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高考作文经典素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06年高考作文经典素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6年高考作文经典素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
贪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吃美国“救济粮”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的表现。
“骨气”“人格和国格”
程砚秋拒演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特务机关企图强迫在北京的京剧界捐献飞机义演,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砚秋当即拒绝说:
“我不能给日本人唱义务戏,叫他们买飞机去炸中国人。
”程砚秋深知日本帝国主义者的凶残,担心自己的拒演连累别人,于是他不卑不亢地说:
“献机义演的事,我程某人宁死在枪口下也决不从命,请转告日本人,不要找梨园同行的麻烦。
”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面对凶残的敌人,程砚秋“威武不能屈”的气节让人敬畏,令人钦佩。
“气节”“大写的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陆游气吞残虏
陆游一生以诗文为武器,抒写抗敌御侮、恢复中原的激越情怀和有志难伸的忧愤,气势雄浑,感情奔放。
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
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的爱国诗人。
陆游的爱国诗篇没有矫情,没有妥协,从中可窥见到诗人强烈的民族气节。
“文学的力量”
陈独秀庭上抒心意
1932年,陈独秀被捕,在上海成了轰动一时的新闻。
开庭前,作为同国民党斗争的一种手段,陈独秀曾挥笔疾书,写下了洋洋数千言的《辩诉状》。
他指出:
“共产党之终极目的,自然是实现无剥削、无阶级,人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自由社会。
”他揭露了国民党政府的反动、腐朽统治,抨击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压迫,表示只要“一息尚存,予不忍眼见全国人民辗转悲号于外国帝国主义及本国专制者两重枪尖之下,而不为之挺身奋斗也。
从陈独秀的《辩诉状》中,我们可以看到一颗为民族的解放和富强而孜孜以求的忠贞爱国心。
“心声”“革命的激情”
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
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人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
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
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
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维护国旗,也就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也就维护了个人的人格。
“尊严与人格”“国家与个人”
贝多芬只有一个
有一天,几个侵入维也纳的拿破仑的军官,发现了大名鼎鼎的音乐家贝多芬,就要求给他们演奏。
贝多芬拒绝了,可是,李希诺夫斯基公爵为了逢迎这些侵略者,竟强迫贝多芬演奏。
贝多芬愤怒到了极点,他一脚踢开大门,回到住处,立即把公爵送给他的像摔在地板上,然后留下一封信:
“公爵,你所以成为公爵,只不过由于你偶然的出身;
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却完全靠我自己。
公爵在过去有的是,现在有的是,将来也有的是,而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贝多芬的拒演,体现了一名爱国者的民族气节以及个人的尊严。
“人格的尊严”“自尊与他尊”
草间偷活,一钱不值
明末清初的才子吴梅村,先仕明,后降清,做了贰臣后,不敢原谅自己,悔恨交加,诗风也一变而为苍凉凄楚。
其绝命词有云:
“追往恨,倍凄咽,故人慷慨多奇节。
为当年沉呤不断,草间偷活。
……竟一钱不值须说,人世事,几完缺?
”称自己为一钱不值,这是失节者在民族气节的正义之旗下的战栗。
人们对失节者的痛恨自古皆然。
老百姓心中有一杆秤,失节者也会在这杆秤前战栗不已。
“失节者的战栗”“忏悔”
不吃嗟来之食
春秋时齐国连年灾荒。
有个叫黔敖的富户在路边设了一个粥摊来周济逃荒的穷人。
一天,黔敖看见一个人用袖子蒙着脸,拖着鞋子,没精打采地走过来,就高声喊道:
“喂,来吃粥。
”来人抬眼看着黔敖说:
“我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样的地步。
”说完他谢了黔敖又向前走去,最终饿死在路边。
不吃嗟来之食的故事流传千古,激励着无数后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骨气。
“最高贵的”“品德”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东晋诗人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有一次,郡里的督邮到彭泽检查公务。
郡里派人送信给陶渊明,要求他做好迎接准备,也就是备好礼品,备好美食佳肴,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来迎接。
陶渊明气得将信撕得粉碎。
他大声说:
“我决不为小小县令五斗米的薪俸,就低声下气地向那些家伙献殷勤!
”说完,脱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辞官回家了。
没有高尚的品德和气节就无法做出这样的举动。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传,这正是人们对高尚品德和气节的追求与向往。
“品德与气节”“人生的追求”
曹雪芹戏谑权贵
清末著名文学家曹雪芹晚年生活很清苦,但他却从不趋炎附势,巴结权贵。
据说有个都统老爷过生日,下帖子摊派送礼。
曹雪芹请人挑上两坛清水,自己拿着一副对联画轴送去。
正当都统老爷喝着清水,心里犯嘀咕的时候,曹雪芹把对联挂了过来,上联是“朋友之交”,下联是“淡淡如水”,把这位都统老爷戏谑得尴尬难言。
在清贫的生活中,能做到不趋炎附势,不人云亦云,保持自己节操的人,是值得人们尊重的。
“人的品格”“自尊与他尊”
明月照人
王夫之为了事业和理想,从来不为利禄所诱,不受权势所压,就是历尽千辛万苦,也矢志不渝。
明朝灭亡后,他在家乡湖南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从事思想方面的著述。
他晚年身体不好,生活又贫困,写作时连纸笔都要靠朋友周济。
每日著述,以至腕不胜砚,指不胜笔。
在他71岁时,清廷官员来拜访这位大学者,想赠送些吃穿用品。
王夫之虽在病中,但认为自己是明朝遗臣,拒不接见清廷官员,也不接受礼物,并写了一副对联,以表自己的情操:
清风有意难留我,
明月无心自照人。
清指清廷,明指明朝,王夫之借这副对子表现了自己的晚节。
为了事业与理想,为了保持自己的气节与情操,有多少像王夫之这样的人啊!
他们的高风亮节将光耀千古。
“气节与情操”“高贵与低贱”
苏武牧羊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
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
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
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
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
“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
”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都没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
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与羊群为伴。
19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
敢于以死报国,是苏武忠贞的集中体现。
正是如此,他才成为几千年来爱国尽忠的典型代表,世人效仿的楷模。
“爱国”“忠贞”
慷慨赴国难,誓死表忠心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
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舰多处受伤,船身倾斜。
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
”他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
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被另一枚鱼雷所击中而沉没。
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
“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
”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
“慷慨赴国难,誓死表忠心”,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表忠心,其爱国之志,苍天可鉴!
“爱国”“视死如归”
区区此心,可誓天日
1911年的“三二九”广州起义,是一次极其悲壮的起义。
起义部署工作时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原计划一千多人兵分十路的起义军,到了起义的当天只剩下了黄兴带领的一百多人,势单力薄的黄兴毅然打响了起义的枪声。
这是一场明知道要失败而为之的起义,黄兴率领着这一百多人与百倍于他们的清军展开了破釜沉舟的决死斗争,起义勇士几乎全部遇难。
黄兴何以要飞蛾扑火?
因为他要给为此次起义捐款的华侨一个答复,他不能让起义流产,他更要给全国沉睡的人民敲响警世钟,唤醒人民推翻满清。
“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以此当绝笔。
”这就是黄兴当年写下的遗书,一封寄给了孙中山,一封寄给了为此次起义募捐的南洋华侨。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有时是任性,偏执,但有时却是一份不知前途却要义无反顾的执著。
它折射出一种壮怀激烈的悲剧精神和美学原则。
“诚信”“执着”
只要主义真
1928年2月,由于叛徒告密,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夏明翰不幸被捕,敌人百般摧残他,他毫不屈服。
反动派使出了最后一招,宣布对他“就地处决”。
夏明翰要来一张纸,写下一首正气凛然的就义诗: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壮烈牺牲时,年仅28岁。
夏明翰誓死不屈的壮举,是什么支撑着他呢?
那就是对党的忠贞和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信念”“忠贞”
陆秀夫壮烈殉国
元兵南进,南宋文武官员拥着11岁的端宗皇帝退到广州海面。
不久,端宗受惊而死,大家打算各奔前程。
大学士陆秀夫挺身而出:
“古人只有一旅一戍,还能中兴,现在百官都在,兵有数万,如果天不绝宋,岂有不能成功之理!
”在他的坚持下,宋军继续与元军作战。
逃亡朝廷最后以崖山作根据地,在粮食断绝多日之后,元兵发起猛攻,终于打进崖山。
为了不做俘虏,陆秀夫背起幼主,毅然跳进海里,壮烈殉国。
陆秀夫能做出以身殉国的举动,原因只有一个:
忠贞爱国。
“气节”“忠贞”
刘胡兰“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
刘胡兰,一位10岁参加抗日儿童团、14岁参加共产党的小姑娘。
解放战争时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为掩护革命同志转移而被捕。
她坚贞不屈,神情镇定,从容地卧倒在敌人的铡刀下,英勇牺牲,年仅15岁。
毛泽东亲自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女性一直是弱小者的代名词,但有谁敢说刘胡兰弱小?
因为有了理想,弱小的身躯里也装着无限大的勇气。
“生命的价值”“追求”
为自己定长远目标
董建华1937出生于上海,10多岁时移居香港。
因不会讲广东话,同学们又听不懂他的上海话,常常被取笑。
董建华人小志气大,主动与同学们交谈,一字一句地学习广东话,只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消除了语言障碍。
17岁时又到英国读书,父亲寄给他的钱仅够学费及生活支出,所以到了暑假,他还得去打工,如到餐厅服务、去煤气公司铲煤等。
董建华在回忆学生时代这段经历时说:
“不会说广东话要学,不会说英语要去英国,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这种挑战给了我一个很好的锻炼。
我喜欢为自己定下一个长远的目标。
定下目标,我便会坚定不移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我从小就培养出这样的个性。
达到一个好的目标,是人生的乐趣。
很多人都希望功成名就、出人头地,在羡慕别人的机遇与成就时,不妨先学习董建华,为自己定一个长远的人生目标,然后努力去实现它。
“成功之路”“目标与实践”
鲁迅为国弃医从文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
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
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个人的理想重要还是民族的振兴重要?
鲁迅选择了后者。
在那“风雨如磐暗故园”的时代,这样的选择又是何等伟大。
“理想和现实”“选择”
80美元环游世界
有一位叫罗伯特·
克里斯托夫的美国人,想用80美元来周游世界,他坚信只要有信心,有诚意,任何目的都能达到。
年仅26岁的罗伯特完成了准备后,他就在口袋里装好80美元,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自己的旅行。
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罗伯特为什么能成功?
全在于他有积极的心态——坚信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人一旦定下目标,就得坚定不移地走下去,那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世界上有多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罗伯特的经历印证了一句俗语: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只要下定决心,坚持到底,就没有完不成的事情。
“成功的魔杖”“梦想与坚持”“信念”
我竭尽全力
一天,戴尔·
泰勒牧师向教会学校的一个班宣布:
谁要是能背出《马太福音》中的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他们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
那是许多孩子做梦都想去的地方。
但是,《圣经·
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有相当大的难度。
但是有一天,一位11岁的学生竟然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把原文背诵了下来,没出一点差错。
泰勒牧师惊讶地张大了嘴巴,要知道最虔诚的信徒能背诵的也很少有,更何况是一个孩子。
牧师在惊叹他有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
“你是如何背下这么长的文字的呢?
”这个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我竭尽全力。
16年后,这个孩子成了一家知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名叫比尔·
盖茨。
人们在做事之前,往往总是强调困难的因素,而不愿动手,其实,这只不过是为自己的惰性找一个借口。
大多数时候,不成功仅仅是因为努力得还不够罢了。
“立志与成功”“人生的奋斗”
项羽欲学万人敌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的项羽,生于楚国将官世家。
小时候家里请老师教他识字,没认几个他就不肯再学下去。
再让他学剑术,又没学成。
项羽的叔叔项梁十分生气,骂他不长进。
项羽袒露心迹说:
“认字,能够写自己的名字,就足够了;
剑术,只能对付一个敌人,不值得去学。
我要学就学对付千军万马的本领!
”于是项梁就教项羽学习兵法,终于成就了项羽“西楚霸王”的大业。
成功是诸多因素综合的结果。
项羽抓住了主要因素,距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人生设计”“努力的过程与结果”
左思立志,坚忍不拔
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读了张衡的《两京赋》,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决心将来撰写《三都赋》。
陆机听了不禁抚掌而笑,说像左思这样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赋》这样的鸿篇巨著,简直是笑话;
即使费力写成,也必定毫无价值,只配用来盖酒坛子而已。
面对这样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
他听说著作郎张载曾游历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门求教,以便熟悉当地的山川、物产、风俗。
他广泛查访了解,大量搜集资料,然后专心致志,奋力写作。
在他的房间里、篱笆旁、厕所里到处放着纸、笔,只要想起好的词句他就随手记录下来,并反复修改。
左思整整花费了十年的心血,终于完成了《三都赋》。
陆机在惊异之余,佩服得五体投地,只得甘拜下风。
认准行动目标,不为外人所动,坚持就是胜利,挺住就是一切。
“磨砺与成功”“如何对待别人的嘲笑”
哲学的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是为人类造福而献身的神。
他出于对人类的同情,为使人类免遭毁灭,把天火偷来送给人类,并把科学、艺术和医药等知识传授给人类,使人类从此能够战胜危难,并变得文明起来。
他因此而惹怒了众神之王宙斯。
宙斯用铁镣把他铐锁起来,钉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让神鹰每天啄食他的肝脏。
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对奉命来逼降的神使赫耳墨斯说:
“我决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你奴隶般的命运;
我宁肯被缚在崖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
”马克思推崇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而献身的精神,称他为“哲学的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对一个信念坚定的人来说,任何加诸肉体的痛苦都无法战胜灵魂对自由的追求。
“对自由的追求”“对信念的坚持”“理想与牺牲”
“这是我的权力”
老革命家陈少敏一生正直。
“文革”期间,在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上,表决永远开除刘少奇党籍的决议草案时,陈少敏坚决不举手。
会后,康生恶狠狠地质问她为什么不举手,她义正辞严地回答:
“这是我的权利!
”后来她被下放到河南罗山县,受尽折磨。
她坚定地说:
“不要犯软骨病,要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对群众、对国家、对党负责到底。
坚持了自己的信念,就是坚持了做人的尊严,坚持的真理,也就是维护了个人和民族的尊严。
“信念与尊严”“永不屈服”“骨气”
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元史》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
学者许衡外出,天气炎热,口渴难忍。
路边正好有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止渴。
惟许衡不为所动。
有人问:
“你为何不摘梨呢?
许衡道:
“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
”那人笑他迂腐:
“世道如此纷乱,管他谁的梨?
它已没有主人了。
”许衡说:
“梨虽无主,但我心有主。
心灵需要自我维护。
纯洁的心灵是智者所追求的,心灵有了污点,人生也就不再完美了。
“心灵的维护”“追求完美人生”
孙中山的崇高信仰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40年如一日,为中国的独立富强而耗尽了毕生的精力。
他自己别无家产,仅有书籍、衣服、一所华侨捐献给他的小住宅。
他革命一生的原动力是什么?
就是“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孙中山执著无悔于革命,在于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群之需要”。
信仰如山,仰之弥高。
“成功与信仰”“成功的动力”“可贵的信仰”
相信自己是第一
理查·
派迪是运动史上赢得奖金最多的赛车选手。
当他第一次赛完车回来,向母亲报告结果时,那情景对他后来的成功有很大的影响。
“妈!
”他冲进家门,“有35辆车参加比赛,我跑了第二。
“你输了!
”他母亲回答道。
“但是,妈!
”他抗议道,“您不认为我第一次就跑了个第二是很好的事情吗?
“理查!
”母亲严厉道,“你用不着跑在别人后面!
接下来的20年中,理查·
派迪一直称霸赛车界。
他的许多项纪录到今天还保持着,没有被打破。
能正确地激励自己、对自己充满自信的人,往往就能获得成功的青睐。
“激励的价值”“成功与自信”
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
被外国人称为“能抵五个师”的钱学森博士,1950年冲破美国的种种阻挠,回到祖国,决心在“一穷二白”的土地上,创造中国的火箭、导弹事业。
有人问他为什么归心似箭,他说:
“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有人问他,中国既无人才又无设备,搞火箭导弹能行吗?
他的回答是:
“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
”钱学森的誓言最终实现了,中国卫星上天了,洲际导弹可以同外国“比武”了,载人航天事业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一个人如果没有一颗爱国心,是不可能成就伟大事业的。
“成功的因素”“爱国心”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
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
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
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
决心下定,就得奋力拼搏。
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
倔强的海明威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写下了一句响当当的名言:
“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
是的,人是不能被打败的,只要我们心中有目标,有信念。
即使过程艰幸,最终也能有所收获。
“成功的曲折”“永不言败”
“坚持真理,永不放弃”
张志新原是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文艺处的干部,在“文化大革命”中,她逐渐认识到有人颠倒是非、混淆黑白,于是愤而严肃地说:
“现在毛主席身边那几个