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命题为突破口提高小学教学质量课题实验研究总报告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6922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命题为突破口提高小学教学质量课题实验研究总报告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以命题为突破口提高小学教学质量课题实验研究总报告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以命题为突破口提高小学教学质量课题实验研究总报告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以命题为突破口提高小学教学质量课题实验研究总报告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以命题为突破口提高小学教学质量课题实验研究总报告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命题为突破口提高小学教学质量课题实验研究总报告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以命题为突破口提高小学教学质量课题实验研究总报告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命题为突破口提高小学教学质量课题实验研究总报告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以命题为突破口提高小学教学质量课题实验研究总报告讲解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命题现状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命题能真实的反映教师的业务素质,命题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个人的反思、成长,还会影响大家对你的评价,该课题的研究,能够不断提高教师命题的水平,改变教师、学生的评价观,完善考试评价制度,从而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有着重大意义。

二、实验目标:

我们根据分析试卷、教材要求,依据课程标准研制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内容指导纲要;

在语文教学中务实地进行学习方法的训练,重视词句理解和运用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步建立学校语文期末水平检测库。

通过课题研究,达到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观念的更新,激发教师参加研究兴趣,倡导教

师之间相互交流、合作,使实验教师成长起来。

2、理性分析教材、单元要求,研制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内容指导纲要,依据

考试评价指导纲要命题,初步建立学校语文学科各册终结性水平检测试题库。

3、提高教师命题能力,整理数据,使教师从考试中学会分析、反思的能力。

4、完善命题考试制度,合理编制试卷,促进考试评价改革,力求语文考试

试题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三、实验周期

1、2010年11月—2011年3月,提出课题研究方案,组建研究团队,安排实验班及老师,,明确课题研究任务,问卷调查并写出分析报告。

2、2011年1月—2012年3月,课题实验第一阶段

课题开题论证,编制《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内容指导纲目》,学习新课标,走进课堂,听课分析,召开课题专题研讨会,解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

3、2012年3月—2012年7月,课题实验第二阶段

依据《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内容指导纲目》征集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形式的试题,形成各年级试题库。

并在一定范围组织考试实验;

每学期期末进行教学质量监控,随机进行检测,并予分析,对数据对比处理,解决考试评价改革的实际问题。

针对实验结果,中期研究报告。

4、2012年7月—2013年7月,课题总结,向省课题组申报结题,并利用一年时间积极推广课题研究成果。

四、实验过程与措施:

预测研究周期为二年,但是为了开展此项实验研究拓展广度,深入研究,加强组织,不断完善学校质量监控机制,我们延缓一年,研究周期为三年整。

主要采取了了以下策略有效开展课题研究:

(一)建立完备的课题研究机制

1、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

此项课题由海南省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教导主任符卓先担任课题负责人,全面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后来为了更便于组织,加强研究力度,增加学校陈广莲校长为负责人,我们研究成员有黄金花、朱初引、刘秀梅、许玉妃等年轻的省级骨干教师,她们担当语文组长、年级组长,确定四(4)、六(5)两个班级为实验班,黄金花、朱初引两名教师为实验老师,语文教师参与。

2、建立了教科研制度。

我校把课题列入那大实验小学2011——2013年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当前,我们具备有利的实验条件,我校正在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

我校2009年9月开始摸索编制的《小学语文各册阶段目标知识点》在2011年7月基本定稿。

有了操作比较强的《那大实验小学教学质量监控方案》(课题组拟定,提交学校领导、教代会讨论通过);

我们对课题组成员的考核直接写入岗位考核方案,发挥了科组建设、团队精神的作用。

陈广莲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组织、研究经费、人员,对课题研究的实验过程具体部署等工作;

符卓先负责人落实安排研究,实验材料进行汇总编辑,建立考试评价机制;

黄金花老师征集各年级语文考试命题库以及构建研究,课题动态管理;

朱初引、许玉妃老师筛选设计试题对实验班与非实验班进行语文的检测;

刘秀梅、吴承彪针对实验结果,并予分析,对数据对比处理,形成小学语文有效训练题库。

(二)、调查研究,制定考试指导纲目

1、问卷调查,诊断研究

2011年3月《以命题为突破口,探索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课题组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学校各年级语文教学实际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设计了“关于小学生语文考试的调查问卷”对我校部分有代表性班级的学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分析。

全校学生二年级540人,四年级478人,六年级486人,实验班级二

(2)、四(4)、六(5)及普通班级二(3)、四(7)、六(7)部分学生参加抽样问卷调查,调查过程共发问卷180份(采取了随机抽样),共收回问卷178份,随机抽查100份,其中二年级20份,四年级40份,六年级40份。

问卷从考试态度、心理,考试方法以及考试能力三方面调查,发现44%的学生对语文特别是单元等形式的测试还是有一定兴趣的,但是这种兴趣缺乏持久性。

63%的学生期望别人称赞自己学习能力强。

这就是说四年级学生愿意获得新知,具备发展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动机条件。

通过问卷调查及课堂听课我们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喜欢考试,也很重视考试,但他们很在乎考试成绩,考试的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心情,尤其是家庭和社会的分数观,使学生产生巨大的考试压力。

根据现状诊断:

有些学生没有掌握考试方法,考场压力大,学生语文基础成绩高,但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则相对较低。

另外,在2012年3月份对所有语文教师调查,问卷从考前情况,命题意图、方向和来源以及命题设计与编排三方面调查,全校语文教师共50人,大部分参加抽样问卷调查,调查过程共发问卷50份,共收回问卷48份,随机抽查48份,其中一至三年级28份,四至六年级20份。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部分的语文教师高度重视考试检测和评价,但

缺少对教过的知识系统化的梳理和强化,考试内容不明确。

大部分教师对命题的评价功能认识不全,教师命题不依据课标,不符合年段要求,不切合班情,命题评价失去了科学性和客观性,命题的比分值侧重点在于基础性题目。

2、进一步论证,明确研究方向

2011年5月底课题组邀请儋州市教研室的领导、专家,对着全体教师召开开题论证会议,通过论证,我们有充分的理由,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加大命题改革的力度,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寻找解决问题能力,才能转变教师的教学思想,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我们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模式,总结出科学的方法“先模式,再方法,后能力。

”学习新课标——小学语文知识阶段目标,接着由各年级拟定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内容指导纲目,再根据指导纲目命题,选入试题库,每学期再从试题库里筛选题型,形成终结性(期末)试题,结合学校的质量监控进行考试评价,抽查评改试题进一步进行试卷分析,对比数据,最后提出考试评价改革与质量监控的研究。

这样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实验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切实培养、提高孩子主动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评价方式。

通过论证,我们认为该课题能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学校不断完善考试评价制度,确实解决提高教师命题以及试卷分析能力。

3、明确考试内容,制定考试评价内容指导纲目。

2011年9月起,我们课题组结合校本培训,有效开展拟定考试评价内容指导纲目的工作。

首先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新教材,结合那大实验小学阶段目标语文知识点,印发《考试评价内容指导纲目》空表,按拼音、字、词、句子、阅读、习作(一、二年级写话)等模块,让每位教师拟定单册考试内容,以教材为主,以巩固知识为目标。

接着,各年级组收集征订表,组内讨论,形成单册考试指导纲目,再提交课题组。

最后,课题组组织相关人员修订,形成考试指导纲目试行稿,在印发到每位老师手中。

这样,理清教与考的关系,教什么考什么。

2012年3月拟定、讨论、修改双册考试指导纲目。

通过这两年的试行,讨论,修订,基本上形成了校本《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内容指导纲目》(试行稿),为命题找到了方向、内容、依据。

(三)确定命题原则,不断提高教师命题能力

我校的教学教研计划、语文教研计划中就明确规定:

教研活动紧扣课题研究展开,重视课题研究展示课。

题研究成员得以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沟通,以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课题组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组织校本教研

有了校本《小学语文考试评价内容指导纲目》(试行稿),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征集试题,考试内容包括语文知识、选用文段、设计练习、习作园地、设计意图等。

从征集的试题来看,我们发现有些老师对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等不甚了解,模糊了单元测试与终结性考试的方向,以致有些试题存在降低了难度、考察不全面、知识重复、不以教材为主等问题;

为了不断提高命题训练的质量,起典型作用,我们加大研究范围,根据考试内容指导纲目,我们讨论制定了“那大实验小学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命题建议”,让教师命题再有详尽的说明,每一位命题教师都要提交命题意图和试卷双向细目表。

让命题教师从考查内容、能力层级(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欣赏评价)、分值、难度等方面分析每一份试题,让命题可行性强,比较能真实反映学生一段时间(一学期)的学习状况。

最后,我们课题组成员、各年级组长从题库里,筛选题型,形成终结性(期末)考试题。

例如,一位老师在六年级第一次统考这样命题:

补充句子或运用名言、诗句。

(4分)

1、小明跟同学约好下午三点半钟到书店,可四点后他才出门,我会用关于诚信的名言来劝他。

2、看到轻易向别人承诺的而很少讲信用的人,我会想起名言警句。

3、看到落花遍地,我就想起描写自然的诗句。

4、周恩来说过的有关爱国名言是。

经测试,从抽查的结果来看,不容乐观,失分率大。

我问出题老师的命题意图,她说是为了让学生积累运用,上六年级,就应该加大难度,让学生尾巴不翘起来,就懂得去努力了。

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有信心,有学习动力,最主要的是比较能真实反映学生学习情况,而不是打击学生。

我让她改变方式,四小题改为补充填空,好像“落红不是无情物,”;

其他题也改改,再到另一个班级测试,结果这一题有75%得满分。

如果说教师是承担课题研究的主体,学生是衡量课题研究的标尺,那么研究学生便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

课题研究也只有从实践走来,才能真正贴近教育,贴近学生,研究成果也才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较大的推广价值。

(四)以测验评价为载体,从命题角度探究评价改革的途径

1、重视命题中学习运用的训练。

运用是理解的升华和发展。

积累是手段,运用才是目的。

在语文考试命题中,不妨加强语言的运用,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语文学习指引好方向。

依据课程标准对小学三个学年段的年段目标,我们根据年段不同相应制定了那大实验小学各年级考试评价内容指导纲目,包括识字与写字、词句、阅读、听话与写话、习作、综合性学习等方面内容有效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指导学生课外完成试题训练。

在新课标中关于阅读的评价,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会和理解,关注其阅读兴趣与价值取向、阅读方法与习惯,也关注其阅读面和阅读量。

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

基于这一点,黄金花老师在三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中,第九大题阅读短文中《熊猫》设计问题:

(1)、用'

“-----”画出描写熊猫外形的句子。

(2)、作者通过抓住熊猫的外形,以及他散步(玩耍)、---------、----------时的神态,向我们展示了大熊猫的可爱。

(3)、文中画“--------”处用了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这样写好在哪里?

这篇短文中,写了熊猫的外形,显得美丽可爱。

描述了熊猫散步、睡觉、吃东西时的神态。

通过检测,抽样检查发现这道题的考法,正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贴近学生的生活喜好,有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关注考试之后的评价分析。

为了更好地改进评价方法,命好符合学生学习实际的试题,及时反馈评价状况,了解学生学习动态,我们拟定《那大实验小学期末教学水平检测评价分析表》,让老师从试卷难度系数、统计数据、各项指标、得分情况、错误举例及原因分析、对试卷的评价与建议、对教学工作的思考及改进教学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

最初,老师们觉得这是一项繁琐、画蛇添足的工作,增添了负担。

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尝试,老师们每次考试过后,谈论的焦点不再是那个同学最高分、哪个班最多人及格等,而是这份试题那道题难度大、不符课标、下阶段要加强哪些知识面等。

我们知道,老师们懂得了分析、懂得了思考,这是课题研究的初衷呀。

下面是一位老师针对五年级期末考试的评价分析:

我在这次考试中,从“按要求完成句子”这道题给我的启发很大:

 

1、仿造例句,自选一事物让它“活”起来:

小溪唱着歌蹦蹦跳跳向大海跑去。

2、加点字仿写:

春雨,是春天的象征,也是希望的象征,还是新生的象征。

3、请你介绍你喜欢的一句(段)歌词与大家分享,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歌词:

 

理由:

从抽查的试卷来看,不容乐观,得分率不高。

究其原因,是我们在复习是许多客观造成的。

首先,从命题的角度来看,一改以往句型转换的方式。

以往考查是让学生改变句式,例如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把字句、被字句、双重否定句等。

长此以往,学生钻在句子“语法”的规矩里,思维呆板,语文素养不能发展。

而这次的命题,让学生仿写,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发展学生发散性思维。

命题的改变让学生无法适应,思考的空间大却让学生在平时训练的“套”里钻不出来。

另外,课堂中,老师的引导让学生迷失了方向。

平时老师对“句子”的考察有固定的方式,用保守的方法训练学生开放的思维,必然造成学生的“我要学”变成“要我学”,没有主观意识,践踏学生的学习主观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肯定成为一句空话。

因此,今后的课堂不能变为学生考试的训练场,而要真正地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通过扎实的测试训练、实践、研究证明:

不断总结促进学生个性化的指导方式和方法,让学生在考试实践中,掌握科学的考试方法,优化试题结构,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考试,才能发挥自己的水平,才有高效率考试水平。

(五)不断完善学校考试制度,真正发挥考试评价的导向作用

考试是对课堂教学效果检测和反馈的主要手段,是促进课堂教学和进行基础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

以考促学,以考完善制度也是课题研究的一项目标,如何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也是时下一个话题,单靠教案、作业、课堂等方面不能成为教学质量提高的有力证明。

因此,通过命题考试评价,认清“考试到底是为什么”的真正目的,借以完善制度,改变教学方法,有效评价学生,更好地服务学生。

学校领导把该课题上升为学校三年发展工作战略,根据《那大实验小学教学常规内容及要求》,课题组在语文学科试点,探索制定出《那大实验小学教学质量监控方案》。

质量监控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又要关注学生一般的能力发展;

既要有终结性评估,又要有过程性动态发展的评估。

通过监控,了解教与学过程的成绩与不足,进而改进教学。

该方案发挥三级监控功能,实施分层目标管理,既学校监控(教导处负责)——年级组、教研组监控——教师自我监控。

另外,我们还拟定《那大实验小学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命题建议》、《那大实验小学语文考试命题评析建议》等,提交学校领导谈论通过,推广到数学、英语等学科以及其他考查学科。

五、课题研究取得成果

(一)以课题促进学校语文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课堂上学生乐于交流,树立信心。

历经三年的摸索与研究,走进我们的课堂,走进学生,最大的感受是学生大胆提问,敢于交流;

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了,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这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另者,学生不再惧怕考试,对考试的抵触情绪正在逐渐消失,命题的内容、形式,关注人文的试卷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调动了学生的“挑战欲望”和“自我检测”。

老师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每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的自主性、自控力进一步加强,逐步成为自律的学习的主人。

例如诵读、演讲、征文等实践活动,以前让老师指定学生参加,现在学生踊跃报名参加。

而且参加朗读演讲的水平,作文的的质量不断地提高。

2、学校的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

课题从2010年申报,2011年立项研究以来,学校狠抓教学常规管理与落实,加强教学研究,改革评价方式,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校各项教育教学规章制度,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效果,学校教学质量一年比一年的提高。

尤其是从这几年“儋州市小学毕业生水平测试有关结果分析情况的通报”的各项综合评价指数(表一、表二)可以看出:

学校教学质量发展趋向越来越好,三科平均分越来越高,语文学科在及格人数的提高,低分人数的减少大。

表一那大实验小学近几年小学毕业生水平测试成绩统计表

毕业年度

总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低分率

综合评价指数

2010

138.91

44.68

12.6

31.4

136.86

2011

147.8

50.19

13.08

23.27

147.83

2012

175.48

69.14

32.92

10.29

174.05

2013

173.2

66.6

26.4

12.1

表二那大实验小学近几年小学毕业生水平测试语文学科成绩统计表

考试人数

534

72.3

60.1

12.7

21.6

520

76.8

66.2

11.3

13.1

486

86.2

85.19

39.9

3.91

473

85.9

77.2

9.7

另外,通过学校期末质量监控测试的一至五成绩统计表(表三、表四)也看出各年级的语文学科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表三那大实验小学2011年秋季学期各年级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

年级

考试

人数

平均分

及格

及格率(%)

优秀

优秀率(%)

低分人数

低分率(%)

一年级

545

64.68

371

68.0

105

19.3

77

14.1

二年级

449

64.60

326

72.7

76

16.9

81

18.0

三年级

434

54.44

230

53.0

64

14.7

100

23.0

四年级

373

51.87

157

42.1

19

5.1

87

23.3

五年级

52.6

239

49.1

69

14.2

96

19.6

表四那大实验小学2012年秋季学期各年级期末考试成绩统计表

3、建立语文试题库。

通过近三年的不断命题、征集、修改、筛选,学校已建立一套适合每一册单元、期中、期末考试的试题库,题量多,形式多样,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检测需求,让老师随时筛选评价学生学业。

题库内容包括积累运用、选用文段、设计练习、设计意图等,不断提高训练的质量,为学校各年级语文教师进行训练、各类测试提供方便。

(二)转变了教师的观念

1、摆正考试评价观

课题研究后,老师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再关注与考试相关的知识点,实验班级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早读课、语文课整个校园都充满着琅琅书声;

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注重“美文品读”,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

大部分老师很好地把握语文教学的实质,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注重能力测试,而不再是语文知识测试。

改变了“分数论英雄”、“苦练题海”和“课改不考试”的两个极端观念。

2、教学与训练有效结合

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语文题库”对学生综合训练,统计的数据和卷面呈现的现象看,学生对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和技能掌握很好的,如词句理解的方法,概括的方法,质疑解疑的方法,整体理解文章的方法,积累的方法等。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能够遵循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针对每一课设计练习,从点滴入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变以往的他律学习成为自主学习。

3、提高教师命题能力,打造研究团队精神

本课题在管理上遵循“开发教师的潜能”的理念,坚持情感原则,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不仅重视教师的培养,还重视教师的观念的转变。

以前教师都认为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语文知识训练学习,不重视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通过三年的实验研究,广大教师深深认识到我们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激发教师参加研究兴趣,进参与研究教师命题能力,教师学会了对考试分析与反思的习惯,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合作,课题组成员教师成长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