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福建省仙游金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70779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福建省仙游金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福建省仙游金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福建省仙游金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福建省仙游金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福建省仙游金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福建省仙游金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Word下载.docx

《学年福建省仙游金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福建省仙游金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Word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福建省仙游金石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Word版含解斩Word下载.docx

4.央视一则报道称,孕妇防辐射服不仅不能防辐射,反而会聚集辐射。

辐射对人体危害大,可能导致基因突变。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都是由辐射引起的

B.环境所引发的变异可能为可遗传变异

C.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定向改变

D.基因突变可能造成某个基因的缺失

引起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A项错误;

如果环境引发了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就成了可遗传的变异,B项正确;

辐射能导致人体遗传物质发生不定向改变,C项错误;

基因突变会导致基因内部分子结构的改变,产生新基因,不会导致某个基因的缺失,D项错误。

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5.有丝分裂间期由于某种原因,DNA复制中途停止,致使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缺少若干基因,这属于( )

A.基因突变B.染色体变异

C.基因的自由组合D.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但基因数量不会减少,在DNA上缺少了若干基因应属于染色体缺失,故B正确。

基因的自由组合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故C错误。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和后期,故D错误。

本题考查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6.下列有关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互换属于染色体变异

B.染色体缺失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可提高个体的生存能力

C.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染色体数目变异,观察不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

D.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出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解析】同源染色体之上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

染色体缺失不一定有利于隐性基因表达,通常对个体的生存能力不利,B错误;

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变异,观察不到基因突变,C错误;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出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D正确。

7.下列变异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 )

A.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的片段与Ⅲ号染色体上的片段发生交换

B.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缺失

C.将人类胰岛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解析】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的片段与Ⅲ号染色体上的片段发生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中的易位,A正确;

染色体中DNA的一个碱基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错误;

将人类胰岛素基因转入大肠杆菌,原理是基因重组,C错误;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D错误。

8.下列人类遗传病调査和优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

B.常见的优生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提倡适齡生育和进行产前检测等

C.对遗传病的发病率进行统计时,只需在患者家系中进行调査

D.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也有可能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答案】C

【解析】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A正确;

常见的优生措施有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提倡适齡生育、进行产前检测等,B正确;

研究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取样,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C错误;

通过基因诊断确定胎儿不携带致病基因,但也有可能患染色体异常遗传病,D正确。

9.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解析】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A正确;

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做几倍体,B正确;

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因此单倍体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的单倍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C正确;

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以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也可以用低温诱导获得多倍体,D错误。

10.马达加斯加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面,但两地生物种类却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它们的祖先不同B.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C.变异的方向不同D.岛上的生物未进化

【解析】马达加斯加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面,但两地生物种类却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因为自然选择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

1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B.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C.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D.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解析】A、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生殖隔离,故A错误;

B、现代达尔文主义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故B错误;

C、通过自然选择,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被保存下来,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故C正确;

D、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而不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所决定的,故D错误。

故选:

C.

12.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

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

A.43%B.48%C.52%D.57%

【解析】根据题意可求出原来各基因型的个体数,VV=20000×

15%=3000,Vv=20000×

55%=11000,vv=200000×

30%=6000。

由于从岛外入侵了基因型为VV的果蝇2000只,现在VV=3000+2000=5000。

根据基因频率计算公式:

种群中某基因频率=种群中该基因总数/种群中该对等位基因总数×

100%,计算出V的基因频率=V基因总数/V和v基因总数×

100%=(5000×

2+11000)/(20000×

2+2000×

2)≈48%。

 

根据种群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基因频率不变,F1代中V的基因频率与其亲代相同,也是约为48%。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

1.理解根据种群中各基因型个体数求某基因频率的方法。

2.掌握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不变。

13.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喝牛奶,进入胃中B.肌肉注射青霉素

C.口服抗菌药物D.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解析】胃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相当于外界环境,A项错误;

肌肉注射青霉素,药物进入组织液,B项正确;

口服抗菌药物,药物进入消化道,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相当于外界环境,C项错误;

输卵管直接与外界环境相通,相当于外界环境,D项错误;

14.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

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解析】法国生理学家贝尔纳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后来坎农提出:

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5.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

下图表示刺激时的膜内外电位变化和所产生的兴奋传导方向(横向箭头表示传导方向)。

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在一条离体神经纤维的中段施加电刺激,使其兴奋,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且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选C。

16.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 )

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C.ATP的合成和水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

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由突触的特殊的结构决定的,兴奋经过突触时突触小泡膜会与神经元细胞膜融合,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此时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

解:

A、神经递质的分泌过程是胞吐,存在膜的融合与转化过程,A正确;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透性变化,相应的离子通道发生开放或关闭,B正确;

C、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消耗能量,存在ATP的水解和合成过程,C正确;

D、神经递质的受体只存在于突触后膜,因此信号分子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D错误.

ABC.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17.下列有关健康成年人脑功能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B.大脑皮层言语区的V区受损患者不能写字

C.温度感受器位于下丘脑

D.下丘脑不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

【解析】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中枢位于脊髓,A正确;

大脑皮层言语区的W区为书写中枢,受损后患者不能写字,B正确;

温度感受器位于皮肤或内脏器官表面,C错误;

血糖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故下丘脑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D正确。

【点睛】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

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

控制排尿反射的高级神经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低级中枢位于脊髓。

18.下列有关糖代谢及其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②过程可发生在肌肉、肝脏细胞中

【考点定位】血糖平衡的调节

【名师点睛】学生对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理解不清

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19.下列现象不属于反馈调节的是( )

A.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分泌减少

B.甲状腺激素增多促使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C.天气寒冷时人体骨骼肌不自主地颤栗

D.甲状腺激素减少促使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增多

反馈调节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

血糖浓度降低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分泌减少后导致血糖浓度增加;

甲状腺激素增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天气寒冷时人体骨骼肌不自主颤栗,属于神经调节;

甲状腺激素减少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考查反馈调节的知识。

点评:

难度中等,理解反馈调节的含义。

20.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C.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减少

D.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加,则尿量增多

大量饮水,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对原尿水的重吸收下降,尿量增加,升高细胞外液渗透压,故A错,B正确;

机体失水过多或者摄入盐分过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对原尿水的重吸收上升,尿量下降,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故CD错。

本题考查水盐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1.利用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与利用月季花的种子播种所产生的后代相比,关于其变异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者不会发生变异,后者有很大的变异性

B.前者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后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前者一定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后者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

D.前者一定不会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后者可能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

扦插为无性繁殖,进行有丝分裂,没有基因重组,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种子为有性生殖形成,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结合,发生基因重组,也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AC错,B正确。

二者表现型都会受环境影响,D错。

本题考查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22.下列有关变异与育种的叙述中,有几项是错误的( )

①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一定都是基因突变

②某植物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

③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离体培养后可得到单倍体水稻,稻穗米粒变小

④三倍体植物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⑤通过杂交育种能培养出具有杂种优势的新品种

⑥在由Aabb和aaBB培育出aabb的各种育种方法中,最简单快捷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

⑦诱变育种能按人的意愿获得优良性状

A.二项B.三项C.四项D.五项

【解析】①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一定都是基因突变,如突变发生在非编码区,则没有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①正确;

经X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可能形成新基因,如AA突变成Aa,②错误;

二倍体植株的花粉经脱分化与再分化后得到的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③错误;

三倍体植物可由二倍体植株和四倍体植株杂交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④错误;

杂交育种能将优良性状集中同一个个体中,因此通过杂交育种能培养出具有杂种优势的新品种,⑤正确;

两个亲本的基因型是Aabb和aaBB,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要培育出aabb最简单的方法是杂交育种,⑥错误;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不能按人的意愿获得优良性状,⑦错误,故D正确。

23.某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其中A和b基因控制的性状对提高产量是有利的。

利用其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全为纯合子

B.过程②可用适当的低温处理,低温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

C.若未对植株A进行筛选,则植株B中符合要求的类型约占1/4

D.该种育方法的优点是缩短育种年限,原理是基因重组

根据题意,该植株为二倍体。

过程①为花药离体培养,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全为单倍体,过程②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通过过程②得到的植株B全为纯合子,A错误;

过程②可用适当的低温诱导处理,低温作用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B错误;

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产生AB、Ab、aB、ab四种花粉,则植株A也是这四种基因型,植株B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由于A和b基因控制的性状对提高产量是有利的,所以符合要求的类型是AAbb,占1/4,C正确;

该种育种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其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D错误。

本题考查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24.“超级细菌”因具有NDM基因,耐药性极强,现存抗生素均不能有效将其杀灭。

下图是超级细菌进化的基本过程。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a表示细菌的变异,可能是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B.不同性状细菌之间的隔离是超级细菌进化的必要条件

C.图中b所表示的是个定向变化过程。

D.抗生素的滥用会导致NDM基因出现和该基因频率增加

【解析】细菌不进行有性生殖,不发生基因重组,A项错误;

基因频率的变化是超级细菌进化的必要条件,B项错误;

抗生素的选择作用使细菌发生定向进化,C项正确;

NDM基因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抗生素的滥用只会使该基因频率增加,D项错误。

25.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成分的归类,错误的是( )

A.细胞代谢废物类:

尿素、二氧化碳等

B.有机大分子类:

血浆蛋白、呼吸酶等

C.免疫物质类:

抗体、淋巴因子等

D.营养小分子类:

葡萄糖、氨基酸等

【解析】尿素、二氧化碳等产生后进入组织液和血浆,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正确;

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但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错误;

抗体、淋巴因子等分泌后进入细胞外液,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正确;

葡萄糖、氨基酸等吸收后进入血浆,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正确.

【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

【名师点睛】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

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

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

CO2、水分、尿素等.

26.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pH通常在7.35~7.45之间,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

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

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随尿排出体外

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液pH的相对稳定

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

A.①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⑤

血浆中含有的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能够维持血浆的PH的相等稳定,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①正确;

血浆中的二氧化碳会刺激呼吸中枢,进而调节呼吸运动的强度,使CO2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以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②④正确;

当碳酸钠进入血浆后,会与血浆中的碳酸发生作用,形成碳酸氢盐,而过多的碳酸氢盐可以由肾脏排出,从而使血浆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③正确;

缓冲对是由内环境中的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不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⑤错误。

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

内环境稳态

27.甲状腺激素、胰岛素、性激素的共同特点是( )

A.元素组成相同B.合成部位相同C.运输途径相同D.生理功能相同

【解析】甲状腺激素中有碘元素,胰岛素和性激素没有,A错误;

甲状腺激素在甲状腺细胞中合成,胰岛素在胰岛B细胞合成,性激素在性腺合成,B错误;

激素的运输都是通过体液运输,C正确;

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细胞代谢,增加产热,胰岛素能降血糖,性激素能促进性器官成熟,D错误.

【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名师点睛】激素调节的特点有:

1、微量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28.下图表示人体内某些信息的传递过程,箭头表示信息的传递方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局部电流可由a传到c

B.若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c表示传出神经的末梢部分

C.若a表示抗原,b表示B细胞,则c为T细胞

D.若该图表示细胞内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则d为转录

【解析】:

试题分析:

若该图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其中的信息是以局部电流和化学信号的形式由a传到c,A错误;

若表示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则c表示传出神经的末梢部分及其效应器,B不正确;

若a表示抗原,b表示T细胞,则c表示B细胞,C错误;

若该图表示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则d为转录,e为翻译,D正确。

本题考查信息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9.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

B.神经调节结果是使效应器作出反应,而激素调节的结果是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

C.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体液调节起主导作用

D.所有生物都同时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是由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激素调节只有化学信号,A正确;

激素调节的作用范围较广泛,B错误;

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C错误;

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D错误。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30.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

如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

B.被损伤的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

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左侧偏转

D.结果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

【解析】动作电位(兴奋)的产生主要是钠离子内流导致,A正确;

静息状态下,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由左图不受刺激时,a处膜外为正电位,指针向右偏转,可知c处膜外为负电位,B正确;

兴奋传递b时,a处膜外恢复为正电位,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