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知识点归纳word精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963663 上传时间:2023-04-24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8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word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word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word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word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word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word精品.docx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word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学知识点归纳word精品.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word精品.docx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word精品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

第一节财政概念

一、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

1)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财政是国家(政府)的分配行为。

因此,财政活动的主体就是国家或政府。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基础,国家(政府)是财政产生的前提。

2)公共财政的含义和精神实质P13

第二节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

1•私人物品

私人物品是由市场供给用于满足个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食品、衣服、房屋、汽车等。

这意味

对于私人物品而言,产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的总和,着私人商品具有可加性和可分割性。

即:

私人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

排他性:

私人物品的产权所有者拥有享用该物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物品之外;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他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

竞争性:

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的边际成本也相应增加。

一个人消费了某种

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

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他人消费的数量。

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由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自主生产,实

2•公共物品

是“私人物品”(privategoods)的对立物,指的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与私人物品的私人的、单个的消费性质不同,公共产品具有联合的、共同的消费性质。

存在形态:

普遍广泛存在,诸如国防、社会治安、政府管理、路灯、垃圾清理、防洪堤坝、道路、桥梁、下水道”

公共产品的特征

共同消费性是决定是否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具体表现为两个特性:

(1)非排他性。

即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不管该提供者是否愿意让他人消费该产品,在产品效应覆盖的范围和区域内,任何人都能够“消费”该产品,都能够享受该服务。

原因:

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要想不让某人消费该产品,或者是技术上做不到,或者是阻止他人

消费该产品的成本费用过于昂贵也实际上不可能。

这点,与私人物品所具有的消费时的排他性,即物品只能由提供者或购买者自己个人消

费,而可以不让他人参与消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非竞争性:

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公共物品时并不影响其他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利益。

每个消费者都可以从该物品中获得利益,在自己获得利益的同时,并不妨碍他人从中获得利

益,消费者自己不存在利益上的冲突。

换言之,新增消费者引起该产品的边际成本为零。

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则该产品效应

覆盖范围和区域内的消费者人数多寡,与该产品的数量和成本变化无关。

相反,私人产品具有的消费时的竞争性,即某一消费者对于某一产品的消费,其他人便不能同时消费该产品,或者说新增消费者必须增加该产品的供应量,否则就得减少原有消费者的消费量的特点,也是形成鲜明对比的。

3、公共物品的分类

(1)纯公共物品:

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如:

国防、外交、公共秩序、路灯、等

(2)混合产品(准公共产品):

即具有一定排他性或竞争性的商品。

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特征。

1公共资源:

竞争性;非排他性如:

海中的鱼、山林、矿藏、野生动物等由于公共资源经常

、纯拯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的划分

\

星否貝倉兗中性

1克锂]

暮克爭性

拌他性

私人物品苹果

房于车子

■乐辈枷為

1=5富罐电观

收費MRS皐、整乘

"ft

藝»憶性

畳坪.X車屯,Z

国訪

社会涪虫市墻诚密耐

②俱乐部产品:

非竞争性;排他性如:

被过度开发和使用,这种的现象在西方称为“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

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而每一个人都倾向于过度使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枯竭。

私人产品:

有竞争性也有排他性公共资源:

有竞争性也有非排他性俱乐部产品:

有非竞争性但有排他性纯公共产品:

有非竞争性也有非排他性

桥梁、高等教育、医疗、通讯等

4.公共产品导致市场失效P27

5•免费搭车者(Free-Rider)问题P27

(二)公共需要

与私人的个别需要相对应。

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这种需要不是个别需要的总和,而是共同利益,具有不可分

割性。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公共物品是从供给方面表达,公共需要是

从需求方面表达。

第三节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一、政府和市场关系与财政学

财政是一种政府的经济行为,是一种政府配置资源的经济活动。

+P19划线句+P21蓝笔记句

二、市场:

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

(一)市场效率:

指完全竞争状态下所达到的帕累托最优效率。

市场系统=家庭+企业+政府

1•市场机制:

P21其核心是包含价格竞争的竞争机制。

市场机制主要是通过市场价格制度以及由此产生的市场均衡,来解决以下的基本经济问题:

生产什么?

生产的内容将最终决定于两大因素:

“消费者和技术”。

如何生产?

取决于生产者

之间的竞争。

为谁生产?

取决于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2•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效率较高P21

(二)市场失灵1•含义P22

2•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P22(5点)

(1)垄断产量达到较高水平m规模模收益递增和成本递减m垄断限制产量,

抬高价格ttt价格高于边际成本ttt市场丧失效率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影响公平竞争ttt市场失灵

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体系不会有效率地运作,导致市场中“劣币驱逐良币”

的现象(即“柠檬市场”)的出现。

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失效:

信息不对称可能带来的问题主要有:

(1)逆向选择。

它是因为信息的事前不对称引起的问题。

即在签订合同或从事交易之前,

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使得事物或活动的某些特征被隐藏,误导了相关经济主体,作出与交

易另一方的期望截然相反的选择。

(2)道德风险。

它是在合同签订之后才发生的问题。

这一问题所对应的是隐藏行为。

诸如

保险市场,人们的财产一旦买了保险,可能就不会那么小心保管和使用,该财产的丢失与损坏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

这种行为就是道德风险问题。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

外部效应含义P22头顶(外部效应的典型例子——公共物品)

正的外部效应t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t得不到应有效益补偿t市场失灵

负的外部效应t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t没有付出应有的代价进行补偿t市场失灵

外部性造成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不一致,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导致实际价

外部性与公共产品有着很大的共性。

在外部性效应覆盖的范围和区域内,也具有共同消费性,即消费时的非排他性和非对抗性。

不管外部性的受益(害)者是否愿意,其外部影响是无法拒绝的。

因此,外部性现象与公共产品现象密切相关,它实际上是公共产品的一种特例。

对于外部性问题的分析,大体上可以归入准公共产品问题中。

但外部性又不同于公共产品:

(1)公共产品本身就是正产品,而外部性则不过是私人或企业活动的副产品和伴生

物,是他们提供私人产品过程中附带产生的;

(2)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以提供公共产品为目的,而外部性产生者的

活动目的,则是提供私人产品。

通常来说,外部性的产生是非故意的。

外部性导致市场失效

如同公共产品一样,外部性也具有共同消费性,决定了它的市场失效。

但外部性活动的私人消费与共同消费、

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混杂的特点,决定了其市场失效与公共产品是不同的。

这样,市场机制无法将资源配置于纯公共产品上,却可以配置于外部性产品上,两者之间存在的是市场配置无效和低效的差别。

一般来说,具有外部性的产品本身也是私人产品,能够通过市场提供并收取价格。

不过,此时市场价格评价的仅是其产品的效用,而不包括外部给社会带来的成本和利益。

外部性产品的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社会收益的不同,导致市场价格的扭曲和不完全而出现市场失效的结果。

正外部性:

私人成本大于社会成本,而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

负外部性:

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而私人收益大于社会收益。

公共物品(PublicGoods)是指既无消费的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这类物品一旦向某些消费者提供,就很难或者不可能将其他人排除在对该物品的消费之外;同时一个人对该物品的消费,也不会减少其他人的消费量。

与公共物品相伴随的是“搭便车”(FreeRider),即不用付费而消费物品。

如果一个人可以不购买就能消费一种物品或服务,私人企业就不会有提供该产品的积极性,造成市场对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甚至不能供给。

格不同于最优(市场)价格,从而导致资源配置效率损失。

(4)收入分配不公市场经济tt要素分配tt形成收入差距tt市场失灵

1定义:

所谓收入分配不公,指的是特定时期内与当时社会公认的公平准则不相符合的收入、财富和社会福利的分布状态。

2出现原因:

收入分配不公状态,是市场经济自发运行所必然出现的结果。

但这种状态本身

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结果,而不是市场低效或无效配置资源的产物。

作为市场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的一种状态,也是市场失效。

它不同于前述四类市场失效的不同之处在于,前四类市场失效是市场机制无法有效配置资源

产生的,而这类市场失效则是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产物。

(5)经济波动市场机制tt过度竞争tt供求失衡的反复tt市场失灵市场经济在其自发运行中,总是呈现出一种波浪型的周期循环起伏状态。

这种不稳定状态,主要是以物价的跌胀、失业率的升降以及经济增长率的高低等症状表现出来的。

经济时而过冷时而过热的状态,尤其是周期性出现经济危机的状态,如同社会分配不公一样,也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结果,也是市场无法正常发挥作用的一种状态,因而也是市场失效

的表现。

宏观经济总量失衡则是宏观经济意义上的市场失效。

总之,上述市场失灵状态,都是在肯定市场机制的作用,而市场又天然无能为力的前提下得出的。

如果不能克服这些市场失效状态,市场是无法正常运行的。

这就必须寻求非市场的解决办法,要求政府及财政的介入。

市场失灵为政府介入或干预提供了必要和合理的依据。

市场失灵就成为财政存在的经济根源。

三、政府:

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

(一)政府的经济作用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决定性作用更能够表达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支配性作用,更好地反映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的内在要求。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二)政府干预程度和干预手段

政府干预程度:

与政府规模相联系(财政支出或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一般地,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提高,政府规模呈逐步上升趋势,达到一定阶段则相对稳定。

国家差别:

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集权国家高于分权国家。

政府干预手段可以概括为:

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三)政府干预失效1.含义P25

2.政府干预失效的根本原因和政府干预失效的具体原因:

P24—25

第四节财政职能

1.含义P15头顶2•财政职能的界定:

重点是弥补市场失灵(4个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P15笔记

(1)在市场经济下,政府和财政是为了弥补市场失效而存在的。

这就是以政府的行政手段弥补市场机制,去克服资源配置上无效低效等问题。

因此,资源配置是公共财政的首要职能。

(2)政府参与资源配置的理由

1私人不愿意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本质特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私人部门不愿提供。

2私人不愿意消除外部性

外部性:

A的行为给B产生未在交易价格中得到反映的成本或收益。

无论负外部性还是正外部性,都是资源配置低效率的表现。

3规模报酬递增所导致的垄断规模报酬递增:

在既定的技术水平下,实物产出量增加的比例大于投入量增加的比例。

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递减,而且边际成本曲线低于平均成本曲线,无法产生市场均衡点。

(3)资源配置的内容:

P15笔记总值,财政机制和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二者必须相互配合,互相协调,扬长避短,以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收入分配职能+P16笔记

(1)收入分配的目标及判断

经济公平:

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强调的是要素投入和要素收入相对称,它是平等竞争的环境下由等价交换来实现。

社会公平:

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

(2)收入分配的手段和内容P17

(1)通过税收对高收入者进行调节。

如个人所得税、财产税、遗产税等都有此作用。

(2)通过转移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支出、补贴等,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及其子女的生活状况,提高或维持其实际收入与福利水平。

(3)增加公共投资,创造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医疗机会等,实现机会公平。

(4)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国家举办公共福利设施、社会服务等,提高广大社会公民生活质量。

(5)规范工资制度。

应纳入工资范围的收入都应纳入,取消各种明补和暗补提高工资的透明度

促进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1)经济稳定的涵义:

伴随较低失业水平和较低通货膨胀水平的经济增长。

(2)促进经济稳定的理由:

依靠市场机制自身的调节,必然会使宏观经济的运行呈周期性波动状态。

(3)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主要手段:

P17—18

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论(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节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1.公共物品的市场均衡问题

公共物品的特性,决定了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的形式。

公共物品的市场需求曲线通过垂直相加求得。

私人产品的需求和供给:

有效提供私人产品的条件:

每个消费者的边际私人收益与边际社会收益相一致,并且都等于边际社会成本。

纯私人物品和纯公共物品的公式P26

2.纯公共物品提供方式

1)提供公共物品来满足公共需要可以有两个系统:

一是市场,一是政府;

2)市场的运行机制——通过买卖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因而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来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来提供;

3)公共物品的特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也决定了竞争性的市场机制不适于提供纯公共物品.+P38书本句子

4)相对于市场机制而言,政府的性质和运行机制决定了他可以解决市场提供公共物品所存

在的难题:

一方面另一方面.P38

消费是联合的、共同的;

一方面,非排他性特征使人们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产生隐瞒自己真实意愿的动机,即“免

费搭车”现象;另一方面,非竞争性意味着新增消费的边际成本为零,而产品提供的效率原则要求按边际社会成本确定市场价格,零价格必然使公共产品供应不足,必须由政府介入。

结论:

纯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而不能由市场提供。

2.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准公共物品的特征是兼备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性质。

+两种不同类型

(1)第一类准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如有线电视,网络,收费桥梁、公路;两种提供方式:

一种是公共提供,即政府征税弥补该桥梁成本,人民免费使用;

一种是市场提供,私人提供,对过桥车辆收费弥补其成本。

两种提供方式何者为优?

---依据效益和成本+P39头顶①②③

(2)第二类是由外部效应引起的,如基础科研成果——在于判断外部效应的大小;

1如果外部效应很大,可视为纯公共物品,采取公共提供方式,例如,基础科研

2对具有较大外部效应的准公共物品,采取混合提供;例如医疗保健,一部分由政府提供,一部分向就医者收费

准公共物品有效提供:

P39第三段(4个)

3.关于公共物品私人提供问题的研究和实践:

科斯(灯塔问题)

我国关于公共物品私人提供问题实践:

①公路的“贷款修路,收费还款”方式;②公共项目采取“BOT'方式;③希望工程(PS:

?

BOT模式P41)

公共产品的私人提供结论:

公共产品不一定要由政府提供。

1)公共产品“免费搭车”问题的存在,并不意味着私人就不能提供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一般要由公共部门提供,是因为私人或不愿意或无力提供某些公共产品,或者无法提供充足数量的公共产品。

2)世界各地广泛存在的捐赠现象,就是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典型例子。

3)中国的希望工程也是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范例。

第三节公共生产与公共定价

一、公共生产与公共物品提供

1•公共提供:

P41①2•公共生产:

P41②3•公共提供工公共生产4.P41底下笔记

二、公共定价

1•什么是公共定价P421.

(1)

(2)(3)

(1)公共定价的含义:

是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就是公共定价。

2.公共定价的范围

从定价政策来看,公共定价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纯公共定价,即政府直接制定自然垄断行业(如能源、通信和交通等公用事业和煤、

石油、原子能等基础产品行业)的价格;

第二,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即政府规定涉及国计民生而又带有竞争性行业(如金融、农业、

高等教育和医药等行业)的价格。

3.公共定价的目的:

提高整个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保证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安定。

4.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P43(3个)无论是纯公共定价还是管制定价,都涉及到两个方面,即定价水平和定价体系。

(1)定价水平:

是指提供每一单位的物品和服务的定价是多少。

定价水平是依据正常成本加合理报酬得到的总成本。

(2)定价体系:

把费用结构和需求结构考虑进来的各种定价组合。

5.自然垄断企业的公共定价

边际成本定价法:

不太现实。

此种定价方法使得消费者每消费一单位商品所付出的价格等于该厂商生产该单位商品的边际成本,即依据P=AR=MC决定供给量即价格。

此时社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配置,不存在无谓的损失,社会福利达到最大。

但是这种定价方法可能造成垄断厂商的经济损失,政府如果采取MC定价法,长期而言,

将使得垄断厂商的资本逐渐耗尽而破产,除非得到政府补贴。

垄断定价法:

政府通常不允许这种定价方法。

是垄断厂商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以MR=MC决定供给量,再依据需求曲线决定价格的定价方法。

缺点:

产量少价格高,社会产生大量无谓的损失,且完全垄断厂商剥夺了大部分的消费者剩余。

平均定价法此种定价方法使得消费者每消费一单位商品的价格等于垄断厂商生产该商品的平均成本,即依据P=AR=AC决定供给量和价格。

这种定价方法保证垄断厂商可以赚到正常利润,又不会有亏损,是最容易为政府接受的定价方法。

第四节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3•财政支出效益VS微观经济主体的效益一是两者计算的所费与所得的范围不一样。

微观经济主体:

只需计算直接的、有形的所费与所得;

政府:

不仅要计算直接的、有形的所费与所得,还要分析长期的、间接的、无形的费用与所得;二是两者选优的标准不一样。

微观经济主体的目标:

利润政府的目标:

整个社会利益最大化

4•财政支出效益内涵的三个层次(3个)

(1)财政支出的内源性效益:

是指财政支出本身所产生的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P45头顶笔记

表水利发电工程的成本和收益

成本和收益的类塑

收益

成本

有形曲

水力发电、农业増产

建设、管理、推护该

工程费用

水库风咼美化、憾进

人民耀康

出野宦損失

贱的

觀1±如赠、旅

沐养鱼

彼坏了自無环境

保护了农凤盘的

菠坏了腎生遥涼、高压绣的皿害、文糊的

计量的经济效益。

如经济建设支出项目,支农支出项目;

济效益却存在社会效益。

如事业性支出项目,行政性支出项目)

(直接效益:

是指该财政项目直接产生的可

间接效益:

是指某些不直接产生经

内源性效益:

1财政支出总量效益,是指对财政支出规模所产生的效益。

包括财政支出规模与国民经济发

展是否匹配、如财政支出占一国GDP的比重是否存在一个最优区间的问题(财政支出对国

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

2财政支出结构效益:

财政支出项目之间的组合效益。

各类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是否合理,以期寻找一种最优的结构模式。

3财政支出项目效益:

是指具体支出项目所产生的效益,是支出效益的细化。

(2)财政支出的部门绩效评价:

指使用财政资金的公共部门在财政年度内的工作绩效。

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部门在财政资源配置上是否合理并得以优化,财政资源使用是否得到相应的产出或成果;

二是部门本身的工作绩效评价,如是否完成了既定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完成预算目标的财力

保证程度。

(3)财政支出的单位绩效评价:

指使用财政资金的使用单位在财政年度内的工作绩效。

二、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

将一定时期内的总成本与总收益进行对比分析。

+P45—47书本内容

该方法的基本要求,将项目的收益,包括内部收益和外部收益全部量化;同时将成本,包括内部成本和外部成本全部量化,然后比较其结果。

适用范围:

适用于项目收益和成本能用货币计量的情况。

补充:

(2)对公共项目的投入、产出物的价格应采用影子价格。

许多与政府项目相联系的市场价格根本不存在,比如清新空气的价格、生命的价格、时间

的价格、自然资源得以保护、生态平衡的价格;

考虑到市场失灵现象的存在,在许多场合,市场价格不能反映相关产品的真实社会边际成本或社会边际收益。

影子价格:

(1)对可在市场上交易,但市场价格并不反映真实社会价值的产品和投入品,设

计出一种新的能反映产品实际价值的价格,即影子价格(shadowprice)。

(2)不少公共项目的产出品或投入品有价不实或无价可循的原因:

项目的产品或服务在垄断市场上交易;存在因管制、税收或补贴而导致的价格扭曲;产品或服务具有外溢性

(3)需要对价格进行调整,以反映真实的边际社会成本或边际社会收益。

案例点评

、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P44—45的1.2.3.

(1)本案例展示了公共支出的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

(2)在进行公共工程成本一收益分析时,应区别真实的(或实际的)成本收益与货币的(或金融的)成本收益,对后者一般不予考虑,报告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

(3)在真实的成本一收益中,又要区别直接的与间接的、有形的与无形的、内部与外部的。

(4)对成本收益要采用影子价格和贴现率予以折算。

报告采用10%社会折现率(即贴现率)是从项目计划建设期内情况综合考虑的。

(5)由于公共工程的成本收益的内容比较复杂,特别是一些成本收益项目不能货币化,人

们的主观评价会有很大的分歧,所以,全国人大在决定是否批准三峡工程时,弃权、反对的

票数比例比一般议案要高。

2•最低成本法:

亦称“最低费用选择法”。

即指不用货币单位计量备选项目的社会效益,只

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最低成本作为择优标准的方法。

适用于“成本容易计算而且效益

不易衡量的支出项目”。

+P47对应段落划线的内容

三、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

1•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P47

2.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的设计P48

四、财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财政监督

公共选择疋公共选择理论

作为一种选择,公共选择指的是与个别私人选择相区别的集团选择。

公共选择理论还对政府决策程序和选举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

一、财政支出的内涵和分类的意义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