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练习题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6983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9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练习题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练习题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练习题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练习题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练习题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练习题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练习题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练习题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练习题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②孙悟空头戴紧箍咒 

③祖逖闻鸡起舞 

④齐白石“不教一日闲过”

(4)

【收获我总结】假如你作为正方的一名代表参与了辩论活动,请谈谈你在活动中的收获。

【答案】

(1)辩是非,逞口舌谁利;

论对错,看知识我丰。

(2)①利用各种资源,搜集整理正方所需的资料,形成观点;

②模拟对手进行演练。

(3)③④;

①②

(4)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浏览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通过辩论活动,训练了自己辩证的思维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了自己的合作精神;

提高了自己的参与意识。

(1)本题要求拟写一句宣传标语,拟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紧扣辩论的主题;

②语言要精炼;

③最后使用对偶手法;

④语言要通俗、连贯。

答案符合以上几点即可。

(2)根据你所知道的辩论前的准备工作,提出合理可行的建议。

(3)正方观点为“养成好习惯主要靠自我约束”,祖逖和齐白石都是通过自我约束而形成好习惯,与此相符。

反方观点为“养成好习惯主要靠外力约束”,孟母所认为的环境和孙悟空的紧箍咒都属于外力,与此相符。

(4)根据自己在辩论赛中的体会答题,语言简练、准确即可。

⑴辩是非,逞口舌谁利;

⑵①利用各种资源,搜集整理正方所需的资料,形成观点;

⑶③④ 

①②

⑷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了自己浏览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点评】⑴本题要求拟写一则宣传标语,这样的题虽然没有统一答案,但也要注意所拟写的宣传标语①要能吸引人;

②要易于传播;

③内容要符合本次活动主题。

⑵本题考查提出建议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类题属于展示个性与创新意识的题目。

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组织的各项活动,尤其是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动手和动脑能力。

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⑶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的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明确论点,然后再根据论点及论据内容分析其是否能充当本文的论据。

⑷本题考查谈收获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感悟最深的一点,绝对不能脱离文章内容。

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3.面具是人类历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艺术。

你受邀参加“面具文化”博览会,在入口处你收到一张活动单。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1)最适合中国面具馆书签的一句宣传语是( 

A. 

走进博览会,聆听大千世界的声音 

B. 

走近面具,一起了解世界文化遗产

C. 

汉字——带领我们走向神秘的面具世界 

D. 

面具——历史深处走来的中国文化使者

(2)在中国面具馆,一位外国友人对一幅你熟悉的花脸(关羽)面具很感兴趣,你想给他作些介绍,以下最符合情境的说话顺序是( 

①互留地址

②介绍课文《花脸》

③介绍面具知识

④与对方打招呼

⑤讲述桃园结义的故事

③①②⑤④ 

④③⑤②① 

③①④②⑤ 

④②⑤①③

(3)在欧洲面具馆“假面舞会”面具展的留言板上,你看到了一句有意思的话“希望假面仅仅出现在舞会上”,触发了你对假面与生活的思考,你也准备写一句有意义的话。

(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

(1)D

(2)B

(3)舞会可以假面,生活不可假面。

(1)结合题干和活动单分析,①因为参加的是“面具文化”博览会,而A和C中的博览会和汉字都不符合要求,故排除AC。

②要求选择适合中国面具馆的宣传标语,B中的了解世界文化遗产不符合要求,故应排除B。

故选D。

(2)根据题干可知,这是一位外国友人,彼此之间都是陌生人,介绍前首先要与对方打招呼,这是基本的礼仪,因此④应排在首位,故排除AC。

介绍完毕了,双方才能互留地址,因此①应放在末尾,故排除D。

故选B。

(3)“希望假面仅仅出现在舞会上” 

,言外之意就是假面不要出现在生活中,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应该真诚相待。

据此含义可写用对偶的修辞写一句话为:

舞会可以假面,生活不可假面。

此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所写的话符合题意即可。

⑴D;

⑵B;

⑶舞会可以假面,生活不可假面。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宣传语的能力.拟写宣传语的目的是为了让受众了解某些内容,所以宣传语一定要主题突出,中心明确,又因为受众的文化水平不一,所以宣传语一定要易懂易记,大多会采用对偶的修辞。

⑵本题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

答这样的题一定要再现生活中的实际场景,平时学习时要把语文与生活联系其阿里。

解题的关键是平时多练习,多实践。

⑶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理解“假面”的含义,还要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深入思考,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用精炼的语言进行表述,注意一定要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4.2018年11月18日,意大利奢侈品D&G在网上发布了一则名为“起筷吃饭”的宣传片。

这段视频侮辱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筷子,被网友质疑存在歧视中国传统文化嫌疑,引起了大家的愤怒。

筷子有多伟大,D&

G就有多无知!

请你写出筷子任意3个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性(内涵),告诉D&

G:

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筷子!

【答案】①筷子一头圆、一头方。

圆的象征天,方的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

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

②方的在上,圆的在下,直接接触食物,代表“民以食为天”;

手持筷子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

③一双筷子(两根)代表中国人遵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

太极是一,阴阳是二;

一分为二,这代表着万事万物都是有两个对立面组成的;

合二为一,这阴与阳的结合,也意味着一个完美的结果。

④筷子的标准长度是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以示与动物有本质的不同。

⑤筷子还有点穴、按摩和刮痧的作用。

旧时人们走江湖,身上只要有一双筷子,有什么毛病都能自己搞掂。

即便忘了带筷子,随手掰根树枝或芦苇,折断了,在石头上磨一磨,在水里洗一洗也能当筷子用。

⑥筷子一双:

成双成对的和配之美。

【解析】【分析】本题以“筷子”为中心,分别从筷子的名称演变、种类造型、礼仪文化等几个方面对筷子进行说明。

我们了解到了筷子的形状也是有一定意义的,拿法有一定的讲究,并“渗透着中国人遵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

“筷子”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还代表着中国的礼仪文化;

介绍中国的用餐工具不同的原因,可见“筷子”是因中国的饮食文化顺应而生的;

让将这些要点提取出来,合理表述即可。

①筷子一头圆、一头方。

【点评】此题为开放题,表述的内容涉及材料和图片两个部分,要点齐全,语句表述连贯即可,答题时注意一下要点:

“筷子”有着悠久的历史;

“筷子”中承载着中国人的礼仪和文化;

选择“筷子”作为餐具符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筷子”中蕴含着朴素的哲学思想;

“筷子”中蕴含着中国人浓厚的亲情和文化传承思想。

5.给下面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讲广东故事、赞发展成就”故事大赛决赛6月12日在广东社会科学中心落幕,来自全省21个市的36名选手参加了复赛与决赛。

经过激烈角逐,大赛产生特等奖2名,一等奖6名。

 

决赛选手来自21个市各地各条战线,以精彩的故事浓墨重彩地歌颂了改革开放、创办和发展特区的伟大成就,塑造并赞美了时代大潮当中的弄潮儿、时代精英与劳动骄子们的群像,展现了广东人民在新时代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

(1)标题:

________

(2)理由:

【答案】

(1)“讲广东故事、赞发展成就”故事大赛决赛落幕。

(2)突出活动主题及结果。

(1)本题可分析压缩导语“‘讲广东故事、赞发展成就’故事大赛决赛6月12日在广东社会科学中心落幕”一句,即可整理出正确答案。

(2)“讲广东故事、赞发展成就”是活动的主题,“故事大赛”是活动的形式(类型),“决赛”是比赛的阶段,“落幕”是结果。

所以用“‘讲广东故事、赞发展成就’故事大赛决赛落幕”作为文章的标题适当。

故答案为:

⑴“讲广东故事、赞发展成就”故事大赛决赛落幕;

⑵突出活动主题及结果。

【点评】⑴做本题时,注意标题的制作并非越简短越好,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准确、规范为原则,因稿而异、因版而异,尤其注意不能随意简缩;

⑵标题的概述要简明、扼要,准确概括内容、精神和实质。

理由要抓住新闻的导语,提取关键词概述。

6.我们正值五彩缤纷的花季年华、朝气蓬勃的青春时代,让我们一起来开展“放飞青春”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青春座右铭】少年强,国家强;

青春梦,中国梦。

请你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

青春应立志为国。

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

“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青春座右铭:

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________。

【青春励志会】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立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

他已设计好前两项,请你帮他设计第三项。

活动一:

讲“立志的青春”故事

活动二:

宣“拼搏的青春”誓言

活动三:

________

【青春接力棒】百善孝为先。

一个“孝”字,上“老”下“子”,彰显着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

请仿照画线句子,将文段补充完整。

孝亲敬长,就是耐心倾听长辈的教导,就像鱼儿一直倾听溪流的歌唱;

就是真诚回馈长辈的恩泽,________;

就是全力实现长辈的期望,就像江河奋力前行终成海洋的宽广。

【青春同路人】朋友,是我们的青春同路人。

我们应该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

怎样与其同行青春路?

请探究下面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

管宁、华歆共园中除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

材料二:

为了从经济上支持马克思的研究,恩格斯去经商,把挣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

当马克思还没有精通英文时,恩格斯就帮他翻译;

当恩格斯写文章时,马克思也常放下自己的工作,帮他写作有关部分。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

没有你,我永远不能完成这部著作。

【答案】

(1)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

(2)看“奉献的青春”电影

(3)就像花儿美丽绽放回报雨露的滋养

(4)我们应和志趣相投的人交朋友,并相互帮扶同行青春路。

(1)上句是从“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中筛选出来的,由“以天下为己任”和“发愤苦读”两部分10个字组词,“以天下为已任”是目的,“发愤苦读”是途径。

下句应从““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筛选出来并要与上句构成对偶句。

根据分析可从中筛选出“让中国变强盛”和“毕生奉献”组成答案即可。

(2)根据题意模仿活动一和活动二设计第三项,分析活动一和活动二可知,这两个活动的模式是动词+形容词的青春+故事(誓言)等。

据此可设计出第三个活动,如看“奉献的青春”电影。

(3)此题要求仿写句子,首先要分析例句,例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对孝的理解,模仿的句子只要能符合这个要求即可。

如就像花儿美丽绽放回报雨露的滋养。

(4)结合两则内容分析,材料一写的是管宁和华歆的故事,管宁因为华歆与自己对金钱名利的看法不同而与华歆分道扬镳,就是平常说的道不同不相为谋。

材料二写马格斯和恩格斯互相帮助的佳话,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应和志趣相投的人交朋友,并相互帮扶同行青春路 

【点评】

(1)本题考查拟写座右铭的能力,根据题目可以拟写上下句对偶的形式,对联以下几个要求:

第一,上下句字数要相等。

第二,上下句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

第三,上下句平仄要相调。

第四,切忌合掌。

(2)本题考查对活动形式的设计能力。

此类题型属开放性试题,做题时要根据活动主题,设计相应的活动形式,力求各种形式能突出主题,具有可操作性。

(3)本题考查仿写能力。

答题时,首先要仔细分析例句的特点,然后再仿照例句续写。

(4)本题考查材料的探究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内容,然后思考两则材料表达的主旨并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7.“24节气”申遗成功,但是“非遗可能死在博物馆中”却成为专家们的一大担忧。

请紧扣材料,为动态传承“24节气”文化出谋划策。

2016年11月,“24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4节气有着2700年的历史,是气象“活化石”,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它的申遗成功唤起了国人的文化自觉,中华文化又多了一项被世界认可的文化遗产。

“冬至饺子夏至面”“清明风筝谷雨花”,诗意的节气概念已经成为民俗文化的有效载体,24节气集天文、历法、农事、民俗于一身,至今还深深影响着中国以及周边很多国家人民的生活。

材料三:

但是专家说,联合国有关公约不仅看重非遗的实践价值,也看重其创新传承,24节气可被记忆和品读,但创造性传承与发展却困难重重!

自豪感固然需要,但文化背后的科学精神与科学信仰如何弘扬?

网上把清明节译为Tomb-SweepingDay(扫墓的日子),很明显,这个翻译并不准确,外语翻译和准确对外交流的问题能解决吗?

公众到哪里、去向谁咨询学习非遗的有关知识?

跟24节气有关的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状况如何?

中学生不喜欢这些古董文物怎么办?

(采自《中国行业资讯网》等)

【答案】从国家层面来看,需要将这24节气列入一定的政策中;

从社会角度看,需要加强各方面宣传,让24节气深入人心;

从学校角度看,可以开展各种调查活动来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并传承;

从个人角度看,主动学习了解相关内容。

【解析】【分析】“24节气”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材料涉及到申遗成功、动态传承“24节气”文化、国人的文化自觉、创新传承、科学精神与科学信仰如何弘等问题。

可以考虑从国家层面、从社会角度、从学校角度、从个人角度说出自己的主张,建议要结合实际,切实可行。

从国家层面来看,需要将这24节气列入一定的政策中;

【点评】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整合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试题的要求,经“筛选”之后,去粗取精,披沙拣金,综合、归纳、概括相关的信息,使之符合检测的目的要求。

8.下面一则应用文是刘小明向王大亮借钱所打的借条,有几处错误,请找出三处并改正。

借条

今借王大亮现金六十元,两周后还清。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决不抵赖。

此据。

收款人:

刘小明

2019年3月20日

【答案】①“借”有歧义,应改为“借到”;

②“六十”改为“陆拾”;

③“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决不抵赖”多余,去掉;

④“收款人”改为“借款人”。

【解析】【分析】首先通读一遍,注意题目、内容、落款、日期等要素是否齐全。

由于借条涉及双方利益,所以表达务必保证不能有歧义。

此借条中“借到”和“借”有歧义,“收款人”和“借款人”弄混了。

①“借”有歧义,应改为“借到”;

【点评】借条是常考的一种应用文体,有严格的格式要求。

注意数字要大写、语言要简洁,表达不能有歧义。

9.下面是某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答案】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开设旗袍、围棋、国语三个讲座,并开展三项活动:

利用体育课体验太极拳,利用手工课体验中国结和剪纸艺术,年终举行太极拳表演和作品展示。

【解析】【分析】首先要认真观察图片,从整体上把握图片内容,然后再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图片的内容写下了。

本题写的时候应按照从主到次的顺序把图片内容表述出来。

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

本次“中华文化体验”计划开设旗袍、围棋、国语三个讲座,并开展三项活动:

【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图文转换题解题思路与步骤,即读一思一写,读:

画面组成要素。

思:

画面内容,抓住画面主体,弄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写:

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10.九

(1)班开展以“学会倾听,学会感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年龄段

12-25岁(100人)

30-45岁(100人)

45岁以上(100人)

喜爱倾听的人数比

18%

40%

65%

感恩父母的人数比

20%

45%

70%

(1)根据上面的调查表,请你用一句简洁的话表述你所读到的信息。

(2)活动中有一个“感恩老师”的环节,准备张贴一幅赞美老师的对联,已经给出上联,请你填写下联。

上联:

三尺讲台育桃李

下联:

________

(3)活动中,同学们纷纷发言,表达自己的心声。

学生A说:

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抚养我们成人;

B说:

感恩同学,带给我们快乐,传给我们温暖;

C说:

感恩挫折,________,________。

班长总结说:

“只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人生充满信心,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感激。

①根据语境要求,给空格处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应该把“________”改为“________”。

(4)为了让主题班会更具感染力,班委会准备邀请曾被当地政府授予“感恩孝子”荣誉称号的时光老师来作专题报告。

某同学以班委会的名义拟写的邀请函中内容与格式有四处错误,请指出并修改。

【答案】

(1)喜受倾听的人数和感恩父母的人数占总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2)示例:

①两袖清风铸师魂②一腔热血显精神③一生心血哺新人 

④一片丹心付杏坛(共2分。

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即可)

(3)给予我们勇气;

促使我们进取;

只要;

只有

(4)①“尊敬的时老师”顶格写;

②把“请务必准时到达”改为“敬请光临”(“敬请指导”“请您光临”等亦可);

③落款中的单位在上,时间在下;

④应写明活动的具体地点。

(1)小题属于探究表格数据所传达的信息,我们在探究时,既要横排看,也要竖排看。

横排看,是不同年龄段的人数比例;

竖排看,是“喜欢倾听”和“感恩父母”这两个类别。

再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两个类别的比例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2)小题补对联,拟写对联时,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

位置相同的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

内容相关,意境和谐,志趣高雅。

本题只要符合对联的要求,符合老师的身份即可。

(3)小题仿写,只要和上两句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写出“挫折”的意义即可。

改语病比较简单,就是关联词不当,“只有……才……”“只要……就……”是固定搭配。

(4)小题考查的是应用文中的邀请函。

邀请函在格式上和大多数应用文是一致的:

题目“邀请函”三个字在第一排居中,称呼在第二排定格,落款部分“单位”在上,“日期”在下。

邀请函在内容上语言要得体,要告诉对方活动的具体时间和具体地点。

⑴喜受倾听的人数和感恩父母的人数占总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⑵示例:

④一片丹心付杏坛

⑶给予我们勇气;

⑷①“尊敬的时老师”顶格写;

②把“请务必准时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