试独立列式解答。

②集体反馈。

鸡数=(兔脚数×

总头数-总脚数)÷

(兔脚数-鸡脚数).

兔数=(总脚数-鸡脚数×

总头数)÷

【设计意图】由于假设法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因此在学生汇报解题方法时,我主要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的方法,搭建起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

经过适时的点拨,帮助学生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掌握方法,体验成功。

3)、方程法: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还有别的计算方法了吗?

学生汇报列方程的方法。

要用列方程的方法就必须找到等量关系式。

通过题目的信息能写出哪些等量关系式呢?

(学生汇报,课件出示:

兔的只数+鸡的只数=8;

兔的腿+鸡的腿=26条腿)

用方程解:

(见书第114页有另一种解法)

解:

设鸡有x只,兔有(8—x)只

根据鸡兔共有26只脚来列方程式

2x+(8-x)×

4=26

2X+32-4X=26(师生共同解方程)

32-2X=26

2X=32-26

2X=6

X=6÷

2

X=3

8-3=5(只)

4、小结:

引导学生寻求一般性的解题方法,即假设法和方程法,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适时的总结,引领学生找到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性的方法。

5、介绍古人用的抬腿法:

(见书第114页)

小结:

古人所用的“抬腿法”其实也是假设法中的一种思路,可见古人的解题思路是多么的巧妙。

算术法:

 总脚数÷

2-总头数=兔子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古人巧妙的解题思路,使学生体会研究鸡兔同笼问题的价值。

三、巩固练习

回应引入时的古题,引导学生用合适的方法计算。

然后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吗?

(龟鹤问题、乘船问题、合作植树问题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鸡兔同笼问题,使学生感受到“鸡兔同笼”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四、拓展练习:

第115页“做一做”第1至2题

(龟相当于兔,鹤相当于鸡)(大船相当于“兔”,小船相当于“鸡”)

【设计意图】拓展练习是一个提升的过程,让学生回顾研究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过程,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在汇报时让学生说说理由。

用哪种方法合适?

为什么?

拓展练习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巩固了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进一步的提升。

五、全课小结:

同学们,现在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想一想你在本节课都学习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教学反思: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原先是小学奥数学习的内容之一。

现作为数学教材内容《数学广角》。

针对学生现状,我在教材的处理和目标的制定上,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通过多角度地思考,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并且在解决问题中,让学生经历“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关注每一个同学的发展

由于学生原有认知背景的不同,他们对解答本课时的题目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同样的列表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一定的层次。

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并没有提出统一的要求,允许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在交流时,有些学生用逐一列表的方法,也没去指责他们,而是肯定他们想出好的方法;

对于比较优秀的学生,则在课中请他们总结根据题目的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的优点。

这样做的目的,不同的学生在同一节课中就会都有不同程度地提高。

3、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了假设的数学思想和列表的策略,不仅可以解答古代数学趣题——鸡兔同笼,还能解答我们身边的很多问题,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总的来说,这堂课研究的方法多,容量大,好多地方只是蜻蜓点水,理解不深刻,练习不到位。

不过,对我来说通过对这堂课的研究,对新课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收获较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