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896367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Word文件下载.docx

财政概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财政的一般概念;

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

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阐述财政在社会在生产中的地位。

  第二节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财政的产生;

财政的发展。

财政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第三节财政的特征

财政的特征。

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

财政分配的形式一般采用货币分配形式;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财政有哪些特征?

第四节财政的职能和作用

财政的职能和作用。

资源配置职能;

收入分配职能;

经济稳定职能。

举例阐明财政的职能。

(三)课后练习

1.财政具有哪些特征?

2.财政各个职能含义是什么?

有哪些主要内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二章财政收入

1.从动态和静态等方面全面理解财政收入的概念;

2.掌握财政收入的分类标准和方法;

3.深入理解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4.了解财政收入的基本结构,财政收入经济性质的分析;

5.了解分析与确定财政收入数量的经验数据法、要素分析法等方法。

第一节财政收入概述

财政收入概述。

财政收入的意义;

财政收入的来源;

财政收入的原则。

财政收入有哪些原则?

  第二节财政收入的分类

财政收入的分类。

按收入形式分类;

按国民经济部门分类;

按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分类。

试将财政收入进行分类。

第三节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分析;

财政收入规模的计算方法。

试计算财政收入的规模。

(三)课后练习

1.财政收入有哪些分类标准,又有哪些分类方法?

2.运用经验数据法和要素分析法确定财政收入数量界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三章国债

1.能充分认识国家财政收入组成部分的国债的概念特征、国债的功能;

2.了解我国国债的发展概况。

掌握国债的各种分类、国债的规模;

3.掌握国债的发行价格、国债的发行方法、国债的利率及国债的偿还;

4.了解国债的负担以及我国国债市场。

第一节国债的概念

国债的概念。

国债的概念;

国债的特征;

国债的功能。

国债有哪些特征和功能?

  第二节国债的规模

国债的规模。

国债的负担;

国债的限度。

了解国债的负担与限度。

第三节国债制度

国债制度。

国债的种类;

国债的发行;

国债的偿还;

国债市场;

我国国债状况。

试简述我国国债状况。

(三)实践环节

搜集我国国债的资料,同时搜集某西方发达国家国债资料,进行比较。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第四章税收

1.掌握国家税收的概念和特征、税制要素及税收的分类;

2.了解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以及几次较大的税制改革;

3.了解我国税制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我国税收政策的立法精神;

4.理解税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5.掌握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的主要税种及主要税种的税收要素及征税办法。

第一节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税收的概念;

税收的形式特征。

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税制要素

税制要素。

纳税人;

课税对象;

税率;

附加、加成和减免;

违章处理。

了解税收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税收分类

税收分类。

按课税对象分类;

按税收的计税标准分类;

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

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

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税收进行分类。

第四节现行征收的各税

现行征收的各税。

流转税:

对象和特点,流转税的主要税种;

所得税:

性质和特点,所得税的主要税种;

其他课税:

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

明白现行征收的各税的特点。

第五节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

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

1950-1978年间的税制建立与发展;

1979—1993年间的税制改革;

1994年的税制改革。

了解我国税制的演变。

1.简述流转税的对象和特点及流转税的主要税种。

2.简述所得税的性质和特点及所得税的主要税种。

3.试述我国税制的演变历程。

第五章财政支出

1.掌握财政支出的概念及财政支出的各种分类;

2.掌握并理解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3.理解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安排和组织财政支出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及政府采购制度;

4.掌握一些财政支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

5.掌握各种购买性支出的性质及现行管理办法;

6.掌握对转移性支出改革的重要意义及其改革措施。

第一节财政支出的意义与分类

财政支出的意义与分类。

财政支出的意义;

财政支出分类;

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

理解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财政支出的规模与原则

财政支出的规模与原则。

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

量入为出的原则;

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原则;

厉行节约、讲求效益的原。

财政支出有哪些原则?

能分别理解。

第三节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意义、特点、方法。

能掌握财政支出收益分析的方法。

第四节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

行政管理支出与国防经费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财政投资性支出。

能明白各种购买性支出的基本范围。

第四节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

社会保障支出的概念与内容,资金来源与筹资模式;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财政补贴支出的性质与内容;

我国财政补贴制度的实践与改革。

能明白各种转移性支出的基本范围。

搜集近五年的财政支出资料,对支出总量和支出结构进行分析,并给出今后的趋势,最后将你的结论整理成一篇研究报告。

*第六章国家预算和决算(选学)

1.掌握国家预算的概念;

2.了解我国国家预算的组成;

3.理解国家预算的原则;

4.掌握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的概念,并能加以比较;

5.理解实行复式预算的必要性和条件;

6.掌握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

7.理解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内容和特点;

8.了解我国预算外资金的建立和发展;

9.掌握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原则;

10.掌握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与实质、类型及分税制方面的问题;

11.了解国家决算的编制。

第一节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

国家预算的概念、组成、原则;

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

能明白国家预算的原则。

  第二节预算外资金

预算外资金。

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内容和特点;

预算外资金的建立和发展;

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能了解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内容和特点。

第三节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与实质;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

分税制体制及其完善。

分税制度该如何完善?

第四节国家决算

国家决算。

国家决算的概念;

国家决算的编制。

能了解国家决算的概念及编制。

1.简述实行复式预算的必要性和条件。

2.简述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

第七章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

1.掌握财政管理的概念及其内容,财政监督的概念,财政监督的内容;

2.熟悉财政管理的意义,加强财政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3.了解财政管理现代化,加强财政法制建设的意义。

第一节财政管理

财政管理。

财政管理的意义;

财政管理的内容;

财政管理现代化。

能了解财政管理的内容。

  第二节财政监督

财政监督。

财政监督的概念;

财政监督的内容。

能了解财政监督的内容。

第三节加强财政法制建设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的意义;

财政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有哪些主要内容?

1.简述财政管理的概念及其内容。

2.简述财政监督的概念,财政监督的内容。

   3.加强财政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第八章金融导论

1.了解金融的含义和金融的构成;

2.掌握货币的概念;

熟练掌握货币的职能;

3.掌握货币制度的概念;

了解货币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掌握格雷欣法则、掌握金本位制的优缺点;

4.掌握信用的概念、组成要素,特征;

能区分信用与金融的含义;

5.了解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熟练掌握信用的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信用工具和信用的职能;

6.掌握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和主要产品;

了解我国的民间信用发展;

7.掌握利息的概念,利率体系,利率计算、分类、影响因素、作用;

8.掌握我国现行利率制度及改革目标。

第一节金融的构成

金融的构成。

金融的概念;

货币、信用;

金融机构和银行;

我国经济中的金融。

能熟悉货币的职能,能熟悉信用的组成要素及特征。

  第二节信用形式

信用形式。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能区别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第三节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的概念和特征;

金融工具的种类;

我国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的多样化。

能了解金融工具的种类。

第四节信用的职能

信用的职能。

资金再分配职能;

提供和创造货币的职能。

能理解信用的职能。

第五节利息和利息率

利息和利息率。

利息、利息率;

利率的种类、制定、作用。

能了解利率的种类。

1.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和主要产品;

了解我国的民间信用发展。

   

2.简述我国现行利率制度及改革目标。

第九章金融机构及其业务

1.掌握金融系统的构成;

了解金融系统演化;

2.金融机构的种类和设置的基本原则;

熟练掌握金融机构体系;

了解建国以来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和变化;

3.掌握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性质、职能、类型和组织形式;

了解我国的中央银行;

熟练掌握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4.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类型和组织形式;

熟练掌握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

了解我国主要的商业银行;

熟练掌握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了解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

5.掌握政策性银行的特征和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掌握专业银行的概念;

了解国际上典型的专业银行;

6.掌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特点,熟练掌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种类;

7.了解我国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变革;

熟练掌握我国现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

第一节金融机构概述

金融机构概述。

金融体系的构成及其演变;

我国的主要金融机构;

金融体制改革。

能了解金融体系的构成及其演变。

  第二节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的形成、性质、职能、类型和组织形式;

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负债业务。

能熟悉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负债业务。

第三节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的熟练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类型和组织形式;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巴塞尔协议的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能熟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第四节政策性银行与非银行机构

政策性银行与非银行机构。

政策性银行的特征;

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专业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特点;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种类。

能明白我国有哪些政策性银行,各有什么职能?

1.阐述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负债业务。

2.商业银行有哪些经营管理原则?

3.我国有哪些政策性银行?

第十章金融市场及其业务

1.掌握金融市场的概念、构成要素、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

2.掌握金融市场的主要分类方法,了解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关系;

3.了解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

4.了解证券发行方式和发行条件;

5.了解证券交易方式、股票上市条件;

6.掌握股票价格和收益率、债券价格和收益率的计算;

7.了解股指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

8.掌握投资基金的概念和种类,了解证券投资基金。

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

金融市场概述。

金融市场的概念、构成要素和主要功能;

金融市场分类。

能熟悉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及构成要素和主要功能。

  第二节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的概念与特点、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货币市场的业务;

资本市场的概念与特点、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资本市场的业务;

股票、债券、基金、期货、期权,证券发行方式、发行条件;

证券交易方式,股票上市条件,股票价格与收益。

能分析资本市场中各金融工具的发行方式与发行条件。

第三节外汇与黄金市场

外汇与黄金市场。

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能了解外汇与黄金市场的简单操作。

第四节我国的金融市场

我国的金融市场。

我国金融市场的结构与发展情况;

实现我国金融市场稳步发展的工作。

能明白实现我国金融市场稳步发展应该做的工作。

参加证券市场的模拟操作。

第十一章货币供求与均衡

1.了解货币流通的概念及规律,货币层次的划分;

2.掌握货币需求主要理论,货币供给主要理论;

3.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概念、原因、经济效应;

4.熟悉货币流通的范围,货币均衡,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5.了解通货膨胀的治理;

6.了解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及货币政策工具。

第一节货币流通

货币流通。

货币流通的概念及流通规律;

货币流通的范围;

货币层次的划分。

能了解货币流通的概念及规律和货币层次的划分。

  第二节货币供求

货币供求。

货币需求;

货币供给;

货币均衡。

能理解货币均衡的确定。

第三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的成因;

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通货膨胀的治理;

通货紧缩及其治理。

能理解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

第四节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概述;

货币政策工具;

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及货币政策工具。

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什么?

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1.针对不同通货膨胀的成因,该选择如何治理?

2.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什么?

*第十二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活动(选学)

1.掌握国际收支的概念,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作用,掌握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国际收支失衡对经济的影响和国际收支逆差的调节;

2.掌握外汇和汇率的概念,掌握汇率的表示方法,了解汇率的种类,掌握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3.熟练掌握影响汇率的因素、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4.掌握外汇管制的目的和方式,掌握我国现行外汇管理制度掌握即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和外汇调期交易了解外汇风险防范方法。

5.了解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掌握利用外资的方式。

第一节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的概念;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影响及其调节。

能熟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第二节外汇与汇率

外汇与汇率。

外汇与汇率的概念,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汇率的种类,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汇率的影响因素,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能运用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进行计算。

第三节外汇管理

外汇管理。

外汇管制;

外汇风险及其防范;

国际储备。

能了解外汇管理的目的和常用方法。

第四节利用外资

利用外资。

我国利用外资的意义;

利用外资的方式;

利用外资应注意的问题。

能了解利用外资的方式。

   1.描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2.当国际收支平衡表失衡时该如何调节?

3.分别运用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进行外汇计算

4.我国在利用外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

课程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