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图书馆服务理念研究进展.docx
《近年来国内图书馆服务理念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年来国内图书馆服务理念研究进展.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年来国内图书馆服务理念研究进展
近年来国内图书馆服务理念研究进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习惯于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源,这使得图书馆的利用率有所降低。
在人们利用网络的过程中,搜索引擎成为获取信息的首选,数据库商自建知识库、网上书城也开始盛行。
正处于转型期的图书馆,面对这一系列挑战,加快了服务理念与方式变革的步伐。
技术的日趋成熟,“云计算”在计算机领域的应用’交互式服务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服务链体系的完善等都为图书馆服务理念创新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1国内图书馆服务理念
图书馆服务宣言
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向社会发表了《图书馆服务宣言》,宣言中阐明了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强调了现代图书馆理念,包括图书馆对全社会开放,缩小社会信息鸿沟,向读者提供平等服务,人文关怀弱势群体,开展信息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全民阅读。
《图书馆服务宣言》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图书馆界新时代的到来,同时又一次掀起了学者们对图书馆服务理念与创新研宄的高潮。
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畅谈了《图书馆服务宣言》的社会意义。
他认为,《图书馆服务宣言》的意义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倡导执着的职业精神,把图书馆工作者的从业忠诚度提到理性的高度;二是弘扬自觉的服务意识,把专业服务与社会奉献紧密地结合起来;三是追求卓越的核心能力,致力于塑造图书馆员新的社会形象。
黄宗忠教授在文章中对《图书馆服务宣言》产生的时代背景、重大意义和主要特征进行了阐述,他认为《宣言》的出台是中国图书馆历史发展的必然,是图书馆服务的现实需要,是为与国际图书馆事业同步发展和接轨的需要。
范并思在文章中从对社会普遍开放、维护读者权利、平等服务、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和消弥数字鸿沟或信息鸿沟角度系统阐述了国际图书馆界的主要立场。
蒋永福分别从欣喜、遗憾和期待3方面谈到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遗憾是从职业立场、职业情感上看有两点:
一是从文本名称和话语视角看,“服务宣言”这一名称显然是以自我责任伦理为价值取向的,而美国的《图书馆权利宣言》、日本的《图书馆自由宣言》则是以集体权利和个人权利为价值取向的。
二是从内容上看,国际图书馆界普遍遵循的知识自由、隐私保护、反对检查等核心价值,未能正面写入。
胡越结合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实践谈到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图书馆
2004年,O’ReillyMedia公司的DaleDougherty和Medi-aLive公司的CraigCline在一次讨论因特网发展趋势的头脑风暴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的概念,之后从理念到技术、服务迅猛发展。
由于服务的普及以及技术的发展,信息资源发布者与利用者的界定逐渐模糊。
用户在网络信息资源的生产、利用和传播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图书馆建设也开始从以“资源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
随着2005年9月MichaelCasey在博客中提出“”概念之后,国内迅速掀起了研宄图书馆的热潮。
图书馆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
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强调用户参与,使信息可以双向流动,图书馆服务能够不断升级,它是一种无缝的用户体验。
范并思、胡小菁在文章中提出“图书馆是技术或服务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作者还指出了图书馆存在着信息技术应用的适用性、数据资源建设与利用的扩展性、图书馆员的适应性和研发方向的目标性等问题,这篇文章是国内最早研宄图书馆的重要综述文献。
2006年以后,学者们进入了对图书馆理论的创造与归纳时期,并开始侧重技术领域研宄。
刘炜与葛秋妍撰文首次概括而系统地论述了图书馆的应用现状、问题和未来趋势、图书馆与的不同之处,同时也提出了图书馆应用5项原则。
范并思先生提出图书馆五定律,包括图书馆提供参与、共享的人性化服务;图书馆没有障碍;图书馆无处不在;无缝的用户体验;永远的BETA版。
胡小菁在文章中论述了OPAC在环境下的发展方向。
秦鸿研宄了图书馆中可能出现的新职位,即技术类职位、应用创建类职位和用户支持类职位,分析了新职位的人员素质要求,以及新职位的产生折射出的图书馆的组织转型。
郑巧英、潘卫和兰小媛从管理理念、服务模式、技术支撑、资源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图书馆的整体规划。
刘磊、穆丽娜从高校图书馆的角度,结合实际调研,从交流互动、资源建设、个性化服务3个不同角度构建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互动模式、资源建设模式和个性化服务模式,并由此构建出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应用总模式。
云服务
2008年,李开复在《云中漫步一迎接云计算时代的到来》中提出“云计算”就是要以公开的标准和服务为基础,以互联网为中心,提供安全、快速、便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让互联网这片“云”成为每一个网民的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
云计算有4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首先,云计算提供了最可靠、最安全的数据存储中心,用户不用再担心数据丢失、病毒入侵等问题。
其次,云计算对用户端的设备要求最低,使用较为方便。
此外,云计算可以轻松实现不同设备间的数据与应用共享。
最后,云计算为我们使用网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为存储和管理数据提供了充分的空间,也为我们完成各类应用提供了无限强大的计算能力。
云计算最能体现互联网的自由、平等和分享的精神。
这也符合图书馆精神的核心所在。
胡小菁、范并思在文章中阐述了云计算将给图书馆带来巨大好处,也将给图书馆管理带来挑战。
刘炜分析了云计算的现状和特点,结合图书馆业务和服务的发展趋势,探讨了OCLC“云”服务的具体内容。
周舒、张岚岚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如何使用云计算模式来拓展服务和功能,改善用户体验,从而更好地实现图书馆以用户为中心这一核心理念。
孙坦与黄国彬根据国外现有的云服务研宄成果与实践从基础设施云服务、云计算的SaaS服务、云存储服务、云计算平台服务和云安全服务等角度深入剖析图书馆资源建设与服务。
杨明芳、袁曦临分析了云计算以其特有的优势影响着数字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信息用户、信息人员与信息设施,进而推动了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范并思从3个方面为云计算研宄作了辩护,分别是云计算是不是一场新的炒作,图书馆学是否应该关注云计算,云计算在图书馆应用的展望。
交互式服务
将“交互”一个词引入服务理念的意义,就在于交互对象地位的提升。
随着技术发展和用户对交互系统的大量使用,人机交互不断深化。
交互式信息服务是通过用户平台,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技术为平台,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交互媒介为手段,其最终目标是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用户需求是一个动态过程,而且这种需求含有隐性需求部分,我们要实现隐性需求的挖掘,就要在满足用户初始需求的过程中,通过不断与用户的交互才能实现。
胡昌平、李阳晖从信息资源共享到面向用户的交互式服务发展分析出发,研宄了交互式服务的实现基础与面向用户的交互式服务平台的构建,探讨了基于交互式信息服务的业务拓展。
邓胜利、张敏分析了交互式信息服务中的用户需求环境和技术环境,探讨了基于环境的交互式信息服务影响因素。
邓胜利在另几篇文章中探讨了国内外交互式信息服务研宄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交互式信息服务发展研宄指明了方向;围绕网络环境中的用户认知问题,分析信息技术对用户认知活动的影响;提出交互式信息服务中用户认知信息的获取策略;提出交互式信息服务的概念,并分析了交互环境,探讨了交互式信息服务组织的构成要素。
邓胜利、张敏构建了服务模型,交互式信息服务模型强调人机交互过程中对用户动态的反映,注重用户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的结合。
翟姗姗、李冠楠、陈卓群基于个性化政务信息服务基础上提出进行交互式的电子政务信息服务,构建以用户模型为核心的交互式政务信息服务系统总体构架。
服务链体系
服务链体系概念由企业供应链衍生而来,被引入图书馆管理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外延。
服务链是以网络技术、信息流技术、系统工程等为基础,以满足用户需求最大化为目标,把与服务有关的各要素按一定方式有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有序的服务集群体系,称为服务链体系。
在资源共建共享大环境下,服务链体系通常为一个以某图书馆为中心的空间服务链网络,这种服务网络称为图书馆服务链。
服务链体系将图书馆内外部服务视为一个科学完整的服务体系,着力向专业化、集群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学者们对服务链体系的研宄由探讨阶段逐步发展,渐渐成熟。
杜康华较早在图书馆领域中使用了服务链概念,作者阐述了建立层级服务体系的思想,即领导为职工服务、二线为一线服务、一线为读者服务。
曹作华、石付恒、朱世平在文章中阐述服务链体系的理论意义、空间分布和体系功能,分析服务链体系与传统服务链、信息链、需求链、价值链之间的关系。
许群辉提出网络信息服务链的概念,指出图书馆在信息服务链中同时扮演信息传者和受者双重角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阙晓萌对图书馆服务链的特点、分类、模型以及图书馆服务链与知识组织链、用户知识需求链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与研宄。
朱华琴分析了构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服务链状循环模式的要素。
戴咏梅分析了新型文献信息服务链中,各类组织、机构和参与者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提出了对文献信息服务链中合作、竞争所应有的正确态度。
移动图书馆服务
2011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O发布《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亿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其中,中国手机网民规模为亿,较2010年底增加1494万人。
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为%。
从数据可以看出,我国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在逐年增加,图书馆作为传统的信息服务机构之一,完全可以利用手机移动通信网这个新媒体平台来延伸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实时更方便的信息服务,提升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利用手机这个平台是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方式之一。
移动图书馆服务是指移动用户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如手机、PDA)等,以无线接入方式接受图书馆提供的服务。
例如利用手机的短信功能或电子邮件功能,接收图书馆发出的图书逾期通知,或咨询图书是否借出,还可以利用手机上网的功能检索馆藏图书的书目信息,阅读在线全文书刊等。
手机图书馆将移动通信网络和数字图书馆系统结合起来,利用手机终端延伸、拓展传统的图书馆服务,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传输与服务。
朱海峰提出了无线图书馆的概念,即无线图书馆是用户使用便携式终端设备,以微波、无线电等接入方式获取所需文献信息的数字化图书馆,是数字化图书馆的进一步扩展。
胡振华、蔡新提出了移动图书信息服务的概念,并讨论了其功能、技术构架及实施的可行性。
黄群庆在文章中阐述了移动图书馆服务的重要意义、实现模式,以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陈素介绍了目前技术条件下国内外通过手机开展移动阅读的现状,论述了手机图书馆移动阅读的网络技术支持,分析了移动阅读的发展趋势。
茆意宏、吴政、黄水清介绍了手机图书馆的概念、功能、实现方式以及国内外手机图书馆应用的发展情况。
周淑云以高校手机图书馆发展为研宄对象,分析了我国高校手机图书馆业务的实现主要依赖移动通信技术、广大手机用户、数字图书馆系统等方面。
高春玲通过对中美各排名靠前的20所高校以及公共图书馆进行调研,对比分析了中美移动图书馆服务的共性和差距。
2国内图书馆服务理念研究特点
以用户为中心
随着科技的发展,用户环境的变化,图书馆建设也开始从以“资源为中心”向以“用户为中心”转变。
从面向信息源到面向信息交流过程再到面向信息用户,显示了图书馆服务的发展轨迹。
现代环境下,面向用户是信息服务赖以生存的土壤。
图书馆服务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用户需求。
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
无论是图书馆服务宣言的核心精神、图书馆强调的用户参与、云服务的拓展,还是交互式服务中满足用户需求的动态过程、服务链体系中的为用户提供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个性化知识服务和移动图书馆服务中的读者可以利用移动终端设备主动点播和定制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的双向交互功能等6个方面,无一例外地都强调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