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前三个月学案1616综合实验探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65291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5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考前三个月学案1616综合实验探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考化学考前三个月学案1616综合实验探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考化学考前三个月学案1616综合实验探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考化学考前三个月学案1616综合实验探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考化学考前三个月学案1616综合实验探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考前三个月学案1616综合实验探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化学考前三个月学案1616综合实验探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考前三个月学案1616综合实验探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考前三个月学案1616综合实验探究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海南,17)工业上,向500~600℃的铁屑中通入氯气生产无水氯化铁;

向炽热铁屑中通入氯化氢生产无水氯化亚铁。

现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上述过程进行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制取无水氯化铁的实验中,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取无水氯化亚铁的实验中,装置A用来制取______________。

尾气的成分是________。

若仍用D装置进行尾气处理,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操作不当,制得的FeCl2会含有少量FeCl3,检验FeCl3常用的试剂是________。

欲制得纯净的FeCl2,在实验操作中应先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浓硫酸 

(2)HCl HCl和H2 发生倒吸 可燃性气体H2不能被吸收 (3)KSCN溶液 点燃A处的酒精灯 点燃C处的酒精灯

解析 

(1)根据装置示意图,制取无水氯化铁的实验中,装置A为制取氯气的实验装置,发生反应为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锰、氯气和水;

装置B的作用是除去混杂在氯气中的水蒸气,故B中加入的试剂为浓硫酸。

(2)根据题给信息,在制取无水氯化亚铁实验中,装置A是用于制取HCl气体;

经浓H2SO4干燥后,在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Fe+2HCl===FeCl2+H2↑,则尾气的成分是氯化氢和氢气;

若仍用D装置进行尾气处理,则因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故会产生倒吸,且氢气与NaOH溶液不反应,可燃性气体氢气也不能被吸收。

(3)检验氯化铁溶液常用的试剂是KSCN溶液;

欲制得纯净的氯化亚铁,应防止装置中氧气的干扰,在实验过程中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利用产生的氯化氢气体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再点燃C处的酒精灯。

得分技巧

有关气体制备及连续装置的综合考查问题的解决方案

(1)明确实验目的。

(2)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和净化装置(一般:

先除杂,后除水,加热装置放末尾)。

(3)性质实验,主要通过明显的现象论证某气体的酸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其它特殊性质。

注意:

①装置中的空气是否对性质实验有影响;

②上一个性质实验是否对下一个实验有影响。

(4)若探究影响性质的因素,首先应确定变量,其次是“定多变一”,即其它因素不变,只改变一种因素,看这种因素与探究的问题存在怎样的关系。

(5)注意装置最后尾气的处理方法,常见的尾气处理方法:

吸收法、收集法、点燃法。

考向1 用气体制备其他物质

1.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

某研究小组采用下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

装置Ⅱ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Na2S2O5。

(1)装置Ⅰ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从装置Ⅱ中获得已析出的晶体,可采取的分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或Na2SO3+2H2SO4(浓)===2NaHSO4+SO2↑+H2O] 

(2)过滤 (3)d

解析 

(1)装置Ⅰ中发生的是实验室制备SO2的反应,采用的原理是强酸制备弱酸,故化学方程式为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将焦亚硫酸钠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应该采取过滤的方法。

(3)实验产生的尾气主要是SO2气体,a装置是密闭的环境,SO2通不进去;

b装置中食盐水吸收SO2的效果不如d好,且易引起倒吸;

c装置浓H2SO4不吸收SO2,S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

因此用NaOH溶液吸收最好,且d装置还不易引起倒吸。

2.三氯化磷(PCl3)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掺杂剂。

实验室要用黄磷(白磷)与干燥的Cl2模拟工业生产制取PCl3,装置如图所示(部分夹持仪器略去)。

已知:

PCl3遇O2会生成POCl3,POCl3能溶于PCl3,且PCl3遇水会强烈水解生成H3PO3和HCl。

PCl3、POCl3的熔沸点见下表。

物质

熔点/℃

沸点/℃

PCl3

-112

75.5

POCl3

2

105.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所装试剂是________。

(3)E中冷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时,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先打开K3通入干燥的CO2,再迅速加入黄磷(白磷)。

通入干燥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粗产品中常含有POCl3、PCl5等。

加入黄磷加热除去PCl5后,通过_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得到较纯净的PCl3。

答案 

(1)MnO2+4H++2Cl-

Mn2++Cl2↑+2H2O 

(2)浓硫酸 (3)防止PCl3挥发(冷凝) (4)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黄磷(白磷)自燃,且提高PCl3的产率 (5)蒸馏

解析 

(1)由实验装置图可知,A中加的药品为二氧化锰和浓盐酸,所以发生的反应为MnO2+4HCl(浓)

MnCl2+Cl2↑+2H2O,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

Mn2++Cl2↑+2H2O。

(2)~(4)B中装有浓硫酸,可干燥氯气;

C是尾气吸收装置,D装置进行氯气与磷的反应,因为PCl3沸点低,为防止其挥发,将装置E放入冷水中;

通入干燥CO2的目的是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黄磷自燃,且提高PCl3的产率。

(5)加入黄磷加热除去PCl5后,通过蒸馏即可得到较纯净的PCl3。

考向2 气体制备与物质性质

3.某化学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CaSO4、NH3、CO2制备(NH4)2SO4,工艺流程如下。

(1)操作Ⅰ的名称:

________,操作Ⅱ需要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带铁圈)、酒精灯、玻璃棒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得母液显酸性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

检验该溶液含有铵根离子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装置能用于实验室制氨气的是________(填序号)。

选择氨气的制取装置后,再选用下列装置收集干燥的氨气,并制取硫酸铵溶液,连接的顺序(用接口序号字母表示)是a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小组还通过实验研究氨气的性质。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NH3能否被NO2氧化(K1、K2为止水夹,夹持固定装置略去)。

E装置中制取N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若NH3能被NO2氧化全部生成无毒物质,预期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若此反应转移电子0.4mol,则消耗标准状况下的NO2________L(不考虑NO2生成N2O4)。

实验过程中,未能观察到C装置中的预期现象。

该小组同学从反应原理的角度分析了原因,认为可能是:

①NO2氧化性较弱,不能将NH3氧化;

②在此条件下,NH3的转化率极低;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实验装置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是____________。

答案 

(1)过滤 蒸发皿、漏斗、烧杯

(2)NH

+H2ONH3·

H2O+H+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浓NaOH溶液,加热,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变蓝,则证明含有NH

(3)甲丁 degfcbh

(4)Cu+4H++2NO

===Cu2++2NO2↑+2H2O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红棕色消失 2.24 反应速率慢 无尾气处理装置

解析 

(1)从流程上,明显看出操作Ⅰ是固液分离,因而是过滤;

操作Ⅱ是先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再过滤。

(2)母液是(NH4)2SO4的饱和溶液,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NH

水解。

(3)甲中NH4HCO3分解产生的NH3、CO2、H2O中的CO2和水被碱石灰吸收,可制NH3;

乙中试管口应稍向下倾斜;

丙中NH4Cl分解产生的NH3和HCl在试管口附近又重新化合成NH4Cl,不能产生NH3;

丁由于NaOH固体吸水,放热使浓氨水分解产生氨气。

注意题目要求收集干燥的氨气,必须用碱石灰干燥,收集氨气应“短进长出”,最后尾气处理时还要防倒吸。

(4)NO2是红棕色气体,被NH3还原为无毒物质,只能是N2,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NO2+8NH3===7N2+12H2O,NO2中的氮从+4价变为0价,转移0.4mole-,需NO20.1mol。

解释C中现象的原因时,要留意问题要求是从“反应原理”的角度分析。

一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①有没有反应的可能性,②从平衡的角度,即转化率,③从速率的角度。

4.硫化氢(H2S)是一种无色剧毒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蛋白质腐败和某些生命活动中均可以产生硫化氢,在工农业生产及科研活动中有重要的用途。

资料:

①H2S可溶于水,其水溶液叫氢硫酸,是一种二元弱酸。

②FeS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黑褐色块状固体,能溶于盐酸或稀硫酸生成H2S。

(1)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了制取少量H2S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如下图所示。

B中盛放CuSO4溶液,C中放有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D中盛放FeCl3溶液。

①装置A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

②B中有黑色沉淀产生,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工业上利用该反应检验Cu2+的存在,并使用H2S作为除去废水中某些重金属离子的沉淀剂。

③D中只有浅黄色沉淀产生,且溶液变浅绿色。

写出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检验溶液中的Fe3+已经反应完全的操作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反应装置。

现在该小组在实验室中要用硫化亚铁和稀硫酸制备较大量的H2S气体,可选择装置________。

有同学选择了乙,请指出采用乙装置制取硫化氢气体的主要缺点:

(3)为进一步探究-2价硫的化合物与+4价硫的化合物发生反应的条件,该小组同学又设计了下列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1

将等浓度的Na2S和Na2SO3溶液按体积比2∶1混合

无明显现象

实验2

将H2S通入Na2SO3溶液中

未见明显沉淀,再加入少量稀硫酸,立即产生大量浅黄色沉淀

实验3

将SO2通入Na2S溶液中

有浅黄色沉淀产生

①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结论:

在________条件下,+4价硫的化合物可以氧化-2价硫的化合物。

②已知:

电离平衡常数:

H2S Ka1=1.3×

10-7;

Ka2=7.1×

10-15

H2SO3 Ka1=1.7×

10-2;

Ka2=5.6×

10-8

将SO2气体通入H2S水溶液中直至过量,下列表示溶液pH随SO2气体体积变化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①长颈漏斗 FeS+2H+===Fe2++H2S↑

②CuSO4+H2S===CuS↓+H2SO4

③2Fe3++H2S===2Fe2++S↓+2H+ 取少量溶液置于试管中,滴加2~3滴KSCN溶液,若不变血红色,说明Fe3+已反应完全

(2)丁 无法做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浪费药品,污染环境

(3)①酸性 ②C

解析 

(1)②由于CuS的溶解度很小,不溶于水和强酸,因而H2S能与CuSO4溶液反应;

③浅黄色沉淀只能是S,溶液变浅绿色,说明Fe3+被还原为Fe2+。

(3)②依据电离平衡常数可知H2SO3的酸性强。

由于2H2S+SO2===3S↓+2H2O,开始一段时间pH应升高,反应完全后,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pH逐渐下降,最终应比原H2S水溶液的pH小,只有C符合。

高考题型2 实验室制备有机物与基本操作

(2014·

新课标全国卷Ⅰ,26)乙酸异戊酯是组成蜜蜂信息素的成分之一,具有香蕉的香味,实验室制备乙酸异戊酯的反应、装置示意图和有关数据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

cm-3)

沸点(℃)

水中溶解性

异戊醇

88

0.8123

131

微溶

乙酸

60

1.0492

118

易溶

乙酸异戊酯

130

0.8670

142

难溶

实验步骤:

在A中加入4.4g异戊醇、6.0g乙酸、数滴浓硫酸和2~3片碎瓷片,开始缓慢加热A,回流50min。

反应液冷至室温后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别用少量水、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洗涤;

分出的产物加入少量无水MgSO4固体,静置片刻,过滤除去MgSO4固体,进行蒸馏纯化,收集140~143℃馏分,得乙酸异戊酯3.9g。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

(2)在洗涤操作中,第一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水洗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洗涤、分液操作中,应充分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后________(填标号)。

a.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

b.直接将乙酸异戊酯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

c.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下口放出

d.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4)本实验中加入过量乙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加入少量无水MgSO4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蒸馏操作中,仪器选择及安装都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7)本实验的产率是________(填标号)。

a.30%b.40%

c.60%d.90%

(8)在进行蒸馏操作时,若从130℃开始收集馏分,会使实验的产率偏________(填“高”或“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球形冷凝管 

(2)洗掉大部分硫酸和乙酸

洗掉碳酸氢钠 (3)d (4)提高醇的转化率 (5)干燥乙酸异戊酯 (6)b (7)c (8)高 会收集少量未反应的异戊醇

解析 

(1)仪器B是球形冷凝管,起冷凝回流作用。

(2)第一次水洗,主要洗去大部分硫酸和乙酸,第二次水洗除去NaHCO3杂质。

(3)乙酸异戊酯的密度小于水,在水层上方。

分液时先将水层从分液漏斗的下口放出,再将乙酸异戊酯从上口倒出。

(4)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加入过量乙酸,能够提高异戊醇的转化率。

(5)加入无水MgSO4固体的目的是除去混合物中的少量水分。

(6)蒸馏操作中,需要测定馏分的温度,所以温度计水银球应放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和c中温度计位置均正确,但c中的冷凝装置为球形冷凝管,它一般用作反应装置,主要用于冷凝回流,使反应更彻底,故只有b项正确。

(7)据

+H2O可知,4.4g异戊醇完全反应消耗3.0g乙酸,故乙酸有剩余,生成乙酸异戊酯的理论产量为6.5g,故该反应的产率为

×

100%=60%。

(8)异戊醇的沸点为131℃,蒸馏时,若从130℃开始收集馏分,将会有一部分未反应的异戊醇被蒸出,使产率偏高。

涉及有机物制取的综合实验,重点考查物质分离中的蒸馏、分液操作,反应条件的控制,产率的计算等问题。

(1)熟悉有机物制取中的典型装置图

①反应装置

②蒸馏装置

(2)条件控制:

①试剂加入顺序;

②温度控制:

主要考虑副反应,改变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

(3)产率计算公式:

产率=

100%。

1.苯甲酸甲酯是一种重要的香料。

其合成装置为

①反应原理为

+CH3OH

②反应物和产物的部分性质如下表所示:

苯甲酸

249

1.2659

微溶于水

甲醇

64.6

0.7910

易溶于水

苯甲酸甲酯

198

1.0900

不溶于水

③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如图甲)中加入12.20g苯甲酸和12.10mL甲醇。

边缓缓摇动边加入3mL浓硫酸,再加上几粒固体X,装上冷凝管,加热。

步骤二:

取下图甲所示冷凝管,在烧瓶上安装图乙所示的装置,利用热水浴加热烧瓶;

一段时间后,冷却,将烧瓶中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先用水洗涤,再用浓碳酸钠溶液洗涤即得粗苯甲酸甲酯。

步骤三:

将苯甲酸甲酯重新加入图乙所示装置中,加热,收集一定温度下的馏分,即得纯净的苯甲酸甲酯,质量为8.84g。

(1)步骤一中固体X的作用是防止暴沸,X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装置中冷凝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二中热水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分液漏斗中用水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用碳酸钠洗涤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三中收集的馏分温度范围为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63~66℃b.197~198℃

c.248~250℃d.>

250℃

(5)本实验中,苯甲酸甲酯的产率为________。

答案 

(1)沸石 

(2)冷凝回流,提高原料利用率

(3)除去产品中的甲醇 除去残留的甲醇 除去苯甲酸

(4)b (5)65%

解析 

(1)由“防止暴沸”的作用可知X为沸石。

(2)图甲中的冷凝管为竖直状态,所起作用是使反应物和产物回流,提高原料利用率,减少产物挥发。

(3)由表格中给出的反应物和产物的沸点可知甲醇的沸点较低,用蒸馏的办法可除去产品中的大多数甲醇;

甲醇易溶于水,所以水洗涤除去的是残留甲醇;

苯甲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苯甲酸钠。

(4)产品精制蒸馏收集的是苯甲酸甲酯,由表格中的沸点数据可知应该收集198℃的馏分,故选项b正确。

(5)甲醇过量,理论上生成的苯甲酸甲酯为12.20g÷

122g·

mol-1×

136g·

mol-1=13.6g,故产率为

100%=65%。

2.(2014·

大纲全国卷,29)苯乙酸铜是合成优良催化剂、传感材料——纳米氧化铜的重要前驱体之一。

下面是它的一种实验室合成路线:

制备苯乙酸的装置示意图如右(加热和夹持装置等略):

苯乙酸的熔点为76.5℃,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

(1)在250mL三口瓶a中加入70mL70%硫酸。

配制此硫酸时,加入蒸馏水与浓硫酸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a中的溶液加热至100℃,缓缓滴加40g苯乙腈到硫酸溶液中,然后升温至130℃继续反应。

在装置中,仪器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